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某知名作家兒子寫的作文,我的焦慮瞬間被治癒了…

2020-12-14 網易體育

兒子上二年級了,最近幾次語文小測驗,卻連簡短的「看圖說話」都寫不完整,讓我頭疼不已。

直到前兩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馬伯庸兒子馬小煩的作文,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馬小煩也上二年級,作文就是看圖寫話,在爸爸曬出的截圖裡,他有一篇作文得了不及格,回到家一臉沮喪。

馬伯庸一聽大驚,「別人就算了,你作文不及格,你爹以後怎麼有臉出書?」

他拿過兒子的作文一看......趕緊把媳婦叫過來, 「你先教育他一下,我出去笑一會兒,別讓孩子看見傷自尊。」

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看圖寫話。圖上是一個小孩和一個拿拐杖戴墨鏡的盲人過馬路。根據圖意合理想像,寫幾句話。什麼時候,小明在哪裡,幹什麼?他看見什麼,怎麼想,怎麼做?

馬小煩是這麼寫的:

放學後,小明在街道上拿著拐杖過馬路。他看見一位叔叔,想讓他扶著自己走。所以他跑到那位叔叔的跟前說:「叔叔,我的腿骨折了,你可以扶著我走嗎?」 然後叔叔安全地幫小明過了馬路。

馬伯庸把兒子叫過來,語重心長地說:「你的字句很通順,老師給你不及格,是因為你整個立意錯了,屬於方向性錯誤。你怎麼會覺得是叔叔扶著你過馬路呢?」

馬小煩挺不服氣:「那張圖太小了,我看不清楚他們胳膊的位置,就以為是叔叔扶著我。」

爸爸繼續苦口婆心:「姑且不說方向,細節也有問題。你看,你寫你跑道---道是錯別字啊---叔叔跟前,說叔叔我腿骨折了。這不矛盾嗎?你都能跑到叔叔面前了,怎麼能說自己腿骨折了呢?」

馬小煩:「因為叔叔是盲人啊,看不出。」

馬伯庸把親兒子的這次重大挫折分享在了微博上,評論區一下子炸了。網友們紛紛貼圖,曬出自家娃的同款作文。隨便挑兩篇給大家看看↓

我想起網上流傳的一些小學生作文,讓人哭笑不得。一個小學生看圖寫話,描寫他和媽媽、姐姐一起把爸爸「埋到」山上的「案發經過」,看得人毛骨悚然。

好好的一個掃落葉的公益活動,被製造成了「案發現場」。孩子的爸爸得知消息後,心理陰影面積已經無法用數字計算了。

相比於空洞的看圖作文,孩子們寫起父母來就真實多了。一位小朋友,在日記本上說起了爸爸的壞話,「我爸爸就是太膽小」。

媽媽也未能倖免。↓

還有一不小心讓爸爸極度尷尬的。↓

看到大家的孩子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我也很是放心了。

大概每個孩子都要經歷一段寫作困難期,看不懂題意,沒內容可寫,語句磕磕巴巴……種種難題,簡直能把孩子的創作熱情磨光。

前不久,有媽媽傳到網上一段視頻,是孩子寫的一篇《愉快的周末》:

「周末陰天,大風,我站在我們家的門口,聽外面的風呼呼呼……」

為了湊字,小朋友足足用了500多個「呼」字。這風得刮一天一夜吧!

我仿佛看到了他因為憋不出字抓耳撓腮的模樣。

如今的孩子,在湊字數的路上各顯神通,下面這個小朋友為了多寫幾個字,繞出了一大家子人的親戚關係,也是挺不容易的。

「二哥的小三」 ,嗯?????這也敢寫……確定二哥不會來打你嗎?

還有逼出險招的。一個習作題讓用平實的手法敘述某人的一生,有個孩子這樣寫的——

再來看看這個半命題作文,「一次__的嘗試」,可以是新鮮的、難忘的,或者其他。在拿到試卷後,某小學生略一思索,果斷明確了選題——

老師也得敬你是條漢子!

