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莉瓊 通訊員 張路 王蘇琦)老人走個50米就腿瘸腿疼,原來是動脈血栓作祟!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複雜,常規方案反而有風險,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血管外科用8F導管吸出了成形4個月的動脈血栓並精準放置支架,這也是深圳地區首例8F吸栓導管用於動脈亞急性血栓成功病例。
老伯腿疼、走路變瘸 拍片子發現血管消失了
強伯(化名)今年75歲,兒女雙全,退休後和老伴一起,冬天住深圳、夏天住北京,孫子輩都大了,平時生活也比較悠閒。2016年,強伯不幸中風,當時正好在北京兒子家,及時送院治療,恢復還不錯。
今年4月,強伯突然右腿疼,走路不到200米就一瘸一拐,自己以為是年紀大了,沒當回事,疫情期間也不想去醫院,就忍了下來。沒想到情況越來越嚴重,到了7月份,走上50米就會變瘸,疼得也更厲害了,簡直不敢走路。女兒趕緊帶他去了附近醫院,拍了片子,醫生說有右腿動脈栓塞的可能,建議他們儘快去大醫院治療。
強伯的兩個兒子在網上查到,深圳大學總醫院有專門的血管外科,口碑也好,於是老伴和女兒陪著強伯從蛇口趕到西麗,去深大總醫院看門診。
血管外科的張路醫生接診後,給強伯做身體檢查,發現他的右腿皮溫是涼的,右側股動脈、膕動脈、足背都摸不到脈搏,明顯有肢體缺血。做完動脈增強CT檢查,一看片子更清楚了,右側髂總動脈居然消失不見,也就是說,這一段血管完全閉塞了,閉塞段位於髂總動脈開口,而且閉塞的髂總動脈還合併瘤樣擴張。
暗流湧動的血管「謎題」
按照常規,像強伯這種已經拖了4個月肢體缺血,血栓已經是屬於「不新鮮」的,而且閉塞段位於右髂總動脈開口,常規的方案是:1.先溶栓,待血栓部分溶解後,右側有足夠的空間,再用球囊擴張、放支架;2.閉塞的動脈用球囊擴張,而且為了不影響對側的血流,要在雙側髂動脈「對吻」支架,也就是要一左一右放兩個支架,保持血流平衡。
經驗豐富的血管外科金輝主任帶領團隊,反覆研讀患者下肢動脈的CT片、同時結合病史,考慮強伯是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合併血栓形成,強伯年齡偏大,又有腦中風病史,如果先溶栓,嚴重出血的風險比較高;另外,放兩個「對吻」支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對左側髂動脈的幹擾。
經過三輪討論,最終,團隊決定採用一個更大膽的方案:先用最先進的8F導管進行血栓抽吸。目前市面上常規的使用抽吸導管是6F,導管偏小,而強伯右髂動脈瘤樣擴張,可能會吸不動。於是,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金輝主任專門聯繫廠家從總部調用8F導管抽栓導管。
既要成功抽栓,又要提防血栓脫落可能被衝到對側的血管裡,還要時刻小心大導管抽栓可能導致的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心率、血壓的下降。血管外科團隊在術前討論中認真研究吸栓的每一步操作的次序、操作細節、術中可能出現問題等,做好了三重預案。在應對人體無處不在又暗藏洶湧的血管疾病時,需要醫生有著精準的計算和強大的控制力。
「老」血栓也能吸出來 一根支架解決問題
方案敲定後,血管外科團隊精心籌備,從手術器械準備,到手術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相應預案,都做了準備,也與手術室、麻醉科醫生充分溝通,確保原本就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強伯的手術安全。
8月24日上午,金輝主任、胡長付副主任醫師、張路主治醫師、沈培松醫師、蘇國強醫師組成的手術團隊,在局麻+靜脈複合麻醉下進行右側髂動脈吸栓、支架置入術。經過導管的穿刺、逆行、噴灑藥物溶栓,吸栓成功!閉塞的動脈血管疏通了足夠的空間,最終在右側髂動脈只放置了一個支架,就解決了問題。
整個手術完全按照計劃順利完成,痛苦小,效果好,還節省了一根支架的費用。
術後,強伯右下肢血流迅速恢復,足背很快就摸到了脈搏跳動,皮膚也暖了起來。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8F導管吸栓去年剛剛在中國上市,吸栓簡單、方便、見效快,比之前的6F導管具有更大吸力,一般常用於急性血栓,而成功用於亞急性血栓及大管腔病變需要手術醫生精準的術前判斷及周密的手術預案。據介紹,這也是深圳地區首例8F導管用於亞急性動脈血栓的成功病例。
金輝主任表示,主髂動脈閉塞症是血管外科大動脈中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有時很急,病變影響範圍大,精準選擇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本例患者的特點之一是慢性阻塞,這次抽吸策略的成功為血管外科臨床提供了更開闊的治療領域。
急性肢體缺血治療不及時 要截肢甚至可能死亡
急性肢體缺血是指下肢動脈血流灌注急劇惡化或突然中斷,導致組織缺血甚至死亡的病理過程,治療不及時常導致截肢的發生,甚至死亡。其病因包括動脈栓塞、急性動脈血栓形成、動脈損傷等等,其中,由心房顫動引起的動脈栓塞和由慢性動脈硬化引起的動脈急性血栓形成是兩大主要原因。急性外周動脈閉塞的年發生率約為1.5例/10,000人。肢體動脈栓塞佔全身動脈栓塞的70%-80%,下肢動脈栓塞的發生率是上肢的5倍。
急性肢體缺血的症狀包括6「P」,即疼痛(pain),無脈(pulselessness)蒼白(pallor),感覺異常(paresthesia),運動障礙(paralysis),皮溫變化(poikilothermia),其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發病的時間,受累的位置以及是否有側支循環建立等。輔助檢查包括血管彩超、下肢動脈CTA或MRA,其金標準還是下肢動脈DSA。明確的診斷需要詳細的病史,仔細的體格檢查,還有有效的輔助檢查。
一旦診斷明確,就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給予有效且合適的治療,其中,治療方案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Fogarty導管取栓、Angiojet導管吸栓以及開放手術治療,對於已經出現僵直,血管重建方案不僅無效,還有可能開通之後出現全身嚴重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只有採取的截肢手術。
急性肢體缺血是一種比較危急的疾病,如果處理不當,輕者危及患者肢體能否保住,重者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