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莎士比亞……盤點那些在隔離期間創作力井噴的名人

2020-12-10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近一個月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商店關門,學校停學,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在家工作不代表效率就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比如最近在家閉關寫作的喬治·馬丁就表示將在疫情結束前寫完《權力的遊戲》終結篇,要知道,這部書他已經寫了二十多年。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Photo by Matt Riches on Unsplash

 

1. 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was an actor and shareholder with The King’s Men theater troupe when the bubonic plague forced London theaters to close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The official rule was that after weeks, when the death toll exceeded 30, public playhouses had to shut down. This meant that the theater industry was paralyzed for much of 1606. After suddenly finding himself without a steady job and lots of free time, Shakespeare got to writing. He composed King Lear, Macbeth, and Antony and Cleopatra before the year was over.

17世紀早期,黑死病迫使倫敦的劇院關閉,莎士比亞正在國王臣民劇團當演員並擔任股東。幾周後死亡人數超過30人,官方規定公共劇場必須關閉。這意味著1606年的大部分時間,倫敦的戲劇行業都處於癱瘓狀態。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穩定工作但卻有了大量自由時間的莎士比亞開始投入寫作。他在這一年內就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2. ISAAC NEWTON 艾薩克·牛頓

In 1665, when Newton was in his early 20s, one of the last major outbreaks of the bubonic plague hit the country. Classe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were canceled, so Newton retreated to his family estate roughly 60 miles away to continue his studies there. He didn’t have to worry about responding to professors' emails or video conferencing into classes, and with zero structure, he excelled. The young mathematician produced some of his best work during his year in quarantine, writing the papers that would become early calculus and developing his theories on optics while playing with prisms in his bedroom. This was also the time when his theory of gravity germinated. While an apple likely didn’t hit Newton on the head, there was an apple tree outside his window that may have inspired his revelation.

1665年,在牛頓20歲出頭的時候,史上最後一次黑死病大瘟疫在英國暴發了。劍橋大學停課了,於是牛頓回到大約60英裡(97千米)開外的家族莊園,繼續做自己的研究。在那個年代,他不用回復教授的電子郵件,也不用上網課,沒有了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反而做出了突出成就。這位年輕的數學家在隔離期間寫出了自己最傑出的一些著作,在這期間寫的論文奠定了早期微積分學的基礎,在臥室裡玩稜鏡的時候發展出了自己的光學理論。這也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萌芽的時期。或許蘋果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但是他窗外的一棵蘋果樹可能給他帶來了啟發。

 

 

Self-Portrait with the Spanish Flu.  Credit: Nasjonalgalleriet

 

3. EDVARD MUNCH 愛德華·蒙克

The Scream painter Edvard Munch didn’t just witness the Spanish Flu pandemic change the world around him—he contracted the disease around the beginning of 1919, while living in Norway. But instead of becoming one of its many victims, Munch lived to continue making great art. As soon as he felt physically capable, he gathered his painting supplies and began capturing his physical state. Self-Portrait with the Spanish Flu shows him with thinning hair and a gaunt face sitting in front of his sickbed.

《吶喊》的作者愛德華·蒙克不僅目睹了西班牙大流感改變了周圍的世界,1919年初他居住在挪威期間自己也被感染了。但是蒙克沒有淪為疫病的受害者,而是繼續創作偉大的藝術作品。身體剛好些,他就拿起自己的繪畫工具開始描繪當下的身體狀態。在這幅《患西班牙流感後的自畫像》中,可以看到頭髮稀薄、面容憔悴的蒙克坐在病床前。

 

 

Photo by Dave Francis on Unsplash

 

4. THOMAS NASHE 託馬斯·納什

Thomas Nashe was an Elizabethan playwright who gained fame around the same time as William Shakespeare. When the bubonic plague hit London in 1592, Nashe fled to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to avoid infection. This was the same time he wrote Summer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a play that reflects his experiences living through the pandemic.

託馬斯·納什是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劇作家,他和莎士比亞是在同一時期成名的。1592年,黑死病襲擊倫敦時,納什逃到英國鄉下去躲避瘟疫。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寫出了《夏天的遺囑》,這部戲劇反映了他在大流行病期間的經歷。

其中很有名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Adieu, farewell earths blisse,
This world uncertaine is,
Fond are lifes lustful joyes,
Death proves them all but toyes,
None from his darts can flye;
I am sick, I must dye:
Lord, have mercy on us.
此生永訣,人間極樂;
世事總是無常;
人生貪戀的歡喜;
死亡視之若塵埃;
無物逃脫死的箭頭;
生老病死。
主啊,賜我以仁慈!