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誰沒有一篇難忘的作文呢?遣詞造句要引經據典,文章結構要首尾呼應,敘述鋪陳要步步升華……久而久之,「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套路。

寫做好事,紅領巾一定是必備道具,不管是扶老奶奶過馬路,還是公交車上讓座,胸前的紅領巾必是高高飄揚;寫星星,一定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像各種寶石;寫外婆,必是布滿皺紋的臉。

還有更誇張的,8歲小孩,不論什麼作文,開篇就是「在我的一生當中」:

「在我的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樣多……」

「在我的一生當中,想過很多人,像珍珠一樣多……」

「在我的一生當中,經歷過很多磨難,像石頭一樣多……」

8歲小屁孩,哪兒來那麼多經歷和感悟?

不過是範文看太多,迷失在了各種套路裡,思維被困住了。

更可怕的是,「扶盲人過馬路」這類素材經久不衰,父母那代的寫作套路,「10」後們如今還在用。

可今天的小學生們都進化成什麼樣了呢?他們天然地和網際網路關係密切,吸收能力超強,腦洞極大。比如下面這個孩子,解釋「窮不過三代」,僅僅用了不到100個字,就讓老師和網友直呼驚豔。

還有這一篇《低調》邏輯清晰,還包含了很多知識點,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社會時事。↓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贈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間真情莫不因此。情起於欺騙,更讓人唏噓。↓

別小看了孩子,他們才是真正的哲學家——深受多元化文化影響,因為見多識廣,所以妙筆生花。

而那些模式化作文和空洞化素材,只會讓孩子依賴上套路,僵化自己的語言系統,日漸消退對文字的興趣。

作為語文考試中的重頭戲,隨著年級上升,作文在考試中的分數佔比不斷攀升。

仔細研究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你會發現,靈巧的文筆、新穎的立意、嚴謹的構思才是拿高分的神器。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剛開始學習寫作就滿滿的「套路」跟「迎合」,真的妥當嗎?

小學階段,最難得的就是脫去韁繩的想像力。保有對生活的熱情,培養對文字的感情才是寫好作文的不二法寶。

而通篇充斥著道德說教、讓人不得不胡編亂造的「看圖寫話」,早就該從試卷和作業本裡退出了。

所以,請儘可能地帶孩子們親近自然,感受萬物,領悟不同的情感體驗,幫他們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這個過程提升的不僅是寫作能力,也會讓他們擁有充盈的內心。

寫作,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幫孩子梳理自己的生活軌跡。文字,也應該帶給他們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痛苦。

