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棉布的獨特性有哪些?它靠什麼在棉的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2020-12-14 歷史有魔力

引言

現代早期的印度,成為棉紡織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地區,但對其他棉紡織生產地而言,在效率和獨特性方面,印度並不是楷模。那麼問題依然存在:印度棉布究竟有什麼特別呢?它們為什麼在全球市場如此暢銷呢?

我推測,原因在於後期加工的工藝而不在於生產和原材料成本。棉紡織品很容易通過印花、染色或著色等方法進行美化。在中世紀和現代早期,吸引全球消費者的,正是印度的圖案和色彩,即使廉價的布料也是如此。

▲印花布

印花、染色和著色,給原本普通的布料增添了價值。印度在棉紡織品的後期處理中更勝一籌。染色中防染劑(給留白的部位上蠟)和媒染劑(用化學藥劑固定顏色)的應用,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被印度次大陸所掌握,染料的知識也發展得很早。

藍色和黑色從木藍屬植物中獲得,紅色來自各種薑黃類植物和芒果樹皮。上色方式不僅有染色,還有著色(kalamkari)和木模板印花(chit)、壓印和紗線扎染工藝。著色和印花是最常用的技術,在印度許多地方都有發現,比如默蘇利珀德姆、尼扎姆珀德姆(Nizampatam)、戈爾康達、納拉薩普爾(Narasapur)、阿瑪岡(Armagaon)和馬德拉斯。

▲扎染作品

棉布印花技術有可能是從波斯傳入印度的,12世紀前在印度很多地區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那時候,木模板印花已經在古吉拉特和馬拉巴爾海岸得到應用。後來的「chintz」(印花棉布)正是來源於「chit」(木模板印花)一詞。印度棉紡織生產的第三大地區科羅曼德爾海岸,就專門從事棉布著色的工作。印花、染色和著色的分化包括各種次一級的專業化。例如,在印度西部和古吉拉特,印花棉布的印花使用的是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技術以木刻板印製,其中包括「直接印花」、「漂白印花」(用媒染劑印花然後將未經媒染的區域漂白)和「防染印花」(印上黏性物質,然後染色,然後清除物質)。

不少印度的文獻證實,在棉布印花中的勞動分工程度已經高度精細化,這一工序中涉及的對於棉布的單獨移染可多達十幾種。棉布適合印花的特性,同樣也是亞洲其他地區使用印花和染色工藝的原因。

▲扎染工藝

在中國,織出來的棉紡織品處於市場的頂端,以模板印花、防染印花和木刻板印花方式生產的印染織物(藥斑布),在宋朝晚期就已經非常普及,圖案有塔、亭、人物和花卉等。它們迎合的是中檔市場,與為家庭消費而生產的各種廉價的粗布有所區別。東南亞在紡織品後期處理中結合了兩種不同的傳統:紗線扎染和蠟染(batik).紗線扎染是織布之前就用綁紮的方式對紗線進行染色,從而通過簡單的織布就能創造出複雜的圖案,這一技術在11世紀就已得到完善的發展。

蠟染則是用蠟來防止染料滲進布料,這一技術在11世紀廣為流傳,然而卻不清楚它發源於當地還是從亞洲其他地方傳入。棉布印花直到江戶時代才在日本得以應用,而「bengara」(-jima 或-gshi)(孟加拉條紋布或方格布)、「santome」(-jima)(聖多美條紋布)、「matafü」(-jima)(馬德拉斯條紋布)這類名稱,說明不少知識是從印度次大陸傳入的。

▲蠟染技術

棉布著色,以及更多的是棉布印花的不同技術,從印度北部和波斯同時向東和向西擴散,進入亞洲其他地區,建立起當地的專業化技術。馬穆魯克(Mamluk)地區在14世紀使用模板印花,安納託利亞也在16世紀使用印度技術進行棉布著色和印花。據一位法國遊客皮埃爾,貝隆(Piere Belon)所見,在16世紀下半葉,伊斯坦堡已有不少紡織品印花作坊。在整個17世紀,由于波斯、印度和亞美尼亞專業工匠的遷徙,印花在錫瓦斯(Sivas)、託卡特(Tokat)等省會城市發展起來。

