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棗莊因模仿網絡視頻
用易拉罐製作爆米花被燒傷的女孩,
因感染過重
9月5日上午11時左右不幸離世
此前,被燒女孩動過多次手術
全身燒傷面積達96%
事發後一直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
然而不幸的是,
最終沒有搶救過來
【事件回顧】
8月22日,山東棗莊
14歲女孩哲哲和12歲的鄰居小雨
一起在手機上看短視頻時
發現一博主在教如何用易拉罐自製爆米花
視頻中,該博主將剪開的易拉罐放在鐵製架子上,裡面放入玉米和黃油,下面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玉米受熱膨脹,一顆顆爆米花從易拉罐中蹦出。
兩個女孩發現這個方法
用料簡單、製作方便
便動心了
於是她們在家中找到視頻中提到的材料
開始了自製爆米花的實驗
然而卻突然爆炸了
家屬事後在事發現場拍攝的視頻顯示,地面上一片狼藉,留下兩個女孩製作爆米花用到的剪刀等工具,地面上還有已被燒黑的易拉罐和點火用的衛生紙。受傷較輕的小雨還原了爆炸過程,原來,兩個女孩第一次將酒精點燃後,玉米沒有變成爆米花,在火還沒滅的時候,兩人又二次向易拉罐中倒入酒精,並最終導致了爆炸。
哲哲和小雨都因爆炸不同程度受傷,其中哲哲燒傷面積更是高達96%,被醫院診斷為特重度燒傷。小雨雖沒生命危險,但面部、兩隻手臂、腿部多處燒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從8月22日下午救護車送到醫院以來,我女兒一直在ICU呆著,我們也只能每天下午三點進去看一眼,昨天下午做了5個小時手術,推出來的時候看了一眼女兒,手術完又直接送回了ICU。」哲哲爸爸告訴記者。
「爸爸,我會死嗎?」「姐姐,我毀容了嗎?放心吧,我會挺住的!」這是剛送進醫院,稍有點清醒時哲哲問姐姐和爸爸的話。哲哲爸爸說,當時女兒問完這句話,心裡特別難過,但還是安慰女兒說不會的,都會好起來的,「只要我的女兒不放棄,傾其所有我也會救她的。」
專家提醒:未成年人應遠離酒精等易燃液體
一位消防領域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現場視頻和家屬提供的信息,兩位女孩應該是在二次倒酒精的過程中遇到明火,發生了爆燃,酒精受爆炸衝擊散落在女孩身上,因為酒精量大、濃度又高,才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他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撲救難度大,如果家中備有滅火毯,能儘快蓋在孩子身上,滅火效果會好一些。
消防專家表示,包括酒精、汽油在內的易燃液體非常危險,遇火極易燃燒或引發爆燃。
模仿短視頻受傷誰之過?
哲哲姐姐表示,短視頻平臺作為監管方,對這類較為危險的視頻沒有安全提示,應對哲哲的燒傷負有一定責任。記者發現,哲哲模仿自製爆米花被炸傷後,她當初模仿的視頻已經被下架。記者在該平臺以「易拉罐爆米花」為關鍵詞搜索,已經找不到類似視頻。
而在其他一些短視頻平臺上,用易拉罐自製爆米花的視頻仍然有不少。記者注意到,除了哲哲模仿的酒精燈,還有博主使用蠟燭、小型燃氣瓶等工具,而這些視頻大多沒有安全提示。
手工製作類視頻是不少短視頻平臺的重要品類,因其製作新奇、操作簡單,引發不少網友觀看甚至模仿。
其實,針對模仿視頻受傷事件,在去年早些時候,有媒體就對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寧、陝西師範大學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郭棟、陝西律師張軍等專家做過採訪。
用戶模仿短視頻受傷,短視頻平臺是否應該背鍋呢?
張軍表示:作為一款娛樂的App,一般會配上搞笑、搞怪、難度大、新奇、吸人眼球的動作及配音,博大眾一樂,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危險、高難度動作。發布者吸引眾人關注度,模仿者自己受傷應對自己行為負責任。鄭寧:首先,要看用戶是否是成年人,如果是成年人模仿受傷,責任主要還是自己承擔,如果網站沒有盡到相應的安全提示義務,可能會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即被行政機關處罰;如果是未成年人,其監護人因為沒有阻止孩子收看這樣的節目,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而相關網站如果沒有盡到安全提示義務,如果能證明該視頻與損害後果之間有因果關係,可能需要承擔部分侵權責任。
而面對當下模仿熱門視頻的行為越來越多,有時是模仿拍攝視頻受傷,有時是模仿引起糾紛,甚至被拘留的事件都屢屢見諸報端,對於這類現象專家也有各自看法。
郭棟:短視頻平臺僅僅標註「風險系統提示」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現在它起到了社會公器的作用,應該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尤其對於未成年用戶而言。如何保證該群體的健康、綠色的媒介使用,是將來短視頻平臺繞不過去的課題。鄭寧:(1)由相關行業協會主導推動網絡內容分級制度;(2)家長盡到監護職責,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告訴他們哪些是危險行為,同時避免他們接觸這類視頻;(3)網站主動盡到安全提示義務,並嚴格落實實名制,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相應的限制;(4)政府加強監管,接受舉報監督,及時查處違法行為。張軍:短視頻平臺應當做好謹慎審查義務和風險提示告知義務。前者可以對一些可能會引發不良後果行為在上傳之後進行刪除,從源頭上根治;後者對模仿者有提示義務。網絡平臺不但要合法運營,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起到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風向標作用。
短視頻內容多為擺拍,
製作者為吸引流量,
往往會通過一些新奇好玩的「創意」
來引發關注。
孩子缺乏對危險的判斷能力,
容易被吸引、模仿,
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讓孩子增強安全意識,
別讓悲劇再發生!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董雪
綜合 閃電新聞、大眾網、梨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