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各縣,酒風最烈、最盛者當首推大荔。
大荔古屬同州,位於關中東府的白菜心,土地肥沃,物阜民豐,自古以來,酒風洋溢,酒史綿延,無論官員百姓,不管年齡長幼,皆善飲酒,尤以白酒為甚。
大荔人的祖先大荔戎,地道的少數民族,遊牧為生。性豪爽,善騎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另一種說法認為大荔人有党項、鮮卑血統,這可能是迄今為止對大荔人嗜酒好肉最合情理的解釋了。當然,也有不能自圓其說的,外地人,不管是河南的湖南的還是浙江的,只要到了大荔,時間一長,皆能劃善飲。
大荔人喝酒名堂多:訂婚得喝,結婚得喝,媳婦懷孕得喝,小孩滿月得喝,老人過壽更要喝……參軍得喝,上學得喝,立功得喝,受獎得喝,提幹加薪添財進寶更要喝……立木房子得喝,搬家入莊得喝,高興得喝,煩惱要喝,心裡不舒暢借酒澆愁更要喝……布置工作要喝,完成任務要喝,年終總結得喝,表彰獎勵盛情難卻不得不喝……酒成了大荔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荔人一年四季都在喝:新春要喝,春節開懷暢飲,共度歡樂,寧窮一年,不窮一天,從初一喝到十五,從東家喝到西家,迎來送往,樂此不疲;盛夏要喝,三伏一場酒,燥熱隨汗液排出,周身舒暢,倍感愜意;金秋要喝,收穫季節,滿心喜悅,舉杯慶祝,天地同樂;隆冬更要喝,寒日無事,休養生息,熱身暖胃,舒筋活血……
大荔人都能喝,膀粗腰圓能喝,玉面修身能喝,短矬低矮能喝,骨瘦如柴病病懨懨走路悄無聲息道骨仙風飲酒如咽涼水更能喝……青年能喝,壯年能喝,花甲之軀能喝,耄耋老者集人生閱歷與經驗修煉成仙更能喝……官員能喝,幹部能喝,工人能喝,農民無人管轄毫無羈絆當仁不讓更是喝酒主力軍……縣長能喝,鎮長能喝,村長組長酒攤子上迎來送往布置工作支應門戶差使喝酒更成了基本功……但有一個例外,大荔的女人從來不摸酒,不動酒,甚至有些妒嫉酒,憎恨酒:酒何德何能,竟把鍾愛的男人從懷裡奪走?她們百思不解,對大荔男人來說,為什麼酒會勝過她們的似水柔情?恨歸恨,怨歸怨,她們還是用纖巧的雙手麻利地支起攤子,然後抿著櫻桃小口,在一旁喜滋滋地看著男人們在酒桌上殺得人仰馬翻,雄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大荔人在什麼場合都能喝,華堂高屋能喝,低矮茅舍亦可,賓館酒家能飲,農家炕頭也行,實在沒地方,圪蹴在灶火前斷牆後澇池旁大樹下也能湊合……最可心的地方是在廳房下,幾張桌子擺開,親朋好友相聚,婆娘娃圍在一旁,挽起袖子,扯開嗓子,開懷暢飲,熱鬧滋潤酣暢痛快……
大荔人喝酒最講究心性,大凡相好對勁的聚在一起,酒逢知己,千杯嫌少,平常喝三兩,這時能半斤;最忌諱脾氣不鉚、不對撇子、心情不好或者遇到難腸事,酒反倒成了導火索、催化劑,往往一兩杯就能醉人,借酒勁聲淚俱下來一段蒼涼幽怨的秦腔,求得心靈一時的解脫……
大荔人一生都伴隨著酒,從離開母體的那一瞬,用酒消過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是酒迎接他們降生。一生一世,酒伴隨著他們度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世間的酸甜苦辣,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當到生命的盡頭,在親人用眼淚與烈酒的祭奠中升入天堂……清明時節,煙雨朦朧,後來者在春雨中把酒寄託對先人的追思……
