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藝術規模與宗教內涵的結合,華麗建築背後的靈魂與信仰

2020-12-11 飛鳶文史

吳哥窟的精美浮雕藝術讓人感到驚嘆,因為能做到吳哥窟這種類型的藝術成就放眼世界估計也沒幾個,雖然中國的莫高窟相對而言比較有藝術創新上的成就。可是從規模和藝術成就來看,似乎吳哥窟相對而言更勝一籌。當然建成時間較晚的吳哥窟其實相對於莫高窟而言還有一個優勢。

它是婆羅門教的產物,在當時婆羅門教在東南亞盛行,有利於東南亞國家建立統治體系,同時也能有效地進行商貿往來憧憧,所以吳哥窟的成就實際也是代表當時東南亞國家在宗教信仰上的一種選擇

雖然精美的浮雕還是美不勝收,可是在當時來看,這些雕刻藝術還是只停留在藝術家腦海裡的一種印象。因為在吳哥王朝之前從未有一座如此大規模的婆羅門教殿堂,所以這種創新就使得吳哥窟不僅在藝術上獨一無二,在成就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屬於頂尖級別。

不過與西方類似達文西主創的壁畫不一樣,這裡的壁畫講究內涵。雖然畫的表象不如西方,可是內容卻十分豐富,做到了在有限的篇幅最大限度的傳達了內容。兩部印度史詩就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內完整的表述了出來,這種手法至今被各地的雕刻藝術家所借鑑。

一、雕刻藝術的核心並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涵

要是說雕刻藝術的核心是什麼?每個人可能各有主見,不過大部分還會重視於外表而不在乎傳達的內容。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以顏值為前提的時代價值觀,然而在吳哥窟的壁畫中,雕刻不僅在外觀上做到了活靈活現,還在內涵上做到了成功。不僅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了最多的內容,還將兩部印度史詩融合進了自己的文化之中。

這是不少東南亞國家都非常津津樂道的事,首先兩部印度史詩非常經典改動用於自己的歷史也是表現自己合法統治的一個渠道。另外雕刻藝術也在另一個層面表現了統治者所要表達的內涵,那就是神權賦予的政治統治。與中國不同,東南亞小國除了在政治上依賴宗教以外,在經濟上也依賴貿易,所以吳哥王朝通過將自己神話的歷史裝飾到宮殿之中,以此來證明自身的統治合法性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鞏固統治

所以莫哥窟的出發點也與西方有所不同,主要以內容為主,而西方則是以藝術華麗的外表為吸引點。雖然二者同在中世紀,可是吳哥窟所反映的故事內容更加豐富,以內容緊湊傳神為其特點。與外表華麗而內容枯燥的西方藝術品相比,吳哥窟的雕刻顯得內容豐富比較容易吸引人觀看。

這也是當時統治者需要準備的,因為一旦百姓不願意在宗教上選擇信仰,那麼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也無從談起。所以從根本的需要來看,吳哥窟的作用更偏向於普及婆羅門教,為吳哥王朝奠定統治基礎。另外從雕刻手法來看,選用最簡單的雕刻符號法的表達更有利於宏大篇幅的壁畫繪製,也更容易為人所理解。

吳哥窟雕刻的內容大部分為印度史詩內容,原本都是有固定的參照的。可是吳哥王朝卻在雕刻中將自己的歷史添加了進去。雖然這在東南亞各國的歷史中並不罕見,可這也是一件十分值得考究的事,因為早在吳哥王朝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周邊國家建立過類似的婆羅門教神殿了。

對於吳哥王朝統治的合法性其實更多的在於自身對宗教的解讀,同時也是在宗教改革中重新塑造國家統治的合法性,另外在維護國家統治上,建立的吳哥窟屬於典型的婆羅門教神殿。這也是表示吳哥王朝堅定要建立強權統治的決心。其實在印度孔雀王朝第一次進行婆羅門教統治時,就試圖利用神殿來替代法院,利用神權來維護法律。

做到國家法律建立在宗教基礎之上,同時也讓法律變得道德化。這樣一來也便於國家統治,統治成本大大降低,東南亞各國也一樣,企圖建立統治建立在神權之上的階級社會,同時為了降低統治成本。統治者不斷抬高神權,建立道德規範。也是這樣一來也間接的降低了統治成本,提高了國家統治效率。

同時人民忠誠度更高,這普遍發生在以宗教基礎建立的國家。因為宗教信仰可以使人的靈魂存在歸屬感,同時也能找到平衡。所以在這一點上也看到了吳哥王朝為了建立宗教統治的決心。

