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裡那些和尚自稱「老衲」,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走讀梵

電視劇裡的和尚很多,而老和尚們一般都會自稱「老衲」(或「老納」),不過說句實話,相信扮演老和尚的演員自己都不知道,「老衲」到底是啥意思。

其實,這「老衲」不是人,而是衣服。

老衲(老納)

和尚穿的衣服,叫作「納衣」。「納」本是「縫補」或「補綴」的意思,後來引申為「綴合而成」之義。出家人的衣服,不求華麗,常用人們遺棄的碎衣片補綴而成,因此就稱作「納衣」。《佛祖統紀》中摩訶迦葉尊者說:「我今亦當隨佛出家,即著壞色納衣,自剃鬚發。」可見「納衣」之稱由來已久。通常寫作「衲衣」,有人說,納受五種舊弊而作成衣,如寫「衲」字則違反了原義。

能夠做納衣的,還不是平常的布料。《釋氏要覽》介紹了五種納衣:「糞掃衣有五種:一、道路棄衣,二、糞掃處衣,三、河邊棄衣,四、蟻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種:一、火燒衣,二、水漬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奶母棄衣。以上衣,天竺人諱忌,故棄之。以不任用,義同糞掃,故共納成衣,名『糞掃衣』。」俗人拋棄的最骯髒、最破爛的衣服,補綴縫納為衣,叫作「糞掃衣」,也不算過分。實際上,佛教盛行後,僧尼衣服已非如此。

穿納衣,是「十二頭陀行」之一,每個和尚都得遵守。《佛祖統紀》談到慧思尊者說:「平時禦寒,唯一艾衲。」可見佛門生活的清苦。當然,穿納衣也是有意義的。《釋氏要覽》宣揚「納衣十利」:「十誦雲,若納衣不貼田相,不須披入聚落,此衣有十利:以、在粗衣數,二、少所求索,三、隨意可坐,四、隨意可臥,五、浣濯易,六、少蟲壞,七、染易,八、難壞,九、更不餘衣,十、不失求道。」這「十利」,將納衣的優點已講得十分透徹了。

