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用「克虜伯大炮」,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大清也有為何亡國

2020-12-26 文史雕心

導言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從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克虜伯家族的奠基人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1812—1886),他生產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克虜伯大炮。

李鴻章創立了江南製造總局,是那時候中國較大 的生產製造加工廠,生產製造了許多 的器材,而且引入了許多別國的優秀器材,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趨勢。

原先,李鴻章想在慈禧晚年時期基本建設鐵路線,可是剛開始慈禧感覺會毀壞老祖先的自然環境,沒願意。武器裝備落伍就需要挨揍,因此他就想起了去國外買大炮。由於該國沒有優秀的新技術,壓根生產製造不出來。

洋務派是清廷進行的自救運動,目標源於向西方國家學習知識,不再閉關自守,引入西方國家的優秀新技術,完成自立和求富的總體目標。進而解決被入侵,被殖民者的命運,踏入優秀國家的脫貧致富的道路。

清代先外派了代表團來到英國,來到法國,表述了自身想選購大炮的用意,可是這兩個國家太橫,交易沒有製成。之後,清代代表團受到了德國的激情招待。而且德國關鍵便是靠賣武器起家,當然哪個全是顧客,要是出錢都可以。

1871年,李鴻章意味著大清國向德國克虜伯公司購買了328門的各種各樣規格的大炮。克虜伯大炮規格280mm。炮管長11.兩米、重44噸,仰角達到三十度有效射程19760米,火炮三千米內,穿透65.8毫米的厚鋼板,每分鐘可發送1—2發火炮。在其中114門給了淮軍,一共武器裝備了19個炮營。自此得20年間,大清國共買入了2000多門冰箱大炮。

在色當大會戰中,德國用克努伯大炮充分發揮殺傷力,打得法國找不著北,法國嚴重損失,現有十幾萬人失去生命,而德國只是投入了不上一萬人生命的成本。己方選購的克虜伯大炮在後面的日本入侵己方的」廈門要塞保衛戰」中,具有了尤為重要的功效,確立了己方獲勝的布局。

1937年9月3日早晨,日本南支艦隊忽然進攻在我國廈門機場及其附近破碎海灘。等待日軍艦隊靠近了,做到了合理的有效射程,大概5公裡的情況下,己方用克努伯大炮進行進攻,日軍艦隊中的主要航母頓時被打中,斷成兩截,損失慘重,最終蕭條撤離。

