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防務一體化又有新動作

2020-12-26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西班牙《國家報》最近盤點了歐盟一年來的各項成就,提出「歐洲國家在防務領域的合作取得較大進步」,尤其是主要成員國加速推進武器研發合作,已成為一個重要「突破口」。

聚焦集體安全能力

《國家報》認為,當前歐洲防務合作已掃除政治層面的障礙。歐盟主要成員國均認為,「從英國脫歐到川普蔑視歐盟乃至北約,從敘利亞戰爭、利比亞戰爭到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和移民浪潮興起……這些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脅,令歐洲國家只得選擇推動並實現『泛歐洲防務合作』,以保證歐洲集體安全」。

西方媒體注意到,歐洲正加速將此共識落實於行動。在歐洲防務署近日舉辦的布魯塞爾學術研討會上,與會的歐盟成員國高級防務官員一致同意,各國應遵循此前出臺的《能力發展計劃》《歐洲國防基金》《永久結構化合作》等倡議,進一步推進歐洲防務合作與自主發展。歐盟輪值國代表、克羅埃西亞國防部防務政策主管布熱婭提出,為應對未來的潛在威脅,必須以倡議為基礎搭建起合作框架。

有學者認為,歐洲防務合作與集體安全應建立在三大軍事能力基礎上,即軍事力量在歐洲境內的跨國機動能力、統一的指揮能力和共同實施軍事行動的能力。一名歐洲外交官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稱:「消除國界限制,在歐洲境內更快速地調動、轉移和集結武裝力量以應對潛在敵人,是實現歐洲集體安全的基礎。我們應建立專門的機構,以便在必要時對歐盟各國軍事力量實施統一指揮,協調彼此的人員、裝備和資源共同開展軍事行動。」

合研武器成「突破口」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歐洲防務合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該項工作正處於嘗試與摸索階段,主要目標是「實現裝備的自主統一」,以最大限度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提升歐洲本土的武器研發能力,並增強各國在共同軍事行動中的協作能力。

日本《產經新聞》稱,歐盟各成員國目前裝備29種作戰艦艇、20種戰鬥機、17種主力戰車,繁雜的武器型號無法在聯合軍事行動中相互匹配,進而限制了各成員國的集體安全行動能力,「假如多國共同生產並使用同款戰機,不僅可以節省大筆費用,還能在後勤保障、任務分配、作戰溝通等方面順暢合作,形成更整體化的軍事行動能力。」歐盟也注意到這一點,為此已建立歐洲防務基金,以促進成員國的防務研發和共同採購。

《金融時報》稱,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盟主要成員國是聯合研發武器裝備的「引領者」,他們在重大項目研發領域的合作將成為實現歐洲防務一體化的突破口。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等多家媒體的報導顯示,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將投入約80億歐元,在未來20年內推出包括戰鬥機、無人機和發射系統在內的「未來空中作戰系統」。

與此同時,德國與法國計劃聯合研發主戰坦克。據「防務世界」網站披露,兩國將於3月或4月啟動「未來地面主戰系統」的結構開發。該項目將綜合德國「豹2A7」主戰坦克和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的優勢,製造出一款替代產品。

此外,法國已與義大利籤署協議,準備打造一個「軍事造船聯盟」,在未來10年建造10至15艘軍艦。

分析認為,歐盟主要成員國在上述武器研發項目中的合作,將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推動歐洲防務與安全合作的整體發展。法國海軍集團執行長吉魯表示:「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有足夠的資金和研發能力單獨進行研發,我們應該聯合起來。」

仍需跨越不少障礙

報導稱,儘管歐盟主要成員國大力推進武器研發項目合作,但歐洲防務與安全合作仍需跨越不少障礙,「對外,是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對內,是如何協調與統一各成員國的想法」。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一直習慣對歐洲「小弟」指手畫腳,如果歐盟實現防務一體化,北約的實際作用將受到影響,美國對歐洲的主宰能力也將削弱,這可能是美國不願看到的。短期看來,歐盟主要成員國的聯合武器研發項目也可能激怒美國——北約大部分成員也是歐盟成員,是美國的重要武器交易對象,聯合武器研發項目成功後,勢必影響歐洲從美國進口武器,進而對歐盟與美國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歐盟成員國內部對防務合作與一體化存在不同看法。在政治層面,一些成員國希望「聯合軍事力量」能夠成為向其他地區施加影響力的「政治手臂」,實現本國或本地區的政治利益;另一些成員國認為,推動歐洲防務與安全合作應單純著眼於提高地區防務水平。在經濟方面,有成員國擔心,武器通用化會給本國軍事技術和供應鏈帶來衝擊,進而影響本國經濟的發展。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李賜

