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大道理:委託理財須慎重 不當得利要返還

2020-12-14 澎湃新聞

小案大道理:委託理財須慎重 不當得利要返還

2020-07-17 21: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委託理財須慎重 不當得利要返還

炒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委託他人代為理財更是要慎之又慎。近日,伊寧市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民間委託理財合同,案件審理的結果給那些罔顧資金安全而一心追逐理財收益的人敲響了警鐘。

基本案情:2006年,原告趙某共向被告王某給付110,000元現金委託被告幫助其炒股,但被告一直將原告的資金存入被告自己的個人帳戶內買賣股票。2009年, 被告才用原告本人的信息註冊證券帳號,並向其帳戶內存入60, 000元。2014年,原告發現其證券帳戶內資金不足後,被告向其出具了50, 000元欠條。2019年,被告又重新向原告出具了欠條。後原告聲稱被告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在原告帳戶提現7,200元,存在不當得利的情形,故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支付該筆欠款以及原告委託被告代為理財的資金產生的孳息12, 000元。

裁判結果:法院審理後查明,被告收到原告的資金後確實一直使用自己的證券帳戶炒股,且一直未向原告告知此情況。在原告發現帳戶資金減少後,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欠條。由於被告未盡到告知義務,且未得到原告自願承擔損失的確認,故本案中被告存在重大過失,法院判決被告向原告返還約定的資金。此外,原告稱被告曾從其帳戶中提現7,200元,但原告無證據證實確係被告提取,也未在訴訟請求中主張,故法院對該項訴訟請求不予處理。

典型意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第一款規定,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事實上,無償的委託合同的對受託人約束性標準還是相對模糊的,委託人在與受託人訂立委託合同時應當明確履行過程中的利潤分配和責任承擔方式。無償的委託裡更多的包含了人情和世故,切莫因為利益的「挑拔」導致本應互利共贏的委託不歡而散。事前約定好,事後好協商,涉及金錢利益的社會關係更應在法律的無形規範中避免於糾紛之中。

