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該如何轉型?我們採訪了8位全球行業領袖

2020-12-23 騰訊網

京東數科編譯自 thefinancialbrand.com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疫情為很多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其中銀行和金融機構深受波及,由此引發的壓力進一步催化了中小銀行的變革。

但無論在何種時候,那些擅長創新的人,他們依然充滿創業熱情。下面,我們就從 9 個獨家訪談中,探索小型金融科技公司和大型銀行組織用來搭建創新基礎(促發展)的不同策略。

本文涉及的創新領導者包括:

·Daniel Schreiber:Lemonade 公司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Schreiber 分享了如何利用人工智慧、行為經濟學以及通過對透明度和目標的專注來顛覆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保險業。

·Dustin Cohn:高盛和馬庫斯(Marcus)消費與投資管理品牌與市場主管。Cohn 談到了在傳統金融公司內部建立新數字銀行品牌的過程以及創建獨特客戶體驗的使命。

·Henry Ma:WeBank 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他展示了 WeBank 變身世界最大數字銀行的成功之路,以及他們利用 AI、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來實現大規模金融普惠的使命。

·Jay和Luvleen Sidhu:BankMobile 聯合創始人。Sidhus 解釋了 BankMobile 最近轉型為數字平臺提供商的原因,以及相對較小的區域性銀行如何成為數字銀行領導者。

·Benjami Puigdevall:image 公司 CEO,這是由 CaixaBank 創建和支持的數字生活方式平臺。 Puigdevall 介紹了 CaixaBank 的數位化轉型,創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 image 的發展。

·Colin Walsh:Varo Money 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Walsh 分享了 Varo 申請美國第一張許可證的原因,成為數位化銀行的好處以及如何在紅海行業中擴大規模。

·Jayesh Patel:阿聯航空 NBD 首家純數位化生活方式銀行 Liv 的負責人。Patel 講述了阿聯航空 NBD 的數位化轉型過程,創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傳統銀行組織內部"藍軍"(假想敵)的發展。

·Scott Case:Truist 公司 CIO。Case 討論了 SunTrust 和 BB&T 之間歷史性合併的現狀,技術和創新所起的作用以及新冠疫情對預期結果的影響。

思考1:作為創新領導者,必須有要顛覆行業的背景嗎?

Schreiber(Lemonade 公司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我們試圖思考數字時代轉型中那些相對未被觸及,被忽視的經濟新領域。有了保險,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機會無限的空間,此前一直被工業革命期間成長起來的大玩家所主導。

我們考慮過到底要以消費者身份與哪種保險公司進行互動。人們為什麼不信任自己的保險公司?為什麼人們會憎恨各類文本、傳真和官僚主義?因此,我們從頭開始構建了"新物種"。 如今,Lemonade 與我們五年前在董事會上勾畫的內容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Dustin Cohn (高盛和Marcus消費與投資管理品牌與市場主管):我們從一片空白開始,摒棄了自己所熟悉的內容。我們沒有傳統技術,更沒有任何傳統產品,甚至沒有複雜的傳統內部組織,我們試圖以開放的態度進行思考。 歸根結底,我們想讓消費者來幫我們構建 Marcus。

正是通過消費者視角觀察這點,引領了這個品牌的創立。

擁有不同背景的人帶來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而正是這種獨特的融合使我們能夠真正打破常規。

思考2:要實現公司從傳統流程到數字流程的遷移,最大障礙是什麼?

Schreiber(Lemonade 公司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首先,大多數執行團隊都用錯了人。在真正需要進行業務轉型的情況下,他們卻固守著 30 年前的遺產。

通常,股東也是錯誤的。有一類股東,他們只希望年復一年地獲得 5% 的股息,而且波動越小越好,他們不希望你押寶技術和轉型。

顯然,這樣的情況下董事會是錯的,業務的每個要素也都是錯的。

思考3:如何打造創新文化?

Puigdevall(image 公司 CEO):銀行的最高管理層必須做出堅定的承諾,因為創新和使用技術來增強與客戶的關係是 CaixaBank 的基因。當然,這一承諾必須前後一致且足夠穩定。這與當下流行什麼無關。我認為在過去的 20 年中,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即如何使用技術來創建新服務的策略。

此外,在 2000 年,CaixaBank 決定創建一家子公司,該子公司將集中人才和資源來發展數字業務。這是一種分拆,有了專業的數字人才,才能執行借技術來增強數字服務的策略。

