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臺王室的末代後裔

2021-01-20 部落可汗



察合臺汗國銀幣二枚、金幣一枚


1.蒙兀兒斯坦的復興:歪思汗與也先不花

察合臺汗國,或者像突厥語和波斯語史學家們稱呼的那樣:蒙兀兒斯坦,它在 帖木兒時代暫時失勢之後,於15世紀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復興。應該記住。該汗國一 方面包括蒙兀兒斯坦本土,即託克瑪克和克拉科爾附近的伊塞克湖地區、伊犁河流 域及其支流特克斯河、空格斯河、哈拉塔爾流域、艾比湖盆地和瑪納斯河,另一方 面它還包括畏兀兒斯坦,或者稱原回鶻國,即庫車、喀拉沙爾、吐魯番(或稱哈刺 火州)之地。可能還包括連同喀什、葉兒羌和于闐城在內的喀什噶爾(或名阿爾蒂 沙爾)。在察合臺可汗們的宗主權下,喀什噶爾構成了杜格拉特異密們的祖傳的領 地。他們與察合臺人一樣是蒙古種人,並且事實上,他們在這一地區內也像察合臺 人一樣強大。

15世紀的察合臺系諸汗中,有幾位似乎具有有趣的個性,這從《拉失德史》的 零星材料中可以推知。其中之一的歪思汗(大約1418-1428年在位)作為致力於吐 魯番(或哈刺火州)綠洲的灌溉系統而被提到。作為一位虔誠的穆斯林,他對異教 的西蒙古人,即衛拉特人或稱卡爾梅克人發動戰爭,結果被衛拉特部脫歡汗之子、 首領額森臺吉(漢譯名也先臺吉,臺吉也可稱太子)俘虜。衛拉特可汗們雖然是純 蒙古族人,但是他們不屬於成吉思汗系。據《拉失德史》記,額森非常尊重歪思汗, 立即釋放了他。歪思汗第二次被額森擊敗是在伊犁地區,他的馬跌倒,他的忠實屬 臣杜格拉特部首領、喀什君主賽義德·阿里拯救了他,他把自己的馬讓給歪思汗, 歪思汗幸運地得以逃走。歪思汗與衛拉特人的第三次遭遇發生在吐魯番附近,歪思 汗再次被俘。這一次是在他答應把他的妹妹留在額森臺吉家族後才獲釋。如同上文 在談到河中時所看到的那樣,諸小遊牧部落的首領們都企圖通過與成吉思汗系的公 主們聯姻,使他們的後代成為貴族。

歪思汗一死(1429年),他的兩個兒子羽奴思和也先不花二世為爭奪王位發生 爭吵,或者說,他們各自的支持者們以他們的名義這樣做,因為長子羽奴思幾乎未 滿13歲。正是弟弟也先不花二世獲勝,羽奴思逃到撒麻耳幹,在帖木兒王朝兀魯伯 汗宮廷避難。

也先不花儘管年輕,然而統治著蒙兀兒斯坦全境(1429-1462年在位)。曾幫 助他奪取王位的杜格拉特部異密賽義德·阿里(死於1457至1458年間)比以往更有 權勢。在這時,杜格拉特家族成員在察合臺汗阿克蘇的宗主權下,佔有拜城和庫車, 但是他們暫時失去了喀什城,河中和呼羅珊的帖木兒王朝汗沙哈魯及其子兀魯伯從 他們手中奪走了該城。賽義德·阿里大約在1433年至1434年間又從兀魯伯的代理人 手中奪回喀什。《拉失德史》讚揚了他在喀什重建管理機構和他對農業和牲畜飼養 業的關注。

也先不花二世曾與河中帖木兒王朝的卜撒因交戰。1451年,他對帖木兒王國北 部邊境上的賽拉木、突厥斯坦和塔什幹諸城發動了一次掠奪性遠徵。卜撒因追隨他 一直來到怛邏斯。在受到也先不花的另一次攻擊之後(這次是發生在費爾幹納的安 集延地區),卜撒因決定分裂察合臺家族的勢力,他召來了在洩刺只流亡的羽奴思, 並借軍隊給他,讓他用這支軍隊與其弟也先不花作戰。在卜撒因的支持下,羽奴思 在伊犁附近成了蒙兀兒斯坦西部的可汗,而也先不花仍是東部各省,即阿克蘇,裕 勒都斯河流域和畏兀兒斯坦的君主(1456年)。稍後,羽奴思企圖使喀什臣屬於他。 喀什君主、杜格拉特部異密賽義德·阿里求助於也先不花,後者匆忙從裕勒都斯趕 來,與賽義德·阿里的軍隊會合,他們一起在喀什東北、通往阿克蘇途中的科納· 沙爾把羽奴思趕跑。羽奴思在失去了他的追隨者之後,到河中卜撒因那裡尋求援軍。 於是,他終於能在伊犁和伊塞克湖地區重建統治。