作者:杭平新、鄭環磊

原標題:《小案大道理:委託理財須慎重 不當得利要返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小案大道理】同名取款銀行誤打 不當得利須予返還 2020-09-29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當得利之債法律、舉證、案例全匯總!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光大銀行長沙新華支行、第三人湖南省平安輕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借款合同代位權糾紛案【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7年第1期】 無效委託理財合同中已收取的投資收益部分視為不當得利。
  • 民法典: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民法典: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2020-12-1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 | 房產中介低買高賣所賺取的差價視為不當得利
    以案釋法 | 房產中介低買高賣所賺取的差價視為不當得利 2020-12-17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人關係的不當得利的淺析
    實際上,在處理三角關係的不當得利時,法院極力避免建立一般的評價標準。如在指示他人付款時,若指示無效,以給付解釋須藉助給付目的的推理。如在德國判例中,銀行A為無行為能力的B提供信用,B指示其銀行A向另一銀行C付款。後B訴請A返還其已償還的貸款本息。A則認為其向C支付的款項系不當得利,請求予以扣除。除法院認為,因為B無行為能力,所以無有效的指示目的,B的行為不構成給付。銀行A不能向B主張不當得利。
  • 肅州:不當得利起糾紛 法官調解化紛爭
    年關將至,肅州區人民法院速裁庭調解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 2018年底,原告馬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被告邵某。閒談中邵某稱其有能力為他人在酒泉市人民醫院安排工作,正苦於為兒子找不到工作的馬某聽聞後,便委託邵某為其兒子辦理入職一事,但邵某稱需要5萬元辦事費,馬某遂向邵某轉帳5萬元。
  • 法院:不當得利應予返還
    近日,閩清法院審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判決被告返還不當得利6萬餘元及相應的利息。  據了解,2015年5月,男子劉某下載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APP,並註冊成為個人小微商戶。該APP用於個人小微商戶的交易收款,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2017年9月,由於支付業務系統升級導致系統出錯,上述APP誤將13筆資金共計6萬餘元錢匯入劉某的銀行帳戶。
  • 四川攀枝花的女子誤轉給他人85萬元後要求返還,網友:不當得利!
    最終,在當地警方的幫助下,沙某成功從何某手中要回了85萬元。 【律師點評】沙某也是夠粗心的了,85萬元的大額轉帳,轉帳前竟然沒有認真核對銀行帳號和收款人姓名,導致轉帳錯誤。好在最終成功找回了85萬元,否則真的要悔得腸子都青了。希望沙某能夠通過這件事情,吃一塹長一智吧!
  • 逗鵝伸冤:老乾媽「被廣告」,不當得利了嗎?|天同快評
    尚未生效的《民法典》,規定於第九百八十五條: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透徹析之,騰訊要找到老乾媽尋求不當得利返還,事實上、法律上的披荊斬棘,或許比想像中要難。一、逗鵝伸冤迷霧之一:騰訊因此受損,老乾媽「獲益」沒有法律根據? 可能不是。
  • 銀行行使抵銷權不能當然構成不當得利阻卻事由
    鼎威公司行為屬於不當得利,應予返還。據此,判決鼎威公司返還金川公司50萬元,並駁回金川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金川公司不服,提起上訴。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鼎威公司對金川公司錯匯的50萬元不享有所有權,屬於不當得利,應予返還。華士支行雖然擁有直接扣款的技術條件,但在確定該款並非鼎威公司合法取得的情況下,華士支行佔有該款項缺乏正當性,應予以返還。
  • 大連電瓷(002606.SZ)就不當得利返還糾紛事項起訴菲迪貿易等
    公司作為原告,以建湖縣菲迪貿易有限公司、江蘇浩弘能源實業有限公司、上海渠樂貿易有限公司作為被告,就不當得利返還糾紛事項向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告顯示,公司訴訟請求內容為:請求判令被告菲迪貿易返還原告不當得利2300萬元及利息(自2018年5月28日至今按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暫計算至2020年11月11日共計248.19萬元,順延計至法院判決清償之日止。)請求判令被告浩弘能源、上海渠樂在2300萬元範圍內,與被告菲迪貿易連帶承擔不當得利的返還義務。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菲迪貿易承擔。
  • 介紹越南媳婦不成 被判返不當得利40000元!
    近日,會昌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兩被告被判返還原告不當得利40000元。2019年7月,被告吳某找到原告李某稱為其介紹越南籍妻子,但需要支付85000元,其中5000元為差旅費。同年7月7日,原告通過銀行ATM轉帳向吳某先行支付了45000元。
  • 案例探析:建設工程合同中工程費用結算後不當得利返還探析
    不當得利,顧名思義,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依據,有損於他人而取得利益。不當得利的法律事實發生以後,就在不當得利人與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間產生了一種權利義務關係,即利益所有人有權請求不當得利人返還不應得的利益,不當得利者有義務返還。這也就在雙方之間產生一種債的關係。在此行為之中,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
  • 銀行招聘網:銀行招聘考試備考之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在銀行招聘考試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中公教育上海研究院的各位公共基礎老師結合曆年考題,總結出如下一些重點考點,側重於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力方面。一、不當得利的概念及構成要件(一)概念: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
  • 不當得利薅多了也可能構成犯罪
    為此,筆者聯繫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薛軍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兩位專家均認為,用戶所獲得的優惠券構成不當得利,應該返還。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當前,我國民事立法關於不當得利有兩個條文。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 什麼是不當得利,有什麼構成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不當得利的情形,比如說別人給你誤充了100元話費。那對於你來說,這100元話費就是不當得利。但是,大家對不當得利的法律概念和構成條件都不熟悉。那麼,什麼是不當得利,有什麼構成條件?
  • 房多多業績下滑:因隱私被點名、不當得利被訴,CEO段毅不重視?
    不當得利近百萬元,被判賠償另據貝多財經了解,房多多還曾因不當得利被起訴,並被法院要求返還不當得利。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李曉嵐與深圳市房多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佛山鉑晟置業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民事一審判決書為例,被告房多多敗訴。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不當得利的概念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不當得利的概念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最高院】原告先以不當得利糾紛為由起訴,被法院駁回訴請後,又以...
    2.當事人(原告)在本案之前,先後以不當得利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其中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經人民法院審理,已作出生效民事判決,認定其不構成不當得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租賃合同糾紛一案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原告)申請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準許撤訴。據此,本案訴訟與前述已裁判生效的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的訴訟標的不同,不構成重複起訴。
  • 一字之差誤轉4.5萬 索回未果起訴對方不當得利
    2020年10月,為儘快償還借款,黃某霞通過手機銀行轉帳償還黃某平借款4.5萬元,然而在進行轉帳操作時,因手機屏幕小,她輸入收款人時未仔細核對,誤將款項轉給了與黃某平姓名僅一字之差的黃某萍銀行帳戶。  發現轉錯款項後,黃某霞多次向黃某萍催討,但對方以其因執行案件被申請強制執行,導致名下銀行帳戶被凍結無法還款為由拒不履行還款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