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橋梁技術,我國的建橋技術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國內的大小橋數不勝數,但去年的港珠澳橋再次壓倒了人們, 而且,今天小編說話的這座古橋,地位也不能小, 用1400萬兩的錢建設,至今還用了900多年!
這就是福建泉州的洛陽橋,說到泉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是第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市內保存了很多史跡, 在宋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成為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當然泉州也是全國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是世界貿易中心之一,這個古代城市留下了很多古蹟和多樣的文化,福建泉州也是與古都河南洛陽有密切關係的城市,其中洛陽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 泉州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福建泉州東北洛陽江,是中國四座古橋之一(廣東潮州廣濟橋、河北趙縣趙州橋、北京盧溝橋)。
宋皇佑五年( 1053年)建設,嘉佑四年( 1059年)建設,這座古風石橋已經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在使用,也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北宋皇祐年間,泉州縣蔡襄主持建設,建成6年8個月後完成,全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均由巨石組成,橋整體結構牢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洛陽橋又稱「海上第一橋」,是我國有名的巨大海港梁式多孔大石橋,開闢了在海港修建大石橋的先河, 洛陽橋一共花了1400萬兩白銀,絕對是一項大工程, 而且當時也是廣東福建一帶進入北京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石橋。
洛陽橋被有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稱為「中國古代橋梁狀元」,提倡時泉州縣宋代大書法家蔡襄寫的「萬安橋記」碑文, 這座碑世被稱為「三絕」碑,成為書法珍品,為歷代書法家所珍惜,現保存於橋頭蔡忠惠公祠,遊客走在千年洛陽橋上的時候,可能也能感覺到蔡襄大人在眺望這座橋上, 洛陽江從這裡入海,海上絲綢之路從這裡走向世界。
現在洛陽橋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泉籍詩人餘光也創作了一首名為《洛陽橋》的詩, 遊客來這裡可以體驗最樸素的閩南民風,閩南歌友會, 最後,想去泉州旅行的夥伴可以來這裡體驗一下!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