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部是藏地胎藏界的三部之一,也是金剛界的五部之一,又稱觀音部,在後世的傳頌中,又將名稱簡化,稱之為蓮部,此部是為了淨化世間得無上菩提,稱頌大慈大悲的功德。而蓮花部的教令輪身是佛教五大明王中的大威德明王。下面就與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大威德明王到底有何能力。
胎藏界與金剛界是佛教密宗中最為重要的兩界,雖然兩界所修持得佛法不同,但是最後仍然殊途同歸,這是毋庸置疑的。蓮花部能同時成為這兩界的其中一部,其意義想必也是非常重大。同樣的,大威德明王能夠成為蓮花部的教令輪生,就說明這尊明王的能力也是十分強大的。大威德明王又稱降閻摩尊,又或者依照其形象稱之為六足尊。因為蓮花部是在西方,所以大威德明王就駐守於西牛賀州。眾所周知,西牛賀州是西方阿彌陀佛的佛土,所以,大威德明王就是西方阿彌陀佛的化身。
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明王的供奉尤為重要。鎮守西方的他,能夠斬斷一切邪魔惡障,調服所有毒龍惡靈,位居於五大明王之列。在寺廟中所供奉的大威德明王形象有多種多樣,最為普遍的則是六面六臂六足,身體周圍被火焰包圍,手中持有刀、槍、劍、戟、棍、棒等等多種武器,象徵極高的威嚴。
對於大威德明王的來歷,又有不同的說法,除過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之外,大威德明王又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忿化身。眾所周知,文殊師利菩薩是眾佛之師,無論婆娑世界還是宇宙眾佛土,文殊師利菩薩自當先行表率,所以,大威德明王則就象徵著文殊師利菩薩的威嚴化身。在佛教密宗中,將佛的「憤怒」面稱之為明王,但是萬萬不可望文生義,此處的憤怒不是嗔戒,而實際上明王的出現,代表佛來悟道,讓人的內心中培養出一種堅不可摧的意志。
大威德明王是佛教密宗中的地位最高的本尊之一,具有大威德力,修持這尊明王的稱之為大威德法。在唐王朝時期,藏地的密宗也有傳入漢地的現象,故又稱為唐密。在唐密中所修持的明王法,與藏地的也有很大相同之處。傳入之時,正值唐王朝戰爭四起時期,而佛教中,修持這尊明王則會引導戰爭走向勝利,所以說,密法的傳入無疑是給了將士們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很多人都疑惑,為何大威德明王又稱降閻摩尊,這是因為大威德明王曾降伏過死神閻摩天,所以在後世中也將其稱之為降閻摩天,這裡的閻摩與閻羅王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又與閻羅王有很大的區別。
筆者題外話:在佛教密宗中,崇尚「男女雙修」的風氣十分盛行,但是在漢傳佛教中,對於「雙修」不是很贊同,更甚者明言指出是低俗。但是,這種風尚在佛教密宗中已然持續了千百年,根深蒂固且無法動搖。密宗中的明王也一樣,明王象徵著大慈大悲,他的明妃則象徵著無上智慧,兩者的結合就代表了「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