Dustin Cohn (高盛和Marcus消費與投資管理品牌與市場主管):一個關鍵因素是人員的交融。Marcus 從高盛聘用了約三分之一的員工,另外三分之一的員工則來自高盛以外的消費金融部門,他們可以在整個行業和不同組織中推廣最佳實踐。

最後,剩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如我本人)完全來自外部金融服務。我們可以將完全不同行業的最佳實踐帶到公司來。

當然,來自上級組織和 Marcus 內部的領導團隊的支持也相當重要,他們也必須致力於創新並提供最佳的消費零售體驗。

Jay Sidhu(BankMobile 聯合創始人):你首先得有個願景。如果你對要實現的目標沒有個明確的願景,再談創新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你只會進行漸進式變革。

然後,你必須決定如何利用技術、不斷變化的趨勢、客戶行為和監管環境等,同時對執行工作充滿熱情。如果你具備以上四點,就能打造出非常成功的創新文化。

Colin Walsh(Varo Money 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有時就是要融合那些天差地別的人。他們要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迭代,同時關注用戶如何使用數據和技術,以推動消費業務的發展。

這也是激勵我們,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原因,而且大家還都受那個共同目標的約束。讓人們通過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讓他們進行有效的協作並專注於更廣闊的前景,就像培養皿一樣。

Scott Case(Truist 公司 CIO):有個了解諸如設計思想、客戶體驗、中間客戶之類事物的領導非常重要。在這種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關係中,我們必須加以利用,並具有滿足客戶期望的能力。 這一步就是設定願景,然後鼓起勇氣去完成它。

最後,這也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指南、目標以及實現願景的方法應該成為指南針,這就是我們設定願景然後一一執行的方式。

Jayesh Patel(阿聯航空 NBD Liv):60% 的創新文化來自董事會和執行團隊。如果你去了解阿聯航空 NBD 執行團隊,會發現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創新的巨大讚助商。我知道有些公司已經嘗試過了,但收效不大。

思考4:在創新過程中,"簡單"有多重要?

Puigdevall(來自 imagin):簡單是最重要的。這是鐵桿數碼玩家帶來的風潮,他們改變了開發和提供完整數字服務的方式。直到今天,簡單依然是關鍵。

Imagin 平臺是銀行業價值主張的簡化版。CaixaBank 有數百種不同的產品,可為客戶提供資料庫。Imagin 在每個類別下卻只有兩個或三個產品。 這種簡單性使客戶的決策更加容易,對於與客戶建立聯繫也非常有力。

一鍵式功能始終非常重要,但執行起來可不是說說那麼容易,因為它取決於系統以及你的 IT能力。定義新服務時,我們要始終牢記這一點。

Henry Ma(WeBank):我們的細分市場客戶希望從服務中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因為它們已經非常習慣於移動和數字體驗,一切都必須在輕點屏幕幾下後實時進行。

藉助大數據技術及我們預先建立的信貸模型,使客戶可以在不到五秒鐘的時間內申請信貸並從我們那裡收到資金。實際上,五秒鐘是我們對客戶的承諾。

同樣的,當客戶嘗試提走資金時,也只需點擊幾下滑鼠,錢就會在一秒鐘之內從銀行中取出。 由於接收銀行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處理交易,因此我們的客戶要等幾分鐘才能看到其帳戶中的資金。

思考5:在打造創新文化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Luvleen Sidhu (BankMobile):改變很難。在企業中,沒有什麼不同。走自己要走的路線比原地打轉要容易。大家要時刻保持警惕,並不斷思考行業的發展方向。

Henry Ma (WeBank):第一個挑戰是我們從一開始就預算有限。我們了解到,要取得長遠的成功,重要的是要有遠見,但也要從小處著手。

這還與公司的藍圖有關,但你得謙虛地開始,然後逐步擴大規模。

Scott Case (Truist):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有 6 萬名隊友,我們不得不帶領兩家公司一同上路,這絕對算得上是奮鬥的典範了。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公司上下一心,統一思想,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然,重點還應放在提升積極的客戶體驗上。

思考6:如何讓員工致力於創新?

Colin Walsh (Varo):這跟能不能僱到合適的人有關。如果你的員工非常在意工作,他們將全力以赴。

而且,我經常說我喜歡僱用傳教士,而不是僱傭兵。我希望人們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我對此深信不疑,這也是我首先創建公司的原因。當你遇到 Varo 的員工時,會深切感受到這一點,他們所做的事情有一種真正一致的目的感。

思考7:從構思到實施要快到什麼程度?

