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威德明王能力如此之大,僅僅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嗎?

2021-01-07 小餘談健康

蓮花部是藏地胎藏界的三部之一,也是金剛界的五部之一,又稱觀音部,在後世的傳頌中,又將名稱簡化,稱之為蓮部,此部是為了淨化世間得無上菩提,稱頌大慈大悲的功德。而蓮花部的教令輪身是佛教五大明王中的大威德明王。下面就與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大威德明王到底有何能力。

胎藏界與金剛界是佛教密宗中最為重要的兩界,雖然兩界所修持得佛法不同,但是最後仍然殊途同歸,這是毋庸置疑的。蓮花部能同時成為這兩界的其中一部,其意義想必也是非常重大。同樣的,大威德明王能夠成為蓮花部的教令輪生,就說明這尊明王的能力也是十分強大的。大威德明王又稱降閻摩尊,又或者依照其形象稱之為六足尊。因為蓮花部是在西方,所以大威德明王就駐守於西牛賀州。眾所周知,西牛賀州是西方阿彌陀佛的佛土,所以,大威德明王就是西方阿彌陀佛的化身。

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明王的供奉尤為重要。鎮守西方的他,能夠斬斷一切邪魔惡障,調服所有毒龍惡靈,位居於五大明王之列。在寺廟中所供奉的大威德明王形象有多種多樣,最為普遍的則是六面六臂六足,身體周圍被火焰包圍,手中持有刀、槍、劍、戟、棍、棒等等多種武器,象徵極高的威嚴。

對於大威德明王的來歷,又有不同的說法,除過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之外,大威德明王又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忿化身。眾所周知,文殊師利菩薩是眾佛之師,無論婆娑世界還是宇宙眾佛土,文殊師利菩薩自當先行表率,所以,大威德明王則就象徵著文殊師利菩薩的威嚴化身。在佛教密宗中,將佛的「憤怒」面稱之為明王,但是萬萬不可望文生義,此處的憤怒不是嗔戒,而實際上明王的出現,代表佛來悟道,讓人的內心中培養出一種堅不可摧的意志。

大威德明王是佛教密宗中的地位最高的本尊之一,具有大威德力,修持這尊明王的稱之為大威德法。在唐王朝時期,藏地的密宗也有傳入漢地的現象,故又稱為唐密。在唐密中所修持的明王法,與藏地的也有很大相同之處。傳入之時,正值唐王朝戰爭四起時期,而佛教中,修持這尊明王則會引導戰爭走向勝利,所以說,密法的傳入無疑是給了將士們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很多人都疑惑,為何大威德明王又稱降閻摩尊,這是因為大威德明王曾降伏過死神閻摩天,所以在後世中也將其稱之為降閻摩天,這裡的閻摩與閻羅王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又與閻羅王有很大的區別。

筆者題外話:在佛教密宗中,崇尚「男女雙修」的風氣十分盛行,但是在漢傳佛教中,對於「雙修」不是很贊同,更甚者明言指出是低俗。但是,這種風尚在佛教密宗中已然持續了千百年,根深蒂固且無法動搖。密宗中的明王也一樣,明王象徵著大慈大悲,他的明妃則象徵著無上智慧,兩者的結合就代表了「調服」。

