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原

2021-02-19 道家功法


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勞,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麟以之遊,鳳以之翔,星歷以之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古者三皇,得道之統,立於中央,神與化遊,以撫四方。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水流而不止,與物終始。風興雲蒸,雷聲雨降,並應無窮,已雕已琢,還復於禮。無為為之而合乎生死,無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無矜而得乎和,有萬不同而便乎生。和陰陽,節四時,調五行,潤乎草木,浸乎金石,禽獸碩大,毫毛潤澤,鳥卵不敗,獸胎不殰。父無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婦人不孀,虹蜺不見,盜賊不行,含德之所致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萬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收藏畜積而不加富,布施稟受而不益貧。忽兮怳溪,不可為象兮;怳兮忽兮,用不詘兮;窈兮冥兮,應化無形兮;遂兮通兮,不虛動兮,與剛柔卷舒兮,與陰陽俯仰兮。

  老子〔文子〕曰:大丈夫恬然無思,惔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車,以四時為馬,以陰陽為御,行乎無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以天為蓋,則無所不覆也;以地為車,則無所不載也;四時為馬,則無所不使也;陰陽為御,則無所不備也。是故疾而不搖,遠而不勞,四支不動,聰明不損,而照見天下者,執道之要,觀無窮之地也。故天下之事不可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萬物之變不可救也,秉其要而歸之。是以聖人內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歷其精神,偃其知見,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無治而無不治也。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無治者,不易自然也;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老子〔文子〕曰:「執道以御民者,事來而循之,物動而因之。萬物之化,無不應也;百事之變,無不耦也。故道者,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此五者,道之形象也。虛無者,道之舍也;平易者,道之素也;清靜者,道之鑒也;柔弱者,道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剛也;弱者,道之強也;純粹素樸者,道之幹也。虛者,中無載也;平者,心無累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不與物雜,粹之至也;不憂不樂,德之至也。夫至人之治也,棄其聰明,滅其文章,依道廢智,與民同出乎公。約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誘慕,除其貴欲,損其思慮。約其所守即察,寡其所求即得,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廢,中能得之則外能牧之。中之得也,五藏寧,思慮平,筋骨勁強,耳目聰明。大道坦坦,去身不遠,求之遠者,往而復返。

  老子〔文子〕曰:聖人妄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貴忘乎勢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天下得我矣;樂忘乎富貴,而在乎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幾無道矣。故曰:「至虛極也,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總名也。真人體之以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不與物雜,至德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真人者,知大己而小天下,貴治身而賤治人,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隱其名姓,有道則隱,無道則見,為無為,事無事,知不知也。懷天道,包天心,噓吸陰陽,吐故納新,與陰俱閉,與陽俱開,與剛柔卷舒,與陰陽俯仰,與天同心,與道同體;無所樂,無所苦,無所喜,無所怒,萬物玄同,無非無是。夫形傷乎寒暑燥濕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傷於喜怒思慮之患者,神盡而形有餘。故真人用心復性,依神相扶,而得終始,是以其寢不夢,覺而不憂。

  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兮,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老子〔文子〕曰:夫事生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知時者,無常之行。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書者言之所生也,言出於智,智者不知,非常道也;名可名,非藏書者也。「多聞數窮,不如守中;絕學無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而應,智之動也;智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出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是故,聖人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不失情,故通於道者,反於清靜,究於物者,終於無為。以恬養智,以漠合神,即乎無門,循天者,與道遊也;隨人者,與俗交也:故聖人不以事滑天,不以欲亂情,不謀而當,不言而信,不慮而得,不為而成。是以,處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天下歸之,奸邪畏之,以其無爭於萬物也,故莫敢與之爭。

  老子〔文子〕曰:夫人從欲失性,動未嘗正也,以治國則亂,以治身則穢,故不聞道者,無以反其性,不通物只,不能清靜。原人之性無邪穢,久湛於物即易,易而忘其本即合於其若性。水之性慾清,沙石穢之;人之性慾平,嗜欲害之,唯聖人能遺物反己。是故,聖人不以智役物,不以欲滑和,其為樂不忻忻,其於憂不惋惋;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傾。故聽善言便計,雖愚者知說之;稱聖德高行,雖不肖者知慕之。說之者眾,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所以然者:□於物而繫於俗。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清靜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祖也:三者行則淪於無形。無形者,一之謂也。一者,無心合於天下也。布德不慨,用之不勤,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無,實生於虛。音之數不過五,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味之數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色之數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音者,宮立而五音形矣。故一之理,施於四海;一之嘏,察於天地。其全也,敦兮其若樸;其散也,渾兮其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氾兮若浮雲,若無而有,若亡而存。

