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尊明王是阿閦佛的化身,能力之大,降伏天魔只是其一?

2021-01-07 小餘談健康

佛教自古印度入藏地之後,與當地的宗教互相影響,形成了佛教密宗,其中有很多天神菩薩以及佛都與古印度文化中的神靈相似,這也就從側面表現出,佛教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而自成一派的佛教,依照自身的教義,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了廣大信徒們的奉祀。當然,這也是一種趨勢,不過,在這些人裡面,大多都是厭惡世間惡習的,就比如說貪、嗔、痴。

在佛教密宗中,有這樣一尊明王,能夠降伏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貪念、嗔念、痴念,為眾人所信奉,其居於密教中的五大明王的第二位,稱降三世明王,又稱勝三世明王,降三世金剛菩薩。佛教中的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分居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五方佛土,各自有自己的職能,並且又有自己的化身,而降三世明王就是東方阿閦佛的教令輪身,也可稱作化身。

降三世明王在金剛界曼茶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也是忿怒像,並且是金剛薩陀的忿怒身。除此之外,在胎藏界曼茶羅中也有奉祀,只不過與金剛界的安置地方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這尊明王共有三種形象,分別為三面八臂、四面四臂、一面兩臂,最為常見的就是四面八臂,並且無論金剛界還是胎藏界,都是如此。在這些形象中,降三世明王的面部共有「三目」,形象周圍被火焰包圍,多臂形態下只有一手結印,其餘都持有武器。在這尊冥王的左腳底下是大自在天,右腳底下是烏摩妃,象徵著降伏世間的貪、嗔、痴。

關於降三世明王來歷,都有不同的說法,其一就是這尊冥王居於東勝神州,是東方不動如來的教令輪身,也就是阿閦佛,因為阿閦佛意為不為世間萬惡、惡念所侵擾,所以又稱為不動佛,故降三世明王也將這一法繼承,並且發展成為調服惡魔,最主要是天魔的一尊明王。其二則是降三世明王是來源於古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有著毀滅之力的溼婆神的變化身。

但是,在現在的佛教經典中,對於這一說法的記載,只有零零碎碎的一些,並且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具體這一言論是怎樣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了。在小編看來,溼婆神雖然擁有毀滅之力,但是作為主神的他,最大的職責也是降伏天魔,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將降三世明王與溼婆神聯繫起來。

在佛教密宗中,最崇尚的就修持明王,這是一種風尚,在藏地的佛教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源於明王法印。所以,這一持誦方式,逐漸推廣到了各地。對於持誦降三世明王法,人們認為可以佑護到處徵戰的將士,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點。其二,能夠免於災禍侵擾,安居樂業。其三,就是能夠得到敬愛的無上功德。持誦降三世明王真言,能夠讓處於邪魔邊際的迷途眾生能夠立刻回歸,能夠讓所有侵擾修行的妖魔,不能再作惡,而會成為修行者的侍從。

筆者心得:降三世明王對於佛教信徒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其「明王法」或者「明王真言」,還有真正能夠使人超脫貪、嗔、痴的力量,這個才是最為重要的。自唐王朝時期,漢地與藏地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這些明王法也逐漸推廣到了漢地,甚至到了海外,這也說明了文化交流是何其的重要。

