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民知識小課堂丨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遠離意外運動損傷?

2020-09-10 湖州抽屜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遠離意外運動損傷。

病例 1

去年暑期,王先生在畢業二十周年同學聚會上一時興起,與幾個老同學興致勃勃地來到操場展開足球比賽。傳球,帶球,衝鋒,鏟球……一群中年人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時代。比賽進行得正激烈,王先生猛地一轉身,只覺膝關節一軟,腿上「嘎嘣」一聲,直接摔倒在地。看著迅速腫起來的膝關節,王先生傻了眼。同學中懂些運動損傷知識的馬先生,趕緊跑來幫忙處理。王先生鬱悶地說:「還沒活動開呢,怎麼就受傷了?」馬先生一邊處理,一邊給他分析:「你二十年都沒有這樣劇烈運動了,頭腦和身體哪裡還記得以前的狀態。絲毫沒有準備就上場,不受傷才怪。」

病例 2

體重180斤的老陳準備運動減肥。疫情期間沒法去健身房,他選擇了去郊外跑步。雖說有些胖,但老陳的身體耐力還是不錯的,一口氣跑5公裡一點兒問題沒有。他充滿自信地連續跑了一周。到第八天的時候,老陳忽然感覺左腿迎面骨有點兒疼,不跑不疼,一跑就疼。他只得停止跑步,來到醫院看病。醫生用手敲敲他的迎面骨,老陳說疼,醫生又用手按壓迎面骨,老陳說疼痛不明顯。醫生診斷,老陳的左腿迎面骨很有可能骨折了,建議他拍個核磁。老陳十分不解:「沒摔又沒碰,怎麼就骨折了?」最終核磁結果顯示,老陳的左小腿應力骨折。

心理和身體都要做好準備

運動損傷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認識不足。心理準備不足包括很多方面,有的是思想麻痺大意,受傷者沒有採取一定預防措施;有的是好勝好奇心作祟,盲目冒失地進行運動;還有的是運動中存在畏難、恐懼心理,在猶豫以及過分緊張時發生了傷害事故。

運動損傷的第二個原因是身體方面的準備不足。上述病例中的王先生長時間不運動,肌力不足,肌肉對於急性扭動的膝關節起不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王先生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賽前只做了幾個簡單的牽拉動作,肌肉和韌帶根本沒有牽拉開,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尚未達到運動狀態。這是導致他受傷的直接原因。

準備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身體練習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運動中樞和非運動中樞均處於興奮狀態,有利於運動者在短時間內進入運動狀態。如果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的功能就不會被充分調動起來,肌肉的溫度低、彈性差,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的靈活性差,運動者容易發生損傷。可見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於避免運動損傷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準備活動要適度,過量的準備活動使得身體疲憊、機能下降,也會導致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的另一個原因是外部環境不適宜。運動場地狹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當或不堅固,鍛鍊者擁擠在一起或多種項目在一起活動,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此外,空氣汙濁、噪音、光線暗淡、氣溫過高或過低以及運動服裝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造成傷害事故。

有時候肌肉太「累」也會導致骨折

常見的急性運動損傷包括韌帶損傷、肌肉肌腱拉傷、肌肉挫傷、骨折、脫臼、腦損傷等。其中肌肉和肌腱拉傷較為常見,一般是準備活動不足或者疲勞導致,比如打羽毛球時經常發生的跟腱斷裂或者小腿三頭肌肌肉拉傷。運動中的骨折一般為關節脫位導致的撕脫骨折、切線骨折以及壓縮骨折。病例中的老陳因跑步導致的應力骨折在急性運動損傷中並不罕見,極易被忽視導致誤診誤治。應力骨折是一種因過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損傷。它不是因為身體突然遭遇某種劇烈撞擊而造成骨頭斷裂,而是因為肌肉疲勞後,不能及時分散骨骼承擔的衝擊力,最終引起特定部位裂縫骨折。初期一般僅僅是松質骨骨折,皮質骨相對正常。這樣,患者行走並無問題,但跑步時因衝擊力相對大,即可引起症狀。出現此類問題後,患者應停止跑步,四周至六周後即可好轉。如果行走不痛,不要過分限制行走;如果行走痛,應拍CT檢查看有無皮質骨骨折。