它們的產品,尤其是在都城之外完成的產品,質量雖然趕不上印度產品,但據另一位法國人皮頓·德·圖內福爾(Pitton de Tournefort)1717年的記載,它們已經好得足以讓莫斯科人和韃靼人「感到滿意」。與軋棉、彈棉、紡紗和織布技術不同的是,印染技術在17世紀之前並沒有傳播到非洲或者歐洲。它們一直屬於典型的亞洲技術,在印度佔統治地位的全球貿易中,亞洲棉紡織品正是因此而獨具特色。

▲印染技術

印度在棉紡織業上的成功,並非沒有受到挑戰。在1200年到17世紀期間,歐亞大陸的許多地區的棉紡織業都發展得繁榮興旺。它們從南亞借鑑了如何栽培棉花的農業知識和如何加工這種原材料的專門技術。但是,它們的產業發展,卻保留了特殊的組織特徵、生產的專業化,以及與貿易和與國家的關係。

印度所享有的明顯優勢,既不是基於廉價的勞動力,也不是基於更好的技術。在棉紡織品生產上,印度次大陸無疑比其他地區具備更長的經驗,而且它所依賴的是組織有序的貿易體制。但它最重要的優勢,是掌握了布料的後期加工工藝,其水平中國、黎凡特和歐洲都無法匹敵。這一點,正是印度產品能夠暢銷整個歐亞非大陸的原因所在。

在15世紀末,當歐洲人第一次登陸印度之時,他們對棉紡織品的豐富程度感到驚訝不已。而僅僅三個世紀之後,歐洲的船舶卻將歐洲生產的棉布貨物卸載在印度海岸的同一處。1500年到1800年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如此急劇地改變了世界生產和貿易的版圖?這是歐洲緩慢而重要的佔領全球貿易與生產的地位轉換。聚焦於一個單獨的商品上,有助於解釋這種遠比棉紡織生產和貿易更為廣泛的轉變。近代早期這一時代,見證了將西方帶向現代工業社會的生產條件的形成,特別是在棉紡織領域。

▲印度老者

對於西方的「分流」有各種不同的解釋。從棉紡織業的微觀角度來看,它表現為一種冗長而周期性的過程,這種過程取決於各種不同的因素,有些是歐洲內在的因素,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過程取決於歐洲與其他大陸建立的聯繫。在1500年以前,歐洲不大可能成為棉紡織生產和貿易的新興力量的候選者,因為歐洲大陸在發展成熟的棉紡織業方面並不算成功。事實上,當時紡織世界的顯著特點,是歐洲在羊毛、亞麻,甚至一定程度上在絲綢生產方面表現突出,而在棉紡紗、織布和後期處理方面卻較為落後。

在紡紗和織布的技術創新出現之後,棉紡織並沒有成為歐洲經濟的關鍵產業。該產業發展成為歐洲經濟和物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僅僅為了掌握基本的生產,特別是在開發高質量印花技術上,歐洲就花了大量的時間。與亞洲的貿易,使得歐洲了解了棉布的不同品種和消費者的審美。

▲木棉花樹

為了給歐洲消費者和國際市場供應不同品種的產品,他們又進行了大量的實驗。這些多種多樣的因素具有年代順序,它使得棉紡織產業在歐洲的出現具有偶然性,同時也並不具備如很多西方工業化歷史所認為的那樣強的革命性。棉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融入歐洲人的消費習慣當中,並給商人和生產者帶來財富的。歐洲就像一塊海綿,吸收技術和商業知識、獲取原料並轉換為產品。之所以如此,全靠歐洲大陸同世界上其他地區所建立的聯繫。

歐洲從疆域之外獲得東西的能力與眾不同,有時候是通過武力和掠奪,有時候又是通過科學探索或貿易手段。

結語

歐洲將來自美洲的棉纖維加入到非洲奴隸交易體系中、用歐洲生產的布料交換非洲奴隸、依靠亞洲的印花技術生產歐洲的布料,-歐洲將這幾種不同的因素與國內外消費者具體的口味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可謂卓爾不凡。這樣的三角形式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於它的複雜性,而且更在於其真正的全球規模。