儘管李鴻章引入的克虜伯大炮殺傷力無限,可是動蕩不安的清廷早已走到末世。優秀的大炮仍然無法挽回腐爛的清廷,只學習知識西方國家的國防,卻不學習西方國家的優秀觀念和規章制度,也僅僅一種急功近利的個人行為,再優秀的武器裝備也分毫扭曲不上清朝滅亡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李鴻章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有多牛?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在晚清名流李鴻章那被自嘲為「裱糊匠」的洋務生涯裡,「引進德國克虜伯大炮」卻是一樁出名的光彩事,亦是晚清軍購的重要「大單」。這些漂洋過海來中國服役的「克虜伯大炮」成色如何?首先很有「體會」的,就是當時與德國人結下「國讎」的法國人。
  • 清朝軍隊普遍裝備威力巨大的克虜伯大炮,為何清軍還屢戰屢敗
    晚清時期,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用炮火轟開了清朝的國門,封建專制社會陷入空前混亂之中。當時的晚清政府,武器陳舊,防務廢弛,官兵不思進取,懈怠懶散。為了救亡圖存,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士大夫,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發動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把「師夷長技以制夷」作為宗旨,用學到的洋人特長來制約洋人。
  • 克虜伯大炮是如何進入中國的
    1811年,弗裡德裡希.克虜伯(1787——1828)在埃森創辦了克虜伯鑄鋼廠,這是克虜伯家族企業興起的肇始。1826年弗裡德裡希去世後,其子阿爾弗雷德(1812-1887)得到了這家企業的繼承權,在其卓越的經營下,這家公司獲得了飛速發展,經營領域逐漸擴大到鐵路和火車車輪的製造上,並率先將貝色麻煉鋼法和平路煉鋼法引入歐洲,利用先進的冶金和化學技術創造出了性能優越的「罐鋼」,解決了鑄鋼易碎裂的問題。
  • 克虜伯火炮的前世今生,原來如此不易
    克虜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軍國主義的柱石,受到了國家最高當局的垂青。恪守時間、遵守紀律、執行命令是這個家族的傳統。克虜伯家族的奠基人名叫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他發明的大炮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這就是著名的克虜伯大炮,這款大炮在近代火炮史上,可謂是如雷貫耳。
  • 看看克虜伯你就懂了!
    眾所周知,作為歐洲老牌工業強國,德國人生產的軍工產品一直是精品的代名詞,不然當年李鴻章也不會向克虜伯訂了2000多門大炮。這些大炮裝備在中國的沿海城市,一直到抗戰時期,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說到德國的代表性武器,最著名的要數坦克與大炮。萊茵金屬公司與克虜伯公司則是德國軍工產業的佼佼者,兩者均以精工細作聞名於世,而兩者在世界軍工企業中的地位,就如同德國的奔馳和寶馬汽車在民用汽車領域一樣。菜菌金屬是一家始建於1889年的百年軍工老廠,生產各種高性能火炮已成為該公司的優良傳統。英國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使用的15磅MK型輕型野戰炮,就是該公司於1900年出售給英國的。
  • 克虜伯在二戰時的傑作,古斯塔夫級巨炮,所做貢獻到底有多少?
    就拿克虜伯工廠來說,它所生產的武器裝備幾乎支撐了德國一戰和二戰的整個戰史,就算是現在,名聲也足以讓世人熟知。而它的成就還不單單是這些,世界上最大的火炮——「古斯塔夫級」就是出自它之手。想必大家對這門炮還是很熟悉了,畢竟那麼大。
  • 虛弱的魏瑪德國為何在1929年經濟危機之後成為了恐怖的戰爭機器?
    在德意志帝國亡國之時,法蘭西人咄咄逼人,在一個火車廂裡就把德國人給辦了。不過魏瑪共和國這夥人沒啥用,只能挨欺負,所以後來就被拋棄了。在一戰後,法國人就開始欺負德國人了,沒事就要錢,沒錢就去德國搶東西,還和比利時一起去,所以後來小鬍子重點打擊這兩國家。不過攪屎棍大英帝國能便宜法國人嗎?肯定不能啊,要是法國乘機做大,英國人肯定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於是和自家侄子美利堅沒少投資德國。
  • 克虜伯 (Alfied Krupp,1812~1887)
    如果駕車馳騁於今日的多特蒙德——杜塞道夫高速公路,只要3小時就能將魯爾地區一覽無餘,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之劍的鋒芒三次都是在這裡被鍛造出來,一如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所言,德意志帝國,確切來說是用煤與鐵打造的,而非鐵與血。
  • 李鴻章進口的克虜伯大炮有多厲害?
    這個問題,要看看當年克虜伯大炮進口了多少:先說比較先進而且威力很強的速射炮。根據克虜伯公司的出口記錄,共有:35倍克式120炮7門(廣乙廣丙6門,發北洋水師試用樣品1門),40倍克式120炮8門(福靖3門備用3門煙臺東炮臺2門),
  • 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大炮,希特勒幻想中稱霸世界的終極武器之謎