相關焦點

  • 佛教:大威德明王能力如此之大,僅僅只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嗎?
    而蓮花部的教令輪身是佛教五大明王中的大威德明王。下面就與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大威德明王到底有何能力。胎藏界與金剛界是佛教密宗中最為重要的兩界,雖然兩界所修持得佛法不同,但是最後仍然殊途同歸,這是毋庸置疑的。蓮花部能同時成為這兩界的其中一部,其意義想必也是非常重大。同樣的,大威德明王能夠成為蓮花部的教令輪生,就說明這尊明王的能力也是十分強大的。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明王,又作金剛明王、威怒王等,乃是諸佛菩薩的憤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有威力的意思,乃是佛門尊稱。
  • 五方佛之金剛不動如來——阿閦佛
    據《阿閦佛國經》雲,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之前,曾侍奉大目如來(又譯廣目如來),示而萌發「對眾生不起瞋恚」的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於東方妙喜世界成佛。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與「不動明王」有區別。
  • 五大明王之主尊——不動明王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
  • 五方五佛 | 東方阿閦佛
    東方阿閦佛東方不動如來(阿閦佛 / 阿閦鞞佛/不動佛,梵文 Aksobhyabuddha)>所成佛智:大圓鏡智阿閦佛為不動如來,對應的羅馬拼音為Aksobhya,意思為「不動」,因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名為「不動」,有無嗔恚的意思。
  • 五大明王
    明王有二義:1、指真言陀羅尼之王,如佛頂一字真言為佛部之明王。2、指一般所習稱之明王,如降三世明王為密教諸尊之一。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或菩薩的「忿化身」。俗話說:佛都有火,佛一旦發火後會怎樣呢?那就是變身啦。每個佛都有個對應的「忿化身」,如彌勒佛的「忿化身」是大輪明王,大日如來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等。
  • 藏傳佛教法相—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梵語:अचलनाथ acalanātha),亦稱聖者無動,聖無動尊,不動尊或無動尊,為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不動明王被視為毘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之音譯名,為釋迦牟尼佛之法身)的忿怒相化身,打敗過大自在天.相傳大自在天認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肯皈依佛祖,所以佛祖化身不動明王,前去降伏其心,不動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首級,使其歸順,在諸明王之中不動明王也是最高尊者.
  • 92.降三世明王降伏真言
    阿那野斛。婆 誱 梵。嚩日 羅。 吽 泮 吒。請日先念南謨降三世明王 108 遍,接念降三世明王降伏真言 108 遍,堅持持此咒可令魔軍生大苦惱,得熱病不得安樂,使一切天魔惡鬼等邪眾歸依佛道守護行者。亦可祈求降伏乃至剷除惡人、惡獸、惡蟲、惡敵等,尤其是能使惡人因種種病患、血光之災而得亡身之報。
  • 明王與佛是什麼關係?佛為何會有忿怒相?
    民間戲說:「佛都有火。」這裡的「火」,不是指「香火」,而是「怒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忿怒相,謂之「明王」,又作「忿怒尊」,乃是佛三身中的教令輪身。為教化剛強難度的眾生,佛以大慈悲心,現忿怒之相,以破除眾生愚闇,而使得智慧光明。
  • 佛教:作為五方佛之一的他,能力十分強大,「女性泰產」只是其一
    作者:阿宣說事兒佛教自公元前500年首次建立,經過兩千五百多年的傳承,其文化底蘊之深,自然不言而喻。佛教發展過程中,其神系中的各方神靈也各有神通,在小編看來,其中的「五方佛」最有影響力。在所流傳的佛教畫像上,不動如來的佛身是落八隻大象上的,而在世界上大像是力氣最大的生物。東方不動如來能夠坐在大象背上,一方面詮釋著大象的力量就和嗔怒的危害一樣強大,另一方面則象徵著不動如來能夠凌駕於嗔怒以上,無不表現出他的威力巨大。傳說,在無量劫前,不動如來還未成佛,是以阿閦菩薩的身份居於佛土。而釋迦牟尼佛則感時間嗔怒盛行,所以前來勸請阿閦菩薩。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也會現出自己的憤怒相,化身各大明王降妖伏魔。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諸多明王之中的愛染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是「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
  • 佛教藝術極品:泰山神通寺四門塔東方妙喜世界不動如來阿閦佛造像
    位於山東濟南歷城柳埠鎮的四門塔東門內供奉的是東方妙喜世界阿閦佛。「阿閦」是音譯,對應的羅馬拼音為Aksobhya,意思是「不動」。因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名為「不動」,有無嗔恚的意思。根據佛經記載,阿閦佛為菩薩時在大目如來(或譯為廣目如來)前發「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等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終於在東方的阿比羅提(妙喜)世界七寶樹下成佛,佛剎名為「妙喜」。仔細看四門塔阿閦佛造像頸部有一道印痕。1997年3月8日,阿閦佛佛首被犯罪分子盜走。犯罪分子雖然很快被捕,可惜當時佛首已經流落海外。
  • 不動明王法藏——最勝神龍俱力迦羅龍王修法
    所有的龍王之中,也有一尊龍王之王,這尊龍王之王知道的並不多,就是俱力迦羅龍王。俱力迦羅龍王他的因地是大日如來以眾生貪嗔痴三毒嚴重,從而對治三毒煩惱而現的忿怒龍王身,這尊龍王是火屬性的本尊,地水火風四大神中火天大神的智火即為此尊龍王所用。這尊龍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專門降魔除障的,能以智火焚燒一切汙穢不淨。
  • 十大明王,逐一介紹,看你聽過哪一尊?
    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威力的意思,是尊稱。明王的意思即是真言陀羅尼的持有者。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忿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忿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  十大明王,即十尊面現忿怒相之明王。
  • 不動明王三尊畫像
    不動三尊像勝山琢舟筆江戸時代紙本著色尺寸:172.3x130.2c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不動明王,即優旺不動尊菩薩
  • 佛教:大威德明王,焚燒諸眾生之業煩惱,摧破罪障而增長福德
    在佛教的滿天神佛之中,除了有救世渡人的諸佛菩薩,亦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明王,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大威德明王,焚燒諸眾生之業煩惱,摧破罪障而增長福德:大威德明王是西方蓮花部的教令輪身,此憤怒身是降伏魔尊,也是佛教蓮花部的辦事明王,以如意寶棒為其三昧耶形
  • 佛教:降三世明王,乃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降服貪瞋痴三毒與三界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人們對於諸佛菩薩可能會有所認識,但若要說到其餘神明,或許就一無所知了。此後便為大家開始介紹佛教中的各位明王,今天便先來聊聊降三世明王:降三世明王位於東方,即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另一說為婆羅門教主中溼婆的變化身。
  • 佛教:步擲金剛明王、五大力吼明王
    步擲金剛明王、五大力吼明王02步擲金剛明王步擲金剛明王,乃佛教八大明王之一,又被稱作「步擲金剛」。《大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有云:普賢菩薩現作步擲金剛明王,以右手把一旋蓋,左手把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意思是說此尊明王乃是普賢菩薩之化現,形象為右手持一旋蓋,左手握一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同儀軌載,步擲明王全身呈青色,共有十八臂,以龍為冠鬘瓔珞,顰眉猛視,利牙現出。
  • 東密根本道場京都教王護國寺藏五大明王畫像
    「不動」,意為誓願,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則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為自性輪身,而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