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年輕過,誰也都瘋狂過。既然瘋狂過,自然也會犯錯。
可犯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怎麼對待?年輕不知事的人總是躲躲藏藏,逃避現實,妄圖讓它隨風飄散。殊不知,越是恐懼,越是逃離,就越能碰見它,並且比之前來勢更加兇狠。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會有以一種習慣——犯錯不承認,並且拖到後來等問題大了再解決。
不要疑惑為什麼已過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也會犯同樣的錯誤。雖然,他也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但不代表著他收穫了時間給予他的一切告知。
究其原因,無非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拖延。
人之所以能進步,在於擅長對過去犯錯做總結和改進。當木棍殺不死強大的野獸,人類必須思索其他方法。顯然,石頭是更有力的武器。
同樣,你在製作食物中也能看到此類的光影。
在犯錯面前,大家都是小孩。
無論是是書中主人公還是現實中你所崇敬的人,皆是如此。
年輕還未婚的時候,逃避的時候自然不在話下。因為沒有責任和負擔壓著自己。即使有,那也是社會和家庭給的道德和人格上的壓力,但面對這些需要考慮權衡的事情時,往往年輕的自由與放縱會把他們瞬間碾碎。
無論我是支持年輕人應聽從長輩的意見還是建議年輕人是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兩者都是十分矛盾且合理的。矛盾在於年輕人和長輩所處的世界是相互對立的。無論長輩說什麼,即使是十分正確,在年輕人看來也不過是顧慮太多而發牢騷。合理在於長輩們也是從年輕人過來的,雖說時代已變遷,但由於本質是人不變的條件下,他們所給出的建議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和幫助性的。
況且,年輕本身就是無拘無束信仰的體現,但凡給他上一個枷鎖,其本來面目就似是而非了。而那時候年輕人面對事情躊躇不已,翻來覆去的思考著前輩的意見,生怕出現任何差池。這幅景象,是未來的年輕人應該有的樣子嗎?
所以,年輕人從某種程度上犯錯是理所應當的,是符合人的正常發展。當然前提這樣的錯是不能夠危害自身生命和周圍乃至社會安全的。
我總是認為婚姻是年輕的分水嶺。但並不意味著婚姻的出現就是年輕的結束。相反,如果能夠生活上處理的恰當,它或許是另一種青春也說不定。而婚姻的出現也是年輕人開始在生活上,成熟懂得承擔責任的開始。而他之前所犯的錯,也會為了未來的婚姻之路和以後生活做好準備。
所以說,無論是去看年輕人犯錯,都應該抱有一個諒解和開明的心態,並且明白這是他進步的機會,而不是阻礙他前進的絆腳石。
即使年輕人太年輕如何。誰的人經驗和總結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別人一分一時,每年每月積累的。那你會有疑問,為什麼相同年齡段,他多我少?廢話嗎!蘋果都分大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誤就改正,並且懂得反思,這才是正確的對待錯誤的態度。錯誤是有價值的,這在於你能否合理利用。但是要提一句,錯誤的價值存在於製造者的無意或不可避免。有意造成的錯誤,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