相關焦點

  • 歐洲人在印度開了哪些公司?對棉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
    印度洋上的競爭(被稱為「港腳貿易」則是另一碼事,在整個17世紀和18世紀上半葉,荷蘭東印度公司一直是在亞洲佔統治地位的歐洲貿易公司。它的成功不僅由於鞏固了在印度的據點,還由於與中國和日本開展了香料和奢侈品的賺錢生意。英國東印度公司則在洲際生意上佔據了統治地位,棉布成為歐洲市場、美洲和西非消費者的主要產品。
  • 棉布的用途有哪些?它給人們的穿衣方式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印度長袍即使在1721年的禁令頒布之後的年代,要弄到印度棉布裝飾品和衣料也不是什麼難事,正如一位匿名請願人抱怨的那樣,「所謂的「違禁貨物'的偷運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大量的花色運到我們的店鋪裡用於做襯裡棉布並不是便宜的替代品;但這是否意味著棉布成為了時尚呢?有不少歷史學家,包括我本人,都認為是棉布令時尚蓬勃發展起來。多虧了豐富多彩的印花棉布,它們既有絲綢的圖案和視覺效果,又具備能夠被更廣泛的社會階層接受的價格,從而使得曾經屬於精英階層的昂貴絲綢的消費時尚,開始向整個社會傳播:之前靠刺繡或者精心織布才能形成的圖案,能夠通過印染媒介無窮無盡地進行複製。
  • 歐洲人在印度開設的東印度公司在發展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引言貿易選擇向更小紡織品範圍的轉變,不能說是品種減少了,而是更明白什麼產品在歐洲市場好賣的結果。英國和其他歐洲東印度公司「學徒生涯」的基礎,是學習如何把棉布應用在更廣的紡織品原材料範圍內,怎樣為它在歐洲的麻料、毛料和絲綢之外找到一席之地。
  • 印度和歐洲的紡織生產都有哪些特點?與中國的有何不同?
    經過十年的認真研究和激烈的爭論,有兩個重要特徵需要強調。其一,歐洲的原始工業化區域,並不一定最終發展成為工業化區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原始工業化不能代表「工業化的第一個階段」。其二,農村中進行的生產,由商人(稱為商業資本家)進行調控,他們是常常較為「遙遠」的市場,或更確切地說,就是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聯絡人。
  • 經濟的巨變使棉布印花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扭轉?
    著色和染色當中一個尤其重要的方面,是歐洲人將林奈(Linnaeus)關於物質排序、分類和定級的觀念引入其中。建立於1750年代末的西萊西亞(Silesian)印花工廠就是接受這種形式的贊助,還有熱那亞的印染商杜普蘭蒂耶爾(Duplantier),他在法蘭克福附近有一家印花工廠,於1741年在皇家特許權的優惠下又在柏林建立了一家棉布印花工廠。還有一些情況下,政府使用金融工具來支持新興的產業。
  • 18世紀歐洲棉布貿易戰爭下的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們
    但一個顯著的例外是法國北部城市魯昂,它早在1690年代就開始將麻布生產與棉麻混紡布和暹羅布的生產結合起來,在隨後的十多年裡,開發生產了棉麻粗布、貝津布(basin)和棉手帕布。與雷恩和南特一樣,魯昂也和非洲貿易有緊密的聯繫。
  • 歐洲人的印度棉布貿易:印度洋上的葡萄牙商人
    引言一位近代早期的歐洲商人(在印度購買棉布的東印度公司眾多僱員之一),如果有這樣的任務在身,不會顯得那麼沉著而愜意。在歐洲各公司的信函中,有數不清的在印度遭遇欺詐行為的報告。布料的細度、長度和寬度都頻頻短缺。
  • 是誰將棉布賣到了非洲?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印度棉布是一種重要的商品。在17世紀中葉,它們佔到英國東印度公司銷往幾內亞所有商品的三分之一。1660年9月,一艘300噸24名炮手的大船「皇家詹姆斯和亨利」(Royal Jamesand Henry)號帶著60名船員,從英國揚帆起航,於12月21日抵達西非(隨後於1661年7月初到達馬德拉斯)。
  • 棉布40支50支60支的區別及棉布多少支紗究竟是什麼意思
    棉布40支50支60支區別,針織面料的精梳和普梳有什麼不同,怎麼分辯?  針織面料的精梳和普梳有什麼不同,怎麼分辯?  純棉襯衫的45支棉和50支棉有什麼區別  判斷一件襯衫好壞有幾個因素:1;面料,面料現在價格由低到高主要有滌,棉,麻,真絲,市場主流是全棉的,穿著舒適,易打理,2;支數,支數越高,紗線越細,價格越貴,以前40支就算高支紗了,現在100支的都很常見了,所以45支的和50支的區別不大,也不算好的,3,股數,股數就是襯衫面料的紗線是由幾根織成的,有單股和雙股,雙股的手感更好
  • 歐洲棉布印花的發展階段都遇到了哪些問題?商人們是怎麼解決的?
    1677年,兩位有可能來自馬賽的商人,在羅馬開了一家棉布印花商鋪。法國印染商的身影,也出現在1686年的柏林和1688年的熱那亞。這一產業也在倫敦周邊出現,靠的也是外國工匠,特別是法國工匠的專業技術,他們在荷蘭的類似企業中也得到僱用。