雖然現代學者推斷吳哥窟的內容為純宗教的內容,實際上這也是國王的宮殿,那麼宮殿為什麼要做這麼多宗教內容呢?一方面是為了教化子民,另一方面也是加強君權神授的定義。與西藏和尼泊爾這種完全的宗教統治不一樣,吳哥王朝採用宗教與封建統治結合的手法來統治國家,同時利用宗教來加強國家政府的合法性,這也是婆羅門教會在柬埔寨紮根的原因。

同時婆羅門教也會鞏固吳哥王朝在柬埔寨的合法統治地位,從而使得吳哥王朝能夠長久紮根在柬埔寨,這也是有很大關係的。與中國關係較近的越南文化也與中原較近,沒有種姓制度,同時也沒有宗教外衣下的君權神授,而是一個堅固的封建集權體系,這也讓越南發展更加偏近於中國,而柬埔寨的方式則與中國有較大不同,主要也是因為在傳統中原文化中不允許宗教充當國家權力的中央。

而印度文化則不一樣,所以依靠反抗真臘貴族起家的吳哥王朝必須找到一個合法性的精神支柱,宗教無疑是最好的工具,所以吳哥王朝利用婆羅門教建立起的統治也能有效控制國家,便於國家進行等級劃分和管理,這也為柬埔寨這種小國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不過這也是吳哥王朝血脈至今未斷的原因之一。

二、吳哥窟精美的浮雕藝術其實也是對國家財力的炫耀

吳哥窟如此精美的浮雕藝術其實也是在炫耀國家的財力,雖然不能與中國相比,但在東南亞各國中還是屬於比較拔尖的位置的,其實吳哥王朝當時一度與中國的關係非常親密。自從南宋滅亡後。越南湧入了大批南宋的殘餘勢力,為了自保,吳哥王朝選擇向元朝稱臣,到了明代又延續。

當然吳哥王朝倒不是懼怕元朝的武力,而是懼怕越南隨時有可能的入侵,所以吳哥王朝選擇向元朝統治者稱臣也是非常明智的舉措。不過到了明朝初期,朱棣下令徵討越南還引發了吳哥王朝的一次危機。當越南軍隊靠近吳哥城時,雖然早已向明軍發出了救援信的吳哥王朝卻等不到任何援軍,無奈棄城投降。也是在這一次越南軍隊的掠奪中體現了其吳哥窟的精美。

不光是佛像和浮雕,更有數不盡的財富,雖然吳哥窟中絕大部分為雕像藝術,可也有黃金佛塔,只不過被破壞了,早年更有聖僧藏有舍利子,所以自然也是價值連城。也是這一次的記載引起了歐洲殖民者的野心。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前,陸上貿易還佔據主要優勢,所以吳哥王朝如此雄厚的財力也引發了歐洲殖民者來探險的野心

與馬可波羅親自遊行中國不同,關於吳哥王朝的大部分記載源於元朝使臣周觀達。吳哥城的貿易以及繁榮極大震撼了他,於是他也在遊記一書中詳細記載了吳哥城的繁榮景象,不過後來也成了西方殖民者的參考書了。

雖然無數財寶是吸引人的重點,可是關鍵在於吳哥王朝打造這座宮殿的最終目的達到了。在鼎盛時它用於教化子民,在滅亡後又被殖民者所傳頌。在西方殖民者到來後,吳哥窟的歷史逐漸清晰化,同時也將當時政府夢寐以求建立的等級體系復刻化了。雖然殖民者大部分都是為了其中的財寶所來,可在藝術價值如此之高的吳哥窟中,又有哪些是真正可以值得一個國家炫耀的財寶呢?

雖然據元朝使者周觀達記載,吳哥王朝的皇城之內財寶無數,等殖民者到來後雖然只是一座孤城,可也是一座埋藏著無數財寶的城市。就周觀達本人的評價而言,吳哥王朝的財富甚至可以與富庶的江南相比。可見這座吳哥王城對周觀達還是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的,並且當時的商貿往來頻繁,吳哥王朝作為元朝重要的貿易夥伴自然也不甘落後,大力與元朝進行貿易,因此財力自然也不會弱到哪裡去。

可對於吳哥王朝而言,建立這座王城所花費的成本遠遠超出現代學者的想像,也是在建立吳哥王城後其富庶的景象引來了真臘和越南的垂連三尺,因此也造成了後來的真臘大舉東徵擴張速度一度超過越南,當然後來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泰國。可在當時吳哥王朝還是真臘所羨慕的對象,也由此成為了真臘的擴張目標。