相關焦點

  • 佛教:大威德明王,焚燒諸眾生之業煩惱,摧破罪障而增長福德
    ,如意寶棒謂棒之上端有如意寶,寶者理也,棒者降伏為體故智也,如意寶棒乃顯理智不二之意,有謂為文殊菩薩之化身。大威德明王為佛教五大明王之一,梵名為Yamāntaka,譯為閻曼德迦,即降閻魔尊之意。譯作解眾生縛,又別名為六足尊。在胎藏界曼荼羅內,位於持明院中般若菩薩的左側。此尊在胎藏界曼荼羅持明院之法相,全身青黑色,呈憤怒形,六面六臂六足,坐於瑟瑟座上,背負火焰,手持戟、弓、索、劍、箭、棒等武器。此外,騎乘水牛之像亦頗多。
  • 淺析漢藏佛教中對大威德金剛的不同認知!
    大威德金剛,梵文稱「Yamantka」,即閻曼德迦。藏語稱「吉傑多傑」(Vjigs byed rdorje)。漢譯「敵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聖閻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尊」、「降閻魔尊」等多種譯名。佛經《仁王經儀軌》說:「威怒六足金剛 , 此尊為阿彌陀如來之教會輪身,其自性輪身,為文殊師利菩薩,在五方中為西方。」又《補陀羅海會軌 》說:「 六足尊無量壽佛忿怒,自性輪身文殊師利菩薩」。
  • 佛教的八大明王是哪八位,你知道嗎?
    佛教中「明王」中的「明」,有光明普照之意。「明王」的作用,是藉助佛的無上智慧摧毀眾生的無明煩惱。佛教之中,有著名的「八大明王」。據《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中記載,其實八大明王,乃是八大菩薩所化現。1.孔雀明王孔雀明王的坐騎是孔雀,故得此名。
  • 佛教:這位高僧,竟然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你見過嗎?
    淨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就是人們公認的古佛再來之人。他憐憫悲苦眾生才來到世間化現,觀機逗教。永明延壽禪師生活在唐末五代與北宋前期,當時趙匡胤在北方統一以後建立以北宋王朝,而此時杭州的錢王還擁有著浙江一帶的控制權。永明延壽大師,觀時局變化,就給錢王提了一個建議,納土歸宋,這樣就可以避免戰爭。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當時錢王採納這個建議是非常英明的一個抉擇。
  • 佛教:這尊明王是阿閦佛的化身,能力之大,降伏天魔只是其一?
    佛教自古印度入藏地之後,與當地的宗教互相影響,形成了佛教密宗,其中有很多天神菩薩以及佛都與古印度文化中的神靈相似,這也就從側面表現出,佛教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而自成一派的佛教,依照自身的教義,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了廣大信徒們的奉祀。
  • 金剛悲心——大威德明王所說諸藥叉女真言成就法的秘密
    大威德明王,本為密教的五大明王之一,這一尊被尊稱為降閻魔尊,為文殊師利菩薩與西方阿彌陀佛的等流身,不論是東密還是藏密,都非常注重這一本尊的修持,以大威德明王具足大威力,最能降伏魔障和怨敵。在傳承體系之中,三界死主炎魔法王被視為大威德明王的眷屬,即炎魔法王掌控眾生的生死,若是能降伏炎魔法王,即不受生死約束,大威德明王示現降伏炎魔法王,即表此一尊能壞斷一切煩惱魔障。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它真正的含義嗎?
    經常看電影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一旦有和尚出現的電影電視劇,都會伴隨著那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大家聽也聽得挺久了,大家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嗎?其實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句話真正含義是什麼,那麼這句話真正意思到底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這個阿彌陀佛到底是指的什麼佛吧?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明王,又作金剛明王、威怒王等,乃是諸佛菩薩的憤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有威力的意思,乃是佛門尊稱。
  • 《慧燈之光》:阿彌陀佛的修法
    即使我們現在有不造作的強烈的菩提心,這也只是很好的發心而已,畢竟能力有限,還是不能真正地、廣泛地度化眾生。要想早日具備度化眾生的能力,首先就要往生極樂世界。法王如意寶在最後的教言當中也講過:我圓寂之後,如果有自由的話,不會立即回到娑婆世界,也不會到其他地方去,而是首先去往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獲得了廣大的度生能力之後,就立即回到娑婆世界來度化眾生(見附錄2)。
  • 假神之:佛 祖,阿彌陀佛,觀音,閻羅王,玉皇上帝,門 神...
    二、阿彌陀佛他是佛教的「神」,假神之一。原來歷史上沒有這個人。傳說他是印度的比丘,是無量壽佛。在他的左右都有菩薩,合稱「彌陀三尊」。據說他是極樂西天的主。佛教徒多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得救。釋迦是佛祖。佛祖尚且不是神,阿彌陀佛當然也不是神。他是假神之一。