酒是消力丹、粘合劑、推進器……無時無刻不滲透在大荔人的生命中,生活中須臾離不開酒。安排事情,拿幾瓶酒,圍在一起,劃幾圈,喝高了,領導的話就來了:「張三,這事你給咱幹,來,先敬一下」,啥也不說,隨後一陣鏖戰,雙方心知肚明……工作幹完了,領導很滿意,但不吭聲,獨自披衣出門,提兩瓶白酒,割二斤滷肉,幾個人邊喝邊總結……同事朋友之間有疙瘩,心裡不纏活,不便明說,擱到肚裡又不是個事,邀幾個相好對勁的,喝酒,到酣處,借酒勁指出,對方恍然大悟,在手掌的摩娑中接受意見,心悅誠服……弟兄倆白天打了架,冷靜下來,弟弟尋思不對,晚上褲兜裡揣上兩瓶酒,邀上幾個長輩敲門。當哥的這時坐在腳地還生悶氣,死活轉不過彎,聞門聲極不情願,但耐不住長輩的呵斥,弟弟的再三央求,開門時臉都邁到一邊。一進屋,弟弟先滿滿敬上三杯酒:「哥,別生氣,你不知道我是二球?甭和我這吃屎的娃一般見識……」一臉的無辜……酒一下肚,疙瘩自然沒了……在大荔,為官處世,關鍵在酒,大凡政績突出或德高望重者,深諳大荔人的脾性,深知酒的重要,把酒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全方位地調動起來,事業一帆風順,人氣日益見長……
大荔人飲酒嗜而不酗,貪而有量,舉止瀟灑,極有風度。他們喝酒能準確地把握分寸,關鍵時候便戛然而止,很少醉倒。他們打骨子裡瞧不起看不住自己的身子、見了酒日死沒活、逢酒必醉者,認為那不叫喝酒,是糟蹋酒、糟蹋行當。在大荔城鄉,雖然喝酒的場面比比皆是,划拳之聲此起彼伏,隨處可以看到戴著墨鏡,領口敞開,滿臉通紅,噴著酒氣,嘴裡含著牙籤,腳底下有些晃悠的漢子,但絕少碰到橫臥街頭爛醉如泥的醉鬼。多數大荔人喝場酒,回家洗個溫泉澡,沏壺釅茶,灌飽,再美美實實地睡上一覺,第二天頭不痛,心不慌,一如既往,這是大荔酒文化最絕妙的地方。當然,也有個別嗜酒如命的酒鬼,往往因為多貪一半杯便酊酩大醉,出盡洋相。有的跑回家蒙頭大睡;有的鑽到桌子底下不出來;有的嘿嘿大笑踉踉蹌蹌,腳底下像踩著棉花包,見了鄰家女子叫嫂子,對門媳婦稱嬸嬸,惹得妻嫌子不愛;有的蹲在糞堆上摳住喉嚨盡情嘔吐,清鼻能流二尺長,邊吐邊喃喃自語,一臉的懊悔。不過醉鬼有一個通病,就是最忌諱別人說他醉了,有經驗的人往往打哈哈,順著性子,不斷恭維,哄他回家,否則,一句不投機,他死纏爛打還要和你喝。經常醉酒的人大家都看不起,稱:「倒牌子」,更鄙夷的叫法:「垢痂」「熱粘皮」。他醒過來後也自慚形穢,好像失身的姑娘,在人們面前說不起話,抬不了頭,要改變印象必須是經過幾次較量不再醉,這樣才能得到諒解,才能重回組織懷抱。
大荔是個大縣,過去開中幹會,來的都是各部局鄉鎮的一把手。據說前些年幹部交流,從外縣來了一位領導。初到大荔,對領導的脾氣摸不透、不願表態的辦公室主任躡手躡腳悄聲請示如何與大家見面,正在批閱文件的領導一臉矜持,頭都沒抬,隨口一句:讓中層幹部都來。全縣中層遵令目睹新領導的丰采,黑壓壓一大片,會議室站都站不下。領導見狀,脫口一句:好挨球,大荔真大,咋恁多人?當然會得換地方開。大荔縣的中層都是人尖尖,素質好,水平高,能力極強,百裡挑一,政績突出,口碑極佳,局長鎮長鄉長主任可與小縣的縣長、書記相媲美。前些年,眼見鄰縣的一個接一個提起來,大荔人坐不住了。雖然他們在酒場上能說會道,舌綻蓮花,但生性耿直,面軟,不愛求人,相信群眾相信組織相信黨,特別是為自己的事老開不了口,溝通不夠。鼓足勁找領導,在門口踅磨上半天又轉回來,心有些退,算了,聽天由命吧,但不甘心,總覺得對不住自己,有負於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硬著頭皮找到領導,擺一桌酒菜,借敬酒時給領導提吧提吧,可現在領導把吃飯作為負擔,當然不願喝酒,划起拳來更不是大荔人的對手。大荔人最害怕見領導,忐忑不安,嘴翹得話都說不出。但一到酒場猶如上了戰場,聞到酒香就湧出一股豪氣,好像警犬嗅到了獵物,士兵聽到了衝鋒號,頓時血液沸騰,充滿激情,瞎子攻城,只顧朝前衝,竟忘記是幹什麼來了。結果領導往往是輸拳贏酒,滿臉的不悅。這才恍然大悟,不行,得讓領導贏拳,便有意讓。可拳場上不是你想讓就能讓,你說老虎,領導偏偏說雞,越讓越輸,越讓越彆扭,弄巧成拙,局面更加尷尬,全然沒有喝酒的喜氣,倒驚出了一身冷汗,把事情弄刺幹……不過現在提拔幹部更重視德才兼備工作實績,大荔縣的佼佼者不斷被委以重任,前景一片光明,這多少讓大荔人有些安慰。
