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二十世紀的國家:要麼是帝國,要麼試圖成為帝國

2021-02-13 讀行者圖書


  如果不將20世紀的暴力放在帝國範圍內來看的話,那是相當令人費解的。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1900年後出現的主宰這個世界的多民族大帝國衰退和崩潰的結果。在世界戰爭中,那些參戰國的一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毫無例外地是:他們要麼是帝國,要麼試圖成為帝國。此外,細細追究起來,這個時期自稱國家或者聯邦的許多大型政體,實際上早已是帝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一個千真萬確的帝國,當今的俄國聯邦事實上仍然是一個帝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以後只有北愛爾蘭),過去和現在的全部意圖和目的,都是為了成為大英帝國,為簡潔起見,通常被稱為「英國」;19世紀五六十年代創建的義大利,是一個皮埃蒙特帝國;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魯士的一部分。當今兩個人口最多的民族國家,都是帝國合併的結果。現代印度是莫臥兒帝國和英國統治的繼承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邊界,實質上是清朝皇帝勘定的。甚至美國,都可以說是一個「帝國共和國」,有人說它一直都是帝國。

帝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第一,這些經濟體的巨大規模才能使戰爭有打起來的可能。大多數民族國家人口中,能夠參軍的男性人數是有限的。然而,一個帝國所受到的限制少得多。在其眾多的職能之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對從眾多民族中徵募來的大批軍隊進行動員和裝備,然後通過徵稅或增加貸款來支付這些軍費。它能利用的資源遠遠超過一個民族國家。因此,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20世紀大戰,許多都是在帝國旗幟下由眾多民族的士兵參加的。史達林格勒和阿拉曼只是眾多例子中的兩個典型。第二,帝國之間的節點——邊遠地區和它們之間的緩衝地帶,或者是它們爭奪控制權的戰略要地,發生的暴力戰爭一般會比帝國中心地帶多。波羅的海、巴爾幹和黑海之間重要的三角地帶是一個衝突地區,不僅因為它是個民族混居區,而且還因為它是連接那裡的霍亨索倫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羅曼諾夫王朝和奧斯曼王朝的交會地區,是四大帝國構造板塊之間的斷層線。滿洲和韓國在遠東地區處於類似地位。隨著20世紀的主要燃料——石油價格的上漲,近東的波斯灣也佔據著類似的地位。第三,由於帝國往往與經濟秩序的建立聯繫在一起,國際商業一體化的盛衰與他們地位的升降有著密切的聯繫。經濟困難和經濟機會都可能決定著帝國擴張的時間和方向,決定著一個帝國的生存期,也決定著後殖民地發展的性質。最後,各帝國大為不同的預期壽命,可能會為發生暴力戰爭的時間提供一條線索,因為戰爭總是在帝國開始的時候、特別是滅亡時候出現得更多。

沒有像老一代經濟史學家那樣去認真研究商業活動的經常性周期,便假設帝國或大國的興衰存在一種與之相適應的可預測的規律性,是一個錯誤。相反,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歷史學家已經認定:大約有70個帝國,他們統治的時間順序,連同空間範圍,都存在特別的波動性。最長壽的第二個千年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可追溯到查理曼在800年加冕時期,直至1806年被拿破崙滅亡。在中國,明朝(1368—1644年)及其繼任者——清朝,統治的時間超過了五百年,就像哈裡發王朝(750—1258年)那樣。奧斯曼帝國(1453—1922年)統治了不到500年,只是到過去半個世紀前才顯示了崩潰的跡象。哈布斯堡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的帝國時間都存在了300多年,都相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壽終正寢。莫臥兒王朝統治了近200年,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區是如今的印度。在幾乎同一時期,埃及(1250—1517年)的馬穆魯克王朝和波斯(1501—1736年)的薩非王朝也統治了200年左右。對西歐的海上帝國,很難給出更確切的日期,因為這些起源地點和持續時間都各不相同,但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各大帝國據說都大約統治了300年,葡萄牙帝國的壽命更接近500年。應該指出,這些帝國的歷史,顯示了一條相同的軌跡:上升—最興盛—衰弱—消亡。帝國可能會經歷上升—衰弱—然後再上升的歷史過程,只是在某種極度震驚中作出反應時(即遇到突發性事件時)才崩潰。