  • 佛教中,「南無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應該怎麼讀,「南無」兩個字的正確讀音是「ná mó」,而不能讀成「nán wú」,其意思自然也不是「南邊沒有」,佛教用語翻譯過來,是皈依,皈命,依靠,仰仗的意思。那麼「南無阿彌陀佛」的意思也就很明了了,就是皈依阿彌陀佛,依靠著阿彌陀佛。學佛的人為什麼要依靠阿彌陀佛呢?是因為希望得到阿彌陀佛的保佑,讓自己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諸事吉祥嗎?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六個字是佛教專用語,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誠心恭敬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對於學佛修行之人,對這六個字的含義應該都比較清楚,但對於許多未皈依佛門的普通大眾,對這六個字的認識乃至讀音都是比較含糊的。如果不知其然而只是一味誦讀,功德也就散了。「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
  • 佛教水陸法會為何有如此大的功德福報?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規模最大、功德最殊勝的法會之一,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一般歷時七晝夜,多則四十九天,被稱為「法會之王」。水陸法會為什麼這麼隆重和殊勝呢?什麼人適合來參加水陸法會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近佛門裡的「水陸法會」,一起感受水陸法會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盛宴。
  • 《西遊記》中的4大未解之謎,佛教和道教竟是如此競爭和共存的
    長期以來,《西遊記》中數不清的未解之謎都是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下面,讓我們試圖解釋《西遊記》中的4大未解之謎,看看古代佛教和道教是如何在競爭中和諧共存的。而孫悟空隨手拿起,且聽從吩咐能大能小,這是認主。由此可見,孫悟空不是大禹本人,就是大禹的轉世化身,他和孫悟空還有著相同的價值觀:人定勝天。還有一說,因大禹治水3年過家門而不入,其妻望眼欲穿化為「望夫石」,腹中胎兒也一起化為石頭,就是後來的孫悟空。
  • 佛教:為什麼在諸佛之中,阿彌陀佛最為殊勝?
    佛教淨土宗之中有著名的「淨土五經」,其中就有一部《無量壽經》。在經中,釋迦牟尼佛講述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發四十八宏願,成佛後是為阿彌陀佛。釋迦佛極盡讚嘆了阿彌陀佛的無比殊勝,其在十方諸佛中為第一。對此,可以從3個方面來闡述。
  • 佛教:面燃大士,乃觀音大士化身,亦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幽冥教主
    ,以為道教神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佛教的面燃大士,不僅乃觀音大士化身,亦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幽冥教主:02面燃大士如今許多地方在中元節祭拜亡靈之前面燃大士又被稱為「焰口鬼王」、「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監齋羽林大神」、「焦面大將」,民間習慣稱之為「大士爺」、「大士王」。一尊菩薩有這麼多稱呼,就像我們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之時也會有多種稱呼一樣。從以上字義來看,似乎已經知道祂的相貌與身份了。「面燃」和「焦面」往往會使人聯想到一定是面部有如被火燃燒過,而留下恐怖的焦炭面貌。
  • 佛教令輪身 • 十大明王
    王,為尊勝、具威力意,是尊稱。明王意即是真言陀羅尼的持有者。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聞 我 說 者 得 大 智 慧知 我 心 者 即 身 成 佛【無量壽如來教令輪身 - 大威德明王】忿怒暴怖事   能壞嚧那蘿亦斷閻摩命   忿猛為常業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如果修行沒有智慧,只是盲目跟風,那就難以修到功德。「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首先,這六個字是由梵文音譯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更便於弘法,將其發音譯成漢字,方便大家念誦。它本身和漢語沒有什麼聯繫,「南無阿彌陀佛」,不讀「nan wu」,也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
  • 佛教知識 | 什麼是歡喜佛?
    歡喜佛,原來是古印度傳說中的神,即歡喜王,後佛教挪用作歡喜佛。歡喜佛梵名為「俄那缽底」,漢譯為「無礙」。歡喜佛乃是藏傳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是眾多佛像中最令人驚詫的,其外表怪誕難曉,腳下踩著伏臥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單身,有的雙抱交媾。在藏族、蒙古族以及漢族的一些地區寺廟裡,幾乎都有歡喜佛像。
  • 「佛教冷知識」佛教中的那些動物還有這樣的寓意
    獅子、象、牛等這些我們常見的動物,雖身處畜生道,在佛教中卻常常出現,如成為諸佛菩薩的坐騎等。佛教中也常有很多動物譬喻,關於慈悲仁德、教化說理,以眾所周知的動物形象,寥寥數語點明深刻的佛法。獅子騎獅文殊獅子是百獸之王,常用來比喻佛陀的無畏和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