吳哥王朝富庶的原因還主要在於柬埔寨有足夠大的耕地面積同時又有完備的交通設施,因此吳哥王朝通過糧食貿易屢屢獲利,使得吳哥王朝一度成為東南亞比較富庶的地區,這也與印度的發展軌跡有幾分相似。不過到了吳哥王朝這裡,商業是國家命脈,小農經濟僅僅只是維持國家統治的工具,所以要保持國家的經濟發展就必須通過商業,這也是後來元朝使者周觀達所述吳哥王朝富庶不亞於江南的原因。

但這也導致吳哥王朝成為了真臘的侵略對象,與吳哥王朝不同,真臘選擇了佛教,或者說利用眾生平等為基礎建立法律統治。兩國文化上的衝突也必然導致戰爭,所以真臘的入侵實質也是為了爭取本國政權的合法性存在。

吳哥王朝宣揚的婆羅門教實質也構成了對真臘的一種文化威脅,因此真臘的步步緊逼也是希望弘揚佛教抑制婆羅門教,雖然吳哥窟兩者都具備,可是後來的真臘史學家卻大肆撰寫佛學內容,而排斥婆羅門教,並提倡眾生平等,在真臘的文化入侵下後來的金邊變成了佛學勝地。

不過吳哥窟的內容卻是婆羅門教為核心的內容,目的也是為了方便國王劃分等級進行統治,這在吳哥窟的壁畫上有明顯體現,所以吳哥王朝還是以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為基礎的國家,同時在文化上雖然婆羅門教佔優勢,可依舊允許存在佛教,佛教的影響也使得今天的柬埔寨沒有了古代的種姓制度,而恢復到眾生平等的軌道上來。

總結:

吳哥窟的藝術成就之所以高其實並不是因為它在浮雕藝術方面有多麼高的成就,而是在內容表達上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表達內容,雖然此前也有一些東南亞國家利用壁畫和浮雕的形式來表達印度史詩,可對比起來,吳哥窟做到了用最有限的篇幅傳達了最豐富的內容。這種文創精神是十分難得,也是吳哥窟作為藝術成就的一個特點,後來被世界藝術家廣為借鑑

不過作為一個婆羅門教的神殿,吳哥窟不僅在規模上做到了世界前列,還在獨特的創意上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因為吳哥窟不僅單純描繪印度史詩還要描繪柬埔寨本國的歷史,這也是吳哥王朝統治合法性的來源。在描繪國王誕生到起兵最後加冕為王的過程中,吳哥窟利用了誇張與嚴謹並存的方式來描繪,而國王在壁畫中的造型也讓人琢磨不透,一半參考佛陀一半參考國王本人的塑像,因此這種畫像的形式也有別於西方的傳統畫像形式開鑿了藝術創新的先河。

不過在藝術成就上吳哥窟的成就可能因為宣傳宗教而讓它成了一個典型的宗教藝術的典範。其實吳哥王朝並不簡單是一座婆羅門教的神殿這麼簡單。它還是政治中心以及國王陵墓的所在,因此對於吳哥窟的真正功能而言不能單一化。

所以在藝術表達上的差異也就容易被人所接受,因為它並非簡單是一座神殿,還要擔負起國王陵墓的作用,因此從不少壁畫中表現佛教輪迴的內容中也不難推測其作為陵墓的美好祝願,也希望各位能有對吳哥窟的藝術文化有各自的見解與看法。

參考文獻:

