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循環道滄桑:千古奇文《寒窯賦》之感悟

2021-01-19 玄微閣

《寒窯賦》由北宋傳奇宰相呂蒙正所著,流傳了1000多年,用膾炙人口的篇章將社會上各種人情冷暖與現實無奈描述的淋漓盡致,真實而走心, 人生命運和天地循環之理盡在其中,可謂千古奇文,今將《寒窯賦》全文及筆者之感悟分享給大家:

原文: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感悟: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事, 是我們無法預料和揣測的,我們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鄙視與我們對立之物,卻不知,您縱有沖天之志,曠世之才,若不逢其時,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人得志。無奈也好,覺得不公平也罷,天時、地利、人和就像空氣一樣,縈繞在我們周圍,無形之手造就了多少無奈之舉,此為時運,亦是磨練,人生有起落,天道有循環,我們要做的是:莫因一時之運,顛覆立世之觀。

原文:蓋聞, 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

感悟: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命運貌似是一個毫無道理可言的東西,就像天氣一樣,您本來計劃明天要曬衣服,要出遠門,可偏偏就在明天,暴雨傾盆。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自有其規律,並不會故意對誰好,或者對誰不好,命運亦有其自身規律,文章蓋世、武略超群那是命,能否被世人認可和善待那是運,兇惡暴虐之人,不見得就短壽落魄,瞽叟愚頑之人,不見得就妻不嫌子不孝。生而為人,我們可以暫時的心態失衡,但不能因此心灰意冷破罐破摔。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與命運相通,人道與人心相連,縱不能得命運相輔,亦可得人心相惜。——玄微氏

原文: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裡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感悟:常言道,「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很多成就大事之人,出身並不高貴,條件也並不優秀,相比那些出身高貴,強大異常的對手,似乎是毫無勝算可言,可世間之事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一切皆有定數,定數是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定數就是天道規律,它的運行是沒有感情和尊卑成分的。

一個特定的位置上,總會有那麼一個特定的角色去填充,以順應氣數之流轉,但這個角色的選擇,不見得是人們認為的某方面最牛、最拔尖的那個人,而是能讓整體最平衡的那個人,有他在,不多不少,不早不晚,應運而生,僅此而已。——玄微氏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極致,即是天賦使命。

原文: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感悟:看看我們周圍,有少年得志者,亦有大器晚成者;有廟堂大殿之庸才,亦有市井鬧市之大才;有豪門之娼妓,亦有風塵之貴婦,這就是我們所在的萬丈紅塵,婆娑世界。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誰家。

人生如夢醒亦夢,盜夢空間幾重天?一切不過是時也運也,時來運去,氣機流轉,大道循環不息,角色總處於不斷的變換之中,讓我不由感慨:今日方知他是我,他日之我今是誰?——玄微氏

原文: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感悟:世間之事,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普遍存在,無論是花不成還是柳成蔭,外因在於天時地利,內因在於心之所系,因有心,花不成為心系之悲,因無心,柳成蔭為意外之喜。對於在乎的人或事,人們偏向於記住不好的一面,而對於不在乎的,則更容易記住好的一面。

正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用心則神迷,無心則氣通,此為人之心性。人過於用心,就會忽略外因而做出合乎情理卻不合乎道理之事。——玄微氏

人所感知的貴與賤,最大的區別在哪裡?並不是說有錢看著就貴,沒錢看著就賤,貴氣是人自身修養的外象,修養不夠,即便偶然暴富,綾羅加身,亦難掩其貧賤之體,成大事之人,必先有成大事之氣,應時應運,心若不欺,即便一時不得志,亦有晚成之機。

原文: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感悟: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過程與結果的關係,這個天,於人而言是天時,於事而言是天道,只有在天時具備的時候,所謀之事才會有期望之結果,人謀之,天成之。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氣機輪迴,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富貴榮華,人之所欲,誰不想得?若不得時,不得地,不得勢,也只能是緣木求魚之舉,不知命,無以立志,不得時,無以立足。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開始的時候找準自己的位置,很多時候,我們因不得其時而折騰,因不得其位而奔波,在折騰和奔波中逐步歸位。古人說: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成家立業即是立,但我認為,不破則不立,立其實在打破以往的定勢之後,應時應運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此為立。「位」不正是「人之所立」嗎?——玄微氏

原文: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感悟:俗話說,龍在淺灘被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人生皆有低谷,身處低谷,難免狗嫌人棄,但我們不可自棄。天道有循環,人生有起伏,在低谷之中,正是我們沉澱提升之機,「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點在於曾益其所不能,這個「不能」是我們沉於低谷前的短板,想要有所突破,低谷的隱忍和修煉是必經之路,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記住: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