運動者發生上述損傷後,通常會有如下症狀:

1.損傷部位疼痛。疼痛程度取決於骨組織、韌帶、肌肉肌腱等結構損傷的程度和患者的痛閾。當損傷較輕、韌帶部分斷裂時,疼痛一般比較輕微。如果損傷嚴重,韌帶完全斷裂,不僅疼痛嚴重,還會伴有其他症狀。骨折引起的疼痛一般比較劇烈,跑步引起的松質骨應力骨折則只有在跑步時才有痛感。

2.出血和腫脹。骨折、肌肉肌腱撕裂、韌帶斷裂常伴有韌帶本身及周圍關節囊的損傷、出血,並引起關節腫脹。當出血量比較多或皮下組織較薄時,還可以看到皮下淤血、青紫等。

3.活動障礙和功能受損。韌帶受損常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傷者不敢活動損傷關節。

4.聞及撕裂聲。有時傷者可聽到韌帶撕裂或者組織損傷移位導致的響聲。此外,關節脫位骨折還可以見到關節或者肢體的正常形狀發生改變,臨床謂之創傷性畸形。

如何自我處理和施救他人

急性運動損傷的處理和施救原則是先救命後治病。如果有危及生命的顱腦損傷,傷者出現意識問題或者氣道、心臟等器官出現急性損傷,應立即送急診搶救。無專業知識的人員切不可嘗試復位或者無保護搬運,以免加重損傷。

不過,大部分情況下,急性運動損傷均可按照RICE原則處理。即:

R(rest):休息。制動受傷的關節,可使用石膏、支具等來保護關節。

I(ice):立即冰敷。傷後24-72小時內冰敷,可以起到消腫止痛作用。以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為例,冰敷每次持續10-20分鐘,間隔1-2小時反覆施加,第一天5-6次,以後酌情遞減。

C(compression):加壓包紮。可應用彈力繃帶或者軟敷料外加繃帶加壓包紮,以減輕腫脹。

E(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位。使其高過心臟,有助於靜脈回流以減輕腫脹。

涉及脊柱骨折脫位或關節脫位等有神經血管損傷風險的重要部位,在搬運時應使用多人平舉法,以免脫位加重導致神經血管損傷。

儘管意外損傷很難預防,但我們在平時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保護自己免受運動性損傷。定期有規律的鍛鍊是避免急性運動損傷最好的辦法。我們日常鍛鍊時,既要加強四肢、肩部、腰部等肌肉群的鍛鍊,以確保肌肉力量的整體平衡,又要加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鍛鍊,比如重點鍛鍊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等部位的肌肉。活動前充分熱身,活動中穿戴必要的護具,活動後做好拉伸放鬆。此外,既往發生過韌帶損傷者,經過充分康復鍛鍊後應該逐步恢復運動。(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馬勇)

