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人都愛看戲的時代。
戲劇的曲折離奇、盪氣迴腸總能讓人慾罷不能,情緒跟著戲中的人物與情節而改變,甚至對戲中人物產生真實的情感。
直播間各種誇張的表現、短視頻記錄的每一個搞怪的瞬間、新聞連續追蹤報導、品牌系列的廣告、企業家的各種演講……都在以強烈的、奇特的、意想不到的方式進行表達,用誇張、懸念、轉折、對比等手法以求達到迅速引人關注、自發傳播的效果,激發人們內心的情感共鳴、勾起消費者內心的好奇,從而控制住消費者的注意力,這種極強的控制力正是戲劇化營銷的魅力所在。
戲劇化的故事讓品牌更有魅力
戲劇化營銷具體地說,是指在營銷廣告或活動內容本身因素如文字、畫面、聲音、情節等與品牌、產品、目標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趣味性及廣告媒介載體之間製造矛盾,將由戲劇化引起的詼諧、幽默、趣味性傳授給目標受眾,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形成記憶,最終促成購買行動。
營銷學著名的AIDMA法則: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產生興趣,D(Desire)培養欲望,M(Memory)形成記憶,A(Action)促成行動,描述了消費者從看到產品或廣告到產生購買的一系列心理過程。
萬事開頭難,其中最難的是A(Attention),即在眾多產品或廣告中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而戲劇化正是解決從A(注意)到I(興趣)過程的最好方法,甚至間接培養了後面的D、M、A……這個法則是戲劇化的法則,也是電影、電視劇熱賣的法則,大家要知道電影最考驗營銷的功力了,如果在短期內該電影做不到大賣,基本就虧大了。
據說所有的好萊塢編劇和導演都深知這一法則。在美國伯克利的哈斯商學院裡,甚至專門有一門課叫做「Getting your story straight」(找到你的故事),導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做兩件事:一是告訴創業者怎麼找到好故事;二是把它講出來。
通過學習這門課,很多學生開始了創業,並且有相當部分取得了創業成功。
德芙巧克力正是利用了觀眾喜歡故事的心理對品牌進行了渲染,巧克力是送給心愛女孩的禮物,「Dove」更意味著「Do you love me?」的深情表白。
巧克力也好,尋常的大米也罷,都不是龍肝鳳髓,但是一旦被賦予這樣的戲劇精神之後,平常的食物也就成了不尋常的事物,似乎人生、情感都沉浸到這食物之中,最終帶來的是品牌價值的增長、銷量的激增。
凡是成功的品牌和企業家,都是擅長「講故事」的高手。他們懂得如何把品牌發展的歷史脈絡、品牌的內涵、品牌的精神向消費者娓娓道來,並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向消費者品牌理念的灌輸。
著名的企業家褚時健,就把他的經歷賦予到橙子身上——「精神終可以傳橙」,創造了「褚橙」這個有戲劇性的品牌,讓一票企業家大咖為他站隊,幫他吶喊,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橙子。
王石不斷講他的登山故事,講道路與夢想,講生活在高處,成為中國白領至金領的意見領袖,為萬科節省了三億廣告費,當然,其好處不止於此。
海爾只講了一個砸冰箱的故事,從而讓人們認識了海爾,相信了海爾產品的品質。
戴比爾斯為冰冷的鑽石講了一個愛情故事,從而俘獲了萬千少男少女的心,「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成了忠貞不渝的愛情見證。
如何增加營銷活動的戲劇性
戲劇中的一些手法也可以作為營銷活動的借鑑,戲劇創作中會用到一些基本的藝術手法,諸如對比與對照、懸念與吃驚、突轉與發現、誤會與巧合、誇張與諷刺、重複與突出、烘託與渲染、鋪墊與呼應……用來增加戲劇的張力。
對比與對照:對比是一種非常直接的表現手法,進行對比的兩樣事物反差越大,其效果也越強烈。最常用的就是整形美容醫院用的手術前後的對比照片,產品的證言廣告等。
懸念與吃驚:實際上任何品牌宣傳都可以設計懸念,引發吃驚。採納為晶暉酒店國宴中心定位「開創大場面婚禮」,為了凸顯其「大」的特色,我們就設計了「嘉興出大事了!」「嘉興有大喜了!」「大上海都沒有的大場面!」這三篇懸念廣告,投放在當地的分眾廣告以及網絡橫幅廣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度。
轉折與發現:平白直敘地講產品、講品牌,會讓人恨不得打瞌睡,只有將很普通、很一般的品牌用轉折的手法有聲有色地講解出來,才會讓人怦然心動。例如,想表達轎車很安靜,萊斯勞斯轎車沒有直接說我的車很安靜,而是轉折了一下:當車每小時跑80公裡的時候,最大的噪聲來自錶盤的電子鐘!
