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4: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孫媛媛
11月8日,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舉辦「小鄒魯·文化講壇」第六講,主講嘉賓是段子體輕散文新書《金華有意思》作者、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員張宏、苗青,主講的內容是《朱元璋如何在金華小鄒魯得到全面增量與充值》。
事實上,朱元璋從一個紅巾軍的普通士兵,到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只用了短短16年時間。但是,16年時間裡,朱元璋竟有半年多的時間駐蹕金華。
他為何要來金華?來到金華後這麼長時間裡又做了些什麼?
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員(《金華有意思》作者)張宏、苗青對此進行解惑析疑。
元至正18年,朱元璋率紅巾軍打下金華後,改名為「寧越」,以金華為中心肅清孤懸浙江西南的蒙古人政權。由於金華學派自呂祖謙開創以來200年生生不息,學風厚鬱,朱元璋要求新政權立即重開府學,傳承小鄒魯文脈,寧越府上空,響起了琅琅書聲。
與此同時,朱元璋恭恭敬敬聘請當地13名儒學經師輪流為他上課,每天2人,無事不輟。
朱元璋還根據小鄒魯與周邊地區現狀,廣攬人才,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他回南京的第二年,就得到宋濂、劉基、章溢、葉琛「浙東四學士」,共同來到南京,與他的「淮西武將」一起,成為大明霸業的左膀右臂。
可以說,朱元璋的金華之行,對其軍事謀略、人才策略、以及建立霸業指導思想的突破與提高,具有決定性助推作用,完成了全面的增量與充值,並打上深深的金華烙印,這一切都值得金華人去了解與探索。
該文化講壇受到儒學學者和愛好者歡迎。金華小鄒魯文化促進會會長馮根勝主持講座。
責任編輯:傅穎傑
值班主編:杜羽豐
16048176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