大荔自古以農業為主,半耕半讀,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大荔人正直、忠厚、義氣,把信譽、事業、忠誠、良心乃至名聲看作比生命更重要。關中道有一段諺語:「刁蒲城,野渭南,不講理的大荔縣。」大荔人不講理,但講義氣,而酒和義氣則是一對孿生兄弟,在這片熱土上演繹著多少義薄雲天感天動地的故事。清朝末年,大荔西北鄉東高莊子青年張海子,與連畔種地的東高垣村農民王有福結為異姓兄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兩位老實本分的年輕人憑力氣養活一家老小。一次酒桌上隨口一句:「咱倆誰不在了,另一個要照顧對方全家。」可誰知這僭言竟成了現實。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二人結伴到蒲城縣永豐鎮販糧,天黑路滑,他們推著叫螞蚱車子躬身駝背,負重前行。在一個背風處,有福從懷中掏出半瓶酒,咬開木塞,自己抿了一口,遞給了海子,兩個人你一口,我一口,靠在一起取暖。突然,慣匪馬老六帶兩個土匪竄出,要謀財害命,搏鬥中有福受了致命傷。海子見狀,頓生殺機,提起扛子將三個劫匪打得狼狽逃竄,一把將有福抱上車子,將腸子用酒洗淨,塞進肚子,解下腰帶紮實,急速趕路。有福一個勁喊冷,艱難說了一句「兄弟,你要照顧我家。」便死在海子懷中。海子摸摸慢慢變冷的有福,轉身順著腳印,追上還沒有回家的馬老六,一頓猛打,三個土匪腦漿迸裂……海子義無反顧地擔負瞻養王家的重任,將有福的兒女撫養成人。每幹完一件事,他都要來到有福墓前,掏出一瓶酒,給有福倒一杯,自己喝一杯,滿臉淚水,不知喃喃地說些什麼……將有福的父母養老送終,將有福的孩子撫養成人,海子也從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當有福的最後一個孩子成家時,到處找不見海子,後來在有福的墓前發現 了他,緊緊攥著酒瓶,身體已經僵硬……
大荔人從小就喝酒,大人拿筷子頭蘸一點,讓孩子嘗,孩子偷偷抿一口,自己練,耳聞目睹,得天獨厚。放學路上,邊走邊來大壓小,實在不會就來叉碰刺(石頭剪子布)。星期天做完作業,找幾個夥伴,撇撇嘴:走,到外面練拳去,衣服下擺露出半瓶子酒……河堤邊,斷牆後,麥秸旁,槐樹下……擺開戰場,沒菜,幹蘸,父母見了,少不了大罵,當爺爺的不願意了:男人那個不喝酒,我娃這是學本事……別的地方練拳往往以水代酒,模擬運行,沒負荷,不刺激,幹彈,技藝提高不快,大荔人起手就用白酒,真刀實槍,戰鬥中成長。有時幾個小夥子湊在一起,一人一瓶先吹喇叭,美其名曰預熱,上臺階,然後才伸出指頭比高低……結果十七八歲的少年挾青春豪氣,鬥志更猛,拳法更精,酒量更大,常把老將挑落馬下…… 大荔人判斷一個男子是否成熟,是否能擔當重任,不問年齡,不看經歷,不瞅皺紋,不比鬍鬚,而是看他能不能喝酒,量有多大。在大荔人眼裡,酒齡就是年齡,酒風就是作風,酒量就是能量。一個小夥不喝酒,八鄉四鄰會看不起,老覺得沒長大,不成熟,同伴在一起諞閒傳也會覺得缺少話題,無共同語言,甚至找對象時都成了缺陷,人家女娃會搖搖頭,吐出一片瓜子皮,滿臉的不屑:瓜不唧唧的,連酒都不會喝……小夥子自慚形穢,一臉尷尬,比陽萎還難受。清末民初大荔流傳一則笑話:倆青年男女傾心相愛,但談婚論嫁時事情有些疙叨,原因是身為同州拳壇聖手的老泰山遲遲不表態。小夥子急得團團轉,同樣心急火燎的姑娘急中生智悄悄給戀人支招:我父喜拳貪酒。小夥子大喜:這也是我的強項。遂提兩壇好酒面謁未來嶽父,並故意把封皮打開。聞到酒香的準嶽父情不自禁,二話不說,翁婿倆立馬開始了切磋。老者把胳膊搭在桌子上,放話:你若能贏我,婚事就成,財禮也不要。小夥子故作謙虛,磨磨蹭蹭伸出五指,裝得有些戰戰兢兢,含笑不答。也許是小夥子求愛心切,抑或許老丈人故意促成,男青年起先贏了個硬七。可隨後輕裝上路的準女婿輸多贏少,沒有還手之力。整整喝了一天,直喝得老丈人心花怒放,直喝得小夥子如願以償。新婚之夜,趴在夫君懷中樂得不可開支的新娘子揶揄:「你能,你行,你厲害,兩壇酒就把我娶回來咧。」
