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發菩提心的人,身邊都會有許多護法在護持著,轉輪聖王睡覺的時候,金剛手、梵天、帝釋與四大天王等都會隨時保護他,而菩薩則得到雙倍於他的保護,晝夜六時都受到保護,一切魔祟、災害決不會發生。如果沒有菩提心,縱使你供奉召請護法,護法也不一定會來。反之,如果發起菩提心,毗沙門等四大天王會不請自來,像僕人那樣隨時保衛。
所以有了菩提心,就能保護我們免受煩惱及魔祟的侵害。祖師大德們的故事,以及我個人的經歷都能證實這一點。如果菩提心真實生發起來,一切的災害均與你無緣,包括魔障在內也遠離於你,甚至連你所住的地方也災害不侵,它就像一把大傘,能護持一方水土,只要是他所在之處,一切都變得祥和安寧。
正如人們常說的「道高龍虎伏,德高鬼神欽。」以前有個格西康隴巴,他修菩提心的時候,當地的非人聯合起來想要加害他,就派了個厲鬼去先打頭陣,結果那個厲鬼來過以後,回去報告說:「他愛愍我們的程度勝過愛他自己,常常為我們而傷心流淚,所以我不敢害他。」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魔障。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徹底證悟,沒有像佛成道時受到十萬魔軍的攻擊,但隨著修持的不斷深入,也時常會有一些小魔軍來幹擾。或者有人有一些附體之類的東西,它有時也對你很好,但你若對不起它,它也會跟你搗亂。所謂的「你不仁我也不義」!
那麼如何才能消除這些魔障呢?是不是來一個擂臺賽,打個你死我活?這樣未必有效,不管是附體還是魔障幹擾,你也不要用什麼驅魔咒、誅殺法之類的東西把它消滅掉。所謂的冤家宜解不宜結,最主要的也是靠這種菩提心的力量來感化對方,用自他相換來對治,靠菩提心所積攢的福德資糧來保護自己。
也就是觀想一切有緣眾生都是父母。父母在受苦,而從心靈深處發出一種悲憫之情,進而願代對方受苦。只要你這一念的大悲心、菩提心生發起來,一切魔障都會退散。更不用說小小的附體了,它也會被你所感化。
藏地往往荒野幾十裡沒有人煙。有一次,我在一座荒山上修法時,眼前出現了三個大力鬼,一紅一黑一白。面對著猙獰的魔眾,起初我也感到畏懼,但很快鎮定下來,修行人完全可以藉助本尊的力量,用咒術來降伏它們。但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從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悲憫之情,我想到魔也是自己無始劫來的父母,它們長期以來聽聞不到正法,因為業力的驅使而到處害人,如母眾生淪落到這種地步,如何才能救拔它呢?悲心剛一生起,奇蹟出現了,它們哭泣著請求攝受。
所以要消除修行道上的障礙,比如碰到魔障之類的麻煩,最好的辦法就是修菩提心。菩提心能磁化一切,包括六道中的一切眾生,更何況鬼怪之類的東西呢?它也會被你的菩提心所感化!