Henry Ma(WeBank):作為一家數字銀行,我們強調靈活度。我們一個月內可能要進行數百甚至數千次更新。一般來所,典型的銀行機構希望儘可能地控制環境變化的數量以減輕變化的風險,WeBank 則不同,運營方式要靈活的多,因為我們採用的架構是完全分布式的。

同時,因為我們只是在很小一部分顧客身上改變了產品特性,即使出了問題,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而且,我們的產品從構思到落地不會超過 10 天時間。

思考8:您對想轉型為創新型數字銀行的傳統銀行有什麼建議?

Jayesh Patel(阿聯航空 NBD Liv):如果你只是要完成任務,就乾脆別進行創新或數位化變革。你必須堅信流程和目標,因為做起來並不容易。我還認為,組織需要找到可以幫助繞開陷阱的好顧問和合作夥伴。

接下來,你需要組建一支優秀的團隊,不僅僅與技術有關,當然也不僅僅與銀行經驗有關。 我的團隊裡 80% 都沒有銀行背景。他們只是加入進來並搭建出他們想要的東西。

思考9:後疫情時代創新的未來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對消費者、社區和商業都造成了巨大影響,是一個多世紀以來對我們日常生活最大的破壞。對金融機構來說,則是對數位化轉型敲響了警鐘,我們的動作太慢了。