也先不花仍是阿克蘇,裕勒都斯河地區和蒙兀兒斯坦的統治者,他於1462年去 世。其子篤思忒·馬黑麻是一位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年僅17歲),由於他的放蕩行 為而疏遠了毛拉們[伊斯蘭教學者,實際是伊斯蘭教宗教貴族〕,又因他對喀什城 發動掠奪性攻擊而激怒了實力強大的杜格拉特家族。他於1469年去世,及時地躲過 了一場大叛亂。他的伯父、統治著伊犁和伊賽克湖地區的羽奴思汗立即佔有阿克蘇, 當時阿克蘇城被認為是蒙兀兒斯坦的都城。篤思忒·馬黑麻之幼子怯別二世被支持 者們救出,帶到喀拉沙爾(察力失)和畏兀爾地區的吐魯番,他在該地被宣布為可 汗。但是,四年之後,也是這些支持者處死了這個孩子,並把其首級帶給羽奴思。 儘管由於這次謀殺使羽奴思成了整個蒙兀兒斯坦的唯一君主,但是,他對暗殺只表 示恐懼,遂下令把這些人處死(1472年)。


2.羽奴思和察合臺後裔對帖木兒家族的報復

羽奴思在阿克蘇恢復統治之後,面臨的唯一嚴重威脅是額森臺吉之子阿馬桑赤 臺吉率領的衛拉特人(或卡爾梅克人)的入侵。衛拉特人在伊犁河《拉失德史》記: 亦刺河)附近對羽效思發動進攻並打敗了他,迫使他向突厥斯坦城附近地區撤退。 但是。衛拉特人的行動表明了他們的這次進攻不過是毫無政治結果的遊牧民的突然 襲擊而已。衛拉特人一走,羽奴思又從錫爾河回到伊犁,從半定居地回到了遊牧地, 他只得這樣做以迎合蒙兀兒斯坦的諸部落,這些部落民希望他們的可汗像一位真正 的成吉思汗後裔。忘掉他的都市生活的體驗和洩刺只文化,在帳篷中過著祖祖輩輩 們所過的生活。與此同時,從屬於蒙兀兒斯坦的喀什和葉兒羌兩城先後由杜格拉特 家族異密賽義德·阿里的兩個兒子米兒咱·桑尼司(1458-1464年在位)和穆罕默 德·海達爾一世( 1465-1480年在位)統治。《拉失德史》宣稱桑尼司是一個狂暴而寬宏大量的人, 他把喀什管理得很好,以致後來人們把他統治時期作為黃金時代來追述。隨後是海 達爾的統治。海達爾最初是在羽奴思汗的宗主權下和平地統治著喀什和葉兒羌。但 是,桑尼司之子海達爾的侄兒阿巴扎乞兒在這種和平統治被打亂之前沒有長久地等 待。他在佔領了葉兒羌之底,又從與杜格拉特家族有關係的其他宗王們手中奪取了 于闐城。從那時起,他的行為儼然像一位獨立的君主。海達爾乞求羽奴思的援助, 以對付這位反叛的侄兒,但阿巴扎乞兒兩次在葉兒羌城下打敗了他們兩人(1479- 1480年)。在這兩次勝利之後,阿巴亂乞兒還從其叔父海達爾手中奪取了喀什,海 達爾於1480年被迫撤往阿克蘇,投奔羽奴思汗。

儘管羽奴思汗在喀什噶爾本土上發生的杜格拉特異密們之間的這些紛爭中未能 夠實現他的志願,但是,他統治末期是以在中國和河中兩地所獲得的相當大的成就 為標誌的。《明史》記,1473年吐魯番的一位名叫阿力的蘇丹從明朝的一個藩屬王 朝,即契丹王朝手中奪取了戈壁灘上的哈密綠洲。被派往吐魯番的一支中國軍隊未 能捉住入侵者,待追軍返回後,他們又佔領了哈密。1476年,這位阿力(或稱哈力) 派使者攜帶貢賦到北京。如果《明史》的編年準確的話,阿力的統治相當於羽奴思 汗的統治時期。