對於外在的魔障,最好不要顯忿怒相去降伏它們。你忿怒,它們本來就比你還忿怒,你的忿怒管用嗎?要知道,魔是沒有慈悲心的,它最怕的就是慈悲。建立在大悲心基礎上的菩提心就是一種最好的護持法。有許多這樣類似的故事,用忿怒咒語沒辦法降伏鬼神,而當你發起了大悲心後,反而降伏了它們。
大家要知道,我們一切的修行都是針對我愛執而來,三界中最大的惡魔其實就是我愛執。我們心中的一切惡魔和鬼神也都是「我愛執」的部下,如果誰有了我愛執,所有的魔眾都可以包括在其中。因此,你除了跟我愛執這個大魔天天共處之外,再也沒有一個外在有相的魔了。這是從究竟意義上來講。
對治我愛執的唯一方法,就是菩提心的修持。有人說經常見神見鬼,其實大多是自己的分別意識產生的,即使是真正的鬼神,我們也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自己隔世的父母,把身體化作甘露做一次供養,如此放下自我,那麼魔障反而會消除。
實在講,魔難裡面最嚴重的魔難,諸位曉得是誰嗎?絕對不是鬼神,決定不是妖怪,最可怕的是人!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的有一個故事,我還特別把它節錄出來。狐仙,這個狐仙很有道行,常常跟一般人在一起應酬,他也能作詩作對,跟一些文人在一塊應酬。
有一天在一起喝酒,有人就問,向這個狐仙請教,他說:「你們最怕的是什麼?」狐仙說:「我們最怕的是狐狸。」於是大家就奇怪,「你是狐仙,怎麼還會怕狐仙?」
他說了一番大道理,為什麼怕狐仙?他講的道理是:人最怕的是同行,同行相忌,他來奪命,他來障礙,他來擾亂,他來破壞,是什麼?同行的人,他的話講得有道理。
與你不同行,他不會來障礙你,為什麼?跟他沒有利害關係。所以你要問我的話,你們和尚怕誰?和尚怕和尚,居士怕居士。
同行他有利益衝突,於是他才想盡方法來障礙你,不就這麼一個道理嗎?為什麼他會來造業、來折磨你?都沒有放下自私自利,都沒有放下名聞利養。
所以,障難、魔障從哪裡發生的?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在裡頭不是外頭,裡面有魔,外面就造業,我們能把煩惱習氣斷掉,魔障才真正離開。
魔障,到底是什麼?有那麼可怕嗎?
明海法師
所有這些障礙,往往是修行比較認真、精進的人,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或感召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我們能克服這些障礙,我們的道力便得到強化,障礙也不再是障礙,而是助道因緣。
——明海法師 《無門關夜話》
在佛教裡,什麼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礙、惱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只要障礙我們修道就可以說是一種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種:蘊魔、煩惱魔、死魔和天魔。
蘊魔
蘊魔,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我們眾生的身體和精神。五蘊何以在修行中成為障礙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體上火、心緒焦躁不安,就是五蘊魔障礙我們修道,表現就是五蘊熾盛。
煩惱魔
煩惱魔容易理解,我們內心的貪嗔痴煩惱,不修行還好,一修行反而更厲害,使我們的修道沒辦法進展。
死魔
死魔是什麼?它有時表現為一種悲觀情緒,有時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想一死了之,這就是所謂的死魔。並沒有一個長得很兇惡的魔出現在我們面前,奪走我們的命。如果我們心裡消極悲觀,對生命沒有正面的看法、不珍惜生命,那可以說就是死魔的影子。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得了一種病,叫抑鬱症。抑鬱症嚴重的人會有自殺傾向,覺得生不如死,那就是死魔的一種現象。修行人在修行中深入觀察內心的時候,可能會翻出一些東西,因為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安知我們過去世沒有過自殺的想法,甚至做法呢?這些過去世的業習有可能會翻起來障礙我們修道。
天魔
