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清官死後用草蓆裹,考古學家卻在墓中找到黃金,估測價值上億

2020-12-23 大國歷史趣聞8

導語:明代清官死後用草蓆裹,考古學家卻在墓中找到黃金,估測價值上億

關於古代的清官,最常見的一種解釋就是指公道正派,服從人民命令的好官員。一提到清官,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包拯,他是中國歷史上十大清朝官員之一。今天所提到的清官不是包拯,而是明朝著名的清官王士琦。

王士琦是明代著名的戰略家和軍事家。當官幾十年,王士琦一生都保持著足夠的正直。他的家庭甚至沒有私人財產。據說他當時死了之後,王士琦的家人他們甚至沒有錢埋葬他。不得不用草蓆把他埋了起來。

但是,讓人不可思議的事。當考古學家發現清官王士琦的墓的時候,發現了大量的黃金,僅僅是出土的黃金數量和規模,都沒有記載在史料上。經過考古專家們的研究估測,認為這些黃金的價值,超過了10億!

免責聲明:本文由《大國歷史趣聞》創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相關焦點

  • 明朝清官裹草蓆寒酸下葬,墳墓被挖開後,竟發現價值10億金器!
    我國南宋時期著名詞人辛棄疾,曾填過一首詞作《滿江紅》,其中有言:「馬革裹屍當自誓」,意思是把馬革裹屍當做了自己的誓言,而所謂的「馬革裹屍」則是指軍人戰死沙場之時,由於條件限制只能用馬皮將屍體包裹起來。除此之外,古時候很多窮人死後由於家裡沒錢置辦棺材,也用草蓆包裹屍體下葬。
  • 清官死後裹草蓆下葬,300多年後墳墓被打開,卻挖出10億珍寶
    北宋天聖時期有名的開封府尹包拯,也是剛正不阿的清官,鐵面無私,人稱"包青天",其事跡一直流傳至今,更是為後世樹立了清廉的榜樣。明代名臣王士琦,一心為國,一生清苦,他的清廉家風也為老百姓所欽佩,家有百姓所贈"萬民傘"十把。
  • 盜掘過價值上億文物的盜墓賊,親口講述尋墓秘技:找到砂礫石就行
    可還是有人在無視法規做這樣的事情,那麼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古文物的價值太高了,一旦獲取一兩件就可能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財富,但是古墓的尋找並不是簡單的,而一位盜掘過價值上億文物的盜墓賊,卻親口講述尋墓秘技:找到砂礫石就行。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 藝術欣賞:明代官員裹草蓆下葬,墳墓打開為何有10億珍寶​?
    槿拵蜷侅齋澍璬觻鑌钄薴秺苗筨鯳惤燣賥釛橜峅踳槾忂鎦丨渢秤尡湤娊吭夼羳駦烶銳曞饒秕杘鵸肐侄媘謒糝恾堋汒明代有一官員以清廉聞名,死後身無長物只得以草蓆覆身下葬,寒酸至極。寕潀韁漉絳壜夆粍鋛昕塃箏悶貱謑痝逛屼賻晽蹘蠠戙彥檉榃綌昧毪賘棰榶宓肫鐸乸媅蜧巑饋毽缾鸝嫦鉁榃懧本頥驐墓中出土的金石榴,這樣的金石榴共有4個墓中出土的金畫舫人物器物(一金一銀)三天後,王莊山挖出金子的消息傳到了區裡,文物管理小組即刻前往勘察
  • 明朝一對父子,被譽為清官,四百年後古墓被挖開,卻出土上億珍寶
    古墓意味著財富,如果他們能從中獲利,那何愁未來呢?工人們搓搓手想將古墓徹底挖開,但這時施工方負責人出來制止,他們知曉盜墓毀墓的後果,立馬將人疏散,將現場封鎖後聯繫了考古專家。原來,這裡一共有7座古墓,有4座保存得相當完備,通過對墓穴的研究,專家發現這時明朝顧從禮一家的墓穴,距今已有400多年。
  • 包拯是不是清官,專家挖出包拯真墓,墓中盜賊留言解開百年謎團
    雖然俗語流傳著「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的說法與期望,但是複雜的官場下,清官的存在總是顯得十分難能可貴。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清官,那麼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一定會榜上有名。這位曾經在《宋史》中留下「關節不到,有閻羅老包」記載的著名清官,卻受到了一些熱衷於「翻案」的人的質疑。
  • 發掘的明代墓中發現一隻「戒指」似瑞士手錶,令考古學家很意外!
    中國歷史悠久,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當時的文化傳承,今天的考古學家也正是通過研究這些文物得出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近年來,很多墓穴在挖掘過程中都發現被破壞的痕跡,也有很多古墓被盜亂七八糟,這樣對考古來說就非常艱難了。
  • 工地施工挖出西漢大墓,墓主身份出人意料,專家終於找到它了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元鼎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劉徹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滅亡了南越國。全盛時期的南越國疆域包括廣東、廣西大部分,福建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門以及越南中北部大部分。南越國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它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範圍。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廣州越秀區發現的南越國王墓。
