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二十六條措施出爐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日前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等5個方面提出了26條具體措施。 「粵港澳大灣區是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區,金融開放也是題中之義。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免稅城、發展數字經濟……TA們為深港口岸...
「羅湖最有條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免稅城」 「建議在羅湖打造深港文化融合RBD」 「打造特色口岸經濟帶,重塑『深圳速度』」 …… 深港口岸經濟帶如何建設?
-
央行等四部門出臺二十六條措施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為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
-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贛州打造融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於近日正式印發,這是繼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後又一個為贛州量身定製的重大政策文件,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贛州的又一重要使命。
-
廣西持續推進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1—10月,28個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共完成投資86.86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的80%● 東融先行示範區新引進大灣區項目201個,項目合同投資總額約347.8億元,項目到位資金約205.37億元
-
四部門出臺《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鼓勵創新型...
四部門出臺《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鼓勵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本報記者 彭揚 趙白執南央行網站5月14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近日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範跨境金融風險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
-
正略鈞策: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變革
一、基礎設施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不斷壯大的核心優勢 與世界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貨櫃吞吐量大幅度領先,排名第一,其中深圳、廣州、香港位列全球港口排名前十,港口規模優勢為對外貿易的發展建立基礎,這是對外貿易的核心基礎優勢。
-
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
針對海洋強省,廣東省明確提出,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發展高地,重點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集群,培育天然氣水合物等海洋新興產業,推進海洋交通運輸、船舶製造、臨海石化鋼鐵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面對「藍色經濟」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如何把握?
-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江西這樣幹
1場主題推介,就是江西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推介會,旨在推介我省對外開放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政策舉措。預期將現場籤約一批合作項目。3場專題推介:電子信息產業鏈招商推介會、文化和旅遊產業鏈投資合作對接會和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推介會。
-
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4月21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9)》藍皮書。該藍皮書分基礎設施、經濟貿易、科技創新、人文灣區和三地合作等五大版塊,以大量數據、翔實素材和現實案例全景展示了2018、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展情況,對大灣區發展重點、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提出政策建議。
-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北京會議透露這些關鍵信息!
雖然說粵港澳天生麗質、本來就發達,但在上述高級別的區域發展戰略中,粵港澳卻不是少有的主角(一帶一路有一些定位)。 隨著此次一等別領導,擔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並在京召開會議,粵港澳大灣區毫無疑問,正式上升為一等區域發展戰略。 其實還不止於此。
-
「圓夢小康」江西贛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今年6月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將朝著將贛州打造成為革命老區與大灣區合作樣板區、內陸與大灣區雙向開放先行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創新區、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三區一園」的定位,將贛州打造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一幅加速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長卷,在贛南大地徐徐鋪展。
-
祝賀劉智博士被聘請為環球商匯國際博士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博士聯會專家顧問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博士聯會智冠中心」一旦成立,將會攜手智冠控股集團及其控股公司陝西迪碩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澳盈資產管理公司、香港上市企業家俱樂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協會等機構,建立技術粵港澳和內陸交流項目與投資對接和企業重組併購聯動機制,聯合組織博士論壇,加強產學研融合。
-
廣東自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示範區
南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正以綜合保稅區驗收為契機,加快改革創新步伐,著力培育產業配套、營商環境等綜合競爭優勢,打造大通關、大物流的優質載體,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開拓外貿發展新空間,努力成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南沙的新舉措、新氣象,正是整個廣東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生動縮影。
-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艾德控股集團迸發全方位創新活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布局和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承載著對整個中國經濟未來圖景的想像和期望。正如《2020粵港澳數字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報告》所述,在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以0.6%的面積創造全國近12%的GDP;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以5.59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和7116萬人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堪稱名副其實的大灣區。可以說,整合了粵港澳三地資源的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了全中國最好的經濟和金融資源,發展基礎堅實,市場機製成熟,產業體系配套齊全,金融體系全面領先。
-
創新求變,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山東省找準自身區位優勢,創新求變,著力打通堵點,補齊短板,推動外貿進出口貨物高效流轉,助推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今年以來,山東還拓展以青島港為樞紐的歐美遠洋貿易通道,新增外貿航線18條,啟動包括匈牙利、巴基斯坦、蘇丹等13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服務外貿企業近2萬家,帶動國內貨物出口64.8億元。(新聞聯播)
-
坪山與大鵬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育鑾 張妍 11月19日,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山水相連的坪山區與大鵬新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將深圳東部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深度合作、協同發展的示範區,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
淺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下廣東商業銀行經營轉型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合作重點主要是7個方面,即: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支持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
全面構筑西部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
全面構筑西部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 2020-07-05來源:《中國教育報》 甘肅是絲綢之路的「黃金段」,也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