大荔縣的歷史,就是一部酒史,也是一部血淚史,抗爭史,可歌可泣的鬥爭史。大荔人身上流淌著遊牧民族的血,嗜酒,性硬,秦人烈酒,民風強悍。大荔產烈酒,出刀客,也造義士。清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大荔東部與晉豫交界的朝邑黃河灘成了刀客的聚居地。朝邑境內河道交錯,灘地無垠,蘆葦叢生,溝壑縱橫。南走荊楚,東去晉豫,北遁韓合,進而到北山(黃龍),遠避甘省、青寧夏,可進可退。著名的刀客有王振乾(綽號王獅子),是陝西、山西、甘肅三省的刀客首領,手下有嚴孝全(嚴飛龍),嚴錫龍(野狸子),朱佩貞(軍浪子)、王飛虎(王銀喜)等徒弟,黨羽遍布各縣,尤以陝東十幾縣為多。熱血與烈酒把他們粘合在一起,叫板清朝的統治。後來,王獅子被捕,臨刑前,劊子手問有何要求,王獅子看時辰尚早,大呼:拿酒來,讓我打一圈通關。逢人來了個十五貫,竟沒輸一拳。他揶揄:憑這本事還想跟老子較量,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三碗酒下肚,嘴一抹,大叫:美扎了,摔碗,頭也不回,高唱《斬單童》,大步走向刑場……
王獅子死後,嚴孝全成為刀客領袖,清州縣捉拿他,形勢極為緊急。一日,同州府的兩個捕快將孝全堵在房間,孝全指著桌子上的兩碗酒:候一會,讓我喝了再走。酒一幹,兩個空碗飛向捕快面門,孝全已竄到炕上,推開暗門飛走,鳴槍大叫:「吾走矣……」同州當局的馬隊百十號人圍攻他,孝全帶領部屬死守村頭的堡砦,雙方展開激烈槍戰,刀客們的槍法極準,炸藥包與喝完的酒瓶同時扔出來,弄得清軍不知所措。血戰三天三夜,擊斃清廷走狗十八人,刀客無一傷亡。陝西當局調兵遣將,準備報復,孝全恐連累村民,率部屬避走甘肅。 辛亥革命前夕,孝全潛回大荔,與楊虎城等人結為異性兄弟,對天盟誓:今日結拜七兄弟,同甘共苦不顧生,為民除害打惡霸,一心一意滅滿清。革命黨人看準了嚴孝全,派同盟會陝西分會會長李仲三找尋他,李花費不少氣力得到線索,又被嚴的部屬百般盤問、拷打,幾乎致死。孝全指著滿滿三碗酒:「你敢一口氣把它喝完,我才信你!」秀才出身的李仲三不會喝酒,但為了大義,毫不猶豫,一飲而盡,頓時軟癱在地,孝全撫掌大笑:好漢!聽說孫文、黃興反抗滿清,將來你們起事,到時候黃河兩岸交給我,我以兩千人響應,包打先鋒。
武昌首義,西安光復,嚴孝全立即組織人馬,殺奔縣城,百姓攜械相從。後編入陝西民軍第十標,孝全任統帶,他的徵兵也別具一格:應徵者抹起褲子,拿起匕首,在大腿上戳一刀,要不皺眉,不喊叫方算合格,看茬硬不硬。血滴在碗裡,和著白酒,一飲而盡。後來,嚴孝全任先頭部隊,隨陳樹藩東渡黃河支援處在困境的山西民軍。這些刀客出身的民軍打仗以前先喝酒,衝鋒時脫得只剩下大褲衩,剃掉長辮子的光頭泛著青光,精腳片,猶如矯健的獵犬,異常勇猛,不要命,日死沒活地向前跑,往往跑到清軍的後方,又回過頭包抄。加之嚴孝全聲名遠播,清軍聞風喪膽,一敗塗地,迅速光復晉南各縣。這時袁世凱派北洋精銳進駐洛陽,包圍河南民軍,嚴孝全聞訊率部渡河擊敵,河南民軍方始脫險。
清朝陝西巡撫升允糾集二十萬大軍,從甘肅殺來,連克州縣,西線告急,嚴孝全率部星夜馳援,與胡景翼攻打禮泉,戰鬥異常激烈,死傷慘重,後清軍退回城內。升允以殘暴出名,嗜殺成性,孝全一心想活捉他,遂連夜察看地形,準備攻城,不幸被清軍流彈擊中,部下抬回,路上仍叮囑一定要殺進城去,至軍營,已不能言語,以目視眾人,目光恍惚,氣如遊絲,一隨從急解腰間酒葫蘆,滿滿給孝全灌了一大口,霎時臉色朗潤,目光如電,口中品味著,咂摸著,咬牙切齒,恨聲震天,半晌,大呼:「不能親手活捉升允,死不瞑目。」言迄而亡,年僅二十八歲,順口溜「嚴孝全,好漢子,腿上綁著麻纏子……」至今在關中流傳…… 民國初年,豫西一巨匪竄至大荔,拿一德國造二十響快慢機,打家劫舍,殺人無數,百姓惶恐。一金盆洗手的青年刀客大怒,徑直見縣長:「某願往」,縣長問:「需要什麼?」「一支槍,兩瓶酒足矣」。