然而,羽奴思汗很可能抓住了帖木兒王朝衰落的機會(參看463頁),作為調停 人幹涉河中事務。帖木兒王朝的兩個宗王,卜撒因的兒子、撒麻耳幹王阿黑麻和費 爾幹納王烏馬兒·沙黑,為塔什幹的所有權,在毫無結果的競爭中耗盡了他們的全 部力量,烏馬兒·沙黑佔有了塔什幹。隨著費爾幹納國成為羽奴思的屬國,羽奴思 不得不多次出面保護烏馬兒·沙黑以對付阿黑麻。最後,羽奴思利用仲裁人和無私 調停者的角色,在徵得雙方的同意後,他於1484年取得了兩兄弟爭奪的塔什幹城和 賽拉木城。後來,羽奴思選擇塔什幹為他的居住地,並於1486年死於該地。

由於住在像塔什幹這樣的古城,即在人口稠密的河中地區的門檻邊,羽奴思汗 實現了他終身的夢想。甚至自從流亡時期以來,當他在洩刺只還是一位年輕人時, 就已經嘗到了波斯文明的樂趣。這位有文化教養的成吉思汗後裔就一直懷念過去, 夢想著定居的生活方式。出自蒙古人的責任感,多年來他強迫自己像遊牧民一樣地 住在天山南北坡的伊犁河流域和裕勒都斯河流域。但是,在這一點上,他僅僅是實 現了他作為一個王的職責。《拉失德史》對羽奴思的描述,是基於納昔兒·丁·烏 拜達拉赫給穆罕默德·海達爾談的他個人的印象,書中強調了這位拜訪者的驚奇: 「我以為會看到一個蒙古人,但是,我發現他是一個波斯式的男子,滿臉鬍鬚,他 的言談舉止即使在波斯人中也是少見的。」因此,他一成為塔什幹統治者(當時他 幾乎年近八旬),就決定住在那兒。追隨他的一些牧民,對他按塔吉克人般的方式 過定居生活的思想感到驚恐,疏遠了他,急忙返回到他們喜愛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和 畏兀兒斯坦草原上。他們帶走了羽奴思的次子阿黑麻,他似乎抱有與他們一樣的喜 歡自由生活的興趣。羽奴思汗沒有追趕他們,因為阿黑麻在他們中間可以保證他們 對他的忠實。

阿黑麻在父親死後統治著汗國的這片地區,即伊犁、裕勒都斯河流域和吐魯番 地區,直到去世(1486至1503年在位)。他在他的草原上很快活。一方面,他成功 地與衛拉特人(卡爾梅克人)作戰,另一方面,又與吉爾吉斯-哈薩克人作戰。《拉 失德史》認為,衛拉特人恭維他的綽號是「阿刺札」,意為「殺人者」。1499年前 後,他從杜格拉特部異密阿巴扎乞兒手中奪取喀什和英吉沙爾城。這位能幹的成吉 思汗後裔,在國內通過一系列討伐和處決,使反叛的部落首領們巨服。

《明史》對阿黑麻在哈密綠洲的事跡也有報導,在漢語中,他是「吐魯番速檀 阿黑麻」。在1482年,地區契丹王朝的一位後裔、罕慎王子得到中國的支持,從察 合臺汗國手中重新徵服了哈密。1488年,阿黑麻在一次伏擊中殺死罕慎,奪取了哈 密。次年,罕慎部眾又奪回哈密。1493年,阿黑麻俘獲哈密君主和中國駐官,並監 禁他們。北京宮廷對此進行了報復,封鎖哈密邊境,禁止吐魯番的商旅進入,把從 畏兀兒地區來的商人們驅逐出甘肅境。《明史》說,這一報復在畏兀兒地區和察合 臺汗國內引起了對阿黑麻的極大忿恨,結果,他不得不順從地把哈密留給地區王朝, 也就是說讓哈密處於中國的影響之下。


