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船著陸無法保障精準,或跟體型有關,大規模搜尋隊隨時待命

2020-12-22 一束溫暖的陽光

航天飛船著陸無法保障精準,或將跟體型有關,大規模搜尋隊隨時待命

對於航天有所了解的會發現,無論是哪個國家出動航天飛船,後續在返回時都會出動龐大的搜尋隊伍,甚至還會出動航母或是船隊,而車隊以及直升機也會全部到場。之所以會如此主要就在於航天飛船雖然可以成功進入到太空,但是在返回時卻無法做到精準降落,與飛機有所不同無法在降落時找到準確的地點,所以在此時就需要大量的搜尋隊伍來確認飛船的準確落腳點,並會對於實際情況解決所有問題。

早期美軍也曾研發過太空梭,確實可以做到準確降落的效果,而美軍更是為其準備了三個起落點,只為可以更好地保障太空梭的安全。而到了航天飛船上面就無法達到此效果了,之所以會如此主要就在於航天飛船的造型與飛機有所不同,美軍的飛船一般都是圓錐形大底設計 ,而中方的則是以鍾型為主,這種設計就已經註定了飛船無法在大氣層中進行低速滑翔,自然是會出現中途偏離的情況,最終無法保障精準降落。

之所以在飛船無法精準降落的情況下,還在堅持使用的原因就在於費用問題,一架太空梭的研發費用是極高的,僅是發射一次就需要付出高達5億美元的成本,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講都是極大的經濟壓力。再加上維修和保養的費用,很有可能會拖垮一個國家,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從而採用了航天飛船來探索太空。而飛船的使用就會造成落地不精準,需要大規模搜尋隊來確認位置的情況出現。

更何況飛船落地也是需要一定地區要求的,顯然不能直接落在人員密集的地區,落到草地或是荒漠地帶之際,對於航天員的安全就無法保障,自然是需要出動搜尋隊快速找到飛船降落位置,從而給太空人最為及時的護理保障其安全。另外就是要保障飛船的安全性,飛船在每一次落地都是有可能出現意外,所以搜尋隊出動的目的就是保障飛船的安全,並且在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理。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飛船在著陸後,無法自行回到發射地點的,所以此時也需要出動運輸車等來將飛船運回基地。這也是為何每次飛船在返回地面後,都會出動大規模的裝備來搜尋的主要原因。雖然各國均清楚如此勞師動眾比較耗費成本,但是在空天飛機沒有成功研發出來之前,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向太空運送航天員,畢竟技術有限,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