僧侶的衣裳

納衣為人所共知,成了僧衣的代名詞。和尚戴的帽子,也是納綴細碎布片而成,因此也就稱作「納帽」。《續高僧傳·景鸞傳》就有「衣以袈裟,覆以納帽」的記載。

到後來,「納」也成了僧侶的自稱或代稱,諸如「老納」、「貧納」、「納子」等。

納衣

相關焦點

  • 和尚為什麼有的自稱貧僧,有的自稱老衲,貧僧和老衲什麼區別
    自稱「貧僧」理所當然!但有人說今天的和尚已經很難自稱「貧僧」,因為已經很難看到託缽乞食的和尚,很多和尚都是養尊處優,有錢有閒。但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為什麼和尚自稱貧僧,而有的和尚卻自稱老衲,貧僧和老衲有什麼區別。一、和尚為什麼自稱貧僧?大家看吳承恩的《西遊記》,唐僧最讓大家熟悉的一句臺詞是:「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取經。」
  • 和尚自稱老衲?為何萬歲的沙僧不自稱老衲,法海卻自稱老衲呢?
    沙僧如此高齡,他也從來沒自稱老衲,要知道年齡不是問題,問題是資歷,沙僧上班那麼晚,師父、師兄都不自稱老衲,他憑什麼自稱老衲?您知道嗎?貧僧是唐朝的稱呼,最初和尚也叫貧道!同是天下貧道人,相逢相識論寶玉這也就有了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的團隊,在化緣時往往都自稱是貧僧。
  • 「和尚」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和尚為什麼自稱「老衲」?
    我們常常會把投身於佛教的信徒稱為「僧人」,更通俗的叫法則是「和尚」,那麼,人們為什麼要把僧人稱為「和尚」呢?難道是因為他們剃髮後露出的光頭嗎?其實,「和尚」一詞是是從天竺國的梵文音譯出來的,它的意思就是「師」。和尚本來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人士才能夠稱「和尚」 ,不是任何人都能稱之為和尚的。
  • 古時候的和尚為什麼喜歡自稱「老衲」?這個「衲」,有兩層意思
    這段時間,有一本小說《老衲要還俗》非常火爆,而我們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裡面有的和尚喜歡自稱老衲,其中到底有什麼來歷?  老,應該是資歷老,年齡大的和尚。  衲,有兩個意思,一個含義是僧人即和尚的衣服;還有一個意思跟"納"意思相同。
  • 古時候的和尚喜歡自稱「老衲」,有什麼含義?
    和尚穿的衣服最初是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綴而成,稱為百衲衣,所以僧侶又稱為衲僧,老衲就成為了老和尚的謙稱。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衲」即補綴之意。舊時社會上的物質生活並非像今日般豐富,以衣履來說,平常百姓也僅僅是有數件而已。
  • 古代和尚常自稱「貧僧」或「老衲」,為何現在和尚不這麼叫了?
    古代和尚常自稱「貧僧」或「老衲」,為何現在和尚不這麼叫了?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印象。唐僧每到一處,都會自稱自己是「貧僧」,而一些古裝劇中,有些和尚卻又稱自己為「老衲」。「貧僧」和「老衲」有什麼區別呢?他們同是和尚,為何自稱卻有所不同呢?一般來說,「老衲」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的自稱,而「貧僧」則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和尚。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是一種自謙的說法,或者說是一種自嘲,類似於現在的「屌絲」、「單身狗」等。和尚為什麼要這麼稱呼自己呢?
  • 佛教貧僧、老衲、洒家分別是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自創佛教以來,其門人弟子各地傳法,不斷演變出不同的分支,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自稱。在佛教自稱中,有貧僧、老衲、洒家、小僧等。那麼,這些稱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老衲老衲指年老的僧人,亦為老僧自稱。出家人穿的衣服早先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納而成,稱為納衣,道教中有,「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之說..侶又別稱納僧,「老衲」一調由此而來。如法海就自稱老衲。而有時老尼姑也自稱老衲。
  • 無心的六個自稱:小僧、我、老衲、小和尚、無心、弟子
    二是自稱我,面對蕭瑟的諷刺,無心說,我去一個地方,但是沒有錢,你們一個穿著貂皮大衣,一個穿著霹靂火,一看就是有錢人。為什麼無心改變自稱呢?無心此時是將蕭瑟和雷無桀當作一起趕路的同伴了,所以自然地改變了自稱。
  • 貧僧貧道貧尼師太老衲誰從了誰?古代出家人真的都是這樣稱呼嗎?
    電視劇和武俠小說看多了,對貧僧貧道師太老衲這樣的臺詞耳熟能詳,有時候開玩笑也會說:「師太,你就饒了老衲吧!」但是玩笑開多了,也會產生一個疑問:貧僧貧道貧尼師太老衲誰從了誰?古代出家人真的都是這樣稱呼嗎?有讀者說:「沒必要費心查閱史料,只要找幾個出家人問問不就行了?」
  • 古時候為什麼出家人喜歡自稱為老衲
