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了還炒菜的廚師很丟人嗎?

2021-01-19 從胃開始

點擊上面藍字

,加入我們

今天,一位同行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他的感悟和個人看法,大家看看,這一行是否如他所說。

來源:嶠哥餐飲管理團隊 | 作者:陳泳嶠

(本文不代表紅廚網觀點)

出版界有「一本書主義」之說,意思是一個人,一生能出版一本有影響、有價值、高質量的好書,足矣。

我認為,作為一名廚師,為廚一生,如果能夠給社會、給食客 給後代留下一道流傳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菜式,足矣!

我們從學廚到事廚,幾十年,孜孜追求的是什麼?從職業的角度講,應該是廚藝的不斷精進,學會製作更多有菜品,再上升一個層面,通過多年功力的積累及融會貫通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道招牌菜。如楊貫一的「阿一鮑魚」董振祥的「酥不膩烤鴨」、孫兆國的「5號牛排」等等,能達到這個境界是需要多年的勤學苦練的。

然而,現在90後、00後從廚的越來越少,廚房都留不住新人,年輕人越來越浮躁,總想著賺大錢,什麼賺錢快就做什麼,但又不願意多吃苦。

其實我所說的90後浮躁,他們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已,現在在我們餐飲行業裡,這種浮躁的現象比比皆是,之前看過一份報告,說中國的餐飲企業平均壽命不超過8年,而國外的餐飲企業超過20年的比比皆是,還有很多百年老店。

其實說到要害處,還是我們廚師的工匠精神踐行的缺失。

中國餐飲五千年來傳承了很多好的東西,八大菜系,有很多精髓的傳統。

但放眼全球這些年的烹飪發展,從分子美食、量子美食、微波以及一些新的廚藝理念,沒有一樣是中國廚師做出來的。

中國很多廚師最得意的,就是祖傳配方。但要問他這個菜為什麼做得好吃?怎麼樣做得有營養?這些烹飪的原理是什麼等等,估計有不少廚師無法用科學的角度進行解釋和闡述。

廚師工匠精神的缺失,以及廚師職業的問題,不禁讓我反思,為什麼有些菜品我們做得不如以前?

對此,我個人總結有四點淺解。

第一點:是中國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政府鼓勵創業,很多優秀的廚師就開始創業當老闆,退居二線,以掙錢為目標,對傳統東西的掌握和繼承越來越缺失,很多精髓不如以前,更別說一件事情有工匠精神執著做一輩子。

第二點:是原材料也沒有原來那麼地道。水和環境受化學物品的添加和汙染,讓很多食材失去了本我。我們現在很多時候都在尋求本根,什麼意思呢?就是從前的味道。可是,現在沒有了。從食材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現在已經比原來缺失了很多資源。

第三點:是快捷,現在商業化運作,一切以簡潔、快速去討好客人的口味為主,很多東西只浮現在面子上,那些虛幻飄渺、吸引眼球的東西越來越多,根基的東西越來越弱。發心不正,食材不好,怎麼能做出好的菜品呢?

第四點:就是廚師本身的素質問題。很多廚師是沒讀多少書,像我一樣,家裡沒背景就學個手藝,沒有進高校專業培訓,專業學習,系統學習過,導致對很多行業內的事物都是一知半解。

我這幾年去了美國,去了英國,隔三差五就去香港,了解前沿美食和新的烹飪理念,也和國內外很多廚師進行了一些交流,感受很深,才知道我們很多理論觀念及科學烹飪等差距很大。

打個比方吧,就說拔絲。我們小時候學廚師學拔絲,師傅不教,買煙買酒打通關係後,師傅說炒糖過三秒則老,少三秒則嫩,這可是個技術活,經驗活,得多看多練才做得好。

想想那個拔絲,很驚奇啊,怎麼把糖變成那麼多絲呢?