相關焦點

  • 臺防務又有大動作,嚴德發:接受解放軍「投誠」
    文|快樂天使 審丨瑾函 臺海局勢持續緊張,解放軍軍機在臺海周邊仍然動作不斷,而民進黨當局無法與解放軍軍力抗衡,便開始將心思放在別處。這不,臺防務又有大動作。據臺媒報導稱,近期,臺防務部門推出包含泡麵、蛋卷等食品的「投誠食品」。
  • 歐洲一體化:回顧理論流變過程 探析理論實踐關係
    聯邦主義和功能主義都將主權國家體系視為妨礙歐洲和平與繁榮的元問題。它們的區別是,前者想以共同體「替代」主權國家體系,而後者則想以共同體「超越」主權國家體系。20世紀60年代,歐洲防務共同體和政治共同體計劃擱淺,這兩種理論受到政府間主義的挑戰。
  • 歐洲兩大防務巨頭計劃合併 英法德各有小算盤
    歐洲兩大防務巨頭——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BAE)和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公司(EADS)的合併談判已進入重要階段,但卻因不同的政府背景及涉及敏感的國防軍品領域遭遇多方阻力,前景難料。  英航系統和空客母公司歐航集團9月中旬宣布雙方計劃合併,旨在打造一個超越美國波音的「巨無霸」式集團。
  • 歐洲一體化的政策選擇與未來走向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歐洲一體化的一次全面檢驗,既暴露了歐洲一體化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與內在局限性,也證明了一體化自身的價值。檢驗結果表明,歐洲一體化存在與持續的基本邏輯仍然成立,不會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或消失而被推翻,但一體化的邏輯將有所修正,實用主義或將成為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指導原則。
  • 馬克龍高舉「歐洲防務獨立」的大旗,中國為何旗幟鮮明地支持?
    文/行走斯圖卡為了歐洲防務獨立這件事,法國和德國吵起來了,德國防長兩次強調,歐洲防務獨立是不可能的,需要美國的幫助;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兩次強調,歐洲防務獨立是歐洲實現獨立自主的重要前提,歐洲必須實現防務獨立;德國防長的觀點得到了美國的支持,而讓人意外的是
  • 英法德分歧導致歐洲航宇防務巨頭合併案「流產」
    英法德分歧導致歐洲航宇防務巨頭合併案「流產」   中新社布魯塞爾10月10日電(記者 沈晨)英國、法國、德國三國政府之間的分歧,導致空中巴士母公司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和英國航宇防務承包商BAE系統公司的合併案「流產」。
  • 黃鳳祝:阿登納與歐洲帝國​ 第一章 亞登納與歐洲一體化
    他們要求組織一個比聯盟更為高層次的地區性軍事組織,作為歐洲聯邦組織的開端。英法接受了三國的建議。1948年3月17日五國籤訂了布魯塞條約。有效期為50年。條約重申西方社會值得捍衛的原則:人權、自由和民主。布魯塞條約與敦刻爾克協防條約一樣,仍然是針對德國,但也針對一切威脅。 布魯塞條約的籤訂,促使西方聯盟的產生。
  • 姜琍: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維謝格拉德集團合作發展及其地位
    維謝格拉德集團的成立、發展、意義和地位,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緊密相連。經歷了曲折發展歷程的維謝格拉德集團,在實現了成立之初制定的戰略目標——加入歐盟和北約後,成員國領導人已經從內部和外部為這個以政府間合作為基礎、靈活性高、制度化程度低的磋商論壇找到新的合作動力和發展目標。利用維謝格拉德集團增強在歐盟內部的地位,是四個成員國的共同利益所在。
  • 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愛德華·西蒙:2016年兩大「衝擊波」令邊界問題重新成為歐洲戰略博弈的中心,一是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二是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川普當選則使歐洲首次面對公開反對歐洲團結統一的美國總統。歐盟在美國外交排序中的地位甚至被降至一般國際組織級別。歐盟各成員國逐漸認識到,在保障自身安全、捍衛國際利益及價值觀方面,將更多地依靠自己。
  • 金玲:「主權歐洲」、新冠疫情與中歐關係
    文章最後以新冠疫情為例,說明主權歐洲已成為一種具有韌性的存在,塑造歐盟的世界觀和對外戰略並對中歐關係產生長期影響。一、「主權歐洲」的戰略邏輯 有關主權問題的辯論一直是歐洲一體化理論演進和現實進程中的核心議題,不同的歐洲一體化理論對於一體化與主權之間的關係持不同的觀點。
  • 大歐洲人? ——拿破崙誕辰250周年看歐洲一體化
    縱然拿破崙的徵服戰爭有諸多不對,但他相當程度上成為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圖騰,而歐洲當前似乎正缺少一個如拿破崙般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的政治強人——無論馬克龍、默克爾或是德蕾莎·梅伊,都不具備力挽狂瀾的才能。王國之下有諸侯,不斷自我分化、削弱,歐洲朝著與一體化相反的分離主義方向演進。
