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鐵路便當:火車上難忘的味蕾記憶

2021-01-19 人民日報海外網

奮起湖站售賣鐵路便當的老店。 資料圖片(王大可)

色香味俱佳的鐵路便當。 資料圖片

便當就是盒飯。在臺灣臺北車站,每天中午一到午餐時間,臺鐵(臺灣鐵路)便當的店鋪前就排起長長的隊。隊伍中不少人並不是旅客,而是專門來買便當的。如果去得晚了,就會看到火車頭造型的餐車空空如也。指示牌顯示,下一次供餐要在半小時以後。

供不應求的便當,有這麼好吃?

一般的臺鐵便當,肉、蛋、魚、蔬菜齊全,品質並不會因為屬於快餐就降低品級。品質有保證,同時每盒僅售80到100元新臺幣(約合20元人民幣)。物美價廉,這就是臺鐵便當的獨特魅力。

除了不貴好吃,還貼心。比如著名的池上便當,有三大特點:使用的是池上大米,用透氣的木盒裝盛,做乾式便當。由於旅客坐火車的時間很長,經營者不知道遊客什麼時候吃便當。如果便當裡面的菜品出水的話,比較容易變質,因此便當以「幹」的菜為主。原來的便當以豬肉為主,為了避免口感上的單調,採取滷、烤、炸、煎等不同的方式。這樣烹調後的肉也不容易出水。同時,現在人們更加注重養生,米飯上面鋪著滿滿一層蔬菜的素食便當也開始風行。

臺鐵便當的由來,也可是看作一部島內社會發展史。臺灣的鐵路四通八達,你想去哪裡,只要坐上臺鐵基本都能到達。早期鐵路列車還是蒸汽火車頭,行車時間久,在奔波的旅途中,難免無聊嘴饞肚子餓,臺鐵便當就應運而生。

據島內一位上了年歲的朋友講,最早鐵路便當用鐵盒裝著,盒蓋上是臺鐵的「工」字形標識,裝有一塊炸排骨或滷雞腿、半個滷蛋、一片香腸、一點鹹菜。由列車服務人員在車廂上巡迴叫賣。島內朋友說,小時候搭火車,最嚮往的就是爸媽願意掏錢買一個便當,兄弟兩人分食之,這是早年間最幸福和滿足的記憶之一。

隨著鐵路電氣化發展,鐵路旅程時間縮短,臺鐵上販賣便當也逐漸減少,改為月臺叫賣或車站窗口售賣。而包裝也由從前的鐵盒變成了竹片或紙盒包裝。

奮起湖是臺灣最有名的鐵路便當之一。阿里山森林鐵路建成後,奮起湖車站是最大的中繼站。蒸汽火車時代,火車必須在此停留換車頭,於是旅客都會在此稍事休息。由此造就了奮起湖獨特的火車便當文化。奮起湖還因此獲得「便當王國」的美稱。當地甚至流行著一句口語,「沒吃過奮起湖便當,仿佛沒到過阿里山」。

臺東池上便當也叫池上飯包。池上處於花蓮與臺東的交界之處,氣候溫宜、土地富饒,是臺灣的稻米之鄉,列車經過之地,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稻田。

初期的池上飯包是以竹葉包裝,配菜有魯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一小塊蛋餅、用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炸蝦餅及梅子。1962年起,池上飯包由原來的竹葉包飯糰改以用竹片盒裝飯,成為今日廣為人知的池上便當。

不少大陸遊客從花蓮搭火車到枋寮,途中經過池上站,都要打卡買個便當嘗嘗。為了能在列車停靠不到2分鐘的時間內,買到地道的池上便當,不少網站都發表「攻略」:先準備好零錢,到站前先站在車門口卡位,等列車停妥後,在第一時間毫不猶豫衝下車,買到手後再以最快速度跑回上車。

