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神聖日耳曼羅馬帝國的最後疆土

2020-12-22 那些好玩的知識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神聖日耳曼羅馬帝國的最後疆土,這種統治主要是從名義上、封號上,而不涉及真正的權力。奧地利以及100多個日耳曼語國家組成了帝國的德意志部分,它也包括匈牙利、波希米亞以及義大利的一大部分。皇后瑪利亞。

特雷西亞(1740 ~ 1780年)為捍衛帝國而進行戰爭,除此以外,她極力改善行政管理,發展經濟。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 1780 ~ 1790年)也十分專制,但他在承認天主教教會至高地位的同時,也對帝國的不同基督教教會採取宗教寬容政策。他取消了農奴制,代之以一種有償勞動制,引發了嚴重的社會衝突。

普魯士是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對奧地利的權威,在下一個世紀終於結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霸權。霍享措倫家族的腓特烈-世將布蘭登堡公國和條頓騎士們的領地發展成普魯士王國,並給予臣民極大的宗教信仰自由。

腓特烈世知道發展教育對國家有利,便在王國各處提倡興建學校。他像葉卡捷琳娜二世.樣, 對提倡有效及人道統治的同時代作家頗感興趣。他集權力於一身,但他利用權力使國家現代化:他將奧得河的沼澤排乾,進行開墾,他建立新工業,並改進銀行制度促進工業發展他改善道路,修築運河。