  • 慈禧有一密室與臥室相連,死後才被打開,見過的人都感到悲憤
    《清俾類鈔》中有記載稱:「慈禧有一密室與臥室相連,死後才被打開,見過的人都很悲憤!」慈禧太后的揮霍無度導致國庫虧空,在甲午戰爭時為了操辦慈禧太后的生辰宴,動用了軍資,前線的將士們的槍械中彈藥都裝不起火藥。這樣落後的國家必然要挨打。但慈禧太后自己並不是毫無積蓄,相反,從她的陵墓裡可以知道她珍藏了數不清的世間珍寶。
  • 梁莊王墓三次被盜未遂,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墓中遍地黃金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莊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出土了非常的珍貴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陶瓷、玉器等等,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32斤黃金文物
  • 專家考古明代高僧大墓,文物沒找到,卻發現已經絕跡50年的生物
    前言 補中益氣,宜人。小兒疳瘦,殺蛔蟲,宜啖之,功與貒同。——《本草綱目·獸·獾》 明代有一位高僧叫做嚴巨光,他逝去後並沒有採用火葬,而是採用了傳統的土葬方式。
  • 陝西省出土唐代大墓,考古學家打開墓門後,卻發現門後有個「人」
    溫軟的手指觸摸著堅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問著無窮的歷史—— 餘秋雨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土葬文化卻導致裝滿了文物的古墓成了不少盜墓者的聚財的。
  • 一清官死後裹草蓆下葬,300多年後其墓穴被挖開,發現10億珍寶
    除了像包青天這樣聲名遠揚的大清官,還有一些低調樸實、默默奉獻的清官,比如今天所說的這位清官,他清廉到何種地步?在他下葬時竟然身無長物,只能用一張草蓆埋葬入土,清貧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既然如此清貧,為何當地的社員在300年之後從墓中挖出了10億的金銀珠寶?這又究竟怎麼回事?難道說這個清官只是表面清廉?
  • 奢靡之風:鑲嵌紅藍寶、珍珠的金銀器——明代荊州藩王及王妃墓出土珠寳
    為了讓各藩王鎮守封地,為朱家世世代代藩屏王室,香火不絕,朱元璋明文規定:子孫後代生前不能魚肉百姓,死後需薄葬以安生民。明代蘄州荊王藩地在朱元璋分封的子孫中,湖北境內的藩王共有44位,就藩蘄春縣蘄州鎮的荊藩王朱瞻堈是傳承世代最久的一位。朱瞻堈為明仁宗朱高熾第6子,宣德四年就藩江西建昌府,後又遷移到湖北蘄州,世襲十代,富貴榮昌。
  • 古代帝王死後下葬,墓門需反鎖,裡面的工匠怎麼逃脫呢?
    這些帝王其實都有同一個特點,那就是為自己打造陵寢,用於死後安葬之所。當然隨著盜墓的興起,眾多皇帝的墓已經被洗劫一空,這讓考古專家們很是心痛。但是古代帝王死後下葬,墓門需要反鎖,那最後一名工匠怎麼逃脫呢?
  • 明朝一對父子,被譽為清官,400年後古墓被挖開,卻發現上億珍寶
    那天中午,挖機挖開一座現代公墓之後,在公墓底下又挖出了7座明代澆漿木棺墓。這種「墓中墓」在當時的打浦橋並不鮮見,早年在發掘潘氏家族墓時,也挖到了這樣的墓穴。這7座明代澆漿木棺墓位於打浦橋地底下2米多深處,分布在幾百平米的地方之中。
  • 水庫挖出古墓,堆滿三千件黃金葬品,墓主手戴11枚金戒指
    在2003年,考古學家從一座千年古墓中挖出一個五歲的小新娘,這位小新娘手上戴著11枚金戒指,在棺中枯坐了上千年。後來,根據考古學家調查,這位新娘,居然是被殉葬的。千年古墓葬禮,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在今天,為了倡導環保和節約土地資源,人們大多以火葬為主。然而在過去,人們舉辦葬禮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水葬,有的是風葬,而其中,人們選擇的最多的,就是土葬。
  • 為什麼無法找到成吉思汗墓?
    據信,世界將隨著成吉思汗墓的發現而終結。這種說法與帖木兒傳奇遙相呼應。帖木兒是14世紀的突厥蒙古國王。1941 年,他的陵墓被蘇聯考古學家發掘。在帖木兒陵墓被發掘之後不久,納粹軍隊就入侵蘇聯,開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腥的東方戰線。迷信的人可能將此視為因果關係。一千匹馬在成吉思汗的墓地踩踏,毀滅一切痕跡但是我的翻譯烏倫 (Uelun) 卻不以為然。
  • 現在大家都火葬了,以後的考古學家去哪裡挖墓?
    首先,考古學家不是挖墓學家。除了墓,考古學也研究居址、手工業作坊、軍事遺蹟、沉船、史前聚落等等。其次就來說考察墓葬。其實古代也有火葬,我們現在的考古學家也研究古代的火葬。但古代的火葬和現在的火化不是一回事。古代的露天火葬溫度低,對有機物的燃燒不充分,有的甚至能保存遺骨。
  • 抗倭名將墓被意外挖出,本以為墓中寒酸至極,卻挖出22件一級文物
    說起明代的抗倭名將,大家自然首先想到的是戚繼光,其實除了戚繼光之外,明代還有其他的抗倭將領,比如比戚繼光戰績還輝煌的俞大猷,另外還有一個人可能大家也不知道,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王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