 

 

Illustration for The Decameron. Source: VCG

 

5. GIOVANNI BOCCACCIO 喬萬尼·薄伽丘

Florentine writer and poet Giovanni Boccaccio was personally affected by the bubonic plague. When it hit Florence in 1348, both his father and stepmother succumbed to the disease. Boccaccio survived the outbreak by fleeing the city and hiding out in the Tuscan countryside. During this period, he wrote The Decameron, a collection of novellas framed as stories a group of friends tell each other while quarantined inside a villa during the plague.

佛羅倫斯作家、詩人喬萬尼·薄伽丘親身感受到了黑死病的影響。1348年當黑死病襲擊佛羅倫斯時,他的父親和繼母都染病而死。薄伽丘逃離了城市,躲到託斯卡納鄉下,從而在疫情中倖存了下來。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十日談》,這是一部中篇小說合集,敘述的是瘟疫期間一群朋友在一座鄉間別墅中隔離時給對方講的故事。

 

英文來源:Mental Floss

翻譯&編輯:丹妮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牛頓、莎士比亞以及其他藝術家和作家在隔離期間迎來的創作力
    全球各地的人們大多仍處在居家隔離模式,表面上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這不代表效率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大文豪莎士比亞就是在一次大流行病期間寫出了《李爾王》、《麥克白》等傳世經典之作。歷史上還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作家也是在隔離期間迎來了創作力的井噴。
  • 歷史上發生疫情時,那些偉人隔離在家做了什麼呢?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隔離讓人們忽然多出來一大片荒蕪的時間,不知道怎麼去填補,這裡提供一些優質答案可供參考: 1592-1594年,黑死病(鼠疫)在倫敦蔓延,大部分劇院都關門歇業,剛開始搞創作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就失業了。
  • 牛頓:大流行病爆發隔離期中成就大學問
    實際上,他最著名的突破性發現是在大瘟疫的「社交隔離」期間所鑄就成的。1665年,一場著名的稱為「倫敦大瘟疫」的大規模傳染病爆發,短短一年半之內,超過10萬人死於這次瘟疫之中,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約四分之一。後來過了200年,科學家們才發現引起這場瘟疫的細菌,被確認為是淋巴腺鼠疫,一種由鼠疫桿菌造成並以跳蚤為載體的細菌感染。
  • 四則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我最服牛頓!
    勵志的名人讀書故事:【牛頓】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鬥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
  • 莎士比亞故居的無花果樹
    他情不自禁地朗誦起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臺詞: 「神奇啊!這裡有多少好看的人!人類是多麼美麗!啊,新奇的世界,有這麼出色的人物!」 這是他在當天的日記中所記。 1970年2月3日,也就是英國哲學家羅素去世的次日,正在劍橋大學的陳之藩在三一學院的牛頓像前遇到一位學莎士比亞的女生,問她羅素去世前的心理狀態會是怎樣。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瘟疫中的莎士比亞
    我們從中了解到即便在莎士比亞生活的16世紀,發生瘟疫的地區也會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瘟疫期間,受染的人群被封鎖在房子裡,不許出門。為了防止瘟疫的傳染和擴散,疑似感染者將被隔離,很多工作不再有人願意去做。瘟疫期間的莎士比亞,想要立足倫敦,必需要尋求其他賺錢的方式,一方面贍養在斯特拉特福的家人,另一方面找到其他替代演劇的工作以便支撐自己的寫作。對當時從事文學和藝術創作的人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贊助人。16世紀末,貴族出資贊助詩人或藝術家成為一種風尚和文化,而尋求到合適的贊助人,對一個有遠大抱負的詩人來說也至關重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盤點:中國大器晚成的5位名人,吳承恩、劉邦上榜!
    盤點:中國大器晚成的5位名人:1.姜尚,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
  • 體彩八卦:排3獎號驚現「497」 盤點體彩那些易井噴的怪號
