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武威博物館眾多的文創產品中,有一套「涼州故事」之彩繪鳩鳥系列格外引人注意,其中有鳩鳥胸針、彩繪鳩鳥直尺和鏤空鳩鳥金屬書籤。這隻鳥究竟有何來歷?它又有怎樣不同尋常的傳奇故事?
彩繪鳩鳥系列文創產品的創意來源於武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漢代「王杖詔書令冊簡」和「彩繪漆木鳩」。
先來聊聊國寶級文物「王杖詔書令冊簡」,於1981年出土於武威磨嘴子漢墓群18號墓。原冊為27簡,除第15簡缺失其餘26簡首尾俱全。歷經千年,上面墨書的漢隸依然清晰可見。簡文記載明確,內容豐富,既有撫恤鰥寡孤獨廢疾之人的具體做法,又有尊老養老高年賜王杖的明確規定。其中一條規定年七十授王杖,皇帝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賜予一根王杖。《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王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它是一種在扶手處做成斑鳩鳥形狀的手杖,我館館藏的「彩繪漆木鳩」就是王杖上的杖首。「鳩」同於漢字「久」,有久久長壽的寓意,同時鳩鳥被稱為不噎之鳥,表達了對老人吃飯不噎,身體康健的美好祝願。在漢代擁有鳩杖就擁有很多特權,鳩杖是以立法形式保障老人權益的實物資料。
民間給老人做壽時,常用「坐看溪雲忘歲月,笑扶鳩杖話桑麻」這樣的壽聯。將鳩杖贈予高齡老者的風俗一直從漢代延續至明清。持有鳩杖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特權的象徵,好比現代社會的一張「敬老卡」。
01
國家一級文物 漢代彩繪漆木鳩
來到武威市博物館,大家會看到一隻臥姿木質鳩鳥,雙目平視,口中含物,兩翼收攏於背部,尾呈平行片狀,兩足曲伸,中有方形卯,為杖杆接榫處。通體墨彩繪製,從頸至腹繪魚鱗狀羽毛,兩翼及尾上部繪魚骨狀羽毛。它就是國家一級文物——漢代彩繪漆木鳩,是鳩杖的杖首部分,它和「王杖詔書令冊簡」是我國古代敬老愛老養老方面極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歷史實物資料。
02
鳩鳥直尺
所謂「耆老賜鳩杖,孝道永流傳」,有人可能會想,林中百鳥,為何偏偏選擇「鳩鳥」著於王杖之上?
關於鳩鳥還有一個故事,據《風俗通》記載:劉邦與項羽戰於京索之間,劉邦敗逃藏於林中,項羽追趕時聽到有鳩鳥鳴叫,以為樹下無人,因此劉邦得以脫險。劉邦即位後,認為鳩鳥救過他,所以做鳩杖賜於老人。
03
鳩鳥胸針
如今,文物通過現代人的創新,有了更年輕化的表達。這只不同尋常的鳥,幻化成一個書籤、一枚胸針、一把直尺。尤其是胸針,做工精緻、質量上乘、古意斑斕。且鳩鳥本身就寓意著中國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通過這組文創可以弘揚尊老的傳統美德,引領社會敬老的良好風尚。鳩鳥胸針銷售格外走俏,大家不僅喜歡它的造型、色彩,更看重其中的寓意。
武博鳩鳥系列文創你值得擁有,不信您瞧——
歡迎來武威市博物館文創中心選購,聯繫電話:13993525215
完
來源:武威市博物館
猜你喜歡
■自駕武威■
在武威,走街串巷找美食■
春天裡的自駕遊,在武威是這樣的■
在春天裡踏青,遇見沙漠的詩意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最有趣的新玩意兒——哇!武博居然有用鳥做的文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