  • 百年宿敵法德和解與歐洲一體化的當前啟示
    人類政治史上有兩項最偉大的政治實踐,這兩項實踐都是對破壞性的力量進行控制,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一項在國內政治層面,通過分權制衡對公共權力進行了有效限制,一定程度上把權力關進了籠子;一項在國際政治層面,通過讓渡部分國家主權進行國家間的聯合,使得戰爭能夠得以有效控制。在國際政治層面的這項實踐,無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最為成功。
  •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一體化又有新動作,欽北防應率先實現一體化
    當初一些人提的經濟區一體化,如今已經初步實現了一些。只是這樣的一體化,並不是北部灣經濟區的獨創。比如說,最初提的交通一體化,旨在最先破除北部灣經濟區內城市的交通隔閡和障礙,但是後面隨著全國交通線路的發展,交通建設的加強,動車和高鐵的通行,廣西區內任何城市間的出行都已經非常便利;又如,最初有些人提,要取消北北部灣經濟區內城市移動通訊的長途漫遊費,使這些城市的溝通更順暢,可是後面全國通訊運營商都取消了漫遊費……那麼,這樣的一體化,實際上並沒有給北部灣經濟區帶來多少特別有力的推動作用。
  • 專家視點|歐盟既盼拜登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又擔心歐洲主權建設受損
    德國期待繼續依靠美國軍事保護爭論首先發生在有「歐洲一體化發動機」之稱的法德兩國之間。11月2日,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在接受美國「政客」新聞網採訪時表示,歐洲仍將不得不繼續依靠美國的軍事保護。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16日在接受《歐洲大陸》雜誌專訪時予以反駁,表示完全不同意卡倫鮑爾的看法,歐洲必須要擁有自己的防禦主權。
  • 烏克蘭第一個地區級歐洲一體化辦公室成立
    烏克蘭國家新聞社10月15日消息,主管歐洲大西洋一體化的副總理斯捷潘尼申娜在自己的「推特」上宣布,烏克蘭第一個地區級歐洲一體化辦公室已經在赫爾松成立,並計劃在其他地區開設更的多辦公室。斯捷潘尼申娜寫道:「我們在赫爾鬆開設了第一個地區級歐洲一體化辦公室。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烏克蘭在融入歐盟進程中權力下放的例子。
  • 重大動作,「豐沛一體化」來了!
    重大動作!「豐沛一體化」發展來了!9月3日上午,相關調度會召開!此次調度會上,涉及「豐沛合作一體化」規劃編制、豐沛道路綠化方案、交通路網等。官方釋放的消息,並不太多,但是,「豐沛一體化」的發展,最起碼會令西部的各個鄉鎮得到發展機遇。
  • 動蕩的歐洲:從「黃馬甲運動」說起
    另外,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等傳統意義上的美俄博弈令歐盟持續遭遇「外部強冷刺激」,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走馬上任進一步加劇了歐盟的刺痛感。帶有民粹色彩的川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在貿易、歐元乃至歐盟本身的存在價值上與歐盟意見不一,還要求歐盟各國「履行盟友義務」,分擔防務開支,進一步加重了歐盟的防務與安全壓力。
  • 德國美國問題專家:歐洲需團結自強,主權不容美國幹涉
    雖然此後,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初解體,但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與美國依舊有著諸多共同的利益,因此聯盟得以繼續維持,且雙方正試圖不斷根據新的世界形勢重新平衡彼此關係。不過,在霍赫格施萬德看來,沒有了蘇聯這個共同的「敵人」,歐美的結盟似乎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礎:「外部的壓力驟減讓北約聯盟和歐洲一體化進程都受到了影響。
  • 產業體系保全最完整,法國真能擺脫美國當歐洲老大嗎?
    大家不要小看了法國和德國的這一舉動,認為歐洲一體化是無法實現的,認為歐洲無法脫離美國的控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數據顯示,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歐元就超越了美元,成為了全球支付使用量最多的貨幣。當月,歐元的使用量達到了37.82%,而美元的使用量則是37.64%,這是7年以來,歐元首次超越美元,這意味著美元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下降,美元的主導地位正在遭受侵蝕。
  • 天和防務:金叉了 後市何去何從?
    最近5個交易日中,AI機構活躍度有4天站上了強勢線,顯示伴隨著金叉的出現,機構資金對天和防務產生了關注,那麼這種關注是否具有持續性,有以下幾點需要綜合考量:1、近段時間該股是否存在潛在未兌現的基本面利好;2、日線級別的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