  老子〔文子〕曰: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故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故,不易其常,放準循繩,曲因其直,直因其常。夫喜怒者,到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生之累也。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薄氣發暗,驚怖為狂,憂悲焦心,疾乃成積,人能除此五者,即合於神明。神明者,得其內也。得其內者,五藏寧,思慮平,耳目聰明,筋骨勁強,疏達而不悖,堅強而不匱,無所太過,無所不逮。天下莫柔若於水;水為道也,廣不可極,深不可測,長極無窮,遠淪無涯,息耗減益,過於不訾,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潤澤,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不費,行不可得而窮極,微不可得而把握,擊之不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灼之不燻,綽約流循而可靡散,利貫金石,強淪天下,有餘不足,任天下取與,稟受萬物而無所失後,無私無公,與天地洪同,是謂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綽約潤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夫無形者,物之太祖;無音者,類之大宗;真人者,通於靈府,與造化者為人,執玄德於心,而化馳如神。是故,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其唯心行也。萬物有所生而獨如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守其門,故能窮無窮,極無極,照物而不眩,響應而不知。

  老子〔文子〕曰:夫德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志弱者,柔毳安靜,藏於不取,行於不能,澹然無為,動不失時,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託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剛,力無不勝,敵無不陵,應化揆時,莫能害之。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柔即剛,積弱即強,觀其所積,以知存亡。強勝不若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柔勝出於己只,其力不可量,故「兵強即滅,木強即折。」革強即裂,齒堅於舌而先斃,故「柔弱者,生之幹也;堅強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窮之路,後動者達之原。夫執道以耦變,先亦制後,後亦制先,何即?不知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所謂後者,調其數而合其時,時之變,則間不容息,先之則太過,後之則不及。日回月周,時不與人遊,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貴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故聖人隨時而舉事,因資而立功,守清道,拘雌節,因循而應變,常後而不先,柔弱以靜,安徐以定,功大靡堅,不能與爭也。

  老子〔文子〕曰:機械之心藏於中,即純白之不粹,神德不全於身者,不知何遠之能懷;欲害之心忘乎中者,即飢虎可尾也,而況於人乎?體道者,佚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夫法刻刑誅者,非帝王之業也;箠策繁用者,非致遠之御也。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誅非所為也,所守也,故能因即大,作即細;能守即固,為即敗。夫任耳目以聽視者,勞心而不明;以智慮為治者,苦心而無功。任一人之材難以至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畝之宅,循道理之數,因天地自然,即六合不足均也。聽失於非譽,目淫於彩色,禮亶不足以放愛,誠心可以懷遠。故兵莫憯乎志,莫邪為下;冠莫大於陰陽,而枹鼓為細。所謂大冠伏屍不言節,中冠藏於山,小冠遁於民間。故曰:「民多智能,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去彼取此,天殃不起,「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夫無形大,有形細;無形多,有形少;無形強,有形弱;無形實,有形虛,有形者遂事也,無形者作始也。遂事者,成器也;作始者,樸也。有形則有聲,無形則無聲;有形產於無形,故無形者,有形知始也。廣厚有名,有名者貴全也;儉薄無名,無名者賤輕也。殷富有名,有名尊寵也;貧寡無名,無名者卑辱;雄牡有名,有名者章明也;雌牝無名,無名者隱約也;有餘者有名,有名者高賢也;不足者無名,無名者任下也;有功即有名,無功即無名,有名產於無名,無名者有名之母也。夫道,「有無相生也,難易相成也。」是以,聖人執道虛靜、微妙以成其德。故有道即有德,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復歸於道,功名長久,終身無咎。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故曰:「聖人自謂孤寡。」歸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為利,無名以為用。古者民童蒙,不知東西,貌不離情,言不出行,行出無容,言而不文。其衣煖而無採,其兵鈍而無刃,行蹎蹎,視瞑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布施,不求德,高下不相傾,長短不相形,風齊於俗可隨也,事周於能易為也,矜偽以惑世,軻行以迷眾,聖人不以為民俗。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 道德寶章---紫清真人白玉蟾註解

