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還示表,死亦當可值,我們所不知道的鐘繇

2020-12-17 面壁點滴

小編首先來請大家了解一下我們的大書法家、政治家鍾繇的生平吧。其人,字元常,是古時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在漢朝末年至三國曹魏時名列著名書法家和政治家。嘿嘿,接著就要說到我們古人常用的神奇杜撰了,傳言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而後果然在朝廷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約在太和四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元230年,不知道在哪一天,我們的鐘繇去世了,而他的諡號是「成」。後來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總之我們的鐘繇政治上作為很高,書法上的成就更是亦然。但是漫漫青史,概括一個人的一生無非也是寥寥幾筆罷了,可那僅有的一張紙甚至只有幾段文字卻正是我們了解的內容,可能有人說,那這樣的話人還怎麼活啊?是啊,時光如水,點點滴滴落進大海便是看不到了,但是我們不能將自己的自信給打磨掉,我們要有信心,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留名青史,但是過好這一生不是我們自己說的算嗎?好啦,今天小編回歸正題,繼續談我們的鐘繇先生,前段時間,小編將鍾繇先生的書法作品集買了回來,一看便是上了癮,在此小編不做多講,只說其中的《還示表》!

《還示表》這篇文章目前存世的有兩種,一是宋拓本,而是選自王羲之的快雪堂帖,二者的具體分別我覺得還是各有千秋,皆是因人不同,也就僅是似而已,畢竟即使原作者,要其寫出和原來一樣的字也是很難的,能夠做到的也僅是相似而已,而我們的鐘繇先生可是王羲之的老師的老師,那王羲之可是被唐太宗尊為書聖的存在,你想想厲不厲害,忠貞為漢室,雖後效忠於曹魏,但是政治立場的不同,並不能妨礙鍾繇在我們心目中的存在,也不能妨礙他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書法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頁。