來源:光明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遠離意外運動損傷?
    然而被「封印」三四個月的身體一下子「解凍」,尚不能適應高強度的運動。一些人剛開始活動便因為崴腳、閃腰、骨折等意外而被迫中止健身計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遠離意外運動損傷。  病例 1  去年暑期,王先生在畢業二十周年同學聚會上一時興起,與幾個老同學興致勃勃地來到操場展開足球比賽。傳球,帶球,衝鋒,鏟球……一群中年人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時代。
  • 健身課堂丨如何科學安全健康地進行登山戶外運動?
    科學健身大講堂為全面提升市民的科學化健身水平,為群眾提供健身指導服務,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現定於2020年9月-11月開展十場科學健身大講堂,把科學健身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在下一場講堂,我們將邀請國家首批戶外培訓教師及考評員李偉講師為我們講解「如何科學安全健康地進行登山戶外運動」。國慶將至,邀請三五好友登高望遠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 喜歡運動的你,如何做才能儘量遠離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
    喜歡運動的你,如何做才能儘量遠離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他本想著病情會慢慢好轉,可休養了兩個月,小腿消腫後卻仍一下地就明顯觸痛,勉強下地時他主要靠右腿支撐,跳躍著儘量減少左腿觸地時導致的疼痛。李先生到廣醫二院番禺院區康復科就診求助。醫師詳細檢查並詢問得知,小腿突發疼痛當晚,李先生診斷為肌肉拉傷,經過冰敷及外噴用藥處理後,拉傷局部朝肌纖維斷裂血腫機化方向發展,受傷局部可摸到硬結,而且局部壓痛明顯,腳踝背屈受限,是軟組織損傷。
  • 科學運動才能強身健體,快來了解這些運動小知識吧
    每天都保持適量的運動,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參與到運動健身中來。適當進行健身運動,不僅可以愉悅心情,還可以強身健體,益於身心健康。但運動健身還需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如果運動方式不正確,不僅不容易達到健身效果,還容易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 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位30出頭的吳女士,她在練習瑜伽時因一個打開髖關節的動作而受傷,診斷為髖關節盂唇損傷,這種損傷只能手術治療。」苗欣說。「瑜伽傷」是指由於瑜伽練習方法不當而導致的肌體損傷。在很多人認知裡,覺得瑜伽和那些力量競技型運動不同,鍛鍊的主要是韌性,動作「溫柔」不會受傷。其實不然。「在瑜伽中,有很多體勢,比如'四柱'就跟平板支撐動作很像,它其實是一個很有力量的練習。
  • 擒拿格鬥損傷的預防-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防止發生意外傷害發生
    一、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掌握任何技術動作都要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再到動作運用的自動化階段。學習擒拿格鬥技術同樣要嚴格遵循身體的適應機制和運動機能的形成規律,循序漸 進地增加訓練量和負荷強度,這就要求習練者要科學合理、循序漸進地安排訓練。
  • 兒童遊泳中心線上課堂丨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3、運動成績低下,或在畏難、恐懼、害羞、猶豫以及過分緊張時易發生傷害事故。有時因缺乏運動經驗,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致傷。如摔倒時用肘部或直臂撐地,造成肘關節或尺、橈骨損傷。4、內容組織不科學,方法不合理,紀律鬆散以及技術上的錯誤等,都可造成損傷。
  • 如何科學健身避免意外?運動時要不要戴口罩?運動健康專家開出...
    近期,媒體上報導了多起市民或中學生因戴口罩劇烈運動而引發猝死的案例:湖南長沙,一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上戴著N95口罩測試1000米時倒地猝死;浙江溫州,一名未滿16歲的男生,在集體跑步活動時暈倒,搶救無效身亡;湖北武漢,一位市民在踢足球的過程中暈倒猝死……那麼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科學健身?運動時要不要戴口罩?如何防範運動猝死等意外?
  • 急性運動損傷治療及預防
    運動急性損傷治療原則隨著人們健康理念的日益增強,健身的人越來越多,難免就會發生一些意外。但是我在這強調的是任何疾病的或是運動損傷的發生,大多數是可以做到預防的,因此觀念是:疾病治療預防為主!二、運動損傷發生後的治療原則運動損傷後康復一般是按照PRICE原則進行治療或是保護,是一個國際通用原則,能有效避免二次損傷且對損傷恢復和治療起到關鍵作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 一頓操作猛如虎,留下運動損傷的苦!醫生送來運動處方