有人戲稱,這不到2分鐘的刺激經驗為「生死極速」。如果買完後趕不上火車,「你就可以留在池上盡情享用了」。

此外,其他一些地方的便當也很有特色。比如花蓮火車站前的花蓮懷舊鐵路便當,配有滷蛋、青菜和肉片。今天看來普普通通,但在過去那個年代,這樣的菜色已經很奢華了。這樣的便當,賣的不僅是古早味,還有那份懷舊濃情。福隆鐵路便當在臺灣東北面最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福隆便當最早的服務對象是在當地從事休閒海釣的釣客,後來才漸漸變成火車上販賣。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便當文化也與時俱進。除了奮起湖、池上和福隆可以在月臺或車站購買以外,臺鐵公司在松山、臺北、板橋、臺中、新左營、高雄、桃園、新竹、嘉義、南沙侖等站都有專門的窗口售賣。品種很豐富,除了傳統的排骨、滷肉、雞腿可選,還有新推出的素食便當以及限量供應的北海道特色便當、「原住民」風的特「蔬」便當等。便當外形除了常見的方形,還有圓形、八角形和不同主題的紀念版。

從便當店鋪前每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從島內朋友溫馨回憶的言辭裡,足見小小一份鐵路便當,已經融入島內日常生活,承載了不少人的飲食文化與味蕾記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9月21日 第 11 版)