在世俗的人群中我們避不開人群的世俗。人唯有站在高處,才懂天外有天,唯有沉於低谷,方知人外有人。高處看不到人,易失人和;低谷望不盡天,錯失天時。成敗在命,起伏在運,境界在心,紅塵中的命和運是輔助眾人在世俗中修心的,終將殊途同歸,我們大可不必哭天搶地嘆命運之不公。 ——玄微氏

相關焦點

  • 歷經千年的爆文《寒窯賦》是寫給誰的
    《寒窯賦》是北宋狀元呂蒙正所寫,這篇流傳了千年的文章讀來朗朗上口,描寫富貴貧賤,命運多舛難測。並以自傳式手法告誡一時得勢者,「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其狀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稱一代奇文。
  • 改編奇文《寒窯賦》,讀幾遍人生豁然開朗
    偶遇一文,曰《寒窯賦》,噓為千古奇文,傳乃北宋名相呂蒙正所作,故興致陡增,細讀再三,驚羨於詞句典籍之朗朗,對命理闡釋之透徹;亦疑困於典故邏輯之非非,多有章法承接之不美。未遇之時,難求一飯,承辱於市井;及至興通,馳騁天下,束齊王印綬。一旦時休,毀於婦人之手,枉做階下之囚。李廣有射虎之威,至死難封。馮唐有乘龍之才,終老無遇。上古聖賢,不掌陰陽之數。今日儒士,豈離否泰之中。
  • 武鋒隸書新作千古奇文《呂蒙正寒窯賦》(每日一品第758期)
    曾與母親同住寒窯,以乞討為生。後發奮讀書,最終官至極品。從被人鄙視到被人高看,深感天道無常,人情冷暖,故作《寒窯賦》。文中例舉了大量歷史名人的身世變化和地位變遷,說明一個道理,就是源於「時也、運也、命也」。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其中難免有「宿命論」的消極成分,但用現在的表述方法,除了個人努力獲取驚世之才而外,不可缺少的便是「機遇」!更為可貴的是其中確有不少醒世恆言,這是積極的一面。
  • 千古雞湯文:北宋名相呂蒙正的《寒窯賦》
    幾年之前,有個讀者朋友,居於湖南岳陽的老中醫川哥向我推薦這篇《寒窯賦》,我第一次讀,覺得特別好。今天看到一個小視頻,一個美女朗讀這篇奇文,我就又把原文找出來讀了幾遍,感覺寫的真好,對人生說得很透,所以將此文推薦給各位朋友。
  • 從千古奇文《破窯賦》中你悟到了什麼
    有一篇文章叫《破窯賦》,是北宋大臣呂蒙正中寫的,流傳了1300多年,被稱為千古奇文,命運真諦。文章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裡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又說,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
  • 千古奇文《寒窯賦》,讀後暢快淋漓,網友直呼:勝過所有雞湯文
    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蓋聞, 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 被吹捧的《寒窯賦》,是惡俗雞湯的代表,蹩腳的行文充滿阿Q精神
    證據有很多,我們盡可以從呂蒙正其人履歷、《寒窯賦》整體思想與北宋士大夫意趣、《寒窯賦》行文結構、援引典故錯誤乃至相關史實去證明此文系後世假託北宋明相呂蒙正之名所作。呂蒙正何其人也?太平興國二年的狀元,三次官至宰相併且擔任真宗的太子太師,北宋初年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這樣一個人物是根本不可能寫出《寒窯賦》如此粗俗低劣的文章的,北宋時期的進士文化水平相當之高。
  • 《寒窯賦》與《滕王閣序》
    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 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裡江山。
  • 楷書《寒窯賦》
    《寒窯賦》原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蹠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裡。
  • 薦讀:千古奇文《破窯賦》,你讀我讀大家讀
    他有一篇流傳了上千年的《破窯賦》,又名《寒窯賦》、《勸世章》。 文章以自己從悽慘到富貴的經歷,引述歷史上大量的事實,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落,如今讀來,朗朗上口,其狀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稱一代奇文,與大家共賞。 【原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
  • 「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出處,北宋《寒窯賦》(附原文)
