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西遊記》中,唐僧常常說的一句臺詞就是「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取經。」而在《射鵰英雄傳》中,全真道士的一句臺詞是「貧道平生所學,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表示自己很窮嗎?
當然不是了,「貧僧」、「貧道」的「貧」並不是指的貧困,據史料記載,佛教是從遠古的印度傳來的,不過印度的和尚並沒有「貧僧」稱呼,這完全是由國人創造出來的。
在佛經的《百論疏》中這樣解釋道:「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自謙之稱」,是的,可以看出,之所以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就是一自謙的稱號了。在這裡,「貧」指的是少的意思,而「道」則指的是道行、修行,這樣來看,他們自謙表示自己的修行還淺,並沒修煉到家。
漸漸的「貧道」、「貧僧」分別成為了道士、和尚的專用詞,按照這個道理,尼姑自稱自己為「貧尼」。都是自謙的意思,儘管說他們是不同的道業。而值得一提的,大家都知道,國有國規家有家規,佛教也是一樣的,它也是有著自己的規定的,它規定「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
這就是說寺廟的經濟財產是共有的,僧人是沒有私自財產的,其中衣食住行全由寺廟承擔,所以,人們常說的「富廟窮和尚」也是很有道理的。但在這裡,道士自稱「貧道」,和尚自稱「貧僧」可並非是他們貧困潦倒,這只是一種謙虛的自稱罷了,就拿帝王來說吧,他們還自稱「寡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