刀客換上皂衣,麻鞋綁腿,執一單響的獨眼龍手槍,懷揣西鳳酒,隻身剿匪,幾次都讓巨匪僥倖逃脫。一日傍晚,二人相遇城外一巨冢旁,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繞著巨冢,展開槍戰。巨匪自恃藝精槍好,大喊大叫,不斷射擊。火光閃閃,彈片橫飛,子彈不時擊中古柏石碑,發出尖銳的怪嘯。青年刀客左右躲閃,鎮靜自若,喝一口酒,記一次槍響,「一下,兩下……」當數到最後一下時,酒剛喝完,順手把酒瓶拋出,「砰」——瓶子隨聲而碎,巨匪槍膛裡子彈已光,正要壓彈,刀客一躍而出,「砰——」,正中巨匪眉心,一槍斃命,四鄉民眾歡騰……
民國15年(1926),陝人敗類鎮嵩軍旅長麻振武部盤踞大荔,橫徵暴斂,強迫百姓交納三年糧賦,農民怨聲載道,無法生存,便雞毛傳貼,進城交農。六千名農夫齊茬茬地站在府門前,一人高舉一瓷碗酒,喝畢,摔碗,寓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縣政府頓時變成瓦渣灘,農民扛著農具,呼嘯著衝進大堂……集兵痞、土匪、流氓一身外號「麻老九」的麻振武派兵血腥鎮壓,雖然農運一時處於低潮,但麻老九從此不敢出城…… 抗日英雄路雲亭,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孫蔚如部任營長。1941年據守河南汜水虎牢關,部下多為大荔健兒,除一人一槍外,每人還多了一隻酒葫蘆。一日,師長戰前視察,畢,問:還要什麼?路說,多送子彈手榴彈,外加幾罈子西鳳酒,師長怒曰:要酒幹什麼?路答:我有用場。日軍狂攻,路部巋然不動,日軍逼近,路營槍炮齊發,日軍死傷沉籍,路雲亭往每個士兵碗裡倒一兩酒,自己二兩,一飲而盡,打退一次進攻,喝一次酒。到要緊處,全營將士脫掉上衣,赤膊上陣。陝西人本身生蹭冷倔,大荔人更是手狠心硬,日機多次轟炸同州,死傷慘重,大荔人早已滿腔怒火,國讎家恨集中在一起,加上酒精一刺激,大喊大叫,彈無虛發。一次,日軍黃壓壓如潮水般直撲陣地,眼看力不能支,路雲亭大呼:「拿酒來」,警衛急忙遞過酒葫蘆,路雲亭喝了兩口,抄起機槍,日寇倒下一片,紛紛退後,就在這當口,槍管發熱,彈殼卡在膛裡,槍啞,日軍又反撲,路雲亭急了:「酒!酒!酒!」無人應,回首一瞥,警衛已飲彈身亡,路雲亭拿起不停瀝瀝向外冒酒的葫蘆,喝了一大口:「噗」,吐在槍管,登時冒起一股藍煙,日軍以為是新式武器,一愣,機槍又輕快地響起來……堅持七天七夜,斃敵千餘,路營也傷亡慘重……「路雲亭率部死守虎牢關」,震撼全國。解放後雲亭回鄉務農,依然嗜酒,每次喝酒,總要恭恭敬敬倒上三杯,潑灑地下:兄弟,哥給你敬酒了,淚如雨下……
解放初期,縣土改工作隊來到朝邑一村莊,任憑隊員們走村串鄉挨家挨戶宣傳政策,可從者寥寥無幾,大多觀望,工作難以開展。隊長眉頭緊鎖,一籌莫展。晚上,請教貧協組長,組長思謀半晌,試探道:「會不會喝酒……」工作組長恍然大悟,把大腿一拍:把它的,原來只考慮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可沒有想到民風民俗,怪不得和百姓這麼生分,立馬在祠堂前燃起一堆火,隨便弄了幾個下酒菜,邀請青壯年喝酒——這些小夥子來時一人腰裡已揣著一瓶酒,酒喝了,話說了,土改在全縣遙遙領先。 大荔人心實,厚道,待人熱節,來了客人,都要支酒攤子,男主人出門買酒,割肉,女主人鑽進灶房,刀剁案板,風箱聲響,煙燻火燎中麻利地端出精肉,焦辣白菜,涼拌豆芽,油炸豆腐絲,花生米,外加一大碗撲悠盞滿的汁子水水……同時還專門叫來街坊鄰居陪客人喝,惟恐支應不周,讓人笑話……