相關焦點

  • 趁著「嫦娥五號」成功著陸,越野老炮悄悄祭出利器保障搜尋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圓滿完成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此次任務可以說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的任務之一,這對於我國月球科學探索,有著重要的裡程碑意義。北京越野BJ40軍團作為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官方保障用車」,對於此次任務的成功完成同樣起到了積極意義。
  • 外媒:中國新一代飛船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與美俄相仿
    本文轉自【中國網】;外媒稱,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5月8日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消息,8日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星艦飛船爆炸,曝光美國商業航天重大隱患!我國將走空天飛機路線?
    馬斯克稱已經找到了硬著陸的原因,他透露原因是:在著陸過程中,燃料儲罐的壓力很低,導致著陸速度很高,最後發動機沒有及時點火,根本沒有達到著陸的速度。實際在發射前SpaceX就已經做出了說明,稱即便發生爆炸也不一定意味著此次飛行測試失敗,因為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具體目標的完成程度,而是能學到多少東西。
  • 四子王旗迎「嫦五」11次神舟飛船返回艙均在此著陸
    與神舟飛船返回艙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體積只有其約1/7,著陸面積卻是其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間尋找如此小的目標,難度比飛船返回艙回收更高。「在歷次神舟飛船返回任務中,四子王旗著陸場系統都表現得很好,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說。
  • 神舟十一飛船有三大亮點 「太空之眼」更精準
    據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距離地面393公裡的軌道高度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而這個軌道比此前的神舟飛行任務的軌道高度高出50公裡。據專家介紹,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這兩個太空飛行器要經過幾十萬公裡的追逐,完成「穿針引線」的動作,最終聯成一體,這一系列動作非常困難。一旦飛行器的「眼睛」不夠精準,將導致交會對接失敗,甚至飛行器碰撞。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精準跟蹤 精準捕獲!引領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回家
    由於風大、雪厚,這個測控點在方圓30公裡範圍之內,沒有任何社會化保障,物資補給車每天送一次水,三天送一次菜,從而使科技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紅格爾的阿木古郎草原也最終被選定為「神舟家園」。自此,一個個中國航天神話在這裡上演。 1999年11月21日,神舟一號飛船在太空飛行21小時後,成功在這裡著陸,中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成功突破飛船回收技術的國家。
  • 「神舟十一號」 飛船航天員醫療救護保障特點與應對策略
    「神舟十一號」 飛船在軌飛行33d,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持續時間最長。由於在軌時間延長,航天員返回時出現身體不適的可能性增加,加上主著陸場冬季天氣寒冷、條件惡劣,給本次航天員醫療救護Firstaid、Medicalsecurity保障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砥礪「三牛精神」】黃威:13次接飛船安全「回家」,我這輩子當警察值了!
    因其獨特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適合飛船著陸,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實踐十號到嫦娥五號,都選擇了這片草原作為著陸場,這裡也因此被譽為「神舟飛船的家」。從1999年至今,「神舟」早已成當地的象徵。而一直負責飛船返回艙回收期間的安保工作的四子王旗公安局,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神舟護衛隊」。從警的41年黃威的四子王旗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就是其中的代表。
  • 北京BJ40車隊 嫦娥五號回收任務全紀實|著陸|月球探測器|太空飛行器|...
    我第一次獲知「四子王旗」這個地名還是在2003年,中國首個載人太空飛行器神舟五號和航天員楊利偉平安著陸於此。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航天著陸場,這裡的阿木古郎大草原承擔了中國所有載人太空飛行器的著陸任務,神州1至11號飛船均在此著陸。嫦娥五號作為中國首個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也將在此著陸。
  • 航天二院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繞、落、回」全程保障
    其中,航天二院23所、25所、203所、206所自主研製的多項技術產品為嫦娥五號「繞、落、回」等不同階段提供全面保障支撐,助力我國開啟深空探測新徵程。嫦娥五號中它再次成為多面手,從充當「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通訊設備、控制嫦娥精準著陸的控制系統,到拍攝「廣寒宮」的光學電子設備、控制嫦娥採樣返回的控制系統,處處都有它忙碌的身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在遙遠的太空中「控得住」、「採好樣」、「返得回」。203所為嫦娥系列研製的抗衝擊溫補晶體振蕩器,具有頻率準確、耐受衝擊的特點。
  • 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航天科技:太過先進 無法展示
    2019年中國航天發射34次,蟬聯世界第一,特別是長徵五號火箭復飛成功,2020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次。今年的航天活動中,新一代空間站及載人飛船會是重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剛剛宣布2020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而且「太過先進 無法展示。」
  • 回眸中國航天探索歷程
    從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中國航天人幾乎從零開始,在7年時間攻克了載人航天徵程的諸多難題: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新建成了載人飛船發射場、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和飛船著陸場;研製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建立了體現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飛船應用系統等等。
  • 全國首發,航天推進艙實物、火箭殘骸實物,都在這裡著陸了……
    全國首發,航天推進艙實物、火箭殘骸實物,都在這裡著陸了…… 2020-12-19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柏楠:中國已獨立自主建成完整載人航天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中國已自主建成完整載人航天體系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次試驗船成功著陸有何意義?它與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有何聯繫?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天問一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
  •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紅外熱像儀竟然捕捉到「玉兔」?
    祝賀嫦娥五號回家12月17日1時59分,經過23天的太空之旅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成功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嫦娥五號著陸過程(左為紅外熱像圖)
  • 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透露未來探月計劃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2023年俄飛船登月?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透露未來探月計劃【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俄羅斯『鷹』登月飛船將於2023年12月15日首次飛往太空。」在中國和美國相繼公布探月項目的最新規劃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19日在視察「飛行」企業時透露了俄羅斯未來的探月計劃。俄新社20日稱,羅戈津表示,俄羅斯「鷹」號新型航天飛船將在2023年12月15日搭載於「安加拉」運載火箭升空。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降落在東風著陸場後完成緩衝氣囊排氣、脫傘、發出著陸搜尋信標等動作,等待回收。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
  • 外媒綜述:「龍」飛船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之旅
    據路透社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1月15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飛船15日搭載4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完全通過私人公司飛船將一組太空人送入軌道。美國東部時間晚上7點2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新設計的載人「龍」飛船從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