    從19世紀中葉起,法國人就提出在鐵道載具上裝上火炮,使其可來回移動作為遠程打擊力量。到了一戰時期,各國都競相發展並擁有自己的鐵道炮。德國人在一戰時期就開發了超遠程鐵道炮,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超過120千米。
  • 克虜伯和博福斯的劍氣之爭:你搞你的40炮,我搞我的88炮
    該高炮性能極為出色,被譽為「防空神器」,產品暢銷世界各地,連英國和法國都競相購買,美國人和蘇聯人更是沒皮沒臉地大批量偷著仿製。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如此一款經典實用的高炮,卻始終得不到德國人的青睞,德國人對博福斯高炮的熱情一直不高。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博福斯高炮被譽為「防空神器」,為何德國人卻並不感冒?
  • 大清火炮有多強?二戰時還可一彈擊沉日艦,為何甲午戰爭卻慘敗?
    然而諷刺的是:40多年後的1937年9月,日本海軍驅逐艦「羽風」、「若竹」侵犯廈門,胡裡山炮臺依然使用著當年李鴻章從德國買回來的克虜伯大炮,這些炮跟甲午戰爭清軍使用的基本是同一批次。然而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主炮臺的一發炮彈就擊沉日本巡洋艦「若竹」號!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瓜分。到了1795年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相繼籤署協定瓜分波蘭領土和居民,波蘭就此亡國。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
  • 英法為何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德國和奧地利在歐洲的位置人們常常這樣調侃:「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人們認為貝多芬是奧地利人,希特勒是德國人。」  每當德奧聯合起來,英國就會頭痛不已,長期以歐陸大國自居的法國也如芒在背。德國和奧地利一旦合併或聯盟,英法就會一起發愁。這其中的緣故,就得從神聖羅馬帝國時期說起了。神聖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現代德國和奧地利的起源。
  • 奧地利和德國都說德語,也是同一個民族,為何不是統一的國家?
    歐洲的歷史複雜且漫長,整體上來看,如今的歐洲那些國家的建立,如果時間回到幾百乃至上千年前,這些國家組成的民族,都被視為是蠻族,無論是德國、法國、丹麥等等這些國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日耳曼人,他們在幾千年的歷史裡面,和以拉丁人為主的羅馬帝國交鋒,並最終戰勝了拉丁人,取得了歐洲絕對意義上的統治權
  • 博福斯高炮技術來自德國克虜伯,在世界廣受歡迎,卻遭到德軍嫌棄
    這和德國有啥關係」?嘻嘻,我可沒喝酒瞎說,這博福斯高射炮和德國的關係大著呢。其實這件事得從一戰後凡爾賽合約說起,由於一戰德國的戰敗,英法不允許德國發展海軍也不允許發展大口徑火炮。而德國為了保存技術的火種就將火炮的技術人員轉移到中立國瑞典去,而其中就有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其實瑞典的博福斯公司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是德國克虜伯公司的,也就說博福斯公司德國也有份。
  • 虎門清軍山頂營遺址與守衛珠江口的克虜伯巨炮
    大清山頂營遺址與德國克虜伯巨炮 李鴻章當年買回的克虜伯巨炮依然聳立在山頂營,只是少了方向機。如此巨大的火炮從山下運上來,不知花費了多少心機?山頂營早已時過境遷,但殘緣斷牆依舊可推測清軍將士的營寨。駐立山頂,零仃洋入海口清晰可見,克虜伯巨炮雄風不減,風雨中孤單守衛著這片入海口。寂靜時空中,山風似乎在傾訴著清軍將士血與火的時光。
  • 清朝的「山寨」紅衣大炮,為何能戰勝明朝的原裝進口大炮?
    1642年,清軍在遼西用山寨紅衣大炮擊敗明軍,史稱松錦之戰。此時,離清軍入關還有兩年。對此一役,曾指導過明朝鑄造火器的傳教士湯若望感嘆道:明軍雖然先有西洋大炮,可惜發展遲緩,清軍不但也有大炮,而且數量頗多。
  • 拿破崙是法國人?希特勒是德國人?史達林是俄國人?全錯了!
    英法兩國交戰的時候,英國人曾經嘲諷法國"只有靠女人和外國人才能打勝仗","女人"指的是著名的聖女貞德,這"外國人"就是在說國籍有爭議的拿破崙了。 但是在拿破崙和所有法國人心裡,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國人。 這個來自科西嘉島的青年從參軍入伍開始,一直就是一個法國軍人,他從名不見經傳一直成為一代名將,最後登上帝位,為法國開疆拓土,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出於法國的利益,即便流放之時,他也心心念念想要回到法國,最後更是希望葬在屬於法國的土地,拿破崙心中對於法國的歸屬感,可見一斑。
  • 價格相當於100架轟炸機,射程超過125公裡,這到底是什麼超級大炮?
    法國軍方通過對爆炸物碎片的分析,認定它不是航空炸彈,而是大口徑炮彈。法國空軍和地面偵察分隊也發現,在德、法、荷邊境的森林裡新修了一條鐵路。再結合對德國戰俘的審訊,終於清楚,原來是德國人新造的超遠程大炮有在興風作浪。這就是巴黎大炮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