    我的理解與文獻記載「納」字,也包含著繳納和貢獻的意思,那麼出家人為什麼稱自己為老衲呢?諸葛亮的出師表:「察納雅言」,意思是認識和採納正確的言論。資治通鑑的唐紀篇:「逐開門納眾」,打開門讓人進來的意思,在這裡應該做接納之意。那麼出家人穿的衣服,叫衲衣。納衣是取人棄去之布帛縫衲之僧衣,也稱百衲衣。
  • 抖音老衲衝擊港派指壓精油護體合肥推拿是什麼梗和意思出處
    抖音老衲衝擊是什麼梗,最近有一個搞笑的遊戲主播的視頻非常好玩,關燈,老衲衝擊,港派指壓,精油護體,合肥推拿。這句話就是這個主播說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抖音老衲衝擊梗及意思出處。  抖音老衲衝擊是什麼梗意思出處  老衲衝擊,在遊戲中是我們電競霍建華智勳在一次直播的時候玩LOL一個英雄夢魘的時候說出了的一個梗。
  • 一夢黃粱新書36萬字太監,他的和尚文《老衲要還俗》值得一看
    他的代表作是一本正能量的和尚文——《老衲要還俗》。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被老和尚撫養長大的小和尚。他在老和尚死後,繼承了小寺廟,不過一心想著還俗。沒想到最後開啟了佛祖系統,從此走上了一條成佛再去還俗的另類證道之路。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國的大軍以秋風掃落葉般地掃除了六國,一統了天下。秦始皇正式稱帝,面對著朝臣的大肆吹捧,認為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並最終採納臣相李斯的建議,開始使用「朕」這樣的自稱。
  • 電影中和尚為什麼自稱貧僧,並不是因為窮
    經常在電影或電視劇中看見一些和尚自稱貧僧,比如86央視版《西遊記》中,唐僧每次上前都會說一句「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在周星馳食神電影中也有「貧僧乃少林寺方丈」,那麼為什麼他們總如此自稱呢?難道是因為很貧窮嗎?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為何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表示自己很窮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表示自己很窮嗎?當然不是了,「貧僧」、「貧道」的「貧」並不是指的貧困,據史料記載,佛教是從遠古的印度傳來的,不過印度的和尚並沒有「貧僧」稱呼,這完全是由國人創造出來的。在佛經的《百論疏》中這樣解釋道:「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自謙之稱」,是的,可以看出,之所以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就是一自謙的稱號了。
  • 老衲這一拳,不知你能扛住否,這是三本關於和尚的故事
    什麼不願被超度?三藏口吐佛家真言,身披血紅袈裟,寶像端坐,左手慈悲刀,右手伏魔刀。「大威天龍,世尊地藏,大羅法咒,般若諸佛,般若巴麻空。萬佛朝宗。」「啊,和尚,超度為何不是西天極樂,為何是十八層地獄,你敢違抗佛主法旨!當心萬劫不復!」
  • 水滸傳中,為什麼只有魯智深自稱「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515字,閱讀約2分鐘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劇中有一個外號花和尚的人物,喜歡交朋友,甚至喜歡喝酒。他原名路達,是陝西延安府老種總管相公手下的政務官。他在劇情中經常自稱「棒棒」。那根棍子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喜歡這樣稱呼自己?小編在閱讀材料時,看到了幾種解釋。第一,據有關學者介紹,這是關西地區的方言。魯智深當時在陝西延安府任職,也就是宋元時期的關西地區。在《辭海》等書中,也提到「撒」,「雜」與現在的「安」,「雜」意思相近。這是下層社會的口語,是稱呼自己的意思。
  • 揭秘水滸傳: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洒家的讀音是sǎ jiā,也就是咱家的意思,是宋元時代北方的一種口語,意思是「俺」、「咱們」,帶有一定的粗魯的意味。《水滸傳》中很多人自稱洒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魯智深,魯智深是陝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官,是個下級軍官,他所在的地方是陝西延安府,那裡就是宋元時期的關西地區,所以說魯智深說自己是洒家,是符合當時關西地區的方言的。
  • 4本經典網絡文:《老衲要還俗》我要還俗,其妻生子,過日子!
    最近很多書友私聊評論說書荒了,讓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書,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拯救大家的書荒啦,下面小編來給書友們推薦4本經典網絡文:《老衲要還俗》我要還俗,其妻生子,過日子!《冰火魔廚》作者:唐家三少【片段欣賞】「爸爸,為什麼他們不讓咱們見到媽媽呢?」高大男子冷哼一聲,眼中似乎要噴出火來似的,「他們,哼,他們。念冰,你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