九十年代初,對於我這個農村沒見過世面的小屁孩,用神奇來表述毫不為過。拔絲蘋果那時候是一道看家菜,更是一道氛圍菜,學了很久沒學會。師傅用糖炒,用油炒,用水炒,用水油炒,火時大時小,變化多端。最後慢慢地摸索才掌握技術,前後花了一年時間。

但按照今天西方的烹飪理念來說,就是糖有很多種,單糖多糖果糖絲糖醇糖,得選用絲糖。

第二就是糖溫度加工到210度,糖的熔點不能再加工了,加工之後糖的顏色就會變紅,變色,然後把它降到90度到130度,拉絲是最好的溫度,可以把絲拉很長。

就這麼簡單,在家練兩遍,拿個探溫槍就馬上可以了。所以我很希望我們每道菜都能這樣,用科學的視角去理解和解釋。

我前幾年看到一本國際知名烹飪雜誌,裡面講,日本菜排在第一,中國菜排在57名,我很不以為然,簡直瞎說。

但是我認真地看了他們的文章和配圖之後,心裡特別有感觸。

排名第一的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專注做壽司60年,用手的溫度感應壽司的變化,一輩子專精工匠傳承,用心烹飪,連歐巴馬訪問日本的時候,日本首相都請他去吃他做的壽司。

而中國全球排名57名用的是天下第一大火鍋,很大氣,振奮人。十幾噸的湯料在那粗礦豪邁的大鍋中,一鍋湯水,麻辣味,重油,什麼東西都可以燙,讓人感覺不需要什麼烹飪技術含量。

我突然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我們中國廚師的責任,餐飲人任重道遠……

我個人並不崇洋媚外,如果有,就是想學習他們,再超越他們,如果沒有他們強, 只知道幹喊,只會顯得那麼無力。

不去面對,自以為是,那是無知。

前段時間和幾個老輩子在一起聊天,關於現在的手藝人為什麼不如以前,當時講了一個很好的一個現象,我覺得很有收穫,分享給大家。

古時候的人選擇不多,能讀書的人真的是翎毛鳳角,除了達官貴人之外,普通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無法讀書深造,多半只能做農民。這中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關係的能學到手藝這個活路,裡面包括木匠、石匠、廚師等等這些傳統的手工業。

而且這一群手工藝人,也是真的是百裡挑一,這些過來人非常珍惜機會,所以他們一輩子就專心在這一件事情之上。

在這件事上,可以用三個維度來分析:

第一個是競爭的太多,自己要做好,不然被淘汰。

第二個他能擺脫農民的這種命運,上升階級。

第三個是時間專精,以前又沒有太多其它的娛樂,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上面。

從這三個維度上來講的話,現在的人根本就是缺失太多,所以原來做的東西現在為什麼像寶物,除了時間的記憶之外,確實它的工匠和它的技藝,現在的人無法去還原。

我們現在借鑑了很多高的科技和人的智慧,但還是無法還原原來的一些工匠的東西,所以沒法和以前去做對比。因為作為現代人來說,我和我們做廚師的朋友,是反過來的三個維度:

第一個是我們這代人是讀不起書(我十四歲輟學,學廚就為了能吃到肉),也沒讀好書。沒辦法,只好來學這個手藝,以後能養家餬口,大家沒有榮譽感,更沒有使命感。

第二個就是現在交際的東西太多了,誘惑太多了,今天想做廚師,明天想著開車,後天想去搞理髮,不能專精,很多人連自己的事業也朝三暮四。不是自己的夢想和使命,更不要說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件事。

第三個就是碎片化時間太多,玩玩手機,玩玩遊戲,出去吃個飯,K歌,喝酒,社交活動等等,時間流失得快,多少廚師專精在研究烹飪上?所以無論是使命還是專一,都沒法和前人去對比,不如原來的工匠是有道理的。

而且現在為了做連鎖,為了適應國內發展的大市場,很多餐飲圍繞著一個點去打,這個東西包裝一下,做連鎖能適應現在的人,適應現在年輕人要裝逼的需求和貼合他們身份的這種需求。

現在很多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這個點去做,是有泡沫性和潮流性的,沒有工匠精神的支撐。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一下香港和日本,他們原來的經濟增速和中國現在增速一樣,最後經濟有一個下滑期。在經濟的下滑期和拐彎處的時候,也是在節點的時候,他們在思考餐飲經濟這塊的第二條曲線,應該怎麼走?