有些錯誤,不必矯枉過正,守護字裡行間的那份靈氣,才是正確的「雞娃」之道。

本文來源:家長會了麼 作者:楊小羊 責任編輯:石玥_NS3913

相關焦點

  • 某知名作家的兒子,作文不及格,作文內容把爸媽都「氣笑了」
    馬伯庸是一名知名作家,曾經獲得過「茅臺杯」人民文學散文獎、朱自清散文獎等,他的文字奇妙有趣,被稱為「文字鬼才」。按道理來說,有這樣一位文筆了得的爸爸,在爸爸的薰陶下,他的兒子的文學功底應該不差呀。可是,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
  • 生活萬花筒——我教兒子寫作文
    周末兒子要完成一篇作文,老師布置的題目是——生活萬花筒。這是部編版語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作文訓練題目。具體要求是:一、寫一件事情。二、把事情寫清楚。三、寫完後和同學交流,並參考同學的建議修改。我了解了兒子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情況,還是老樣子。老師講字詞,講段意,講中心,就是沒有引導孩子們具體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就是沒有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模仿寫作一個片段。根基不牢,地動山搖。語文教學讀寫不結合,作文過程不指導,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如同盲人走路,瞎碰亂撞。只能自己操刀上陣,輔導輔導兒子了。
  • 馬未都:我認識一些中國著名作家,幫孩子寫的作文,竟然都不得分
    按分值來說,老師說得確實對,因為無論小、初、高各種考試裡,作文都佔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通過寫作文,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所以語文老師們往往會花大力氣教孩子們寫作文。 我國著名收藏家、學者、作家馬未都先生對這件事就深有感觸,好朋友周國平(中國著名作家)曾跟他說起一件事,當年自己閒來無事,做了一套語文試卷,說來也巧,語文試卷裡的閱讀理解就是自己寫的文章
  • 兒子寫不出作文,我說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就行了,結果
    兒子要寫作文,翻開本子拿著筆,半天沒動,我說:「趕快寫」,兒子說不知道怎麼寫。我說你看了那麼多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不就是一篇作文嗎?兒子半天才動筆。日更群裡說,晚上8:00有直播答疑。今年,我參加了無戒老師的日更寫作營,我是忐忑的,太久時間沒寫文,寫千字文對我來說難度還挺大的。我想先囤幾篇文,想到一個題材,寫幾百字就沒東西可寫了。又想到一個題材,還是幾百字。看看書寫讀後感吧,還是很難寫到一千字。有時腦子裡想的寫出來就不是一回事了。腦子裡想的是一回事,用筆卻表達不出來,詞不達意,越這樣,越得練習寫作。
  • 作家爸爸曬出二年級兒子的看圖寫話,讓全網家長都放心了
    最近,著名作家馬伯庸兒子在微博上曬出了兒子馬小煩的作文,讓全網家長都放心了!原來作家的兒子,也寫不好作文啊!放心了!放心了!馬伯庸的兒子馬小煩上二年級,正是學習看圖寫話的年級。「你先教育他一下,我出去笑一會兒,別讓孩子看見傷自尊。」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看圖寫話。圖上是一個小孩和一個拿拐杖戴墨鏡的盲人過馬路,根據圖意合理想像,寫幾句話。什麼時候,小明在哪裡,幹什麼?他看見什麼,怎麼想,怎麼做?
  • 作家爸爸曬出二年級兒子的看圖寫話,讓全網家長都放心了!
    小題大做工作室 每一小題都有大學問 1 最近,著名作家馬伯庸兒子在微博上曬出了兒子馬小煩的作文,讓全網家長都放心了!原來作家的兒子,也寫不好作文啊!放心了!放心了!
  • 我陪兒子寫作文——神奇的禮物
    引 子 以事說理,是孩子們寫作文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看看兒子從這個神奇的禮物,能悟出什麼深刻的道理吧。 正 文 說到禮物,大家可能認為是玩具、是美食、是各種各樣可愛的小東西。而我覺得它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不但能鼓勵我前進,還能安撫我受傷的心靈。 我從6歲開始學下圍棋,有時會參加一些比賽。
  • 暢銷童書作家厲河:偵探小說裡藏了寫作文的秘密
    許多小朋友為寫作文頭疼,為此,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採訪了香港知名暢銷童書作家厲河,他坦誠地分享了自己寫作的秘笈。作家厲河最近在上海舉辦的2019國際童書展上,我們碰到了來自香港的知名暢銷童書作家厲河。說到厲河,許多喜歡福爾摩斯故事的小朋友對這個名字可不陌生。
  • 姚晨輔導兒子寫作業,一篇作文寫了快兩個小時,網友見狀紛紛指責
    姚晨輔導兒子寫作業,一篇作文寫了快兩個小時,網友見狀紛紛指責。前不久姚晨也因為輔導兒子寫作業而爆發,無奈之下發了條微博,這條微博一發更是引來不少人的爭議。姚晨說:輔導孩子寫一篇作文花了近兩小時,自己都發飆了。
  • 不說假話寫不了作文?3個方法提高孩子作文水平,寫出真作文
    一直寫"假"作文,只會形成一種壞的作文思維習慣,導致作文品質越來越差。寫這樣的假作文,只會讓孩子們越來越討厭作文,越來越不會寫作文,失去應有的靈氣和天賦。所以,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改變這種寫"假"作文的思維習慣,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 期末焦慮:家長連出20道作文題輔導四年級女兒備考
