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hr其實不會從你回答的答案認識你,而是從你整個人的邏輯思路、語言組織溝通能力、以及是否滿足崗位基本的要求去判斷候選人。也就是說你的答案和你所帶來的感受其實是一樣重要的。
很多求職者在面試的時候回答問題有濃重的「面經」感覺,沒有自己的見解也沒有自己的分析,問10個人缺點問題,9個人的回答都一樣,這樣其實很沒有意思。
所以,少看點面經,多從自身角度分析,提煉自己的一些核心競爭力才是重要的,不要因為一個「你有什麼缺點?「的問題而苦苦背答案了。
01課可以逃,書要好好讀
這不是老生常談,而是事實。我就說一個道理,沒有任何實習經驗,面試官不問你專業知識還能問什麼呢?不管是實習生還是應屆生招聘,專業知識都是很重要的考察部分。
專業成績不完全,但是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面試中我基本會選擇專業相關比較基礎的問題,來考察候選人的專業知識和理解能力。
比如,學初級經濟學的會問問,GDP 的幾大核算方法,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高級經濟學會問問 IS-LM 模型;金融學會問問 CAPM、估值方法。
除了一臉懵逼以外,還會遇到背課本的同學,顯然是一邊說、一邊想、一邊背。默默說一句,企業看中的是理解和表達能力,不是背課文,當然背課文的背後其實是不理解。
總結一句話,專業知識過硬,總不會錯,課可以逃,書要好好讀。
02實習生最大的品質是靠譜
沒有哪個企業會指望實習生能在三個月的實習期做出多大業績,取得多大成就,其實所有的實習生 JD 都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協助團隊,聽從指揮。
從這個角度來看,靠譜要比其他任何能力都重要,能力還可以培養,不靠譜就很難搞了。
03沒有經驗可以,但要有邏輯
理解和表達能力是實習生面試中,尤其是沒有經驗的實習生面試,首要衡量能力之一。畢竟這是工作和溝通中,最常用的能力,也是面試中,最能展現的能力。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或者「我做了什麼,用了什麼方法,克服了什麼困難,結果如何」的正常邏輯,然後找一個不知道這個經歷的同學,說給他聽,看他能不能明白,或者有什麼調整的建議;重點突出自己的亮點和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執行力、團隊協作的能力等等,融入到自己的表述中。
面試的三大法寶:1、相關行業名企的實習/項目經歷2、較好的面試技能和職業素養3、認知清晰:規劃合理;行業企業的深入了解(做好長遠的職業規劃、對自己有深刻清晰的認知,同時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行業或者企業要有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確保自己將來言之有物。同時關注整個行業大勢以及政策趨勢,先定好自己想要的,努力去充實自我,最後做到自己能要)
04溝通能力(著重強調有效溝通)
溝通,你以為溝通就是說話嗎(只要你不是啞巴,你都能溝通),但是掌握了有效溝通,就是一種優勢能力。
所謂有效的溝通,是通過聽、說、讀、寫等載體,通過演講、會見、對話、討論、信件等方式將思維準確、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促使對方更好地接受。(百度百科的解釋能夠讓你一眼看懂)
當然面試著重考察的是「說」的方面,一般面試官會怎麼問呢?
很遺憾,沒有單獨針對測試溝通能力的問題,因為這個測試往往都貫穿在整個面試的過程中:包括自我介紹、以往工作經歷描述以及其他問題的表述。
那麼怎樣才能讓HR覺得你的溝通能力是符合選人的標準的呢,在面試過程中你要儘可能做到:
抓住HR面試提問的重點,直接給出基於真實情況上的直接回答(這裡一定不能balabala亂編,因為一旦被識破你就嗝屁了)。當你滿心以為你毫無破綻的時候,其實已經漏洞滿滿了。
05主動性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崗位,用人單位都傾向於挑選具有主動性的候選人,這裡的主動性不僅僅是你每天自己有事可做。
主動性必定與主動思考和執行力掛鈎:中國大多數學生的典型思想都是與主動性相背離的,學生時期或多或少都是因為父母老師或者大學的績點、工作之類的逼迫而被迫學習,所以做事往往缺乏主動性,更別提執行力和主動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