大荔人敬酒,極其講究,少者給老者敬,主人給客人敬,下級給上級敬,除非你是老父嶽父舅父姑夫叔父,一般人接酒後都不會一飲而盡,而是邊說著客氣話,邊往酒壺裡折一半或在地上湮一半,否則被認為沒禮貌。遠道而來的客人初到大荔,一桌人都要輪流給敬酒,這時你千萬不敢喝。有年輕氣盛豪情滿懷不知深淺者,不忍拂主人美意,接過第一杯一飲而盡,「好事成雙」第二杯,「桃園結義」第三杯……一直可以喝到「九九歸一」。喝了張三的酒,李四跟在後面,殊不知王五還在旁邊等著……喝了張三的不喝李四的,李四有意見,王五心裡不悅……後邊的酒又敬到手裡,客人急了,站起來喝,酒剛下一半,「站著喝不算……」已經暈頭轉向的客人忍無可忍,禁不住嘣出一句:「你們大荔人真不講理!」從此,不講理的大荔縣就成了關中道人所皆知的口頭禪。在大荔,往往會看到男人帶著土特產,在集市出手後,到食堂要兩個菜,拿瓶酒,咬開蓋,自斟自飲,美滋滋地喝上幾口,燃支煙,閉上眼,驅趕一身的疲勞,如果再有個伴,拳來酒往喝一通喊一陣更舒心……大荔人把能否喝酒作為評判男人是否出色的標準之一,男人再沒本事,日子過得再艱難,在酒場上他也會得到應有的尊重,如果能劃善飲,更是酒場的中心,在一來二往的比試中找回自尊……
大荔的男人有四可心:西鳳酒,秦腔戲,漂亮媳婦撈乾面,白酒鐵打不動地排在第一位。大荔人喜喝白酒,早上起來抿一口,提綱攜領,通血順氣;中午香香喝一杯,承上啟下,消困解乏;晚飯時喝上二兩,總結一天得失,享受小康生活。過去困難年代,無錢買酒,癮發了,自己動手,用紅薯、包穀釀造,沒菜,紅蘿蔔絲、白蘿蔔絲、紅白蘿蔔絲……啤酒初入大荔,一嘗直吐:「跟馬尿一樣,騷不唧唧的……」但終究低不住世風,擋不住誘惑,如今啤酒在大荔也異常火爆……大荔人酷愛西鳳,暱稱鳳酒,視如己出,猶如情人一般,幾百年始終如一。西鳳幹冽清醇,入口綿纏,價位繁多,各取所需。這些年各種品牌的白酒狂轟亂炸,目不暇接,但都曇花一現,大荔人牢牢地守護著這塊陣地。二十年前大荔酒廠的「同州特釀」一枝獨秀,風靡一時,大荔人欣喜若狂,每酒必喝「同州特釀」,把個酒廠都賣斷莊了。有一時期,大荔在外當兵的經商的工作的上學的,每逢探親,領導叮囑「捎兩瓶同州特釀」。八十年代初兩個大荔人去北京,看見長安街好多人排隊,也稀裡糊塗跟風,到跟前一看,原來是購買同州特釀。幾年後酒廠經營不善破產,「同州特釀」從此銷聲匿跡,讓大荔人很沒面子……大荔人有一個心病,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酒廠,就像沒有親生兒子一般,一種莫以言狀的惆悵。 筆者有一王姓木匠叔父,技藝高超,雕龍畫鳳,極具耐心,刀子活堪稱一絕。雖年過花甲,但紅光滿面,精神矍鑠。為筆者家作木工活,整整半年,筆者問如何酬謝,旁人提醒:「備幾瓶好酒。」席間,談話甚為投機,問:「何時開始飲酒?」「吾家有一燒鍋,二三歲即常去,老師傅每天讓喝一盅,以後漸長,六七歲就能喝一茶碗。」「現酒量多大?」王叔頓了一下:「不知道,過去我走後門買同州特釀散酒,酒廠專用酒桶每桶裝59斤,我一年得三桶。每次買一桶,倒入瓷壇,放些冰糖,發酵一段時間,這還不算平常紅白喜事和大夥一塊喝的。」王叔飯前飯後喝酒一蒸碗,休息片刻,點只煙,哼著秦腔,精雕細琢,在酒精的刺激下,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 大荔人最隆重的酒會是兒女結婚。兒子娶回漂亮媳婦,女兒尋下可心人家,了卻父母的天大心願,這高興只有通過酒才能表現出來。在婚禮上盛宴招待新親戚,要讓親家喝好而不是吃好,組織德高望重、能劃善飲者作陪客,女方也不甘示弱,私下準備了一干人馬支應……
大荔人酒喝得好,拳藝更高,酒令更是一絕,八九個人圍坐一桌,七碟碟八碗碗上滿了,都是熟人,不碰杯,先吃菜,讓肚裡有底墊,三兩口菜下肚,主人或陪客開始打關,六個牛眼大的白瓷酒杯擺在一起,添滿酒,叫一臺,一般每人得來三臺,最少十八杯,一圈關沒下來,三兩瓶子就空了…… 大荔酒場上流行老虎槓子,大壓小,划拳。老虎槓子屬小兒科,大荔人不屑一顧,喊時往往心不在焉,提不起興頭,對方覺得有被輕賤的感覺。大壓小隻出指頭沒有聲,大荔人覺得不過癮,而最能表現大荔人氣質的就是划拳了,特別是膾炙人口百聽不厭的酒令。 主家滿臉喜氣,從貴客開始,先握手,再溝通:「出門上路,魁寶不贏人,江湖亂道」,隨後拉開架式,伸出右手,引吭高歌:「高——升呀,一心敬你,二枝梅呀,三桃園呀,四喜來財,五魁首,六六順,七仙女,八枝梅呀,快快發呀,酒是好酒,十全十美……」前兩個拳,雙方都不喝酒,美其名曰:磨合,實則是試探對方虛實,熟悉拳路。