我見過香港的很多餐廳,就是一輩子就以這個人為主。不論是日本的壽司之神也好,還是香港的廚神富哥也好,都是一輩子他就做這一件事。

他們是把一件事情去做深做透,就是專精,一個廚師鑽進一樣東西,鑽出一個品牌,一輩子只是專注做一件事情。

而且這些東西,不是靠營銷和廣告就能包裝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這也是我們廚師應該去面對的事情,專精在一件事情之上,就像一電鑽,只有在一個點上才有深度。我們手藝人,只有專注在一個點上,把它鑽透,別人才沒辦法超越。

所以從經濟的角度,從專精的角度和從未來的角度,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工匠的精神去承載。

還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現在行業裡普遍地認為,40歲了還炒菜的廚師很丟人,別人覺得你混得不好。這種行業的怪象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為什麼香港、臺灣、日本六十歲在一線做菜非常受人尊重,而且自己非常開心?

因為整個行業裡面,現在這種拜金主義,跟團主義,抱團主義,或者是江湖的氛圍太多,沉不下心來學習,思考,對傳統古典的東西研究不透徹。無古不通今啊,你不通今又怎麼引領未來?

更多的都是這種浮躁的、急速成功的思維在整個行業裡蔓延。

看看日本,去去香港,我們可以看一下未來,他們現在餐飲的格局就是我們的未來餐飲畫像。

廚師50歲、60歲還在一線去做,他們覺得很光榮。

也是因為這樣,他自己能代表一個店,一份傳承,一個符號。這也給我們未來的廚師做了個重要的榜樣。

而我們整個行業裡面都迷著這種金錢至上,浪得虛名也好,掙錢為目的也好,工匠精神如何傳承?就算舉起旗號,有些商家也是沽名釣譽,欺騙消費者的把戲,怎麼破局?

我希望我們這一代能有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層級去引領更多人回歸工匠精神,去實幹,去轉經,去布道。

傳承工匠精神,就是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職業高度,成就精彩人生。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廚師、餐飲人自己的平臺,歡迎加入

廚影美胃 (ID:Msysj166 )