相比之下,20世紀所產生的帝國,都是比較短命的。蘇聯的布爾什維克政權(1922—1991年)持續了不到70年,這的確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忽略不計的記錄。德意志帝國的俾斯麥政權(1871—1918年)歷時47年。日本的殖民帝國,可追溯到1905年,也僅僅持續了40年。所有現代帝國中,最朝生暮死的(短暫的)是阿道夫·希特勒所謂的「第三帝國」,在1938年前還沒有超出其前任的邊界,並在1944年年底時還撤退至邊境之內。從字面上看,第三帝國曆時12年;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它其實差不多僅為6年。然而,儘管——或者說因為都短命,但20世紀的帝國在死亡和毀滅方面,卻有特別的能耐。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就在於:新帝國所崇尚的權力集中、經濟控制和社會同質性,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20世紀的新帝國,並不滿足於老牌帝國所特有的有些凌亂的、隨意的行政安排——帝國的法律和地方的法律相混雜、權力下放以及賦予某些土著群體以一定的社會地位。它們繼承了19世紀國家建設者們對整齊劃一的貪得無厭的胃口。從這個意義上說,與過去意義上的帝國相比,它們更喜歡「帝國—國家」。新帝國在使用武力方面,完全不受傳統的宗教和法律的約束。它們堅持認為要建立新的社會組織以代替現存的社會結構。它們很樂意去破除舊的政治制度。更重要的是,它們把冷酷無情作為美德。在追求其目標的過程中,它們將向整個人類開戰,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而不僅僅是向某一特定的敵對國家中的那些全副武裝的、受過軍事訓練的軍事代表們開戰。希特勒指責英國在對待印度民族主義者問題上過於軟弱,就完全是新一代即將登基的新皇帝典型。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20世紀的大動蕩總是如此頻繁地發生在新帝國的邊緣,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這些極端渴望國運永固、長盛不衰的帝國—國家,總比其試圖取代的那些老牌帝國的壽命都要短得多。


最權威經典的20世紀全景世界戰爭史,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明星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代表作!