3、察臺臺後裔被趕回天山東部地區;帖木兒王朝文藝復興在喀什噶爾的影響;歷史學家海達兒·米兒咱

當阿黑麻在阿克蘇和吐魯番統治著東蒙兀兒斯坦和畏兀兒斯坦時(1486-1503 年),其兄馬哈木繼承其父羽奴思在塔什幹和西蒙兀兒斯坦的統治(1487-1508年 在位)。前文已經提到,撒麻耳幹的末代帖木兒朝人於1488年企圖從馬哈木手中收 復塔什幹,但是被他在該城附近的奇爾奇克,或帕拉克打敗,塔什幹仍是蒙古可汗 的駐地。不幸的是,馬哈木犯了一個大錯誤,他接納了著名的穆罕默德·昔班尼, 在當時昔班尼只是一個冒險者,前來以劍為馬哈木效勞。馬哈木認可了他的服務, 把突厥斯坦城作為封邑賜給他(1487-1493年)。昔班尼在對他過分信任的馬哈木 的支持下,從末代帖木兒王朝汗王手中奪取了不花刺和撒麻耳幹,並於1500年使自 己成了河中之王。馬哈木有理由為自己的慷慨感到後悔,因為昔班尼在一得到河中 之後,就反過來對付他。馬哈木向其弟阿黑麻求援,阿黑麻匆忙從畏兀兒地區趕來。 但是,兄弟倆被昔班尼打敗,並在費爾幹納、浩罕東北的阿赫昔戰役中被俘。儘管 昔班尼盡情地嘲弄了馬哈木的天真(他把自己的成功歸於馬哈木),但是,這一次 他對他們很客氣,並立即釋放了他們(1502-1503年),但他保留了塔什幹和賽拉 木城。其後不久,阿黑麻於1503-1504年冬在阿克蘇因癱瘓去世。馬哈木愚蠢地再次 落入了昔班尼之手,這次昔班尼在忽氈附近處死了他(1508-1509年)。

馬哈木之死標誌著察合臺後裔最後被逐出西突厥斯坦。他們被趕回天山東部之 後,在那裡又過了一百年。在畏兀兒斯坦,即吐魯番、喀拉沙爾(察力失)和庫車, 阿黑麻的長子滿速兒汗在其父死後被承認為可汗,他統治上述地區達40年(1503-1 543年)。統治之初,他碰到了許多困難。喀什的杜格拉特部異密阿巴扎乞兒進入阿 克蘇,在那裡掠奪了察合臺後裔們的財寶,之後,繼續去摧毀了庫車和拜城。1514 年,輪到滿速兒之弟賽德汗從阿巴扎藝兒手中奪取喀什(1514年5-6月)、葉兒羌 和于闐,並迫使他向拉達克山逃亡。在這次反對杜格拉特叛亂的戰爭中;賽德汗得 到忠實於察合臺家族的另一位杜格拉特人、歷史學家杜格拉特·米兒咱的支持、從 此,賽德汗將統治著喀什噶爾本土(1514-1533年在位),而其兄滿速兒(1503- 1543年在位)統治著蒙兀兒斯坦(伊犁和裕勒都斯)和畏兀兒斯坦。兩兄弟之間的 親密關係確保了中亞的和平。「旅行者們可以十分安全地從費爾幹納到哈密,然後 進入中國。」

杜格拉特家族的繼承人穆罕默德·海達爾二世(即海達爾·米兒咱)撰寫的 《拉失德史》證明了在那個時期察合臺和杜格拉特家族的後代們已經具有相當先進 的文化。上文已經談到,羽奴思汗逗留在察合臺後裔中時(1456-1486年)——他 的確是在洩刺只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帶來了波斯人的優雅風度。同樣,海達爾 (1499,或1500至1551年)也是被社會環境徹底改造的蒙古王子的一個例子。他懂 蒙古語嗎?毫無疑問,正如埃尼亞斯所指出的那樣,由於他是一位篤誠的穆斯林, 其祖先的語言可能只被視為異教徒的語言。事實上,與他的家族成員們長期使用的 語言一樣,他說察合臺突厥語。但是,他是用波斯文撰寫了題名為《拉失德史》的 中亞蒙古人的歷史。而他的鄰居和朋友、帖木兒王朝的巴布爾,像他一樣,也是一 部不朽回憶錄的作者,但他仍忠實於察合臺突厥語方言。像上述這些文人的存在表 明了在16世紀前半期東突厥斯坦(原東察合臺汗國)是一個文化繁榮的中心,今天 該地區的文化已經衰落到了可悲的水平。儘管東突厥斯坦缺乏河中地區具有悠久文 學中心的這種光榮(因為喀什、阿克蘇和吐魯番都不能與不花刺和撒麻耳幹相比), 但是,必定是在與帖木兒後裔有聯繫的突厥-波斯文藝復興期間,撒麻耳幹和不花 刺的影響在上述地區十分強烈,甚至帶動了整個地區。海達爾與偉大的巴布爾(在 建立印度帝國之前,巴布爾是費爾幹納的帖木兒朝末代君主)的親密友誼表明了察 合臺家族的可汗們和全部杜格拉特部異密們是按西方的方式交往。在巴布爾的已經 伊朗化的撒麻耳幹和今天稱為中國突厥斯坦之地之間的關係是牢固的,交往是不斷 的。於是,當河中地區的巴布爾用察合臺突厥文寫作時,蒙兀兒斯坦的異密海達爾 是用波斯文寫作。海達爾的宗主、察合臺後裔賽德汗說一口像突厥語一樣流利的波 斯語。