相關焦點

  • 臺鐵便當:一部臺灣社會發展史
    資料圖:售賣鐵路便當的老店。資料圖:鐵路便當。便當就是盒飯。在臺灣臺北車站,每天中午一到午餐時間,臺鐵(臺灣鐵路)便當的店鋪前就排起長長的隊。隊伍中不少人並不是旅客,而是專門來買便當的。如果去得晚了,就會看到火車頭造型的餐車空空如也。
  • 臺灣的另類奇蹟:火車便當 三大經典盒飯令人垂涎欲滴
    臺鐵便當本鋪眾聲喧譁中,不由讓人想起臺灣火車上供應的盒飯,真可謂價廉物美,甚至物超所值。在臺灣,盒飯叫做便當,它因鐵路而興,並逐漸成為臺灣鐵路多元經營的重要收入來源。一開始,飯包用臺灣盛產的月桃葉來包裹,後改用木片做成的盒子裝飯菜,底層是池上米飯,上面鋪上烤肉、豬肝、炸蝦、蛋餅、梅子、蘿蔔乾、青江菜等,並逐漸演變成為現在廣為人知的池上便當。正宗的池上便當有三個特點:第一,米飯必須用池上米烹製。池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稻米生長,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這裡出產的稻米曾被選為「貢米」,送到東京供天皇「御用」。第二,必須用木盒盛裝。
  • 鐵路便當絕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自由行
    臺灣現在也早已開通了臺北至高雄的高鐵,其他臺鐵交通也大為方便,但在過去,當臺灣的火車還處於蒸汽機車的時代,列車行車時間同樣很慢,雖然臺灣不如中國大陸般幅員遼闊,但若要搭乘個長途火車,同樣要花費掉不少時間。
  • 成都記憶:彭白鐵路上的小火車
    成都市境內曾經有地方修建、管理、運營的兩條鐵路-彭白鐵路和青溫鐵路。今天我們來說說其中的一條,彭白鐵路。彭白鐵路小火車彭白鐵路小火車彭白鐵路曾經被稱為「中國最窄的鐵軌」,鐵路上的寸軌火車、綠皮車廂,呼嘯奔馳在田間山野,在上世紀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回憶。
  • 讓「火車便當」成為到訪一座城市的理由
    據說日本鐵路便當多達5000種,除了每年上市的新品,不同車站還會推出具有鄉土特色的當季限定。有的「吃貨」會為了一路品嘗不同車站推出的鐵路便當,專程乘列車穿越大半個日本。日本的火車便當歷史悠久,可以說是現代所有火車便當的發源地。明治18年受日本國鐵的命令,栃木縣一個叫做白木屋的旅館在東北線上的宇都宮車站開始販賣便當。最初的便當據說極其簡單,只是散著用芝麻和鹽的兩個飯糰子和菜而已。
  • 日本獨有:美味又養眼的鐵路便當
    據說鐵路便當誕生於1885年,是從旅行時攜帶的竹葉包飯糰發展而來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便當非日本原創,而是鎌倉末期到室町時代從我國傳入日本的。對日本人來說,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旅行的樂趣都不僅限於風景和人情,品嘗當地的便當也是旅行的一大樂趣。儘管交通工具的發達縮短了旅途移動的時間,但這個旅行樂趣依然被完好地繼承下來,發展成為了今天的鐵路便當。
  • 盤點臺灣部門「封號」:瘋人院、魔法部、便當局都是哪
    臺灣青年團體自主發起幫「行政院」「正名」活動,自製貼紙,將公共汽車與地鐵站牌上的「行政院」改名為「功德院」。  臺灣《聯合報》日前盤點,除了「功德院」,臺當局一些部門早有「封號」,從「瘋人院」、「蚊子院」到「魔法部」、「便當局」,猜猜這些都是指哪些機構?  「總督府」
  • 這幾天瘋轉的臺灣美味便當其實大杭州也有!
    因為這樣一篇文章▼《臺灣鐵路一盒便當甩大陸高鐵幾十條街》臺灣的鐵路四通八達,不管你想去臺灣的哪裡地方,只要坐上高鐵就能到達。在奔波的旅途中,難免無聊嘴饞肚子餓。如果在內地的動車上,點點一定會讓自己忍一忍,但是臺灣便當的獨特做法,連當地人都聲稱坐上了高鐵,怎麼能不吃便當呢?據說從臺灣光復後的那段時間,臺北至高雄的火車車程需要10小時,來往旅客需要自備食物充飢,而當時老一輩臺灣人會在車站前賣番薯餅給旅客,後來開始製作飯盒。
  • 中國臺灣便當,別樣古早味,復工能有這種便當也是幸福的
    幾乎每一個去我國臺灣旅行的人都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在臺灣不吃臺鐵便當,就不算去過臺灣」。因此,吃一次臺鐵便當就成為臺灣旅行的「必打卡」項目。臺灣鐵路的很多制度都是從日治時代沿襲下來的,鐵道便當也不例外。
  • 臺鐵——品味便當之旅
    行至臺灣,最不用擔心的就是交通間題,臺灣的交通四通八達,可以說是到每個地方都很方便,到每個景點都很便捷。臺灣環島遊鐵路線分為:南迴線、花東線、北迴線、西部幹線,南迴線從臺東到屏東。花東線從花蓮到臺東。北迴線經過臺北市、基隆的八堵、宜蘭、花蓮。西部幹線則北起基隆,經過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慄、合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