相關焦點

  •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吶喊,統治奧地利253年,傳承10位君主
    歷史上的奧地利先後是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等多個國家的領土,先後有多個朝代統治過這些國家,換言之這些朝代也統治過奧地利,其中最後一個統治奧地利的朝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王朝。
  • 神聖羅馬帝國
    東法蘭克王國和中法蘭克王國逐漸合併,最後成為政治,宗教意義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最開始是政教合一的組織,由七大選帝侯(三僧四俗)來產生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領土範圍相當於神聖羅馬帝國所涵蓋的大部分範圍。並且,與此之前,與西班牙的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聯合組成的西班牙王國聯姻,使西班牙也屬於哈布斯堡的勢力範圍之下。一時間,哈布斯堡帝國成了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但短短百餘年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大軍兵臨哈布斯堡首都維也納城下,法國瓦盧瓦王朝也在逐漸興起,北方的瑞典也逐漸侵佔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哈布斯堡家族的地位遭到了很大的挑戰。
  • 神聖羅馬帝國是怎麼回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羅馬人維持在巴黎的統治又持續十年,到486年。 同一年,另外日耳曼的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算是法國人祖宗)打敗羅馬人,建立墨洛溫家族的法蘭克王國,經過後來不斷的努力,法蘭克徵服大片土地,國土範圍到今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北義大利、波希米亞、奧地利西部、伊比利亞半島東北角。
  • 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是什麼關係?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了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廷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1460年,東羅馬帝國在摩裡亞的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1461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由拜佔庭帝國皇室在帝國崩潰後又建立的特拉布松帝國。至此,東羅馬帝國永遠退出歷史舞臺。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實際上沒有直接且合法的血緣關係。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就曾評論道:"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
  • 一家人先後統治五個帝國,曾經的哈布斯堡王朝究竟有多牛?
    說起歷史王朝,人們想到的一般是漢王朝、孔雀王朝、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這種在世界歷史上濃墨重彩留下自己印記的王朝,他們的統治時間長一點的像漢王朝有接近500年,短一點的也有一百多年。然而,若是論統治範圍最廣的王朝,恐怕只有哈布斯堡王朝這種一家人統治五個帝國的超級王朝才能擁有話語權。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亦稱奧地利家族)的輝煌歷史時至今日也毫不褪色,其家族成員包括三個皇帝、四個國王和數不勝數公爵,歷史綿延1300年,一直到近代方才覆滅。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後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一時期成為西歐強國。1.,法蘭克王國西羅馬帝國雖然於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廢黜。然而羅馬人在巴黎地區的統治一直持續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蘭克人的某部首領克洛維徹底打敗了羅馬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1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選舉君主與美國選舉人團選舉總統有何異同
    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世 日耳曼人很早就有選舉部落首領的風俗,到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後,法蘭克人依然保留了這一傳統。 1137年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三世無子病逝,蘇普林堡王朝絕嗣而亡,德意志諸侯於是推舉康拉德三世為國王,開始霍恩斯陶芬王朝的統治。1152年康拉德三世病逝,德意志諸侯推舉其侄腓特烈一世為國王。
  • 神聖羅馬帝國通史——一個千年帝國的興衰史
    格利高利七世將亨利四世逐出教會,並廢除了他的皇位,引起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大動蕩。1077年,亨利四世親自到卡薩諾請求教皇格利高利七世的原諒。最後,教皇格利高利七世收回了驅逐令,亨利四世發誓改過自新,回國後開始重建威信 。1080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再度將亨利四世逐出了教會。
  • 德意志的黑暗期,神聖羅馬帝國為什麼那麼弱
    在上一篇關於日耳曼史的文章裡,我談到了的在公元5世紀,羅馬安祿山們(給了羅馬公民權,並且鎮守邊關的日耳曼蠻子)殺進了羅馬城,成了壓死搖搖欲墜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在隨後的數百年時間裡,日耳曼蠻子吸收了羅馬文化,信仰基督教,然後逐漸從野蠻向文明轉化。
  • 從羅馬帝國開始,日耳曼人一直在徵服日耳曼人
    公元四世紀晚期,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竭,無力抵擋潮水般湧入的日耳曼人。更糟糕的是,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匈人擠壓日耳曼部落的生存地帶,結果日耳曼人加速入侵羅馬帝國。410年,西哥特軍隊佔領羅馬城,連續三天燒殺搶掠。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的士氣和信心是致命一擊,羅馬氣數已盡,最後幾十年僅是苟延殘喘。
  • 出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是他們家下人
    摩納哥的建國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早在公元14世紀,來自於熱那亞的銀行家族格裡馬爾迪家族,就已經在這裡開始了統治。不過那時候的摩納哥,還算不上公國,其僅僅只是熱那亞轄下的一塊領主封地,即熱那亞統治下的諸侯國。之後摩納哥雖然脫離了熱那亞的統治,但其領主身份卻沒有改變,依舊只是臣服其他王國之下的一個比較有實力的領主。
  • 哈布斯堡王朝
    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蠻族列強逐鹿歐陸,中歐與東歐誕生了聯合300多個王國、公國、領地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歷屆國王都是從七個選帝侯之間選舉產生。13世紀晚期,家族以鷹堡命名源自法國紮根奧地利的魯道夫一世登上皇位。按照當時的標準,55歲的魯道夫已是高齡,選帝侯們盤算著他時日無多威脅不大,妥協的給他投了一票。
  • 哈布斯堡人七百年
    例如1196年,斯陶芬王朝的亨利六世皇帝試圖建立世襲制的時候,德意志諸侯僅僅同意選舉他的兒子為羅馬人的國王,選舉為國王就意味著一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去世就可以直接加冕為皇帝,這就是用生前選舉滿足了皇帝家族世襲的意圖,但不肯在制度上放棄選舉權,君主選舉的制度仍然得到了堅定的捍衛。
  • 1423《哈布斯堡王朝》
    內容簡介  · · · · · ·哈布斯堡王朝,曾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曾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西班牙帝國、奧匈帝國等。家族成員更曾是皇帝、國王、大公、公爵等。這個王朝前後綿延1000多年,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對千萬百人具有極其重要和長遠的意義,甚至到現在歐洲和世界仍受其影響。
  • 哈布斯堡王朝最偉大的君主,建立第一個日不落帝國,活到58歲去世
    哈布斯堡既是歐洲歷史上一個家族,也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朝代。按照歐洲歷史的命名規則,家族名字就是朝代名字,因此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朝代就是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之一,歐洲歷史上幾乎沒有多少個朝代能跟哈布斯堡王朝抗衡,而且這個朝代的國祚相當長,從公元1273年開始就統治神聖羅馬帝國,之後陸續統治奧地利、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直到公元1918年才結束統治,長達600多年之久。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中世紀前期德意志帝國的政治體系和英法地區的國家政治體系有所不同的是,德意志帝國的政治體系更加偏向於日耳曼人的蠻族傳統,這和德意志的核心統治區域——日耳曼尼亞的被徵服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為了獲得教皇的支持,德意志皇帝不得不斡旋於教皇與德意志大貴族之間,無形之中削弱了自己的統治力和影響力,為中世紀中期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埋下了禍根。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德意志第三帝國是二戰期間的希特勒統治的德國。    德意志第一,第二,第三帝國其實是希特勒劃分的。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帝國。
  • 那不勒斯王國(哈布斯堡王朝)1715年1杜卡特錢幣鑑賞
    自1701年開始,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王位空缺,法國波旁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西班牙王位,而引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 西方史:簡析哈布斯堡王朝下轄的尼德蘭
    在他統治時期所擴張的領土,還包括了阿爾薩斯。他還想攻佔洛林,甚至希望擁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不過,他的夢想並沒有實現,最後於1477年與瑞士人的作戰的南希戰役中陣亡。由於「勇者」查理生前的舉措不得人心,死後各地都聚集力量反對他的中央集權措施。他的死亡以及軍隊的渙散都造成了勃艮第人在尼德蘭的管制的巨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