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一周上幾節課?課程安排是緊湊還是鬆散?
課程表,決定老師授課安排的一張紙。不僅決定了老師一周上2節課還是16節課,更是教務老師最頭疼的一項工作,沒有之一。
關於課表安排是否合理,教務老師與任課老師間總有說不清的「硝煙戰火」。
1
排課不合理?一線老師吐槽多!
@墨爺:要死了要死了,連續上了四個小時的課,嗓子都冒煙了,累到連一句話都不想說,眼皮都不想抬,我是什麼時候和排課老師結下梁子了吧!
@芳老師:非常不爽,今年的課表是新手排的嗎?簡直無力吐槽了,我已經提前報備了,中午回家餵奶只有一個半小時來不及,還是不給我換課,導致我每天下午的課都要遲到個半小時。呵呵呵,以為是什麼剛正不阿的人,結果主任的課還不是給換了,欺軟怕硬。
@火炎:逢我的課就連堂,我也就不說什麼了,總給我安排在下午第一節是什麼意思?數學這種課,總安排在渾渾噩噩沒睡開眼的下午第一節真的很好嗎?
2
費時費力不討好?教務老師也心酸!
@布拉格:教師時間安排、科目科學設定、場地合理調配,教師、班級 、科目、課時、場地等諸多條件限制,這擰巴程度,誰排誰知道!
@小明的小:每次排課,都要先做課程信息表格、老師信息表格、教室信息表格、學生信息表格...最後還要進行多次統計,多次信息核對,排一次課簡直要了老命。
@落葉秋雨:冗雜繁瑣的排課重任,分分鐘讓人焦頭爛額,原地爆炸。最絕望的是,有時候悶頭苦排一整天,一個小改動便將一切推翻重來。
@此生不再排課表:一個理想的課表是全校師生皆滿意,但大家都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眾口難調呀,總有兼顧不到的地方,每當聽到師生抱怨排的課表不合理很垃圾,都特別想大吼一聲 :你行,你來呀!
3
排課,到底有多難?
以下幾個維度或許可以告訴你,排課到底有多虐心:
01、算法複雜,條件捋不清。
一方面是沒有什麼好算法可以解決,另一方面你現在寫的有限條件可能有解,到最後真正排起來條件一複雜就呵呵了, 無解無解此題無解。
有人問排課的條件這個東西能複雜到什麼程度?
「答曰:張老師不上下午第一節課,李老師的語文每周要有兩節連堂課,王主任有特殊情況...關鍵是這些條件不是滿足與不滿足的問題,而是有的要絕對滿足,有的儘量滿足,有些特殊要求還要兼顧。
當這些非絕對滿足的條件相遇,就涉及到矛盾的處理,權重的安排。你手動直接排試試?顧的了張老師就顧不了李老師,符合了場地要求又滿足不了科目需求,等你把這些條件捋清楚了,頭髮也掉的差不多了。
02、考慮因素多,顧此失彼。
A、上級部門的課程設計文件B、本校的實際情況(先考慮師資) C、學校的硬體設備(多媒體室+操場+音樂教室等等)
現在新的「分層走班」、「高考七選三」等政策,排課老師更頭痛了。
03、場景主線,綜合考慮。
以課程為主線,這時調課插班可能是主要問題;以教室為主線,一般在教室有限的學校較為明顯;以班級為主線,需要充分考慮教師的人員配備以及時間衝突;以教師為主線,一般考慮名師講課時可能比較常見;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場景,需綜合考慮。
3
教育信息化,人工排課的終結者
傳統的人工排課,不僅耗時耗力難編排,更需要考驗排課老師強大的內心。
懂政治:善抓排課主要矛盾;善excel:笑話,排課可是妥妥的技術活呀;腦容量夠大:各種條件限制、各種因素考慮,吸收龐大的數據並進行清晰處理。
隨著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課程改革再度成為熱點,而新的教育體制對課表編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的複雜性、老師上課的多樣化都對課表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直到計算機應用的普及,智能排課時代的到來,才使得人工排課得以終結。
排課不僅是教務工作的重點,也是關係每位教師日常授課安排的關鍵。一款優秀的排課軟體可以為教務老師排憂解難,也可以有效的推進教學的進展。
只有真正了解教育教學的企業,才能做出滿足教務排課需求的產品。
二一排課,依託網際網路強大的排課算法,從1.0到現在的5.0,排課功能不斷的迭代升級,基本滿足學校各類排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