相關焦點

  • 炒菜買哪種鍋?廚師長一直用它,炒菜不粘,利於健康,價格還便宜
    炒菜買哪種鍋?廚師長一直用它,炒菜不粘,利於健康,價格還便宜 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炒菜買哪種鍋?廚師長一直用它,炒菜不粘,利於健康,價格還便宜!』
  • 炒菜機器人當上廚師
    5月20日中午,位於張家口金控大廈4層的「東方一茶一飯」餐廳內約200人正享用午餐,為他們製作午餐的廚師是一個叫「味霸」的炒菜機器人。「味霸」炒菜機器人外形似冰箱,由智能操作界面、自動下料倉、鐵釜炒鍋、輔料瓶等主要部件組成,具有海量菜譜、菜譜編程、一鍵炒菜、無油煙排放、自動洗鍋等功能。使用時,將準備好的食材放入機器內2至3分鐘即可享用菜品,一個機器人可保障50至100人用餐。
  • 我40歲了,戴卡西歐真的很丟人嗎?
    之前有個表友問我:我已經40歲了,還適合戴卡西歐嗎?說實話,當我剛開始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在反問自己:手錶跟年齡有關係嗎?關於「40歲男人還適不適合戴卡西歐」的問題,我們先了解卡西歐之後再來下定論。卡西歐屬於什麼檔次?卡西歐品牌成立於1957年,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鐘表品牌,而是以生產電子計算器企業出生。
  • 炒菜機器人廠家價格
    炒菜機器人廠家價格,多年的專業技術保障,誠信鑄就企業品牌,我們青科人將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術,周到的服務,堅持工匠精神,努力發展民族工業裝備,為廣大新老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而奮鬥。摘要:炒菜機器人好用嗎?全自動炒菜機器人有什麼優勢?
  • 為啥有些南方廚師用的炒鍋沒手柄?炒菜還要拿毛巾,和北方不一樣
    當我們把目光放回到中國的時候,你又會發現僅僅是中國南北方,廚師使用的鍋具就略有不同。中國人愛好「炒菜」,無論什麼菜都可以炒,魚、肉、海鮮、蔬菜、雞蛋,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就是下入鍋中,一點油增添香味,把食材倒入鍋中翻炒至熟透。炒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手柄的,北方人常用,也是最家常的一種鍋。
  • 漫畫家夏達被人指責年齡,明年40歲為什麼丟人?
    作為1981年出生的漫畫家,夏達如今也即將步入40歲的年齡。原本這只是一個正常現象,畢竟年齡增長是誰都無法控制的事情。只是夏達至今單身,在她看來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在他看來,40歲的年齡一點都不丟人,並且單身狀態亦是如此。除此之外,夏達也表示了自己的生活不僅充實,而且忙碌。當然,大部分網友,還是表現出了相當多的理解態度。別說現在夏達依舊保持著相當高的顏值,即便哪天真的老去,但這也是她選擇的生活方式,外人沒權利去指責。
  • 炒菜太鹹怎麼辦?加糖加醋加味精?都不對,簡單一招比放水還簡單
    很久以前看到這樣一位大廚子,因被同事吐槽炒菜太鹹引起顧客不滿,爬上高壓線就欲輕生。我看了新聞不禁為這廚師捏了一把汗,多大點事啊,瞧你那點出息。新聞歸新聞,至於這廚師炒菜有多鹹?還別說,經過九九八八十一之後,真經真讓我實驗出來了。多加原料法,原料可以根據自己炒的菜來置辦,炒菜的時候預留出一些來。如果沒有預留,可以採用我嘗試的多加這幾種,不加糖,不加味精,不加醋,連水都省了呢!加土豆塊,土豆清洗乾淨去皮切塊,如果你來不及,清洗乾淨了,帶皮切塊也是可以的。
  • 布萊德利·庫珀 40歲還拍不出點東西,就丟人了
    年逾四十的他還曾被形容為充滿少年般的魅力。199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拿到了英語文學的學士學位,那時他既是賽艇隊成員,也是遊牧戲院的演員,還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庫珀為了這部電影增重40磅,全身肌肉;電影最終全球票房5.47億美元,成為史上票房第三高的R級電影,刷新了庫珀自己的《宿醉》紀錄;接著又在頒獎季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最佳影片等多項提名。這次成功讓觀眾對庫珀的表現力更加深信不疑,也讓好萊塢願意與他分享更多的資源與權力。  他在年近不惑之時成為好萊塢標誌性面孔之一。
  • 日本廚師這樣料理豬油,整條豬油放鍋裡煉,剩下的還用來炒飯
    然而老外們對於豬油卻是一臉嫌棄,甚至有人覺得用豬油來炒菜是一種很重口的行為,只能說老外的見識實在是太少了。不過豬油真的只有在我們中國菜裡有嗎?最近有人發現了日本廚師也在料理豬油,這是不是就說明了日本的菜品裡也有用到豬油呢?