誇張與諷刺:誇張與諷刺是戲劇中常用的手法,如京劇中誇張的人物造型與臉譜,可以表達人物的正義、奸邪、勇敢等特質。誇張的作用在於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形象的特徵,更深刻而又更單純地揭示他們的本質,使觀眾得到鮮明而強烈的印象,此外誇張還能增強戲劇的幽默感、感染力及趣味性。
重複與突出:看過美少女戰士的人都知道,動畫片中女主角水冰月會用魔棒變身,每集重複,樂此不疲,因此,美少女戰士變身也成為其標誌性的符號。
香奈兒的藝術總監卡爾·拉格斐,人稱老佛爺,不管出席什麼場合,都是西裝、墨鏡加上一頭白色的長髮,這是他的特色和標籤,甚至很多人都沒見過他摘下墨鏡的樣子;蘋果的賈伯斯也是永遠的黑上衣加牛仔褲的搭配。
重複讓人印象深刻,甚至形成條件反射,如一看到白髮墨鏡就想到老佛爺,一看到黑上衣牛仔褲就想到賈伯斯……品牌也是一樣,在某些核心上的不斷重複能加深消費者的印象與長期記憶,一想到相關品類就直接聯繫到某品牌,從而產生購買。
最典型的案例要數腦白金了,每年過年一對老爺爺老奶奶在電視上邊跳邊唱: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這洗腦似的廣告曾經幾次被評為最差廣告,也引起不少消費者厭煩。但煩歸煩,給爸媽買禮物,最後還是買的腦白金。
戲劇性營銷的3個步驟
第一步:尋找產品與生俱來的戲劇性。任何產品都有與生俱來的戲劇性,只是你沒有去挖掘罷了。一個怕上火,火了王老吉。採納策劃的福森源涼茶就沒有跟隨怕上火,而是重新挖掘出「好涼茶,不傷胃」與生俱來的戲劇性,使得該產品在河南取得重大成功。
第二步:戲劇性演繹。一個戲劇性的點挖掘出來之後,一定要去各種演繹,不能止步不前。它可以有表情包,可以有博客,可以製作視頻等。例如,採納為華大基因的一款產品做創意時,就提出要有海報版、視頻版,還特別開發了段子版,傳播效果奇佳。
第三步:傳遞它的戲劇性,不斷地傳遞。要利用各種場合、各種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到處去推廣傳遞產品品牌的戲劇性。屆時你會發現,它很快便形成了病毒性傳播。杜蕾斯就是利用這一方法,不斷地蹭熱點,結果成為經典,大家都模仿它,甚至幫它傳播。
戲劇化營銷已經成為廣告宣傳及營銷活動中非常常用的手法,用誇張的形式讓消費者接受廣告及營銷活動所製造的欲望,其手法千變萬化,但關鍵是如何用得巧妙、恰如其分,言過其實或天馬行空的戲劇化營銷並非人人都能接受,甚至還會帶來反面的效果。
通過以上成功案例不難發現,好的戲劇化營銷創意都是源自品牌或產品的核心價值,如可口可樂「暱稱瓶」的趣味性與可口可樂一直傳遞的「快樂價值」相吻合,田七牙膏的系列廣告體現「一口好牙,一生歡笑」的價值訴求……
戲劇化營銷除需同品牌的核心價值一脈相承外,同樣也需要向消費者傳遞正確、美好的價值觀,不能一味追求新穎、獨特,將營銷上升到社會責任的高度,才能真正被接受、被喜愛。因為只有「真誠、自然、溫情」才是戲劇化不變的靈魂。(作者: 朱玉童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