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日鐵路線上穿行的萬噸重載列車。 韓章雲 攝
(愛國情·奮鬥者)探訪瓦日鐵路上的「護龍人」:每天沿火車走馬拉松
中新網鄭州7月24日電(記者 韓章雲)7月23日,大暑節氣,中原地區被高溫炙烤。在焦作車輛段長子南站,29歲的毛新博和工友們貓腰鑽進一節節貨物列車車廂底部,靠著一把檢車錘為瓦日鐵路線上穿行的一列列萬噸重載列車找「病因」。一個多小時的作業時間,汗水早已浸透他們的作業服。
長子南站的貨檢員們穿過鐵路為列車找「病因」。 韓章雲 攝
西起山西省呂梁市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全長1269公裡的瓦日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按30噸重載鐵路標準建設的重載鐵路,也是連接我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一把小錘敲敲打打,貨檢員就能為萬噸重載列車找出「病因」。 韓章雲 攝
「瓦日線上的重載列車一列就有96節,全長1373米,像一條鋼鐵『長龍』,載重萬餘噸。從車頭到車尾對列車完成全部檢查,一趟大概70分鐘。」作為列車貨檢員,毛新博清楚地記得重載列車的每一項數據,這些關乎列車安全。
長子南站是瓦日鐵路線上唯一一個技術作業站,毛新博所從事的貨檢作業,就是確保萬噸重載貨物列車車輛是否滿足裝載條件、狀態是否良好的重要關口。這一工種,在瓦日鐵路線上被比喻為「萬噸鐵龍的護龍人」。
沿著列車車廂走,貨檢員每天都能走出一個馬拉松的距離。 韓章雲 攝
「夏季是用煤高峰期,一天重載列車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三十七八對,繞著火車走上四五十公裡是常有的事,一天走完一趟馬拉松。」工作的時候,毛新博與搭班同事各站在列車一側,檢車錘在車廂上敲敲打打,頻繁彎腰、探身鑽進車廂底部,通過眼看、耳聽、手拉、指摸等方式,找出列車的「病因」,及時修正。
大暑時節,太陽炙烤下的鐵軌、列車車廂溫度能達到六七十多度,一旦皮膚觸碰到,鑽心的疼是少不了的,有時甚至會燙傷。但是毛新博和同事們的工作頻率從未被這些意外打斷。
「貨檢工作需要眼尖手快、動作麻利,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所有的檢查項目,不能耽誤列車發車,更要保證列車從長子南站出去是健康、無安全隱患的狀態。」在貨檢崗位上工作了20年的宋金星,在2018年1月16日瓦日線首趟萬噸重載列車開通前夕從焦作站調到長子南站,他告訴記者,守護萬噸「鐵龍」必須技術過硬、心理素質過硬。
由於萬噸重載列車的總長度比普通列車長約2倍,踏著線路旁的道砟,對每一節車輛的車門進行檢查、加固、標記,對插銷、門搭扣等部件的入槽歸位情況進行核實,「護龍人」們的勞動強度都要比其他線路上的同崗位人員增強兩倍。
在宋金星隨身的挎包裡,除了勞動工具,還備有紅花油、創可貼。「每個月至少換2副防護手套,還特別費鞋,和鐵疙瘩打交道,磕著碰著是常有的事。」但是宋金星說他很喜歡這個崗位:「一旦找出列車的毛病,那種成就感特別強烈,這意味著西煤東運就更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據鐵路部門數據,2018年,瓦日鐵路累計接發萬噸重載列車32030列,運輸煤炭4500餘萬噸,2019年,預計年接發萬噸重載列車51100列,運輸貨物近7000萬噸,較2018年增幅達64.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