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的名字來源於哈密,也就是今天的新疆東部地區,自古以來這裡都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交通要道。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哈密國向清廷進貢當地的甜瓜;在元旦朝宴上,群臣們品嘗哈密貢品甜瓜,大家都對這來自遙遠西域的脆甜瓜果回味無窮。就連康熙皇帝也感到美味新奇,當即徵詢群臣,臣下表示此貢瓜來自哈密,於是康熙皇帝賜名哈密瓜。
新疆是世界甜瓜種植資源基地之一,栽培哈密瓜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種植面積和品種資源都在世界前列,品質相當不俗。而且,新疆特產哈密瓜,早在2003年就獲得原產地證明商標,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只有種植於哈密、鄯善兩個地方的甜瓜,能稱為「哈密瓜」。自從康熙指定哈密瓜為貢瓜之後,民間種植開始大面積種植哈密瓜。但由於哈密瓜的特性是脆皮易爛,哈密瓜地收成的三分之一都會因為自然成熟破裂的問題而導致浪費。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把一部分的哈密瓜就地加工成食品,比如哈密瓜汁、哈密瓜幹、哈密瓜果醋等,都是不錯的解決方法。而酒鬼們自然也心知肚明:既然是多汁水果,而且糖份含量又高,果斷地拿來釀酒呀。雖然新疆哈密瓜有180多種,但並不是每一種都適合釀酒。當地酒廠經過多次試驗以後,發現含糖量最高的品種「西州蜜」(含糖量高達21%),最適合用來釀酒。
另一個原因則是,西州蜜屬於晚熟品種,更長的生長期能讓它發展出更多香氣物質——對於釀酒而言,這肯定多多益善。哈密瓜蒸餾酒的釀造流程和其它水果相比並沒有太多不同——100%哈密瓜原汁發酵,然後再蒸餾——經過這樣的高度提純,一瓶酒足足需要8個瓜才能釀成。
完成蒸餾以後,酒會以兩種方式陳釀,一種是西洋烈酒的傳統看家法寶——橡木桶;另一種,則是中國傳統方式,陶壇陳釀。
這裡的哈密瓜酒自2013年開始生產,窖藏時間一般在5年左右。目前,橡木桶儲存的「哈密瓜白蘭地」,尚在酒窖中醞釀,而陶壇陳釀的「哈密瓜蒸餾酒」,已經面市。
獲獎信息:與貴州茅臺、瀘州老窖等品牌同獲2015年國際酒類博覽會「青酌獎」。風味:淡淡哈密瓜香氣和青草氣息;入口能感到濃鬱、純粹的蜜瓜風味,還有少許草本植物的香味;餘味悠長並帶有微微的辛辣。(因人與人之間有味覺差異,所以作者的風味描述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實際飲用感覺,僅供參考。)評價:對於非橡木桶陳釀的白蘭地來說,陳釀5年可能略有點太長;不過長時間的陳釀仍然有助於消去蒸餾酒的「火氣」,即使沒有經過橡木桶的浸潤,口感依然相當柔和,並不失哈密瓜的甜香。對這款酒有興趣的話,點擊這裡可購買,上新期間 折優惠。此外,我們還準備了這款酒搭配其它佳釀的套餐,有更好的折扣,買得越多省得越多!點擊這裡或左下角「閱讀原文」去購買吧!
全文完。
【飲識分子】系美酒專欄作家黃山運營的自媒體,旨在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酒知識。文章中沒有特別註明的,意味著該文涉及的消費項目均由個人買單,因此其評論為獨立形成,沒有任何軟文植入。
▼ ▼ ▼
轉載或其他合作事宜,請聯繫
微信號 | Sake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