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9時,74歲的北京男子宋先生和周先生與其他4人在北京朝陽區紅領巾公園進行羽毛球3V3比賽,宋先生被周先生擊出的羽毛球擊中,導致右眼受傷,後宋先生將周先生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費用。2021年1月4日,此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法院一審判決宋先生從事羽毛球運動應認定為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規定的「自甘冒險」,周先生對宋先生受傷的結果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應擔責,駁回其全部訴求。據悉,這也是北京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甘冒險」條款的第一案。
《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自甘冒險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正式確立的新規則,並且嚴格限定了適用情形。由於在競技運動中,人員之間存在發生身體接觸並因此造成人身損害的客觀風險,所有人員都應當能夠認識到這種風險,參與比賽本身就視為自願承擔這種風險。只要不是惡意的故意行為所致,一般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這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公共習俗,也被認為是體育競賽中的慣例。因此自甘冒險這一條款的確立,對於文體活動的健康有序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該條款對侵權責任的明確,為從根本上治理「校鬧」、給學校鬆綁提供了法律依據,也對學校開展文體活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進而為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效的法律保障。
但如果是未成年人在學校體育課上受傷
責任劃分則與成年人不同
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情況
不滿八周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傷的情況。應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學校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如果學校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種情況
八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傷的情況。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條的規定,學校如果沒有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盡到了教育、管理責任,則不承擔責任。
例如:張三和李四是羊城大學大一學生,星期三下午,在上籃球課時,體育老師把籃球分發給學生後就去了旁邊奶茶店喝奶茶,張三在和李四搶籃板時將李四撞倒,導致李四腳踝粉碎性骨折,事後,李四父母可向哪些人要求賠償?
解析:李四父母可向張三及張三父母,學校要求賠償。其中,張三是直接侵權人,體育課老師未盡到教管責任,學校承擔補充責任。
體育運動損傷預防對策
(一)加強學生運動安全意識教育
提高學生運動安全意識是減少運動損傷的基礎。體育教師應在課上、課下多與學生溝通,加強運動安全教育,提醒學生任何運動都有可能造成損傷,一定要防患於未然,在思想上重視,讓學生養成運動安全意識,儘量減少運動損傷,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定期給學生舉辦運動安全講座,擴大學生運動安全知識面。
(二)運動損傷的預防
運動損傷的兩個最好的預測指標是傷病史(比如曾經扭傷踝關節會增加未來的踝關節扭傷的可能性)和連續訓練的天數(連續天數越多,損傷發生率就越高)。許多運動損傷,不管是急性損傷(突然發生或者由突然創傷引起)還是慢性損傷(持續時間長或反覆出現)都是可以預防的。方法是在參與體育運動前經過適當的訓練,以及在初次受傷之後採取適當的護理措施。
1.預防策略
損傷預防在運動員走上運動場之前就應該開始了。預防措施之一就是嚴格遵守全面的體能訓練計劃,包括完整的熱身運動和放鬆運動、拉伸運動、有氧訓練和針對特定體育運動的力量訓練。這是創造平衡的、靈活的肌肉的方法。對許多體育運動而言,也必須提供適當和合適的體育器材或設備。最後,適當的飲食對預防體育損傷起到關鍵的作用;正確的飲食使運動員不易受傷,而且消炎飲食可以將損傷的影響和持續時間最小化。
2.創建一個平衡的計劃
為體育運動提供適當的體能訓練可以提升參與者的樂趣、技術發揮、安全性和運動表現。它可以降低受傷的風險,讓運動員發揮其最大的潛力。與人們普遍持有的觀念相反,獲得適當的體能並不一定需要廣泛的訓練。相反,所需的是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即計劃應與運動員希望參與的活動的水平和類型相符合。
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計劃應該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包括每次訓練課要有適當的熱身運動和放鬆運動,以及力量和耐力訓練之間的平衡。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理念,但是體能訓練應該考慮兩個重要的訓練原則:負荷循序漸進和周期性安排。負荷循序漸進確保最初的計劃在強度和訓練量上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整個計劃過程中適當地調整這些可變因素,直到達到預定目標。可以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調整訓練的幾個可變因素的強度,以降低過度使用損傷的風險。首字母縮略詞FITT強調設計適應性訓練計劃的四個重要可變因素: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time)和類型(type)。堅持負荷循序漸進計劃的兩個重要部分是:隨著訓練的增加要相應地延長休息時間,以及隨著體能的增強而相應地增加總體負荷。
負荷循序漸進的一個重要搭檔是周期性安排,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計劃地改變訓練計劃。研究表明,這種周期性安排對優化和安全地進行身體訓練至關重要。要安排周期性訓練計劃需要將一個賽季的總體訓練時間(稱為大周期)劃分成更小的時間段(稱為小周期),每個小周期都有一個特定的目標。
小周期目標的一個例子是構建堅實的基礎或發展專項運動技能。周期性訓練的最終目標是為比賽做好準備。在為小周期設置目標時,要在計劃中加入休息時間,可以讓運動員得到恢復並降低受傷風險。
(三)提高學生運動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學生運動自我保護能力是減少運動損傷的有效方法。一是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前應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掌握身體所能承受的強度,堅決不能逞強。二是在運動前,了解運動場地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危險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三是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方法,在日常鍛鍊中加強對易傷部位如大腿、腕關節、膝關節、腰部和肩關節等部位的練習,提高防禦能力。
內容參考《運動損傷的預防、治療與恢復》、央視社會與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