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左右我一個親戚在準備蓋第4層的時候,村裡來了幾個人阻止了他繼續往上蓋,理由是現在村裡的房子不能蓋超過三層半。
我親戚不服氣的說到,村裡那麼多6層的樓房,他們啥就能蓋呢?村裡講到,那是以前蓋的,現在有規定農村蓋房高度了,你只能蓋到三層半。多了就是違建,到時候上面會派人來拆的,我們是為你好,才提醒你。
通過這件事情,我才知道,原來現在農村蓋房是要限高了(也就是限制層數),然後我在網上也看到其他的網友在講,他們那邊的農村同樣有限制層數。不過與我們村不一樣,我們那邊能蓋三層,當地只能蓋一層。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項規定,為什麼農村建房要限層呢?對於這個原因,我查詢了些資料,再結合我們村蓋房的情況,來為您們講解下,這個原因是什麼。
首先來講講,為何每個地方的農村,蓋房所限制的高度,並不一樣呢?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
在北方那邊像是寧夏、東北地區,當地的農民普遍是一層的平房;而在南方這邊,多數的農村房子是2~3層的小樓房。但在我家鄉福建、廣東等一些農村,當地的農村很多是5~6層的高層樓房。
之所以每個地方農村蓋房的層數不一樣,這是與當地風氣也就是民俗有關,北方那冬季要取暖,房子太高,取暖費用高;南方這邊雨季多,一樓有些潮,村民喜歡居住在二樓,房子也就會蓋的高些;而我們那邊的農村喜歡攀比,多數農民家小孩都是2~3個,這樣家庭人口多,房子就要蓋的高一些房間太多,才夠住。
以前房子建好了,雖然層數是過高了,但那時候並沒有這樣的規定,自然也就不會讓超高的層數拆掉。現在有限高要求了,就根據每個地方的農村當地的情況,來限制農民蓋房的高度。我覺得這種做法也是很好的,因地而異,而不是一刀切的去限制。
解釋完農村建房,每個地方不同的標準,再來說說農村為什麼要限層
農村限層的這項規定,其實是有諸多的好處的。
第一個好處:在於解決村民之間,因為建房高度的矛盾問題。我們都知道農村有部分,是很忌諱鄰居家的房子高過自己。這其中有傳統的迷信說法,也有採光的問題。
試想一下,你家房子只有2層,但周邊的房子都比你高,這樣你家的採光、通光問題,就會受到影響了。住在一棟採光不好的房子,心情也就不會舒暢,心情不舒暢,就會把怒火發到影響到你家採光的鄰居身上。
這樣就不利於鄰裡之間的和睦關係,但要是大家建房高度都一致,這種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個好處:在於減少相互攀比。在90年代前,我們村其實也沒有高過3層的農民自建房,當時村民們都是自蓋的1~2層石頭房。90年代後外出打工經商的村民變多了,有人賺到錢了,就開始回家蓋房,這一蓋就蓋到6層這麼高。
上述講過,農民對鄰居家房子高過自己有迷信說法,我們那邊也一樣。
別人蓋那麼高,他自然也就跟著蓋了;再者人家房子比你高,別人還以為你家錢沒人家多呢。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導致很多農民都把自建房蓋到5~6層了。
但這麼高層的農民自建房,事實上95%的農民們,是用不到4層以上的面積。3層以上的樓房用不到,空置著也是一種浪費的表現。從減少浪費、打消攀比之心,統一的建房高度,還是利於農民的。
第三個好處:在於打造美麗的鄉村。農村的自建房,在以前一直是沒有人,去對他們進行統一規劃,那時的農民建房,都比較隨意。自己有錢有地,想蓋幾層就幾層,蓋的地方也是雜亂無章,導致村道狹窄。
這種建房方式,看著一點都不美觀,統一的蓋房高度,和統一的建房規劃,會使村莊變得更為美觀。
至於其他的好處也有:比如鄉村的發展,我們村一直在傳要拆遷一部分,建些廠房,發展下村裡的經濟,也帶來村民的就業,不過我們村房子太高了,人家過來一看拆除成本很高,企業預算成本低,負擔會變大,人家就不願意在我們那建廠,跑到其他鎮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