因此,把16世紀察合臺末代可汗們的帝國看成是一個衰落中的國家是錯誤的。 像羽奴思和海達爾這樣有文化素養的人的存在是與此結論相反的證據。中國人在這 片土地上窒息了民族特性,他們謹慎地封鎖該地區——當時這一地區由於從伊朗-突 厥的伊斯蘭世界吹來的各次文化之風而生機勃勃。羽奴思的生涯證明了這一點。羽 奴思是在洩刺只文學的薰陶之下成長起來的,後來他統治了庫車和吐魯番。海達爾 ·米兒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王子,他在1547年為自己繼續去徵服克什米爾之前,曾 與巴布爾在河中作戰,並幫助成吉思汗後裔賽德汗收復了喀什和葉兒羌。儘管在裕 勒都斯和畏兀兒斯坦的諸部落(它們給察合臺的末代子孫們帶來了許多麻煩)仍過 著古老的遊牧生活,但是,察合臺統治的最終結果將是不僅把喀什噶爾,而且把庫 車、喀拉沙爾和吐魯番這一古代回鶻國與撒麻耳幹、赫拉特的波斯和伊朗化的突厥 文明聯繫在一起。


4.末代察合臺後裔

察合臺可汗們試圖把帖木兒王朝時期文藝復興的這種穆斯林突厥-伊朗文化帶 到遠東,即帶到明朝的中國邊境地區。《明史》(已得到《拉失德史》的證實)記 載了滿速兒汗對中國的戰爭。《拉失德史》指出,這次衝突是一次反異教的聖戰。 爭奪的關鍵仍然是哈密綠洲。1513年,哈密地區王公,漢譯名稱為拜牙即者臣服於 滿速兒。1517年滿速兒駐在哈密,並由此向甘肅的敦煌、肅州和甘州方向攻擊中國 本土。與此同時,他的弟弟、喀什噶爾的統治者賽德汗把聖戰引入了吐蕃人的拉達 克省,1531年,歷史學家海達爾·米兒咱在該地統率其軍。

滿速兒之子沙·汗繼承滿速兒在畏兀兒斯坦,或者說吐魯番的汗國,他從1545 年一直統治到大約1570年,據《明史》記(《拉失德史》只記到沙·汗時期)。沙 ·汗不得不與其兄弟馬黑麻交戰,馬黑麻佔領了哈密的部分地區,並得到衛拉特人 (卡爾梅克人)的援助。在沙·汗死(約1570年)時,馬黑麻成了吐魯番的統治者, 但是,現在輪到他不得不起來反對第三個兄弟瑣非速檀,瑣非速檀派一位使者到中 國,企圖得到中國的支持。在瑣非速檀之後,史書關於吐魯番察合臺汗國沒有記載。 然而,已經知道,中國人視之為真正察合臺後裔的一位吐魯番蘇丹曾於1647年派使 者到北京宮廷,於1657年又派第二個使者到北京。

在喀什噶爾的察合臺汗國,賽德汗之子阿不都·拉失德(1533-1565年)已經 繼承父位。新汗很快就與強大的杜格拉特家族發生爭吵,並處死了一位首領、歷史 學家海達爾的叔叔賽亦德·馬黑麻·米兒咱。海達爾本人曾忠實地為賽德汗服務過, 為他徵服了拉達克,由於害怕遭到與叔叔同樣的命運,他動身去印度,在那裡於15 41年成為克什米爾地區的統治者。據《史記實錄》記述,拉失德的統治是在抵制入 侵伊犁和伊塞克湖地區的大帳吉爾吉斯-哈薩克人中度過的。拉失德的長子、勇敢 的阿不杜拉迪甫在一次反吉爾吉斯汗那札兒的戰鬥中被殺。儘管拉失德盡了一切努 力,但他未能阻止吉爾吉斯-哈薩克人奪取蒙兀兒斯坦的大部分地區(即伊犁和昆 格山地區),結果,他的領地減少到只有喀什噶爾。這在海達爾書中某些令人困擾 的篇章內明顯地表現出來。