天魔是指欲界天的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我們要出欲界時,要經過他化自在天天主這一關的考驗。因為他不希望我們出欲界,所以嚴格來說,即使我們修行要進入到色界,生起色界的禪定,都可能會面臨這種魔障。
這種魔障也不奇怪,它不是一個東西,而是表現在我們修行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緣,比如你修行的時候本來很清淨,但是你曾經喜歡過的一個人,現在纏上你了;或者你本來好好的,突然遭遇男女的障道因緣;或者你突然有一種嗜好現前,欲罷不能,這些應該都是天魔的力量。以上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四種魔。
關於魔還有一種更細的分法,就是分為外魔、內魔和隱暗魔。這裡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
冤親憎愛魔
外魔有六種,第一種叫冤親憎愛魔,冤家是憎,喜歡的人是愛,就是你在修道時碰上冤親找你的麻煩。比如有的人出家以後家裡親人來找他,也有的人出家以後冤家來找他。
倒引鬼魔
第二種叫倒引鬼魔,就是幹擾修行人的非人、鬼魅。如果你修行中戒行清淨,過去沒有結惡緣,就不會有倒引鬼魔。
道取惡師伴魔
第三種叫道取惡師伴魔,一個人修行中偏偏碰見非常不好的、不負責任的師父,或者是不好的同修伴侶。遭遇了這種魔的人,他聽不進去好的師父、好的同參道友的話,這樣的真有。我們鄉下有句俗話「人牽著不走,鬼牽著跑得飛快」,他偏把這些邪師外道的話認取為真理,這其實是一種魔障。
雜想福德魔
第四種叫雜想福德魔。本來修道、坐禪功夫用得很好,再繼續努力可能就要破參見道的時候,突然打了妄想:是不是修修福報啊?到哪兒去造一座露天大佛?人身難得,把這個事辦了!其實這些事情雖是好事,但對於你的修道來說,就是一個分心的事。
貪執食財魔
第五種叫貪執食財魔,就是修行人貪著於食物、錢財。人貪起錢財來有時可以到一種變態的境界。最近社會上反貪,有一些貪官被發現了。河北有一個貪官,四年貪了兩千多萬,但他並沒有花,而是把這些鈔票放在一個專門的房間,碼在書櫃裡,就跟碼書一樣。他自己有空就跑到那個房間把門反鎖上,從柜子裡取出錢來,點著玩,點完了再放回去。這就是貪著錢財著了魔。
學識功德魔
第六種叫學識功德魔。學識功德通常是形容一個人有學問、有本事,怎麼會是魔呢?原因是在修道路上到了關鍵的時候,你要斷惑證真,但突然貪戀起詩詞、繪畫,並沉溺在裡面,使你的修道大業放慢了速度甚至中斷了;或者有的人修著道,突然想去學學醫術,解救眾生的病苦;或者想學工巧明,學咒術等等,就叫學識功德魔。
這些是外魔。內魔,簡單地說就是煩惱,所以不多講了。
那麼,隱暗魔又是什麼呢?就是你不容易覺察到的,以為沒有什麼,而實際上是一種障礙。隱暗魔也有六種。
貪執宗派
第一種叫貪執宗派,這是我們很多修行人都有的,就是把自己學的宗派無限地抬高——只有我這個宗派是最好的——把別的宗派貶低。貪執宗派表現出來的是對自己學的法很忠誠,而裡面存在的執著和排他性就是魔障。
我慢執魔
第二種叫我慢執魔。這是來自於修行的過程中,在佛法的思維見地上有突破、有所見後,生起的我慢心。
貪執宗派
第三種叫腹行無方魔。腹指肚子,腹行無方指的是有一類修行人一味地謙虛: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沒德行,也不學習。因為他一味地謙虛,結果真地就是這樣,既不學習,也不修行。承認自己是這樣,實際上這是一種魔障。
證相傲心魔
第四個叫證相傲心魔。這是在修行上有所體驗、有所證的時候,心經常陶醉其中,經常暗喜,不跟人說,也不跟自己的師父說。昨天我講過,有體驗不要隨便跟人說,但是如果你有了體驗,自己心裡經常陶醉在裡面,產生傲慢心,就是另外一種錯誤。逢人便講、誇大其詞不對,在心中暗暗沉醉其間、產生傲慢也不對。
信心疲勞魔
第五個叫信心疲勞魔。就是修道中沒有進展,慢慢地信心疲勞了,對因果、三寶、修行證果,不像剛開始發心那麼猛、那麼親切。出家師父容易有這個魔。
失道悲憫
第六個叫失道悲憫。就是自己沒有智慧和真正的慈悲心,但是過早地表現出慈悲利他。這個利他當然就不究竟,而且也妨礙自己的修道,這也是一種障礙。
魔的相狀大概如此。大家注意,所有這些障礙,往往是修行比較認真、精進的人,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或感召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我們能克服這些障礙,我們的道力便得到強化,障礙也不再是障礙,而是助道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