相關焦點

  • 文聖是孔子,那麼,文子是誰呢
    但對於《老子》中的道,老子只提出了其本根性,以及道的一些形態特點之類的,並沒有詳細的描述道生萬物的過程。因而,給人一種虛空想像之感,使人很難去理解道。而文子的思想卻恰恰補齊了這一短板,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的理解「道」,而用來補短的板子便是「氣」,即引氣入道。
  • 老子、文子、範蠡的師生傳承
    範蠡的師父是誰,是文子。文子,姓辛,名計然,春秋葵丘濮上人。早先是晉國流亡的貴族,外表貌似平庸、愚鈍,但博學多才,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文子酷愛山水,常泛舟出遊,南遊到越國的時候,收範蠡為徒。不但把自己的經商之道傳授給他,還教給範蠡治國之道。
  • 季文子:克勤於邦 克儉於家
    在季文子執掌魯國大政的幾十年間,這些措施無疑對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作用,也使魯國這個相對弱小的國家能夠穩定地立足於激烈爭鬥的諸侯之林。克儉於家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在文峰山的前半坡上,曾發現一塊半截石碑。碑刻無頭少尾,字跡模糊,依稀可見「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鞍之戰」等字樣。這塊石碑原是季文子祠堂前的石碑。
  • 春秋哲人文子十大名言,後世尊稱通玄真人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文子是老子的親傳弟子,範蠡的老師,為《文子》一書作者,《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要真正理解《道德經》,不可不讀《文子》。文子品行剛直,酷愛山水,才冠當世而不肯主動自薦於諸侯,他學道早通,遊學於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後遊學到齊國,開創黃老之學,再到南方的吳越遊歷,不知所終,或雲成仙而去。漢代學者王充對他極推崇,曾稱:「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 文子千:揮灑翰墨寫人生!
    文子千,字真明,號無夢居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航空書法家協會會員
  • 文子,一個有夢就敢拼的女子
    點擊左上角↑關注我們在「費恩萊斯健美健身比基尼大賽」中,我們的隊員 陳健文 獲得了女子健體全場第五名  女子形體全場第七名的優異成績,祝賀文子
  • 吉川文子 鑄鐵鍋點心食驗室
    吉川文子 鑄鐵鍋點心食驗室:彷彿施了魔法一般,呈現出食材的鮮甜美味
  • 《論語》晨讀,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皆言文子忠事也。 季文子歷仕魯國文公、宣公、成公、襄公諸代。季文子死,根據大夫人斂的禮儀,魯襄公親自看視。家臣收集家裡的器物作為葬具。家裡沒有穿絲綢的妾,沒有吃糧食的馬,沒有收藏銅器玉器,一切用具沒有重複。君子從這裡知道季文子對公室的忠心:輔助過三位國君而沒有私人積蓄,可以說不是忠心嗎?
  • 《晉獻文子成室》-「美輪美奐」、「趙氏孤兒」
    《晉獻文子成室》這篇文章講述了晉國大夫獻文子-趙武的新房蓋好,晉國的大夫都來送禮祝賀的事情。
  • 開工吉日返工穿搭指南丨玄學家雲文子的生肖開運顏色建議
    參考奇門遁甲玄學家雲文子的生肖開運顏色建議,在牛年啟市當日穿上有利自己的開運顏色穿搭,願新一年工作順風順水。2021牛年肖牛開運色:黑、紅肖牛朋友今年「值太歲」,要留意言行,控制情緒,避免捲入是非之中,亦可靠辦喜事及參加喜慶活動來增強運勢。不少人認為值太歲時候宜低調,忌招惹小人,低調沈實的黑色衣著就最適合在職場上穿上,踏實地工作就可安然度過「值太歲」之年。
  • 國際交流 | 日本女子美術大學小倉文子校長一行來訪我館
    9月21日,日本女子美術大學小倉文子校長一行6人,出席了「何香凝藝術精品展」開幕式。
  • 未曾遠去的昭和女神——觀看原節子
    影片的結尾,在眾人離去之後的空寂的家中,周吉獨坐,凝視著尾道寧靜的海面。《東京物語》之後,原節子對於出演小津的作品曾說過這樣的話,「這回雖是第三次合作,但每次合作,(小津導演)都會給出更具體的指示。這次最為嚴格,被整得好慘。」
  • 【環球之星】文子-一級摔跤運動員退役繼續追逐夢想,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姓名:文子年齡:23
  • 【只蝶痴夢詩軒】(第524輯)蕭山 .文子. 只蝶痴夢詩歌三人行《白日夢》
    簡介:文子,新疆人,喜歡研習花鳥畫,愛好文學。《明湖文學》執行編輯。有散文、書法、繪畫、詩歌合集《當代百詩家》《歲月的回聲》《花開的聲音》《詩人的部落》《長安文苑》等發表詩歌。白日夢文/文子夜太長了零落的繁星從遠到近都數了一遍
  • 「李保佳講論語47」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李保佳講論語47」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翻譯:子貢問孔子:孔文子為什麼可以得到「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卻又好學,不以向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為恥,所以可以得到「文」的諡號。
  • 351期《紅豆》:【小說長廊】故鄉人物誌(短篇小說) 文子 蕭瑤
    文子,原名劉文子,1968年生,湖南漵浦人。著有詩集《板橋霜》,散文以及詩歌散見於《湖南日報》《河池日報》等,現供職於南寧某公司。蕭瑤,原名李紹華,筆名蕭瑤、李子園。1965年生,湖南漵浦人,廣西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詩歌、雜文、小小說數百篇(首),著有詩集《情感的流雲》。現供職於南寧高新區管委會。
  • 被世人誤解的千古名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句充滿正能量
    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論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答案:C 解析:「無毒不丈夫」是一個訛傳成語,是從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中訛傳出來的,其他訛傳版本還有:「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