拉失德直到1565年才去世,他的一個兒子阿不都·哈林繼承他成為喀什噶爾可 汗,在1593年阿哈木拉齊著書時,他仍在位。當時喀什噶爾的都城(可汗常駐的大 本營)似乎是葉兒羌。喀什是阿不都·哈林的一個兄弟麻法默德的封邑。顯然,在 1603年底當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鄂本篤過其境時,就是這位麻法默德已經在葉兒羌 繼承了阿不都·哈林的王位。阿克蘇當時由麻法默德的侄子統治,察力失(喀拉沙 爾)由他的私生子統治。關於該王朝,史書沒有更多的記載。埃尼亞斯認為在17世 紀50-75年間該王朝的一位成員可能是一個叫伊斯邁爾的汗。但是,到那時候,喀 什噶爾的察合臺汗國可能已經分裂成葉兒羌、喀什、阿克蘇和于闐諸小汗國,實際 統治權將轉入和卓們手中。


5.喀什噶爾的和卓們

和卓一名,正像在河中和喀什噶爾理解的含義一樣,是指那些宣稱自己是出自 先知穆罕默德,或者是出自前四位阿拉伯哈裡發的熱忱的穆斯林。在布哈拉和喀什 地區有許多這類家族。《拉失德史》告訴我們,這些像聖徒般的人對賽德汗(1514 -1533年在位)的影響是多麼強烈。賽德汗對伊斯蘭教十分虔誠,以致他本人想成 為託缽僧。只是由於從撒麻耳幹來的和卓馬黑麻·亦速甫及時到達了喀什才阻止了 他。亦速甫說服他,生活在世俗世界,一樣可以得到拯救。賽德汗以同樣崇拜的心 情歡迎另一位和卓,被稱為是教師和能創造奇蹟的哈司刺·馬黑杜米·奴烈《拉失 德史》提到了這位和卓大約於1530年在喀什噶爾的使徒身份和他於1536年動身去印 度。根據地方傳說,1533年從撒麻耳幹來了一位傑出的和卓,他來喀什參加可汗與 烏茲別克人之間的談判,「他與他的兩個妻子住在喀什」。一個妻子是撒麻耳幹人, 另一個是喀什人,他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把他們彼此之間的仇恨傳給了他們的 孩子們,喀什噶爾被兩派分裂,白山派在喀什進行統治,而黑山派在葉兒羌進行統 治。

無論這一分裂的真正起因是什麼,從16世紀末起和17世紀的75年間,雙方(不 僅有個人的敵對,還存在著宗教爭端)在喀什噶爾都享有實權。白山派在伊犁地區 的吉爾吉斯-哈薩克人中尋求支持;黑山派在天山南部的喀喇吉爾吉斯人中尋求支 持。察合臺家族的世俗汗國逐漸處於這兩派穆斯林教士的控制之下,直到大約1678 年喀什末代可汗伊斯邁爾對他們採取行動時。他驅逐了白山派領袖哈司刺·阿巴克 和卓,阿巴克到準噶爾人(或西蒙古人,即卡爾梅克人)中尋求幫助,準噶爾人進 入喀什,俘獲了伊斯邁爾,任命阿巴克取代他的位置。準噶爾人的援助還使阿巴克 戰勝了對於——葉兒羌的黑山派,並使葉兒羌成了他的都城。於是,喀什噶爾又重 新統一起來,但是,它是處在「穆斯林神權」之下,並且是作為準噶爾人建立的新 蒙古帝國的一個保護國。