相關焦點

  • 鍾繇太傅創楷書
    等到韋誕死後下葬,鍾繇派人去掘他墳墓,正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蔡伯嗜筆法終於為鍾繇所得,「由是繇筆更妙」。鍾會是鍾繇的二兒子,自幼機智有才思,在戰事上屢出奇謀,是司馬氏的親信,時人甚至比之為張良。不足勝有餘,隸書的盛行必將被一個有著明顯缺陷的新書體所取代。蔡邕是鍾繇最主要的師法對象,鍾繇要想跟蔡邕一樣在自己的時代裡根基人地、頭頂青天,就必須窮極生變,另闢蹊徑。
  • 鍾繇——楷書(小楷)的創始人
    鍾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採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 鍾繇小楷六種,不愧是「小楷之祖」!
    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樸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跡已無存,歷代奉以為法。《書法正傳》云:「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真跡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
  • 淺談:正書之祖鍾繇書法藝術價值
    在宋陳思《書苑菁華》卷首記雲:魏鍾繇少時,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蔡邕)《筆法》於韋誕座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
  • 小楷之祖—鍾繇小楷六種
    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樸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跡已無存,歷代奉以為法。《書法正傳》云:「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真跡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
  • 《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一:書家亦能臣
    《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第一節:書家亦能臣書法上所說的「鍾、王碑帖」裡的「鍾」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後世有王羲之學自衛夫人,衛夫人學自鍾繇的說法。這樣算起來書聖王羲之還是鍾繇的徒孫,可見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 鍾繇、王羲之書法有何不同?一個淳樸厚重,一個輕纖明豔
    《宣示表》、《還示帖》,字形猶算子,匾而肥;《力命帖》瘦勁而長;《墓田丙舍帖》行書流麗;《賀捷表》敬側太甚;至於《白騎遂內書》、《常患常贏》、《雪寒想勝》、《得長風書》四帖,古意蕩然矣。大抵返刻多而故步頓失,歲月久而膺作橫行。」我認為返刻和鷹作固然是各不相類的原因,但是都有一定依據,鍾慈也好,王羲之也好,書法本來就是面目多樣的。
  • 淺談:明晚期書家對鍾繇小楷傳承
    出生三月父死母嫁,少成婚僅五年妻死,八次應舉皆名落孫山,值胡宗憲幕僚卻不得而終,繼妻不貞殺之而帶來牢獄之災,晚年疾病纏身又不得已賣畫為生,多次自殺未遂與生活的摧殘致使其心情憤懣、精神分裂,從此以詩文書畫來發洩內心的苦悶,其晚年書法作品的狂怪即為此現實的寫照。藝術修養決定著藝術作品格調的高低,在這方面上天對徐渭顯得憐愛有加。
  • 明代小楷的風格流派都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而對於明代中後期小楷的取法淵源上又有一定的流派區分,吳門書派雖然小楷都秉承魏晉二王取法,但觀其小楷作品可看出文、祝有著明顯的風格差異。甚至明後期的董其昌與倪元璐、黃道周等人雖然在整體章法布局上有著明顯的共性但究其筆法亦有明顯不同。
  • 鍾繇《宣示表》高清完整版
    手機字帖 | 鍾繇《宣示表》 —書 法 思考出 品—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
  •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01智慧點金石 面對生命,聖賢之輩沒有認為活得活得很痛快,也沒有認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於心中。抑或有了不好的行為,擔心給父母、妻兒留下恥辱、羞愧而死成了這樣呢?抑或你遭受寒冷與飢餓的災禍而成了這樣呢?抑或你享盡天年而死去成了這樣呢?」 莊子說罷,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到了半夜,骷髏給莊子顯夢說:「你先前談話的情況真像一個善於辯論的人。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多思多慮,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
  • 首倡廢除死刑的大書法家鍾繇
    曹操上表,請封鍾繇以侍中的身份代理司隸校尉(監督京師和地方的監察官,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首腦),持節監督關中諸軍,並特許他不受各種科制的拘束。鍾繇到長安後,便給馬騰、韓遂寫信,為他們詳細地分析了利弊禍福。馬、韓被鍾繇書信說服,都派了自己的兒子入朝隨侍,也就是當人質。  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正在兩軍相持不下時,鍾繇給曹操送來了1000匹戰馬。
  • 為什麼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
    其實,生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國的書史之祖,更是「楷書」的創始人。若論輩分,王羲之的書法學自於衛夫人,而衛夫人則學自於鍾繇,如此算來,王羲之應是鍾繇的徒孫。由此,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窺見一斑。
  • 魏晉風度,極盡鍾繇
    然而鍾繇,沒有踏足書法領域的人,是比較少聽到這個名字的,甚至我發現有一部分人,學習書法幾年有餘,在唐楷上磨了幾年功夫,卻還不知道有鍾繇這個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能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鍾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鍾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太傅。諡成侯。鍾繇書法學習曹喜、蔡邕、劉德昇。
  • 《天道》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人間正道是滄桑,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心不逍遙,再怎麼想逍遙都沒有用,超凡脫俗必須超凡入俗,在俗中來,到俗中去,沒有脫離低級趣味和生物能的人。好想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究竟萬事萬物都是什麼生,又如何死。
  • 手機字帖 | 鍾繇《宣示表》高清完整版
    >—  至  善  書  法  出  品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樸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
  •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人間正道是滄桑,白雲蒼狗,物是人非,心不逍遙,再怎麼想逍遙都沒有用,超凡脫俗有必要超凡入俗,在俗中來,到俗中去,沒有脫離低級趣味和生物能的人。好想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終究萬事萬物都是什麼生,又怎麼死。
  • 鍾繇有多牛?
    不過,今天俠客不聊其書法,聊聊鍾繇的牛處。既然是牛人,難免有傳說。鍾繇從小就不凡。一次,他和叔叔一起去洛陽,路上遇到一個相面師說他相貌不凡,他日必定飛黃騰達、富貴逼人,但他馬上會有被水淹的厄運果然,沒走多久,鍾繇的馬受了驚嚇,鍾繇被顛了下來,正好掉進路邊的水裡。
  • 生不合歡,死亦同棺
    『生不合歡 死亦同棺』「哎!別哭了嘛,我幫你把風箏找回來了,你看看,可是你的?」一個身量不算太高的小男孩手裡拿著風箏,一臉無措的看著抱著膝蓋哭到沒聲的小女孩「我……咳咳」女孩剛開口答話一不小心被嗆到了男孩急忙放下手裡的風箏,輕輕地拍著女孩的背,給她順氣「好啦,都拿回來了,吶,給你」停下給女孩順氣的手,撿起放在一旁的風箏遞給女孩女孩輕輕撇過頭,眼睛紅腫但卻無不真誠的說「謝謝……」聲音有點小,不知道是因為哭太久有些啞或是因為面前的男孩子面上帶著著急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