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一:書家亦能臣

2021-02-13 三國故事

鍾繇,字元常,穎川長社(就是皇甫嵩後來和曹操一起大破黃巾的地方)人,東漢名士鍾皓的曾孫,標準的世家子出身。

《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

第一節:書家亦能臣

書法上所說的「鍾、王碑帖」裡的「鍾」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後世有王羲之學自衛夫人,衛夫人學自鍾繇的說法。這樣算起來書聖王羲之還是鍾繇的徒孫,可見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鍾繇有一次發現同僚韋誕有蔡邕寫的練筆秘訣,就向韋誕借閱。不料這位韋先生很是技術保守,堅決不給他。鍾繇就捶胸頓足,大哭大鬧了三天,全不顧世家子和大臣的體面,最後「其胸盡青,因嘔血」,人家也沒有給他看。鍾繇卻因為太投入,差點送命,虧得曹操派人送五靈丹(三國時期療傷聖藥)給他,才活過來。

鍾繇算是中了心病,發下誓言,說不惜等韋誕死了之後去盜墓,也要看到蔡中郎的秘訣。

作為藝術家的鐘繇也是夠邪氣的。好在韋誕比他晚死了二十年,不知道他同是書法家的兒子鍾會是否和《天龍八部》裡的鳩摩智一樣執著,從韋誕的墳裡再把書法秘笈扒出來,看完錄製副本之後再到鍾繇墳前燒了以滿足他的心願。

以至於西晉虞喜的《志林》上一口咬定盜墓的事情是鍾繇指使的,就和先前董狐把趙穿殺晉厲公的帳記到趙盾頭上一樣。

同舉孝廉的荀彧把鍾繇舉薦給曹操的時候,鍾繇已經是尚書僕射的官階了,而且有了東武亭侯的爵位。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和曹操的關係。不單是兩個人都愛好書法,關鍵是兩個人都有點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邪氣。所以早在曹操還在兗州掙命的時候,鍾繇就沒有少為他說好話。

曹操也對鍾繇非常信任,讓鍾繇當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委之以後事,特使不拘科制」,權力和信任程度和夏侯惇、荀彧等人是不相上下的。而鍾繇也沒有辜負曹操對他的期望,他不但是書法家,更是能臣。

曹操在官渡和袁紹相持的時候,鍾繇派人送戰馬二千匹到前敵,令曹操很是感動,給鍾繇去信道:「得所送馬,甚應其急。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

鍾繇沒有能夠如蕭何一樣給曹操舉薦個韓信,但是作戰的本事卻比蕭何強。西涼的韓遂、馬騰被鍾繇擺弄得服服帖帖的。

後來匈奴作亂,鍾繇親自帥軍前往平定。此刻在黎陽和曹操對峙的袁尚兄弟派遣高幹和鍾繇的外甥郭援一起帶大軍來與匈奴合軍。鍾繇手下的武將都想著撤兵回去,利用堅城防守。這時候鍾繇顯現出英雄本色:

「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

無論從料敵、審己、決勝都顯出上將之才。隨後鍾繇派出的張既搬來了馬騰的救兵萬餘人,在平陽和高、郭的部隊決戰。郭援恃勇而進,被鍾繇半渡而擊,幾乎趨全軍覆沒。郭援本人也被龐德斬首。龐德時候得知郭援竟然是鍾繇的外甥,大驚之下向鍾繇道歉。鍾繇大哭道:「郭援雖然是我的外甥,但是卻首先是國賊啊!你又何必道歉呢?!」

大丈夫公私分明,不哭則鍾繇無情,不贊龐德則鍾繇不明大義所在,哭自己的外甥而稱讚斬郭援的龐德正是顯現了鍾繇的古人之風。

鍾繇對外甥如此,對自己也是這樣。鍾繇曾在洛陽為宮,當時皇帝下詔徵河東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認為天下尚未平定,不願應徵,百姓亦因王邑政績卓著而不想讓王邑走,於是王邑屬下官吏郡掾衛固、中郎將範先等分別去找鍾繇,要求留下王邑。但皇帝詔書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東太守杜畿此時已來到河東。因此鍾繇未答應衛固、範先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儘快交付印綬。