    每個人都有向上的願望、進取之心,每個人都想成為金字塔的塔尖,每個人都想成為山高人為峰的壯志滿懷,可從古至今實現的又能有幾人。為何?命也,運也。「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這句話點明了人的一生想要好實現凌雲沖天的志向,運是關鍵。這句話出自北宋狀元宰相呂蒙正的《寒窯賦》(亦稱《破窯賦》)。筆者自我猜想,這呂蒙正未發達前應該也受過苦寒和煎熬。
  • 「三寒」歷史文化之「薛仁貴寒窯」
    提起「寒窯」,我們會想到西安曲江池岸邊的寒窯遺址公園,那是著名戲劇《五典坡》(又名《王寶釧》)中王寶釧薛平貴愛情傳說上演的地方。但是,在運城河津的白虎崗也有一座寒窯,被稱為「薛仁貴寒窯」。薛仁貴寒窯位於河津市區東五公裡的修村唐代大將薛仁貴的故居。寒窯坐東向西,長、闊、高均不過3米,是平遼王薛仁貴與柳英環夫婦當年住過的地方。窯內的土炕、灶跡,為明末清初時重修。景點內的寒窯、白袍洞、射雁塔被運城市列為"運城市第一批市保文物保護單位"。曾有歷史學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
  • 程啟民:《呂蒙正寒窯賦》隸書版作品完成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程啟民近照 周峰川 攝影2020年8月22日(庚子年處暑),今天也是星期六,程啟民老師一大早就聯繫我,說他的書法作品《呂蒙正寒窯賦》剛完成,想拍照收藏,希望我能提供幫助,這不是小菜一碟嗎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於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於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
  • 此文短小精悍,卻說透世事,被稱為千古奇書
    此文短小精悍,卻說透世事,被稱為千古奇書。它就是備受後人尊崇的《破窯賦》。那麼,千古奇書《破窯賦》到底說了啥?為何受備受後世尊崇?《破窯賦》是北宋名相呂蒙正的作品,又被稱為《寒窯賦》。相傳,他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勸誡太子的。這篇文章不長,但句句都是理,可謂說透天下人間事。《破窯賦》共有兩個版本,但都大同小異,雖然內容不同,但說的都是這個理。
  • 重訪狼山「千古之謎」
    駱賓王七歲時所作的《詠鵝詩》,雖類童謠,卻也算千古名作;膾炙人口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詩句早已是小學生們脫口而出的詩句。作為「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和楊炯、王勃、盧照鄰都可視作早慧神童且鴻才偉抱的人物。他們的駢賦及詩歌創作,氣勢宏大,風骨質勁,極富才情,對擺脫齊梁文壇綺靡餘習,開拓初唐詩文新境,無疑起到了先行、先聲的作用。
  • 《薛仁貴傳奇》為何帶不火河津一座寒窯?
    近年來,河津屢次提議修建薛仁貴寒窯景點,多次進行設計規劃,但終究只在紙上運作。2005年,電視連續劇《薛仁貴傳奇》製片方尋根問祖來到河津,據說當時提出,讓河津拿出一千萬元,在寒窯搭設外景地進行拍攝。但未引起重視。他們只得無功而返,最後將外景地選在了南方。一部很火的電視連續劇就這樣與河津失之交臂。
  • 薛平貴與王寶釧:無兒無女苦守寒窯十八年等來負心薄情漢
    薛平貴與王寶釧:無兒無女苦守寒窯十八年等來負心薄情漢, 放棄榮華富貴賠上青春也沒有得到一生一世一雙人。薛平貴本是皇室之子因為二妃爭寵上演了一出差不多狸貓換太子的劇情流落民間,被貧寒薛家,收養。狗血的是薛家的女兒薛琪從小喜歡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真希望他們兩個能在一起,女主就不會遭遇非常人忍受的苦。
  • 《 甘肅賦 》:山河兩千裡,滄桑八千年!
    甘肅賦作者李雪春《甘肅賦》
  • 天若有情天亦老,道盡了歲月滄桑、人生無常
    相信詩友們會給出很多答案,我更青睞於「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驚天之語。人生易老,蒼天能夠衰老嗎?偉大領袖毛主席1929年在《採桑子.重陽》中已經有了答案:「人生易老天難老」。自古至今,人類有生老病死,壽命也就是在百歲左右,而蒼天卻是永恆的。
  • 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人嗎?
    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最終等到了丈夫薛平貴歸來,並與之團聚。那麼,歷史上真的有王寶釧這個人嗎?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影視中的王寶釧,是富貴人家的女兒,可是卻愛上了貧寒的薛平貴,並不顧父親反對,堅決捍衛自己的愛情,跟隨著薛平貴到了寒窯居住。身份高貴的王寶釧,為何為愛上貧寒的薛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