儘管仍然存在許多未知數,但很明顯,如果許多金融機構不藉機擁抱創新所帶來的機遇,未來將沒有它們的生存空間。顯然,應對危機將需要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創新文化,而由銀行高層做出的決定將決定這些組織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平安銀行發力「金融+科技」,助推能源行業轉型發展
    第二大特色,是綜合金融,平安銀行充分發揮平安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通過團金和複雜投融機制,打造出「商行+投行+投資」的全鏈條行業解決方案,從股+債+夾層等多產品維度,滿足客戶增投資、降槓桿、混改、併購、上市公司服務等各項金融需求。第三大特色,是平安銀行交易銀行科技優勢明顯,票據一體化、智慧財司平臺、新型供應鏈將一起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 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如何合作共贏
    8月22日,「2019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峰會暨2019零壹財經新金融夏季峰會」在貴陽舉辦。本次峰會由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聯合中國零售金融智庫共同主辦,五十多家金融機構、百餘位銀行業嘉賓與數十位頂級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匯聚一堂,以銀行零售金融研究為主題,共同挖掘未來銀行與科技合作的「共贏點」。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睿智科技」)CRO蔣冬梅應邀參會並發言。
  • 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多家上市公司轉型 「難」字當頭
    金融科技業績滑坡  上市公司轉型金融科技曾一度成為業內熱議話題,高買賤賣賠本生意不在少數,打一槍就撤的案例也同樣有之。隨著年報的陸續披露,那些年風風火火闖入金融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們,最新情況如何?  出售金融科技資產並非華軟科技一例,奧馬電器稱,報告期內,受金融政策和金融行業整體環境的影響,公司金融板塊業務收入持續下滑。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升公司質量及持續經營能力,公司在報告期內將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  同樣通過收購布局金融科技的還有亞聯發展,該公司此前主要經營專網信息通信的集成服務。
  • 獨家|中國平安科技板塊之變:高管離職、陸金所轉型「金融科技公司」
    陸金所控股兩大轉型定位   路徑一,是「從0到1」,謝永林認為,這一路徑是通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lock Chain)、雲(Cloud)、大數據(Data)等領先科技,幫助銀行、保險、券商、基金等大型金融機構,實現「兩升兩降一新」,即效率提升、體驗提升、成本降低、風險降低、模式創新。
  • 中信銀行王鵬虎:銀行將變成金融科技公司 減員會加速
    原標題:中信銀行王鵬虎:銀行將變成金融科技公司 減員會加速   中國網財經8月5日訊 「科技重構金融未來」——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2018貴陽高峰論壇於8月2日在貴陽舉行。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王鵬虎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就商業銀行的數位化轉型發表看法。他認為,數位化轉型有巨大價值,但也會導致銀行會有大量的失業,並且這個速度還會繼續加速。
  • 九卦|金融科技公司如何做全球化傳播?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金融科技盛會,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一直致力於為全球金融科技從業者企業家、政策制定者、金融業領袖、投資者和學者提供交流平臺。會議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與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於2020年新加坡科技節均發表了重要講話。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全球金融論壇北京分論壇在12月8日於其官網上進行全球直播。
  • 10位金融大咖加盟,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加速完善應用課程體系
    匯聚行業精英,加速完善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應用課程體系 2020年11月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指導,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主辦,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CGFT項目管理辦公室承辦,上海管會教育培訓有限公司和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協辦的「數位化助力金融業轉型升級-2020
  • 零售銀行轉型存「死亡之谷」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整個轉型過程中實際上抓住了兩條主線,一個是金融科技,因為我做過很多銀行的戰略轉型和發展規劃的報告,金融科技都是一個主線,面對董事會都要單獨拿出科技戰略的規劃。另一個就是零售銀行。金融科技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蘊含在零售銀行轉型的方方面面,我們每一個主題、每個細節都跟金融科技有關係。這個報告最後一章是一個非常具體的落地方案,因為零售轉型必須有一個PMO辦公室來強力推動。這個報告總共分為六大部分。
  • 金融科技專題報告:銀行IT與證券IT迎確定性機遇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從無到有加之金融信創共同引領的新一輪軟硬體建設景氣周期,我們認為,金融IT 是具備高確定性的內需行業,技術架構的轉型以及科技窗口的開啟將有利於為行業公司打開新的成長空間和估值空間。
  • 如何打通普惠金融最後一公裡? 業界展望金融科技賦能行業前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金融科技圓桌對話環節,廈門國際銀行信息副總裁張宏,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德華安顧人壽總經理助理、首席信息官肖萍,馬上消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洪斌、融和科技副總裁李千裡進行了圓桌對話,各位嘉賓結合行業分享了金融科技領域賦能行業最新動向。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飛速發展,為中國金融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 擁抱金融科技,銀行業步入數位化轉型快車道
    以ABCDMI等(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為核心的金融科技飛速發展。從支付結算起步,到消費信貸、信用卡到財富管理,再到對公業務,金融科技正重塑銀行業務流程,變革銀行商業模式。金融科技是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差異發展,如何實現商業的可持續發展,考驗著各家銀行以及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智慧和能力。
  • IDC:中國發展最快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IDC的FinTech Fast 101研究是基於對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澳大利亞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廣泛的現場分析而得出的增長較快的金融科技公司。本文對進入該榜單的41家金融科技公司基本情況進行了梳理。
  •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未來銀行和期貨在金融科技...
    本次會議分論壇四以「金融科技與期貨行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著眼於當下金融科技和期貨行業融合發展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聚焦於金融科技對期貨行業服務模式、競爭格局、監管等各層面的影響而展開。 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王衛東進行了題為《銀行業金融科技應用之路》的演講。
  • 「5+6+1」 家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落地 哪裡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最近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招聘信息驟增,和開出極具誘惑力的薪資可以看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正以「倚天一出,誰與爭鋒」之勢,欲與金融科技公司展開正面攻勢。然而,這條「逆襲」之路真的好走嗎?在最新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中國金融科技行業上榜的獨角獸一共有18家,總價值達2390億美元。
  • 2020中國金融科技大會暨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12月12日,2020中國金融科技大會暨全球金融科技創業大賽頒獎典禮在京召開。本次大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辦,未央網承辦,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特別支持。大會聚焦金融科技創新創業,來自監管機構、學界、業界的嘉賓及創新企業代表圍繞金融科技的行業創新、商業模式、技術進步與監管動態等多個話題進行了探討。
  • 金融科技賦能另一面:數據安全成金融數位化轉型關鍵
    金融領域需嚴防數據洩露與濫用。 日前,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召開。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在峰會上指出,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金融業是深圳的重要支柱產業,深圳金融科技也具有良好發展基礎。
  • 時速雲榮獲年度銀行卓越合作方,賦能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
    9 月24-25 日,開放銀行暨銀行數位化轉型決策者峰會在上海隆重召開。本次峰會主要聚焦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行的數位化轉型和開放生態探索,從政策傳導、生態搭建、商業模式、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用戶體驗等方面入手,分析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如何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 匯聚全球金融及科創行業大咖,發掘2021全球商機
    匯聚全球金融及科創行業大咖,發掘2021全球商機亞洲金融論壇論壇首次升級線上
  • 你我貸機構成功轉型,金融科技公司的新起點
    「監管試點」的表述,肯定了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加強對P2P網貸行業的監管。你我貸作為一家創新於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金融科技,來為金融機構提供「助存、助貸、助貸後、助運營、助創新」五助服務的企業,現已成功清零P2P,並幫助傳統銀行向開放性銀行轉型。
  • 華為企業BG陳穎: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加速
    中國財富網訊 9月16日,華為企業BG全球金融行業CTO陳穎在2020第三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期間表示,疫情倒逼金融機構加速數位化轉型,給華為帶來了較多機會。面對眾多國外銀行,華為也均有著較多的合作機會及項目進展。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隊伍,以期更廣地覆蓋、更深地擴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