緊接著虎視眈眈:口裡喊著酒令,眼睛卻盯著對方的手,周圍人停止活動,都在監拳。大荔人划拳都能左右開弓,把右手換成左手:「哥倆好,四頁瓦,五匹馬,六六順,七個巧,八個鳥,酒是好酒,滿堂紅,你喝酒,嘿,連失帶輸……」贏家高興得把手伸回來,輸家也不言語,順手端起酒杯,送到嘴邊,「吱溜」一聲,一飲而盡,同時做一個漂亮的造型,杯底朝天,喝乾喝淨,一滴不剩,登時滿屋噴香,讓人唾涎欲滴。當然,常常會遇到父子、叔侄同席,這時候不喊哥倆好而是變成倆好或者高升,巧妙地避開可能遇到的尷尬,可以想到編曲人良苦用心匠心獨具。 有時還來廣東拳「一點總,三炮通,二紅四喜兩廣東,你喝酒,倆廣東,四四四四倆廣東……」偶爾還來日本拳:「帕斯得,帕斯得,八仙過海帕斯得,三個代表帕斯得,四項原則帕斯得……」
大荔人在喝酒上確實煞費苦心。好多歇後語都與酒有關,桌子底下划拳——起手不高。大荔縣的酒令緊跟時代步伐,大凡流行的政治用語都能在酒桌上見到。一次,筆者領悟了「三講」:講學習,把骰子放在杯子裡,一搖,看誰的點子多,誰就贏——少點數的向多點數學習;講政治,看誰的紅點多,紅預示政治;講正氣,看誰點子中的對子多,對子代表正氣……
五六杯白酒下肚,速度明顯減慢,抄筷子涼菜,快速咀嚼,順手喝口熱茶,話也多起來,互相指責對方出拳太慢或動作不規範,實則是拖延時間;解開衣領,讓酒精慢慢揮發,緩歇一下,隨後伸出胳膊:「袖子一綰,把酒到滿,指頭伸展,搭纏放緩」。這時,旁邊的人開始煽惑,「倆好……」如果比分交替上升,最後三打二勝一桄當,如果比分差別太大,輸家不願意了:「幹三,一風吹,重來」「幹四,黑的,喝一個重來」「一五,銅錘……」輸得太多了,旁觀者伸出五指:「來,擋一個,」贏了,「一擋兩不喝」,輸家繼續來,輸了,手一拍,「哥這臭手,擋不住」「叫我喝,我就喝,從來喝酒不羅嗦,」 又自嘲:「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抬手仰頭,白酒入肚,旁邊人不放心,把酒杯倒過來看乾淨沒,「滴一滴,罰三杯,」喝酒者吱吱哇哇,使奸耍賴,又得費一陣口舌。
大荔人划拳,不為喝酒,而是圖熱鬧,實則是較量,是意志、毅力、耐心的較量。大荔無山,一抹平川,人都是直槓子,沒遮攔,只有在酒場上才能顯示出彼此的城府,顯示出智慧。而更多則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勝利者的愉悅,徵服者的快感。贏者趾高氣揚,燃著煙,吐著圈,喋喋不休,出五關,斬六將,全然忘記喝米湯、拉一炕。輸者不吭聲,陰著臉,夾幾口菜,咀嚼著,努力回憶著對方拳路,想找出破綻,然後一舉擊破。有時會為一杯酒翻來覆去劃多少次,直到對手俯首稱臣,服服帖帖,讓人領悟到其中的文化。一次春節走親戚,筆者那桌由一中年人招呼,他面容清癯,舉止瀟灑,能喊能壓能劃,乾脆利索,酒德極佳。別人覺得白酒難以下咽,可他如吞玉液瓊漿一般,最令人心動的是他來大壓小時的架勢:手掌伸在半空,永不收回,眼盯對方的手,五指猛乍變化,動作漂灑,聲情並茂,同時全身發力,整個動作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竟是如此優美、和諧,令人讚嘆不已。
最能體現大荔人性格的就是快拳,猶如電視中的快棋賽,戰場上的短兵相接,足球比賽的突然死亡法。雙方覺得慢拳容易鑽空子,木木囔囔孜孜軟軟,不利灑,費口舌,不公平,便以快拳決勝輸。出拳如閃電,唱曲緊三火,劃者高度集中,反應敏捷,觀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還沒反應過來,又撂倒一個……
最能表現大荔人划拳水平的是大旗不倒,這是大荔拳法的經典,交響樂的高潮:胳膊肘放在桌子上,大拇指始終伸出,避免大拇指似伸不伸防止賴,迴旋餘地小,變化少,刀刀出血,拳拳見輸贏……
