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願軍打得敵轟炸機凌空爆炸,美軍司令聞訊呆立良久:兒子在上面
1951年4月,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出任「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雖然名氣沒有麥克阿瑟大,但他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卻比麥克阿瑟強許多,他上任後通過一系列措施扭轉了美軍的頹勢,並敏銳地發現了我軍最大的短板,那就是後勤補給跟不上,一次攻勢最多只能維持7天左右。為此他特意發明了「磁性戰術」,在我軍後撤時用快速部隊進行多路反擊。
-
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是如何對付美軍空襲的?
作者:霄羽 1951年8月,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為打破談判僵局,命令遠東空軍立即發動大規模空中攻勢,目的是切斷中朝軍隊後方交通線,阻礙前後方的聯繫。這次空中攻勢被稱為「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
-
跨過鴨綠江:李奇微發起第四次戰役,彭德懷司令險中求勝
在近期熱播的抗美援朝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李奇微臨危受命美陸軍司令後,劇情開始了更加精彩的故事。 在李奇微之前,志願軍幾乎沒有遇到真正難對付的對手。 而李奇微出場後,劇情開始李奇微和彭德懷司令難分伯仲的較量。
-
美軍王牌連遭志願軍重創,麥克阿瑟被打蒙了!
首戰兩水洞,志願軍不到兩個小時,殲滅南朝鮮1個營又1個炮兵中隊。這一天,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 6天後,同樣的厄運又落在了美軍頭上。 南朝鮮軍被圍殲的消息傳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大吃一驚,急令美騎一師從平壤往雲山方向火速增援。
-
李奇微剛到朝鮮,志願軍就給他當頭一棒,他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尤其是志願軍的小規模滲透戰術,以及大規模的穿插敵後,都讓美軍感到害怕,因為每次志願軍似乎都想兜住美軍後路,將他們全殲。而當美軍遇到這種局面的時候,每次都驚慌失措,只能倉皇撤退。第一次戰役是美軍在進攻中毫無準備的遇到了志願軍,撤退下來之後,經過整頓,重新發起攻勢,又是被志願軍一頓穿插,分割和包圍,打得美軍沒有還手之力,只能有多遠跑多遠。
-
扭轉朝鮮戰局的李奇微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作者:霄羽 1950年12月23日的晚上,55歲的李奇微正在華盛頓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時,接到了陸軍參謀長柯林斯打來的電話,得知了一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正在朝鮮戰場和中國軍隊作戰的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在車禍中喪生,按照麥克阿瑟早就定好的備選方案,李奇微將接替沃克的職務。
-
韓戰:志願軍嘹亮的軍號聲,是對美軍的一種「死亡的召喚」!
馬修·邦克·李奇微,韓戰時期,原本為美國陸軍副參謀長,1950年12月,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陣亡,李奇微接替沃克,擔任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4月,接替被解職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
-
砥平裡之戰前一晚,美第十軍軍長要撤換23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
志願軍一炮擊落美機,誰知機上有個大人物,美軍司令事後點名找他
在朝鮮戰場上敵我的軍事實力差距是非常懸殊的,而我軍也非常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充分採取了揚長避短的戰術,拒絕和美軍硬碰硬的衝突。特別是當時我軍的空軍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而美國空軍是當時世界水平的最高代表,所以一旦和他們硬碰,我軍很難有取勝的希望。
-
韓戰:李奇微守漢城4天後敗逃,曾說:要打破志願軍不敗神話
首先他認為志願軍戰士不會入朝,其次他認為即使志願軍入朝之後,他們也不可能打敗聯軍。這樣的設想的確很好,可是只不過這些都是他的一廂情願。其實麥克阿瑟這樣想也是有原因的,畢竟美國的空軍一直窺伺著鴨綠江附近,當地麥克阿瑟一直沒有發現有志願軍入朝的跡象。
-
志願軍節節敗退,彭德懷無奈效仿成吉思汗,3天佔領美軍司令部