    面對挑戰,部分中籤者可能不以為然,覺得跑前突擊訓練,提高一下運動強度就行了。「千萬別!挑戰馬拉松前的突擊訓練,或為了減肥拼命運動,都是不可取不科學的。」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陸崇提醒,並在最新一期的「保健課堂」上為大家帶來了科學鍛鍊的運動處方。
  • 忍不住想外出運動的心,不妨了解一些運動損傷問題,減少事故出現
    因此,今天就來說以下,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運動,遠離因意外運動導致的外傷挫傷問題。 首先,出現運動損傷的問題主要是對運動的認識不足,沒有做好一定的預防措施,從而導致「誤傷」自己。第二個便是身體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放鬆筋骨。
  • 9個注意事項告訴你,中老年人怎樣才能遠離運動損傷
    隨著中老年人越來越崇尚運動健身,運動性損傷時有發生,從生理的角度看,人到60歲以後,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機能出現十分明顯的衰退,其中以呼吸機能的下降速度最快,同時運動器官也發生一系列的退行性變化,如肌肉萎縮、興奮性降低、速度減慢、骨質鬆脆等。
  • 什麼運動對身體損傷最小?骨科醫生:建議做這些運動
    所以運動類型的選擇一定要慎重,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綜合的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範圍,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什麼運動對身體損傷最小?其實什麼樣的運動對身體損害最少,它沒有一個絕對的這樣的一個說法。另外,不同年齡和不同運動能力的這種人群來說,也是不同的。總的來說,損傷比較大,可能是一些抗性的運動比較激烈的運動。
  • 平板支撐、瑜伽、「擼鐵」……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位30出頭的吳女士,她在練習瑜伽時因一個打開髖關節的動作而受傷,診斷為髖關節盂唇損傷,這種損傷只能手術治療。」苗欣說。「瑜伽傷」是指由於瑜伽練習方法不當而導致的肌體損傷。在很多人認知裡,覺得瑜伽和那些力量競技型運動不同,鍛鍊的主要是韌性,動作「溫柔」不會受傷。其實不然。
  • 平板支撐、瑜伽、「擼鐵」…… 科學健身,讓女性遠離運動損傷
    「我們曾經接診過一位30出頭的吳女士,她在練習瑜伽時因一個打開髖關節的動作而受傷,診斷為髖關節盂唇損傷,這種損傷只能手術治療。」苗欣說。「瑜伽傷」是指由於瑜伽練習方法不當而導致的肌體損傷。在很多人認知裡,覺得瑜伽和那些力量競技型運動不同,鍛鍊的主要是韌性,動作「溫柔」不會受傷。其實不然。
  • 湖州市民知識小課堂丨居家健身入門須知
    然而,因為居家健身的場地受限,以及訓練者忽視了因缺乏健身常識而潛在的風險,居家健身時可能出現意外受傷的情況。那麼居家健身如何確保安全呢?海南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教師張欣欣。居家健身哪款適合你?居家訓練和去健身房最大的不同就是,居家健身可能一切都要「靠自己」。「在家訓練的時候,儘量選擇安全係數高的健身項目,不宜進行挑戰性強的項目。」
  • 如何避免運動損傷,專家教你這樣「動」!
    點擊上方「淮水安瀾」(ID:huaianhuainet)關注初冬來臨,人體肌肉緊張,更容易導致拉傷,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說一說如何科學運動
  • 宜章首屆「科學跑步,快樂健身」運動知識分享交流會圓滿完成
    9月20日,一場由宜章縣文旅廣體局主辦,宜章跑吧、和一酒店協辦的「科學跑步,快樂健身」運動知識分享交流會,在宜章和一酒店隆重舉行。早上6點跑友們就陸續到中夏公園集合 本次交流會宗旨意在發展全民健身,提倡科學健身,快樂健身,特邀請運動達人宜章跑吧跑友王妍做主講。與熱愛健身,熱愛跑步的跑友們分享如何"科學跑步,快樂健身",共同交流運動中常遇到的問題。有近130名宜章跑吧的跑友參加。
  • 小心運動中的誤區,避免運動損傷,科學運動事半功倍!
    這也是錯誤的,在運動前,最好先要將身體肌肉群充分活動開,再活動開手足各個小的關節,身體微微出汗再進行運動,不要突然開始劇烈運動,如果沒有熱身直接投入到運動中,很容易造成肌肉肌腱損傷。運動後也不要突然停止劇烈運動。可以進行放鬆跑。要輪流四肢抖動,上肢:放鬆雙肩、雙臂反覆抖動活動至發熱止。
  • 運動損傷危害不小,你知道哪些因素更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嗎?
    運動損傷危害不小,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在運動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甚至猝死等非肢體損傷類意外情況。輕微運動損傷,一般休息幾天就會恢復,如果疼痛持續沒有得到緩解,建議大家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治療。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