    家長到底有多「拼」,一位寫作不錯的父親,竟一口氣給孩子出了20個作文題,並一一細細講解怎麼寫出高分作文。    雖然心疼孩子,但吳女士仍然不敢有絲毫放鬆——字寫得不認真擦了重寫,題算錯了再來一兩條,「一到考試前夕,我好像就變成後媽了!有時候孩子不專心,反覆和她講過的錯題,讓她再做一遍,結果又錯了。怒火瞬間被點燃。孩子有時還會頂上一兩句嘴,真的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 我和兒子聊作文,聊著聊著兒子寫了一篇:《她陶醉了》
    把這件事寫下來,特別要把這個人當時的表現寫具體,反映出他的內心。兒子的作文總是寫不好,每次寫作文總是「死纏亂打」地要我幫他出主意,這不,他的煩惱又伴隨著新的作文題像桌面上總也擦不乾淨的灰塵一樣又浮現了。我說,你在腦海裡搜索一下,有什麼事適合拿出來寫呢?
  • 故事分享:寫作文
    同學們有任何問題,都歡迎隨時來問我。」  底下自發了一陣淅淅瀝瀝的掌聲,響聲的數量都不及王懷文說的字數多。王懷文替自己說的話委屈,下課還太早,布置一篇《新學期的我》讓學生給自己下目標。課堂上寫,下課便要交。  底下驚訝聲一片,驚訝當然不是因為作文,現在學生都不懼怕寫作文,一條紅領巾寫十萬字跟十萬個人湊錢買一條紅領巾一樣容易,只因王懷文一番自介就耗了大半節課。
  • 作家祁智談今年江蘇高考作文題:如果讓我下筆,我會寫一篇童話!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祁智認為,作為江蘇語數外自主命題的絕唱,出這樣一個作文題很不容易:「我覺得一個好的作文題,它要有兩點,第一點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寫,第二點讓能寫好的同學好寫。這個題目我覺得這兩點都是符合的,它沒有為難我們的考生。」
  • 我陪兒子寫作文——暖
    輔導兒子寫這篇作文之前,思考這句話,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父愛,父親的溫情對孩子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正 文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的確,在我面臨困難、挫折、坎坷時,一句鼓勵、讚美、信任的話,會讓我走出困境、增添信心、倍感溫暖。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 與上初中的兒子交流如何寫作文?
    兒子上初中了,常為作文的事熬夜發愁。昨晚我和他交流了一番,談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覺得作文如做人,架子是不必有的,不能老是端著架子放不下來。還是要把自已架子放下,身段放軟,把讀者要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坦誠大膽地交流,就像日常裡說話聊天一樣。
  • 以「我的中國心」為題作文,四年級兒子這樣寫,著實感動了我!
    暑假,兒子寫了一篇文章,參加廣東省「我的中國心」主題作文大賽,他的文章標題是《我的中國心》。兒子寫這篇文章之前,他把標題擬為《我的中國心》,我當時給他提了意見。我說大賽的主題是「我的中國心」,你應該圍繞主題,把標題定小一點。
  • 名師教作文·劉明華:我筆寫我口,我文抒我情
    我筆寫我口,我文抒我情文|劉明華據報導:在今年的上海中考中,某考生因作文被判「雷同」,語文成績只得了81分(滿分150,作文佔60分)。葉聖陶先生強調作文上要求誠實。他說到:從寫作素材講,要是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徵驗、浮遊無著的話;從寫作態度講,要是誠懇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度。由此可見作文的最好技巧就是要誠實。以我筆寫我口,用我文抒我情。即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抒發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寫作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掌握幾點寫作技巧就可以達到理想境界,而是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地讀書、寫作。
  • 讀11歲兒子寫的作文《榜樣》,我被震撼到了!原來教育不需要靠吼
    昨天,11歲的兒子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榜樣》,我看了感到很震撼,沒想到,兒子居然會選這樣一個素材來作文,沒想到教育孩子不需要靠吼,也可以這樣潤物無聲。看完兒子的作文,我的腦海裡又浮現出了以前教育兒子的各種雞飛狗跳:兒子題目不會做,我耐著性子壓低聲音給他講解一遍,他站在旁邊好像聽懂了,可是當再遇到類似甚至一模一樣的題,他又錯得一模一樣。
  • 〖作文賽〗餘華訪談:中小學生寫作文,生動就好
    1998年1月,我、莫言、蘇童、王朔四個作家一起去義大利都靈參加遠東地區文學論壇。現場還有兩位韓國作家、兩位日本作家。演講的題目叫「我為何寫作」。我是第一個演講,我說我兩次沒有考上大學,覺得自己永遠也考不上了,就去了海鹽縣武原鎮衛生院當牙醫。但是我不想在老去時回憶青春都是張開的嘴。當時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經常在大街上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