相關焦點

  • 天山東部的察合臺後裔(一)
    1488年,帖木兒王朝的末代統治者企圖從馬哈木手中收回塔什幹,但在塔什幹城外的奇爾奇克地區,他們被馬哈木擊潰。然而,馬哈木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收留了著名的穆罕默德·昔班尼,並於1508年被昔班尼處死。馬哈木死後,察合臺的後裔被逐出了西突厥斯坦,他們在天山東部生活了一百多年。 在畏兀兒斯坦的吐魯番、喀拉沙爾和庫車地區,阿黑麻的長子滿速兒汗從1503年開始,在此地統治了40年。
  • 察合臺後裔的葉爾羌汗國及其歷史簡要
    葉爾羌汗國(1514-1680),以遜尼派為國教的伊斯蘭教地方政權,由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臺所建察合臺汗國的禿黑魯帖木兒汗後裔賽義德蘇丹於1514年在原察合臺汗國基礎上創立,歷經11代汗,統治南疆和東疆達166年,於1680年被北疆的準噶爾蒙古汗國所滅。
  • 察合臺汗國的始祖——察合臺
    他是一位聰明能幹、才智過人、富於學識、令人敬畏的蒙古名將。由於察合臺熟悉札撒,是位嚴正不阿的執法者。成吉思汗命察合臺掌管札撒和法律,成吉思汗對屬下說:「凡是具有強烈願望,想知道札撒和大蒙古國法規的人,就去追隨察合臺。」成吉思汗建國後,以蒙古軍民分授子弟,分給察合臺的份額為百姓8000戶,軍隊4000人。
  • 中亞蒙古人的決裂:察合臺人與蒙兀兒人的百年戰爭
    察合臺汗國的歷史非常坎坷,在開國君主察合臺去世後,汗國幾乎沒有出現過一位特別強勢的君主,沒有一位大汗可以長時間統治汗國。在那段時期,海都佔領了察合臺汗國的許多土地,並且幹涉察合臺汗國的內政,汗國的統治者都對海都敢怒不敢言。到了公元1301年,海都之亂被元朝軍隊平定,察合臺汗國的大汗都哇立即率領軍隊收復了被海都佔領的土地,窩闊臺汗國宣告滅亡。都哇去世之後,蒙古貴族對察合臺汗國的汗位進行了反覆爭奪,直到1330年的時候,都哇的幼子答兒麻失裡成為了察合臺汗國的新大汗。
  • 帖木兒帝國滅亡之後,阿富汗為何會成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避難所?
    昔班尼汗帖木兒帝國和東察合臺汗國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汗國的衍生國,該汗國在十四世紀中葉分裂,西部位於河中地區的被稱為西察合臺汗國,而東部則被稱為東察合臺汗國或者蒙兀兒汗國。而連帖木兒帝國的末代王子巴布爾,雖然自稱為察合臺人,但是母系祖先卻是蒙兀兒人,他的母親是東察合臺汗國的著名大汗羽奴思汗的女兒,羽奴思汗則是一位成吉思汗後裔。
  • 察合臺汗國
    巴魯剌思、札剌亦兒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該汗國中蒙古族的主體,其統治者是察合臺後裔。    窩闊臺大汗統治時期,察合臺(窩闊臺兄)在蒙古帝國的政治生活中居有崇高地位,在重大問題上起著一定的決策作用。由於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家族反對蒙哥繼承大汗位,所以蒙哥大汗把河中地區交拔都統轄。哈剌斡忽勒的統轄區只限於東部地區,而且本人尚未抵達府邸,就在途中夭折了。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乃哈敦(皇后)統治了察合臺汗國,長達10年之久。蒙哥大汗死後,成吉思汗家族內部爆發了長期的爭奪汗位的鬥爭。
  • 歷史上的蒙古汗國十一位末代可汗命運
    (也有人認為額哲是末代大汗)。窩闊臺汗國的領地被察合臺汗國也先不花可汗和元朝瓜分。察合臺末代可汗合贊算端合贊算端,1343年—1346年,察合臺汗國第23代可汗,察合臺汗禿裡帖木兒的曾孫,牙撒吾兒之子。
  • 伊拉克末代王室,因民族革命被推翻,王室成員全部被殺,家族絕後
    可惜時隔兩千年,伊拉克人自己建立的費薩爾王朝,已經是伊拉克的末代王室。雖然費薩爾一世領導伊拉克人實現了國家獨立,但實際上伊拉克王國是建立在英國的控制之下。費薩爾一世為了維護費薩爾王朝的統治,採取獨裁、高壓的手段,而且把國家利益出賣給英國,允許英國在伊拉克駐軍,還讓英國人享有特權等。費薩爾一世的賣國行徑,與中國清王朝統治者的賣國行徑如出一轍。
  • 【草原往事】成吉思汗二子——察合臺
    他是一位聰明能幹、才智過人、富於學識、令人敬畏的蒙古名將。由於察合臺熟悉札撒,是位嚴正不阿的執法者。成吉思汗命察合臺掌管札撒和法律,成吉思汗對屬下說:「凡是具有強烈願望,想知道札撒和大蒙古國法規的人,就去追隨察合臺。」成吉思汗建國後,以蒙古軍民分授子弟,分給察合臺的份額為百姓8000戶,軍隊4000人。
  • 窩闊臺汗國與察合臺汗國簡略