  •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 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 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2020-03-11 10:47:39 來源:全球紡織網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 絲光棉T恤和純棉T恤有什麼區別
    絲光棉T恤和純棉T恤有什麼區別 2020-12-07 15:48:24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絲光棉T恤和純棉T恤有什麼區別?
  • 19世紀棉在亞洲的市場和金融行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功?
    1808年,蘇格蘭人瑪麗婭·格拉漢姆(MariaGraham)在孟買的集市打開一捆棉布的時候,說她「驚訝地發現裡面至少有一半都產於英國,而且比孟加拉和馬德拉斯生產的質量相當的產品要便宜得多······不過奇怪的是,棉花被運到英國,進行生產,再運回這個國家,銷售的價格倒還比勞動力如此低廉的印度所產的布料便宜。
  • 健康布是什麼面料 健康布的優缺點有哪些
    健康布是什麼面料 健康布的優缺點有哪些 2020-03-06 11:58:0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健康布是什麼面料?健康布的優缺點有哪些?
  • 棉門帘怎麼固定 棉門帘有哪些主要的材質
    選擇門帘的時候,要考慮重要的事項,包括安裝的過程以及產品的使用方法、不同材質的特點和類型、後續的清潔保養等等。下面就是大家比較常關注的問題,包括棉門帘怎麼固定以及棉門帘有哪些主要的材質,如果想要選擇優質的門店,這些問題是不能夠忽略的,所以大家可以花兩分鐘閱讀一下。
  • 他們採取了哪些營銷措施?
    ▲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紡織廠18世紀下半葉在蘭開夏發生的一切,確實有來自全球的因素,而它也給全球帶來了影響。區域和全球,應被視為同一進程的一部分。曼徹斯特的棉紡織生產自1710年代開始發展,但是直到1730年代中期,依然都還是供國內市場的小型產業。在18世紀早期,曼徹斯特只不過是一座小集鎮,但它有兩個特點。其一、自16世紀晚期開始,它的內陸腹地開始發展成為棉麻粗布生產地。其二,或許是更重要的一點是,歐洲最大的奴隸貿易港口之一的利物浦港,距離它僅幾英裡之遙。貿易和生產合二為一。
  • 高支絲光棉是什麼面料 高支絲光棉面料有哪些
    高支絲光棉是什麼面料 高支絲光棉面料有哪些 2020-03-10 10:07:31 來源:全球紡織網 高支絲光棉是什麼面料?高支絲光棉面料有哪些?
  • 棉花全身是寶,聊聊棉花在歷史發展和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棉花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中國最早的棉花在秦漢時期就有了,到宋朝的時候才真正的傳入到內地,在棉花普及之前人們都是以麻、絲、葛為主要取暖的物品,書上常說的「布衣」就是麻衣物,其保暖性特別的差。棉花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與一位奇女子有很大的關係,那個人就是「黃道婆」,是她把先進的防治技術和先進的防止工具從瓊州傳播到內地,把先進的技術和工具交給家鄉人,這才有了棉花的紡織品。棉花的大量種植與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也離不開關係,這位皇帝就是「朱元璋」。
  • 印度布料的競爭力:來自中國、義大利還有德國織造業的壓力
    中國棉紡織業的規模是值得一提的,在14世紀中葉,僅政府消費的棉布就多達2.2至3萬噸(1500-2000萬匹),相當於約2.25至3億碼布料。奧斯曼帝國的生產規模要小得多,因為它的人口最多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 五常地位岌岌可危?上躥下跳的印度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入常?
    要知道,就像你再有能力,沒有學歷還是會被拒之門外一樣。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雖然不能當飯吃,但它卻是印度大國身份的敲門磚,是國家地位和身份的硬性指標;也是印度在國際社會呼風喚雨的保證,畢竟「一票否決權」永遠閃閃放光芒。看著早已因躍躍欲試而饞哭的印度,五常分別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那就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