《元史》

《周觀達遊記》

《高棉王朝》

相關焦點

  • 德國科隆大教堂:華麗的哥特風格,藝術與宗教結合的巔峰建築
    德國科隆大教堂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之地,建造者將哥特風格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文化完美的結合,使科隆大教堂成了名副其實的巔峰建築。科隆大教堂的所在地便是德國科隆這個城市,教堂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每一個來過科隆的遊客都一定會對科隆大教堂念念不忘,數十座尖塔聳立在城市中央,哥德式的風格帶給人們強烈的震撼,簡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 終於知道為什麼都愛去吳哥窟,中國遊客來了以後說:不想回去了
    吳哥窟這個地方被譽為柬埔寨的國寶,基本所有人來柬埔寨都為了吳哥窟而來,有人說,如果你想放下過去,那你一定要來一次這裡,來完以後你對人生可能有新的認識,新的理解。也許當你為世俗煩惱的時候,有很多問題想不出答案的時候,你看著吳哥窟的太陽,吹著這座千年建築傳來的風,你會明白一切你不理解的事。終於知道為什麼都愛去吳哥窟,中國遊客來了以後說:不想回去了,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是當時高棉建築的代表,吳哥窟建造的十分繁華,上面復古的花紋有著歲月的沉澱,你走的每一步路都仿佛回到了當年的吳哥王朝一樣。
  • 詳細解讀柬埔寨吳哥窟小吳哥—如何欣賞這座印在國旗上的建築
    和很多在分裂混亂時期登上王位的國王一樣,蘇耶跋摩二世在宗教信仰方面同自己的前任也區分開來,信仰毗溼奴。而他對毗溼奴的崇拜,以及統一後國力的日益強盛,促成了小吳哥的建成。從他即為開始,就著手小吳哥的興建,一直到大約公元1150年他死後才完成。小吳哥的神秘元素朝向西方:小吳哥是耶輸陀羅補羅城中唯一一座西向的建築物。
  • 學術文摘丨柬埔寨柏威夏寺建築布局特徵及其宗教信仰體現
    從建築格局看,吳哥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築單元組成較為相近,一般由中央聖殿、建築基臺、迴廊、長廳、藏經閣、圍牆、塔門、神道、壕溝、水池等組合而成。 根據年代及建築形制特徵,吳哥時期建築藝術的發展可分為荔枝山風格、神牛寺風格、巴肯寺風格、貢開風格、比粒寺風格、女王宮風格、南北倉風格、巴方寺風格、吳哥寺風格、巴戎寺風格及後巴戎寺風格等十餘種;同時,按建築材料又可劃分為早期磚砌結構為主期、磚石結構過渡期和石砌結構為主期。吳哥王朝時期的高棉建築中,供奉神靈的宗教建築與老百姓的民居建築材料有著明顯的區分。
  • 走進「一帶一路」中的吳哥窟
    其中,柬埔寨吳哥窟作為世界的一大建築奇蹟,也成為了最早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之一。1 歷史中的柬埔寨上蒼保佑我們的國王,並賜予他幸福和榮光,把我們的靈魂和命運來主宰。祖先的基業代代相傳,引領自豪古老的王國。廟宇在林中沉浸夢鄉,回憶吳哥時代的輝煌,高棉民族如磐石般堅固頑強。柬埔寨的命運我相信,我們的王國久經考驗。
  • 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吳哥窟
    去了幾次的吳哥窟,還是覺得美不勝收!今天就跟著小魚一起了解、感受一下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柬埔寨吳哥窟的魅力吧!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柬埔寨暹粒省,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類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築。
  • 去柬埔寨看吳哥窟,感受古代藝術之美!
    這個國家落後但不封閉,基礎設施差但服務態度好,有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吳哥窟、世界第七大河流湄公河。而且這個國家保留著「波布紅色高棉政權」時代留下的歷史痕跡,同時保留著法國殖民時期的法式風味,再加上獨到的自然風景,使柬埔寨深受世界各國遊客的喜愛。
  • 束埔寨和她的古寶:吳哥窟
    而說起歷史上最輝煌時期的吳哥王朝真是了得:早在公元九世紀初,吳哥文化相當昌盛,宗教、建築、藝術都已達到相當完美的境界,國力銳不可擋,疆土一度擴展到泰國、越南和寮國等領域,「吳哥」——那時的首都就是建立在東南亞最大淡水湖——「洞里薩」的湖畔,也是柬埔寨有史以來最雄偉的都城。隨著滄海桑田漫長歷史的變遷,這座一千多年前的古城,逐漸荒廢被森林覆蓋而淹沒在莽野之中。
  • 盤點世界建築奇觀!(一)
    7、拜佔庭藝術的傑作——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 伊斯坦堡)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最精美的建築物之一。它外觀宏偉壯麗,內部裝飾華麗,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是拜佔庭建築最完美的代表和拜佔庭文化的象徵,堪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座既稱作教堂又稱作清真寺的建築。