    海都統治下的窩闊臺汗國所控制的地域,西至可失哈耳與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諸城,東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魯番),北有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遊之地,成為中亞的一大勢力。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犯元境,在與元軍戰鬥中受傷,回師途中死去,子察八兒繼立。窩闊臺後裔為爭奪汗位發生矛盾和分裂,汗國力量削弱。1304年,都哇起而與察八兒爭戰,大掠其國西部諸城。
  • 佛教的終焉——察合臺汗國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二子察合臺被封在了西遼以前的直轄地,即高昌西陲到河中之間的草原,三子窩闊臺的封國則是察合臺封地以北的阿爾泰山一帶,包括西遼的龍興之地葉密立。值得注意的是,察合臺與窩闊臺的封地,與後來形成的察合臺、窩闊臺汗國並不重合。成吉思汗並沒有將中亞和塔裡木盆地富庶的農耕城邦封給他的兒子們,而是從中央派出官吏直接官吏。
  • 【蒙古帝國君王譜】察合臺汗國(一):歷史變遷1
    察合臺汗國最盛時其疆域東至吐魯番、羅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爾巴哈臺山,南越興都庫什山,包括阿爾泰至河中地區(河中地區特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大片地區)。斡爾朵(宮帳)設在阿力麻裡(中國新疆古地名,又作阿里馬,「蘋果城」之意,遺址在今新疆伊犁霍城阿力麻裡縣境內東北端。)境內的忽牙思。巴魯剌思、札剌亦兒和克烈亦惕三部,是該汗國中蒙古族的主體,其統治者是察合臺後裔。
  • 波斯帝國末代王室:國王被殺,王后難產,公主淪為亞歷山大的王后
    縱觀世界歷史,但凡滅國戰都是極其慘烈的,那麼波斯帝國末代王室的結局如何呢?一句話簡單概括: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大臣弒殺,末代王后斯妲忒拉被亞歷山大大帝生擒後難產而死,末代公主斯妲忒拉淪為了亞歷山大大帝的王后。(註:末代王后和末代公主都叫斯妲忒拉。)
  • 印度王室後裔,如今還擠在貧民窟裡...
    莫臥兒王朝除了有阿克巴、沙賈汗等著名皇帝,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也是相當著名。因為他曾領導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作鬥爭。
  • 歷史長河中消失的歐洲王室
    19世紀中期,馬麗二世成為葡萄牙女王,嫁給薩克森-科堡-哥查家族的米蓋爾一世,從此,葡萄牙王室名稱變為布拉幹薩-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1908年,第33任國王卡洛斯一世和王儲同時被暗殺,王儲的弟弟曼紐埃爾二世繼位,成為葡萄牙最後一任國王。在1910年的革命中,葡萄牙王室被推翻,曼紐埃爾二世流亡英國,因為去世後沒有子嗣,家族繼承權轉入前國王米蓋爾家族後裔中。
  • 為什麼說它的後裔分布於好幾個民族之中?
    而在公元742年,回紇又聯合葛邏祿和拔悉密兩部,將突厥人叛唐之後建立的後突厥汗國攻滅,並將其末代可汗白眉(阿史那鶻隴匐)斬首,還將其首級送到了長安。但從公元823年開始,吐蕃對回鶻攻勢再起,之後回鶻王室則發生了多次內訌。公元832年和839年,兩任回鶻可汗都在政變中被殺。特別是在公元839年的內亂中,回鶻宰相掘羅引來2萬沙陀騎兵介入其中,再加上其境內爆發了嚴重的饑荒,回鶻國力受到重創。
  • 黃歇的身份考證,他到底是黃國後裔,還是楚國王室子弟?
    有幾個明顯的證據,可以表明,黃歇就是楚國王室後裔,而不是黃國後人。 其一、韓非子明確說黃歇楚頃襄王之子 司馬遷雖然沒有明確交代黃歇身份,但是有四公子「皆王者親屬」的表述。這個「王」,不可能是指已經滅亡三百年的黃國,黃國那時候也不稱王。
  • 琉球王朝的王室還有後裔嗎?
    琉球王室還有後裔,目前生活在日本東京琉球王國是一個曾經位於中日之間的島國,在明清時期琉球相繼臣服於中國和日本的薩摩藩,到清朝末年時
  • 明明兵強馬壯地盤大,為何察合臺汗國要給海都當小弟? 海都:你抬頭看!
    窩闊臺的後裔也把大汗寶座看成是傳家寶,逼著蒙古貴族發誓要永遠支持窩闊臺後裔,他們萬萬沒想到託雷的後代能截胡大汗寶座。蒙哥和忽必烈上位後,窩闊臺後裔的日子很難過,家族中大部分爺們都被看管起來。就在窩闊臺後裔們黯然神傷時,海都崛起了。他憑藉的可不僅僅是窩闊臺汗國的力量,察合臺汗國的眾多王爺們也像腦殘粉支持偶像一樣,為他提供兵力財力支持,他一度成了忽必烈的勁敵。
  • 奧匈帝國公主在美驟逝,遺下丈夫與幼子,外曾祖父是末代皇帝
    奧地利皇室後裔瑪麗亞公主(Maria Galitzine)5月4日因心臟動脈瘤破裂引發心臟衰竭,於美國家中逝世,享年31歲。她身後留下年僅2歲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