最令人叫絕的是一老者伸出雙手同時跟兩個人劃:兩個後生氣勢咄咄,步步緊逼,老者口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喊著酒令,穩如泰山,左右逢源,好似三英戰呂布……看著老者流利的指法,昂揚的鬥志,面前模模糊糊出現了閻敬銘和史豐收,該不是大荔縣這種划拳思路造就了理財專家和數學家吧? 在喜慶宴席上,高音喇叭播放著歡快的秦腔,新房裡姑娘女子嬸嬸嫂嫂耍逗新娘子,浪笑聲此起彼伏……
彩條布遮蓋的大院裡、廳房下,端盤的倒水的熱酒的下饃的一路小跑,涼菜熱湯溫酒濃茶源源不斷,新親戚老朋友舊相好聚在一起,划拳聲吵鬧聲嘻笑聲交織在空中,大黃狗臥在方桌下豎起耳朵懶洋洋看著一地的骨頭沒食慾沒心情一臉不懂一臉煩惱一臉無奈……
後院裡風葫蘆聲鐵鏟聲鐵勺炒菜的滋啦聲聲聲入耳,空氣中瀰漫著油香菸味酒香菜香,聲音和氣味在空中碰撞後向四處彌散……熱菜上來了,人們胡亂吃兩口,緊接著鏖戰,有時優化組合,乾脆把善酒者集中到一個桌子上,直喝得洗菜的看火的端盤的燒水的自成一桌開了戰,廚師在灶房沒法上菜等不及拿出一瓶酒說咱們也喝整個婚禮氣氛達到高潮……
清醒的把喝多的送回家半路冷風一擊幾句話說不對賭氣又追回來繼續喝。洞房裡新人顛鸞倒鳳,大廳下拳聲震天,擇菜的洗碗的溜饃的婦女腰酸腿痛眼睛發澀東倒西歪,瞭哨的擔水的燒火的臉色烏青步履沉重坐在糧食莊子上打起了呼嚕……
半夜兩三點,女主人抹開臉:兩娃都睡了,別喝了,耽擱娃的好覺。眾人這才清醒,才記起今天幹啥來了,趕緊站起來,互相埋怨著,飯不吃水不喝尋手套找鑰匙發動車馬達轟鳴燈光四射呼嘯而去……
酒給大荔人帶來了歡愉,也帶來了無盡的災難,戕害了不少大荔人。逢年過節,開懷暢飲,七八分酒意,騎車回家,大荔路寬道直,摩託風馳電掣,感覺好像駕飛機,遇到緊急情況反應遲鈍,常出車禍。每年春節酒後騎車釀成慘禍者不下幾十起,至於飲酒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溢血者不計其數,還有嗜酒如命自毀前程朋友反目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以至於鬧出一酒鬼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頓頓喝就連喝模糊都要喝酒,妻子鬧離婚法官問是要老婆還是要酒瓶子,酒鬼毫不猶豫地說要酒瓶子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筆者一侄兒,酒後駕車身亡,撇下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嬌妻愛子悲悲戚戚慘不忍睹,以至於奶奶瘋瘋癲癲一聽摩託聲就以為孫子回來情不自禁顫巍巍走上前去看個究竟。
大荔人心實,講義氣,別人在酒桌上一求,抹不開面子,硬著頭皮,鋪上蓋上去辦,結果往往會違反政策違犯原則招禍挨挫,真正「不講理的大荔縣」實質是說大荔人處世時感情大於理智,故大荔官高位顯者少。有一中層,大學畢業,年輕有為,魁偉英俊,能力極強,仕途一致看好,可誰知中途貪上了酒,在酒攤子上誰都不認,常常弄得領導下不了臺,結果,拳越劃越高,量越喝越大,官卻越做越小。筆者有一老知己,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處事幹練,酒場上划拳喝酒乾淨利索大家風範,幹工作也是雷厲風行能力極強更兼一手好寫,依稀窺見少時丰采,他的部下多為縣長市長專員書記,多年前,筆者少不更事,不禁發問:「怎麼沒有當縣長?」老者一愣,酒杯停在空中,半晌,面露赭色:「都是酒害的……」一老人身體不好,醫生讓戒酒,不聽,依然如故,兒女苦勸,怒曰:「過去沒錢喝不起,現在有錢卻不讓喝,這不是糟蹋我嗎?少管我,我喝酒即使喝死了也是興死的……」如此胡塗的邏輯真讓人哭笑不得。
生於斯,長於斯,呼吸著沁人心脾帶有淡淡酒味的空氣,沐浴在濃鬱的酒香中,濃烈的酒風,鼎沸的人氣,醇厚的民情,能不讓人陶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