  • 日本的鐵路便當是發展鄉村特色的最佳文創案例
    在日本旅行,搭火車是件幸福的事,不僅因為鐵路的密度居全世界之冠,更棒的是有鐵路便當可以吃。
  • 便當盒飯,我愛你.
    但偶爾遇到好的,著實一飯難忘。比如我在山東某小站,吃到過今生最好吃的燒雞;湖南某小站,吃到過一缽現蒸的雪白扎眼的米飯,上搭一扣辣椒炒肉,吃得我背心出汗,兩鬢溼透。現在坐高鐵多,站臺管理也清淨;吃得乾淨,類似的機會卻也少了。我跟臺灣朋友說起過這事,開口「火車便當」。臺灣朋友曖昧地笑,我一聽解釋,才知道這詞在臺灣口語裡有些色情含義,罷了。
  • 日本旅行不能錯過的10款人氣鐵路便當
    去到日本旅行,乘坐火車肯定是要耗費很多時間的,但如何給火車旅程增添一些趣味呢?日語「駅弁」(Ekiben)是由車站的「駅」(eki)與便當的「弁當」(bento)所組成的字,顧名思義就是在車站賣的鐵路便當。販售鐵路便當的做法已經流傳幾十年了,因為菜色不錯,價錢又合理,所以乘客都喜歡買到車上享用。而在最近幾年,鐵路便當更成為日本每個地區的美食代表,在當中加入該地區居民引以為傲的家鄉菜,成為特色美食。
  • 綠皮車、泡麵、蛇皮袋……關於春運的這些記憶讓人淚奔
    、便當套餐、刷卡進站也是春運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春運記憶它們一同勾連出時間的印記也折射著國家發展的歷程每每說到春運綠皮火車是不得不提的一個影像它曾是中國鐵路客運的主力更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綠皮火車帶著它獨有的氣息在那條無限延長的鐵軌上駛過時間的記憶它像一個符號一個關於歲月的印記它更像上了年紀的老奶奶走的慢了但永遠有講不完的故事
  • 臺灣(11)小火車 | 攝影
    菁桐有一間太子賓館,是1923年給日本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建的行宮,但他沒來,賓館保留至今成了景點,小火車沿線保留了不少日本神社、老屋。平溪每年正月十五舉辦世界最大的天燈節,萬盞孔明燈同時升空的壯觀景象是臺灣最有說服力的旅遊名片。臺中的伐木區,開發了集集線小火車和阿里山小火車,可以直接坐到著名的日月潭。有了這些小火車,臺灣似乎再也沒有一塊地方可以冷清下來。
  • 中國的火車盒飯為何賣不出去?看看隔壁日本的便當,可能就知道了
    就比如城市化進程, 就別如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還比如在交通這個方面。因為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如今中國的交通發展也十分卓越。在種類上,火車,高鐵,飛機,地鐵和城市輕型交通百花齊放,不斷完善和方便著居民的出行旅行。
  • 臺日便當大比拼 , 那種好吃?互揭雙方優劣點..
    便當就是盒飯。在臺灣臺北車站,每天中午一到午餐時間,臺鐵(臺灣鐵路)便當的店鋪前就排起長長的隊。隊伍中不少人並不是旅客,而是專門來買便當的。隨著鐵路電氣化發展,鐵路旅程時間縮短,臺鐵上販賣便當也逐漸減少,改為月臺叫賣或車站窗口售賣。而包裝也由從前的鐵盒變成了竹片或紙盒包裝。
  • 2020年,鐵路公安那些難忘的瞬間
    聽聽黑河市公安局鐵路分局民警怎麼說......最難忘的是疫情爆發車內執勤黑河市公安局鐵路公安分局局長 郭 軍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2020年,我們經受了磨礪、經受了淬鍊,同時也收穫了成績、收穫了豪情!
  • 世界上最陡峭的鐵路:火車一半在懸崖外,遊客都怕掉下去!
    在所有的旅行方式中,乘火車旅行是最經濟和負擔得起的選擇,去你想去的地方不需要昂貴的票,火車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然而,隨著火車的日益發展,火車不僅承擔了交通問題,而且還在一些道路上修建了觀景火車,成為許多人追捧的對象,火車也在發揮它的最大價值。
  • 活在承德人記憶中的汽笛聲:那列穿城而過的老火車
    活在承德人記憶中的汽笛聲:那列穿城而過的老火車時光匆匆而逝,將無數的回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其中最令人難忘的,當屬那橫穿市區的鐵路和吞吐煙霧的老火車。人們望著武烈河上依然存在的鐵路橋浮想聯翩,那穿城而過的老火車早已不見了蹤影,可為什麼感覺她還在呢!這條鐵路隸屬於承鋼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侵華時期日軍主持的錦古鐵路,鐵路自錦州至古北口途經承德,一度成為溝通關內外的重要通道,鐵路最終於1946年內戰期間停運而一度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