相關焦點

  • 馬漢:一個國家要麼擴張,要麼衰落,陸權和海權之爭
    用史特勞茲-胡比的話說,馬漢心懷「某種誘人的帝國主義」,看到美國的最終目標是超越「從一個大洋邁向更廣闊的大洋」的天定命運,並牢牢把控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這將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馬漢認為,一個國家要麼擴張,要麼衰落,如果停滯不前,就不可能保住自己。作為堅定的戰術家,他相信通過戰艦群形成戰列線艦隊,必可實現海軍力量的強化和集中。
  • 世紀大對決(44)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帝國大排名
    在過去五千年的世界歷史長河中,如果給所有存在過的帝國、強國進行一個實力劃分,我想他們大致可以劃分成這樣:
  • 覆滅一世紀:奧匈帝國百年餘暉
    ,歐洲歷史上最顯赫的皇朝——哈布斯堡皇朝走入了歷史。帝國覆亡後留下若干個細小的民族國家,國界糾紛和民族仇恨燃燒了幾乎一百年,地緣真空成為其他列強爭相割據的地方。直到二十世紀末90年代,巴爾幹半島面臨的種族問題依然跟奧匈帝國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王升 | 誰害死了西班牙帝國
    ,之所以很多人對西班牙帝國的衰落感到不可思議,是因為他們沒有以全局性和階級性的眼光看待這段歷史。西班牙帝國的崛起是如此的迅速:發現新大陸之後迅速就攻滅了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建立廣闊的殖民地,經常是幾十幾百人的小部隊就滅掉一個大帝國,16世紀前期,尤其是16世紀20-30年代,西班牙迅速攻滅阿茲特克和印加兩個人口千萬級的帝國。
  • 編譯所 | 任軍鋒:差異的政治與21世紀的帝國想像
    實際上,這部《世界帝國史》英文書名為Empires in World History,其核心旨在探討公元前3世紀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以降至20世紀諸帝國的統治技藝或稱之為治理術,比較其中的利弊得失,探討世界歷史上眾多將不同文化、民族、宗教納入某一秩序框架中的種種嘗試和努力,總結其中可資借鑑的經驗,尋繹反思其中值得深以為戒的教訓,而這也是本書副標題「權力與差異政治」所提示我們的。
  • 世界帝國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1804年5月拿破崙稱帝,1804年12月加冕,成為法國人民的皇帝,結束法國執政府的統治。同時也是中華帝國的的黃金時代,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影響深遠。出土文物豐富,顯示出「漢並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和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 《帝國》讀書會 | 20世紀的帝國與國際法
    我們發現作者開篇就採用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即通過國際法的演變來勾勒20世紀帝國秩序的形成過程,為什麼法律可以最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紛繁複雜無所不在的帝國秩序呢?第二場匯報的同學將給出自己的闡釋。張錦澤:我們組匯報的主題是「20世紀的帝國與國際法」,分為三個層面:首先分析作者優先選擇法律作為考察對象的原因;接著轉向國際法本身,探討它的發展變化和歷史節點;最後通過分析「正義戰爭」中「正義」概念的變遷,解釋當下的國際法如何賦予「正義戰爭」合法性。
  • 薦書 | 《銀河帝國》:星空在上,那一個龐大的帝國
    阿西莫夫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作家,其著作幾乎覆蓋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天下海、古往今來、 從恐龍到亞原子到全宇宙無所不包,從通俗小說到羅馬帝國史,從科普讀物到遠東千年歷史,從聖經指南,到科學指南,到兩性生活指南,每一部著作都樸實、嚴謹而又充滿幽默風趣的格調,為了盡情發揮自己詼諧搞笑的天賦,他甚至還寫過一本《笑話集》。
  • 埃及古代第三個時代,帝國時代的故事,帝國的開創
    埃及人通過連綿不斷的戰爭,吸收了當時先進的文化,一個軍事帝國逐漸誕生了。 三、帝國時代的開啟 進入帝國時代的埃及法老成為皇帝。帝國擁有強大軍隊,這些軍隊是由弓箭和重型戰車組成的。他們帶領著這支有著良好素質和管理素質的軍隊南徵北戰,東拼西殺,從亞洲幼發拉底河到尼羅河第四大瀑布的非洲地區大片領土就是由這支軍隊徵服的。
  • 尤瓦爾·赫拉利|帝國統治:使「他們」成為「我們」
    第一,帝國必須要統治許多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但多少民族才算數?兩、三個民族還不夠,而二、三十個就算很多;成為帝國的門檻,大概就介於兩者之間。第二,帝國的特徵是疆域可以靈活調整,而且可以幾乎無限制的擴張。帝國不需要改變基本架構和認同,就能夠納入更多其他國家和領土。說到今天的英國,如果不改變基本架構和認同,就很難再突破現有的疆界。
  • 西歐歷史上的十大帝國
    西歐,也曾擁有過強悍的大帝國,東抵抗善戰的斯拉夫人,北對抗北歐維京人的海盜,南抵禦著強大的穆斯林的入侵,西出浩瀚的大西洋,最終實現了西歐文明的崛起,並統治了地球數百年之久。 而西歐歷史上,也存在過許多個大帝國,他們影響著整個西歐歷史,甚至影響了世界的歷史。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一下西歐的那些大帝國。
  • 無奈的順應:大英帝國的世紀遺產