  • 英語四級沒過丟人嗎?網友:不僅丟人還丟工作!
    小編在知乎遊歷的時候,被知乎的一個問題給驚呆了,英語四級沒過丟人嗎?我的天,英語四級你都沒考過,然後你再過來這邊詢問丟不丟人,你都一點也不擔心四級沒過有給你帶來什麼後果嗎?英語四級考試官方給的定級是大學生畢業應該具備的英語基本水平,你說一個基本水平你居然都沒有達到,你還鬧啥?要知道,四級考試沒過,會給你之後的就業和深造帶來很多的困難的。
  • 河南一高校後廚工作人員在炒菜鍋裡洗拖把,怎樣看待這樣的事?
    今天我還聽我的一個朋友說,現在大學生的錢很好掙,開一個飯店隨隨便便一年都掙幾十萬,我們知道,因為疫情的關係孩子們都不在外面吃飯了,學校裡的學生,老師加上一些其他的人,都在上萬人
  • ...炒菜熟練顛勺,網友熱議:家裡可能有從事廚師行業的,從小耳濡目染
    虎撲11月5日訊 近日,安徽合肥一位3歲萌娃在家顛勺的視頻引百萬網友點讚。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3歲萌娃模擬炒菜熟練顛勺# 網友:中華小當家】近日,安徽合肥一位3歲萌娃在家顛勺的視頻引百萬網友點讚。
  • 廚師為什麼要將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不浪費水嗎?看完漲知識了
    廚師為什麼要將水龍頭一直開著,這樣不浪費水嗎?看完漲知識了廚師這個職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廚師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廚師我們可以品嘗到更多更好吃的美食。然而,做廚師可不輕鬆,長時間的站立,要接受油煙的刺激,顧客一多,更是手忙腳亂。
  • 男人30歲還不會開車,會不會很丟人呢
    我說我沒有,然後他就說:「我大學時候就考了駕照,現在都是10年的老司機了」,以前同事也問過我有沒駕照,我也是如實告知,他都覺得驚訝,言下之意好像是想說:你都30多歲了,你這麼多年都幹嘛去了,連個車都不會開,甚至是連駕照都沒有。
  • 炒菜到底是用哪種鍋好?新鍋如何「開鍋」,你做對了嗎?
    廚房是製造美味料理的地方,那麼廚房裡的各種各樣的製作美食的工具,大家都了解嗎?鍋是我麼炒菜必須用到的工具,俗話說」好鍋出好菜「,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款適合我們的鐵鍋呢?新買回來的鐵鍋應該怎麼」開鍋「呢?
  • 見識下韓國廚師的刀功,手切毫米級牛肉輕輕鬆鬆,不比日本廚師差
    說到廚師的刀功,大家肯定會想起來中國廚師能把豆腐切成頭髮絲,放在水裡散而不亂的場景,有的人也會想起來日本廚師用著一套刀具,把金槍魚像切豆乾一樣,幾刀就切成了盤中的美食。但是韓國的廚師呢,難道說韓國的廚師沒有一個會用刀的嗎?
  • 西安某老闆被「吐口水的廚師」害慘了,餐企要引以為戒!
    對此,當事廚師則表示,由於最近犯了咽炎,聞到油煙味不舒服,就吐了口水,但是「吐在了地上」。而實際上,即便如該廚師所說,口水「吐在了地上」,廚師炒菜時就地吐口水,亦會影響顧客的健康。尤其是在目前疫情防控時期,廚師炒菜時吐口水,不利於疫情防控,潛在危害不可小覷。 監控中可以看到,蘇福記後廚一廚師不戴口罩炒菜,炒菜時有打噴嚏的動作,並且疑似朝著正在炒菜的鍋裡吐口水。
  • 小夥:以前學廚師拿4500一個月,碰上疫情後,進電子廠反而6500了
    還有些做廚師的打工者們,由於在疫情期間許多飯店都沒有開門營業,因此不少廚師們也紛紛失業了,只好做起了其他工作。不過隨著很多行業的復工復產。那些原本是廚師們的打工者,又面臨著到底是留在廠裡打工還是回飯店炒菜呢?畢竟就像文中開頭所說的,去到一個新的行業後,反而發現新行業比原來所做的行業工資還高,這就讓人犯難了,到底該如何選擇?
  • 可能是重慶最便宜的館子,16元1位,自助火鍋和40多道炒菜隨便吃
    如今外面普通的一葷一素盒飯最少也是十塊錢吃飽,他們家是16元一人,能吃火鍋和40多道炒菜,算下來比吃什麼都便宜,而且還能吃肉,真是經濟實惠。小店不大,裡面有幾張桌子,但是根本不夠坐,在門口也搭著雨棚,底下坐滿了人,炒菜其他店一樣,都是廚師現炒現吃,後廚大鍋裡不歇火,一直翻炒,炒好一份就端出來,密密麻麻擺了四五十份,都是好吃下飯的家常菜,像回鍋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紅燒茄子、青椒肉絲等等。
  • 家裡炒菜買一口什麼鍋好呢?老廚師:幾十塊和幾千塊差距不大
    炒菜的本質是火候把控,和用什麼鍋關係不大。職業廚師更需要一雙好鞋,站一天都不覺得疼,好襪子也行。靜脈曲張是職業病。不要對鍋太執著,鍋只是烹飪中很小的一部分。專業廚房的大價錢都花在用來改變食材性狀的工具上了。攪拌,煙燻,雷射,發酵,抽真空……鍋和刀反倒是最最便宜的部分。酒店大廚做菜好吃是因為廚藝而不是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