  • 【神奇之旅】到柬埔寨看吳哥窟
    和泰國一樣,柬埔寨也是佛教國家,95%的民眾信仰佛教,而吳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它代表的是柬埔寨的過去,輝煌的高棉王朝和印度教交替的繁榮。  雄踞在金邊西北約310公裡處的吳哥古蹟群,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遺址,現存古蹟主要包括吳哥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全部用石頭建構以及精美的浮雕藝術是吳哥古蹟的兩大特點。
  • 【柬埔寨】吳哥窟
    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 6天5晚999元帶你玩轉柬埔寨金邊和吳哥窟
    她歷經兩千多年歷史的風霜,留下了法國殖民地的法式風味建築,留下了吳哥窟無與倫比的歷史遺蹟,留下了文化氣息濃鬱的金邊。她的名字叫做柬埔寨,《古墓麗影》裡古樹與寺廟的結合,《花樣年華裡》在某個樹洞下埋葬的秘密,還有哪些古老的傳說和悠久的歷史,都令人心動不已。此刻,你想了解到的她,都如數盡收在接下來的六日旅行攻略中了,讓我們沿著這條線路,開啟一段神秘的旅程。
  • 不足「千元」,就可以探秘吳哥窟,全程免攻略,你還在等什麼
    從美學、建築學、哲學、宗教方面帶領聽眾深入吳哥的世界,於細節中把玩、品味、賞析,不僅理清了脈絡、普及了常識,也充滿了人文的悲憫情懷。柬埔寨,舊時的高棉,這個民族一直苦難深重,卻一直在微笑。所以當走著瞧(老朋友了!)推出吳哥窟之旅時,我毫不猶豫地下了單,挑了個當地的好時節,國內的春節出去探索吳哥之美。
  • 變和沒變的吳哥窟(柬埔寨吳哥窟遊記10)
    除了面目慈善的四面佛,巴戎寺外側迴廊上的浮雕也是不可錯過的特色,浮雕的內容包括神話故事、戰爭背景、市井生活、宗教信仰等,每一處都雕刻得極為精細聖劍寺還有一個標誌性的建築就是一個兩層樓的建築。一看到腦袋中便會想到古希臘的神殿,全部以超大圓形石塊疊起來的石柱支撐著,這個在吳哥古蹟中是唯一的,在吳哥王朝的文化藝術上別具意義。
  • 金邊+吳哥窟5+1日遊
    【吳哥窟藝術學校】,由法國人提供訓練柬國青年一技之長的場所~並了解藝品製作過程。【柬埔寨民俗文化村】特別安排貴賓在進入吳哥窟之前,先行了解柬埔寨這個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縮影,文化村佔地21萬平方米,現有11個風俗各異的民俗村寨,濃鬱的民族色彩外,並於博物館內以矽膠塑像展示古高棉人當年建築吳哥窟的生動場景,猶如時空隧道般的回到過去!
  • 西班牙巴塞隆納之迪高靈魂建築
    西班牙巴塞隆納 迪高靈魂建築 安東高迪出生於1852年,屬於新藝術運動,他的第一個設計以哥德式和傳統的加泰隆尼亞建築風格為中心。不久,他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使他與眾不同。
  • 吳哥窟:古寺的歷史
    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大的宗教聖地之一,其名之意為「寺廟之城」。最開始,吳哥窟是為供奉毗溼奴而建的印度教寺廟,它在14世紀時被改造成了一座佛寺,並在其已有的豐富藝術藏品的基礎上加入了佛陀的塑像。一段時間後,它又被改作軍事要塞。如今,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科學家們正努力地對其進行保護。它那213英尺(65米)高的中塔被四座更小的塔和一系列圍牆所環繞著。
  • 吳哥窟,報拋棄以微笑,報毀滅以歡歌
    隕石爆炸產生的衝擊波瞬間毀壞了吳哥窟美麗的建築,樹木倒伏,人員、牲畜大批死亡,從此高棉帝國毀滅。這看似無稽的假說,卻暗合了吳哥短時間內消亡、沒有任何文獻資料以及航拍地圖發現吳哥窟周圍有很多的水坑等大量實證。地利說認為,吳哥遭遇了類似於明朝遭遇的「小冰川期」,使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此引發社會劇烈動蕩,人口銳減。
  • 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吳哥窟、高棉的微笑巴戎寺,探索神秘的柬埔寨
    古代東方的四大奇蹟之一——吳哥窟吳哥窟位於柬埔寨的首都暹粒。吳哥窟是對吳哥古蹟群的統稱。這是一座由宮殿、寺廟、花園、城堡組成的完整的城市,古高棉王國的首都。說起吳哥窟的發現還要歸功於一個法國植物學家亨利·莫哈特。在公元1431年,泰國人入侵高棉,逼迫高棉人離開他們的家鄉,使得吳哥窟隱沒與熱帶雨林中。後來植物學家亨利進入暹粒尋找標本,才讓吳哥窟重見天日。讓我們領略人類的智慧,堪稱「神跡」的建築。
  • 文化|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宗教信仰?
    經常聽到外國人說到中國人的文化時,說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說錯了嗎?其實客觀地講,並沒有錯。從世界歷史上來看,20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都有屬於自己的宗教信仰:以色列有猶太教;印度有印度教;歐洲還有基督教;另外,阿拉伯世界也有屬於伊斯蘭教的信仰。唯獨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竟然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