    仔細一推敲,「497」這組數字與超級大樂透今年8月份開出的第一巨獎「4.97億元」一致。難道是諸多彩民因守這一象徵性的體彩巨獎數字而中得大獎?  據統計,今年以來,體彩各數字遊戲均在一定時期內呈現了井噴現象。本期盤點一下那些易引發井噴的「吉利號碼」或「怪號」。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牛頓漫畫像牛頓在1666年說:「我開始想到把重力推廣到月球的軌道上…因而把維持月球在它的軌道上所需要的力和地球表面的重力作了比較再有運動和力的關係用一個規律不能說明那麼多的問題,所以牛頓用了三個。隨著人們對物理現象的研究,人類的正確認識也是逐步完善的。
  • 隔離期間,名人們「宅」家裡都幹些什麼?
    對於黴黴這樣經常勞碌奔波,日夜加工的歌手來說,可能隔離的這段時間才是真正的休息。養老組第二彈,我們來到了Ladygaga的INS主頁,發現了她和男友Michael Polansky的居家「恩愛」照。配文如下:自我隔離的第6天!要變得越來越強大。打打遊戲,玩玩紙牌,也要照顧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儘量使你的思想和身體一樣靈活自由!
  • 牛頓是如何發現「力和運動」的關係?看後才知道牛頓的偉大
    前面我給大家分析了狹義相對論是如何分析物體運動的,重點談論愛因斯坦的貢獻,不少網友說我再貶低牛頓,所以這期我談談牛頓的貢獻。不過牛頓卻從這些直覺中脫離出來,用理性戰勝了直覺,牛頓發現一個物體運動其實不需要受力,意思就是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當時很多人根據經驗都會得出結論,一個物體要想持續運動,甭管做啥運動,你必須要持續給物體一個力,舉個例子,你推一個下推車,你持續用力車就走了,但是你一旦放開車,車慢慢就又會靜止,所以直覺告訴我們,脫離了力物體就會靜止。
  • 世界歷史上,各國最著名的3大名人,你知道都是誰嗎?
    美國三大名人: 英國三大名人: 牛頓 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被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1687年,他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自十九世紀始,它們是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 「硬核文豪」託爾斯泰:批莎士比亞欺世盜名,與屠格涅夫好友反目
    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裡給出的說法是,當時兩人在天南地北地聊天,一開始氣氛相當融洽。後來屠格涅夫提到女兒正在從事的慈善事業,認為這是在實踐泛愛人間的思想。託爾斯泰一聽卻有些惱火,他覺得這完全是惺惺作態,跟真正的大愛完全不沾邊。
  • 【紫牛頭條】隔離點"莎士比亞"臨別贈英文藏頭詩,蘇州醫護給他頒...
    Andy剛到觀察點時穿的拖鞋隔離期間幫著醫護人員安慰密切接觸者孤身一人來蘇州的Andy,聽說這裡的醫務人員離開家已經很長時間,而且都非常辛苦,於是Andy經常幫著醫務人員安慰密切接觸者,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調節氣氛。在隔離期間,這位外國友人遇到了許多有趣、暖心的故事,還成為了疫情防控義務宣教員。
  • 艾薩克·牛頓爵士瘋狂的16個例子
    這種厭惡又回來了,牛頓開始憎恨他母親再婚了。然後,他被送去和他的外祖母住在一起,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遠離母親的第二次婚姻。牛頓形成了一種專橫的性格,他一生中很少有朋友和那些他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壓倒的人在一起。他還表現出自責的時期,在這期間,他寫下了他的「罪行」清單,從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開始。他很容易發怒,生氣的時候常常很暴力,用言語,有時還用拳頭猛擊。
  • 莎士比亞的愛情羅曼史《莎翁情史》
    該片於1998年12月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以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的人物軼事及其浪漫的愛情史,並點出其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因及過程。影片於1999年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十三項獎項提名,並最終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二、慣性。
  • 在瘟疫中求生和寫作的莎士比亞
    瘟疫籠罩了莎士比亞的一生。據哈佛大學史蒂芬·格林布拉特在《俗世威爾——莎士比亞新傳》和彼得·阿克羅伊德的《莎士比亞傳》中記載:就在莎士比亞出生的1564年,7月份斯特拉福鎮暴發了黑死病,冬天到來之前,鎮上的人死了六分之一,237名居民喪生。哈雷街上和莎士比亞家住在同一側的一個四口之家都死了。
  • 莎士比亞的黑歷史
    喬治三世曾說:「莎士比亞哪裡了不起了?今天跟隨小印一起818莎翁那些不可思議的過去1582年11月,年僅18歲的威廉莎士比亞迎娶了比他大了整整8歲的安妮·海瑟薇安妮·海瑟薇放心,那位同名的美國演員沒有穿越回去安妮出生於農家他們的這段婚姻本就沒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