    儘管英國享有的這一切有其自身努力、傳統優勢和地緣因素的作用,但1914年以前,最大的優勢還是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成為了事實上的全球霸主。所以,霸主的滋味,不是空泛的說教,不是虛幻的光榮,而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於是,如何維護大英帝國的優勢,不讓其他後來者奪取這種優勢,就成為本書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 世界史之中世紀4-2:伊斯蘭教帝國(2)阿拉伯帝國
    1,神權共和時代(哈裡發時期)迅速擴張       先知的繼承者哈裡發們進行了迅速的擴張,佔領敘利亞、耶路撒冷,徵服四千年波斯古國,還成為了埃及的主人。世界歷史發生大轉角。637年,哈裡發的軍隊佔領了亞洲西部的伊拉克,並向伊朗高原境內的薩珊波斯的腹地不斷推進,最終於642年在卡迪西亞戰役中徹底擊敗了薩珊波斯軍隊,徵服了已有4000多年文明的歷史古族波斯人。與此同時,西徵大軍也捷報頻傳。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Copts)的支持下獲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642年,哈裡發成為亞歷山大的主人,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 帝國未待衰亡,結構卻已瓦解:奧匈帝國歷史的「罪與罰」
    當我們習慣於從帝國崛起和帝國爭霸的角度看待一戰,將注意力的重心全部放到德國,並將奧匈帝國作為一個次要角色時,作為歐洲歷史上複雜政治聯姻的成功實踐者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真實的過往歷史中究竟有過怎樣的角色和地位,在19和20世紀歐洲語境下,當然值得加以新的考量。這種考量,不僅折射歷史,更能反觀當下。
  • 歷史 人類史上最傳奇的帝國 —— 吐蕃帝國
    雙方戰爭不斷,但是阿拉伯人同樣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戰勝的對手。 大唐和阿拉伯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都是東徵西討,滅國無數,唯獨對吐蕃人只能幹瞪眼。而且吐蕃人的強盛體現在它所面對的是全勝時期的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後來是回鶻人),這幾個國家在7-8世紀處於軍事頂峰,卻都未能在吐蕃人身上佔到便宜。
  • 世界的重塑:從「帝國」到「民族國家」
    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了早期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統治之下獲得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外,世界被大大小小的帝國所覆蓋。傳統觀點認為,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籤訂以來,民族國家便逐漸取代帝國,成為國際社會最重要的行為體。
  • 任劍濤:工業革命與不列顛新帝國的興衰
    著名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的《工業與帝國》一書,為人們繪製了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畫面。藉此書看開去,讓人全面理解工業與帝國興衰這一論題包含的豐富內容。追根溯源,英國的現代化歷史非常漫長。依據歷史人類學家的描述,其前史得上溯到13世紀。1215年英國貴族與約翰王籤署《大憲章》,就正式開啟了英國現代轉軌的大門。
  • 《讀書》新刊 | 張楊:永不消逝的帝國/民族二重奏
    可近二十年來,歷史學和歷史社會科學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術語,比如民族—帝國(nation-empire)、多民族帝國(empire of nations)和帝國民族主義(imperial nationalism),似乎說明民族主義、民族國家與帝國、帝國主義的關係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相反,歷史社會科學已經出現了一個從研究民族國家到研究帝國的轉向。
  • 福克納:要麼成為文學式的非人類,要麼成為逆來順受的人
    很難估量一個偉大的作家如何損害了國家的主體和要害;很難讓一個氏族家庭回憶起家庭、國家的罪行,而這正是它的根基所在;很難預計揭露語言的基礎將會導致的怨恨,而這只能通過時間過濾。美國人從未真正寬宥福克納的存在。英語總是在思考為什麼喬伊斯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官方法語試圖避開阿爾託、巴塔耶、塞利納……對家庭來說,達到這種水平的作家是一場災難,此時的家庭意味著學校、國家與睏乏的政治。
  • 世界史之中世紀2: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
    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3,帝國的縮小、和諧與安穩7世紀後期阿拉伯人圍攻拜佔庭,佔領了埃及、北非、敘利亞等地區,但它無法毀滅拜佔庭帝國,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佔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拜佔庭開始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