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古印度入藏地之後,與當地的宗教互相影響,形成了佛教密宗,其中有很多天神菩薩以及佛都與古印度文化中的神靈相似,這也就從側面表現出,佛教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而自成一派的佛教,依照自身的教義,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了廣大信徒們的奉祀。當然,這也是一種趨勢,不過,在這些人裡面,大多都是厭惡世間惡習的,就比如說貪、嗔、痴。
在佛教密宗中,有這樣一尊明王,能夠降伏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貪念、嗔念、痴念,為眾人所信奉,其居於密教中的五大明王的第二位,稱降三世明王,又稱勝三世明王,降三世金剛菩薩。佛教中的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分居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五方佛土,各自有自己的職能,並且又有自己的化身,而降三世明王就是東方阿閦佛的教令輪身,也可稱作化身。
降三世明王在金剛界曼茶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也是忿怒像,並且是金剛薩陀的忿怒身。除此之外,在胎藏界曼茶羅中也有奉祀,只不過與金剛界的安置地方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這尊明王共有三種形象,分別為三面八臂、四面四臂、一面兩臂,最為常見的就是四面八臂,並且無論金剛界還是胎藏界,都是如此。在這些形象中,降三世明王的面部共有「三目」,形象周圍被火焰包圍,多臂形態下只有一手結印,其餘都持有武器。在這尊冥王的左腳底下是大自在天,右腳底下是烏摩妃,象徵著降伏世間的貪、嗔、痴。
關於降三世明王來歷,都有不同的說法,其一就是這尊冥王居於東勝神州,是東方不動如來的教令輪身,也就是阿閦佛,因為阿閦佛意為不為世間萬惡、惡念所侵擾,所以又稱為不動佛,故降三世明王也將這一法繼承,並且發展成為調服惡魔,最主要是天魔的一尊明王。其二則是降三世明王是來源於古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有著毀滅之力的溼婆神的變化身。
但是,在現在的佛教經典中,對於這一說法的記載,只有零零碎碎的一些,並且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具體這一言論是怎樣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了。在小編看來,溼婆神雖然擁有毀滅之力,但是作為主神的他,最大的職責也是降伏天魔,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將降三世明王與溼婆神聯繫起來。
在佛教密宗中,最崇尚的就修持明王,這是一種風尚,在藏地的佛教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源於明王法印。所以,這一持誦方式,逐漸推廣到了各地。對於持誦降三世明王法,人們認為可以佑護到處徵戰的將士,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點。其二,能夠免於災禍侵擾,安居樂業。其三,就是能夠得到敬愛的無上功德。持誦降三世明王真言,能夠讓處於邪魔邊際的迷途眾生能夠立刻回歸,能夠讓所有侵擾修行的妖魔,不能再作惡,而會成為修行者的侍從。
筆者心得:降三世明王對於佛教信徒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其「明王法」或者「明王真言」,還有真正能夠使人超脫貪、嗔、痴的力量,這個才是最為重要的。自唐王朝時期,漢地與藏地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這些明王法也逐漸推廣到了漢地,甚至到了海外,這也說明了文化交流是何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