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掉之後,新上任的美軍遠東總司令李奇微,開始慎重對待這場戰爭,他一改之前麥克阿瑟冒進的打法,意圖通過陣地戰消耗志願軍有生力量,同時通過大量空襲對志願軍後方形成摧枯拉朽之勢。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雖然志願軍在明面上取得了暫時勝利,但早已身處險境。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三十一日,僅僅六天時間,李奇微就在朝鮮臨津江以南布置了一條號稱東方馬奇諾的防線。
-
志願軍攻破漢城後,在李奇微睡衣中發現一封信:向中國軍隊致敬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開始了保家衛國之戰。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二月三十日的兩次戰役期間,打敗了美軍和南朝鮮軍,初步鞏固了戰果。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三次戰役打響。這一次,李奇微決定打陣地戰,意圖通過強大的物質力量拖垮志願軍。
-
李奇微勁敵吳信泉:零星傷亡消滅美軍一營,不看球心臟病就要復發
志願軍利用上遊的大壩,成功消滅了美軍的炮兵部隊。不過,志願軍並沒有摧毀大壩,而是充分發揮了大壩的調節功能。那是在1951年4月的第四次戰役時,美軍故意拉長志願軍的補給線,連漢城都放棄了。李奇微還發現志願軍由於後勤薄弱,只有維持一個禮拜攻勢的能力。李奇微等到志願軍前線各部隊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線反攻。
-
砥平裡之戰前晚,上司要撤掉美軍團長,團長: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砥平裡之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少有的幾次失利之一。除了眾所周知的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之外,美軍指揮官、23團團長弗裡曼的指揮水平,也是志願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弗裡曼後來官到北約地面部隊司令,四星上將23團團長保羅弗裡曼有兩個特點,一是他是中國通,二是他懷才不遇,大器晚成。1931年,24歲的弗裡曼就加入第15步兵團,駐紮在中國。在這裡他呆了3年半,他不但會說漢語,甚至還會說天津話。因為他性格內向,不愛交際,因此他晉升也非常緩慢。
-
韓戰主帥馬修·邦克·李奇微的簡介 李奇微如何評價中印戰爭
1993年7月26日,李奇微在匹茲堡郊區的家中去世,享年98歲。馬修·邦克·李奇微191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被授予陸軍少尉的軍銜。畢業一年後,他又回到西點軍校擔任西班牙語的教員。當他在本寧堡步兵學校完成軍官課程後,李奇微到駐中國的第十五步兵團任職,之後,他又被派往尼加拉瓜,負責監督1927年舉行的自由選舉。
-
志願軍陣地被炸成火海,無奈搬出「沒良心炮」,半個小時削平美軍
從南朝鮮第六師,到美軍陸戰第一師。三十八軍一支部隊,要與整個聯合國軍過招了。這場戰鬥開始前,李奇微為了謹慎起見,動用了自己在西點軍校學到的看家本領:火海戰術。朝鮮西南部山區與東北部不同,山地林帶遍布,一旦遭遇轟炸,無數樹木立即變成一片火海。此時,如果美軍看住戰線,則戰線之內的志願軍很難生還。
-
志願軍在朝鮮留下的,不只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大規模進攻戰役,關係到是否能將美軍徹底趕出朝鮮半島!總司令彭德懷召集了三兵團司令王近山、九兵團司令宋時輪、十九兵團司令楊得志,準備討論發起第五次戰役的可行性。彭老總對這個新上任的李奇微印象深刻。第三次戰役時,志願軍解放漢城,李奇微在撤退之前特意給彭老總留了一句話:第八集團軍司令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致敬!相比於名聲在外的麥克阿瑟,這個李奇微似乎是更值得尊重的對手。
-
鐵原阻擊戰,美軍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佔據全面優勢,中國人的骨頭也...
(一) 抗美援朝一共有五次戰役,在前面幾次戰役裡,志願軍打了美軍一個出其不意,大範圍迂迴穿插的戰法讓美軍極不適應,一度損兵折將,喪城失地。第三次戰役後,志願軍已將戰線推過三八線,佔領了漢城。
-
美軍前司令評價志願軍的話,竟和我軍軍魂不謀而合
作為走馬上任頂替麥克阿瑟上任的美軍司令官李奇微,這個老謀深算的對手,曾在戰場上以狡猾的軍事指揮能力,給志願軍帶來了許多重大損失,甚至給志願軍老總彭德懷以棋逢對手之感。儘管如此,他在後來的戰爭回憶錄當中,對志願軍的表現非常的佩服,評價甚至相當客觀。他對於志願軍素質的總結,竟然和我軍的軍魂不謀而合。
-
志願軍假扮南韓軍,靠近美軍後突然襲擊,15分鐘全殲美軍一個連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中心、工業中心轉移到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科技中心、金融中心轉移到美國。在擁有全球最強軍事實力和核武器後,美國一超獨大。為了在東北亞地區爭取到一塊踏上亞洲大陸的跳板,朝鮮半島立即成為美國戰後的主要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