王邑一氣之下,自己拿著印綬逕自從河東來到許昌交給皇帝,衛固等趁機舉兵。鍾繇在討滅叛軍後,上書自劾,稱自己「威刑暗弱」、「輕慢憲度」、「奉詔不謹」、「弱不勝任」「伏須罪誅」。確實是光明磊落的大臣。

更重要的是鍾繇在關中經過董卓和李催、郭汜之亂的摧殘後,能夠在關中重整旗鼓,招降納叛,對流亡的農民予以保護,積極墾荒,是關中之地重新現沃野千裡、人口稠密的景象,不止是功在社稷,更是功在黎民。

治世之能臣難,亂世之能臣猶難。治世的能臣也許僅僅需要的是心懷坦蕩、大公無私,而亂世的能臣更需要忍辱負重,一個「忍」字道盡亂世能臣的苦楚。亂世的能臣的「忍不是為了自身,而是為了蒼生、為了天下、為了自己的理想。

世人也許會對鍾繇把自己價值連城的玉玦送給曹丕的行為而說他勢利,卻很少知道鍾繇的內心世界。一個能夠在書法上提出「豈知用筆而為佳也。故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的人,一個在能夠在亂世首先寫出方方正正楷書的人,一個書法能夠「點如山摧陷,摘如雨驟;纖如絲毫,輕如雲霧;去若鳴鳳之遊雲漢,來若遊女之入花林,燦燦分明,遙遙遠映者矣」的人,一個能夠為書法捶胸頓足而不靠手中的政權搶奪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趨炎附勢之徒。

「若無濟世志,原亦輕王侯」,如果鍾繇僅僅是想保其首領於亂世之中,做個純粹的書法家,憑藉他的世家子身份原是不難的,也大可以玩清高,幹拿一份俸祿,只需要「口不臧否人物」就可以了。但是鍾繇想的是成為能夠安天下、濟蒼生的能臣,就不能不使自己的羽毛去沾染濁世的紅塵,去和當權者合作,甚至是委曲求全。能臣未必比書法家有才華,但是能臣比書法家更要有犧牲的精神和社會的責任感。

下回:鍾繇鍾會卷 第二節 ——先生也迂直

提示:在微信號「三國故事」上的【漫話三國】專欄可查看所有漫話三國系列

相關焦點

  • 淺談:明晚期書家對鍾繇小楷傳承
    在經濟領域則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市場經濟異常活躍,市民階層湧現,雅俗共賞的市民文化亦盛行起來。一、浪漫主義書風下書家在小楷領域的探索在江南地區,書畫藝術品的市場異常繁盛,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書畫藝術的風格轉向。
  • 鍾繇:用筆者天也
    鍾繇是誰?簡單的說,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書法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變隸法為楷書,開創了高古自然的楷書風貌,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雖然沒有真跡傳世,但是後人臨摹的《宣示表》、《賀捷表》、以及《薦季直表》等小楷經典至今仍是備受推崇。今天,我們不過多談論鍾繇的書法造詣,喜歡的朋友可以搜集相關的詳細資料進行了解。
  • 鍾繇——楷書(小楷)的創始人
    鍾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
  • 鍾繇:楷書書法創始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鍾繇書法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
  • 每日三國英雄志040-曹魏太傅鍾繇
    鍾繇(151-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東)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重臣、政治家、傑出的書法家。鍾繇出身世家大族穎川鍾氏,幼年時相貌不凡、聰慧過人。長大後,被察舉為孝廉,歷任尚書郎、陽陵(今陝西鹹陽市東北)令,後因病離職。
  • 魏晉風度,極盡鍾繇
    然而鍾繇,沒有踏足書法領域的人,是比較少聽到這個名字的,甚至我發現有一部分人,學習書法幾年有餘,在唐楷上磨了幾年功夫,卻還不知道有鍾繇這個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能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鍾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鍾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太傅。諡成侯。鍾繇書法學習曹喜、蔡邕、劉德昇。
  • 三國殺:鍾繇作為官階獎勵的武將,強度足以叫板某些史詩武將
    #三國殺移動版在這些武將中,小編最喜歡的是程昱和鍾繇這兩個老頭子,程昱的強度不用多言,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鍾繇這個武將則是比較親民,入手門檻比較低強度也還算適中。鍾繇這個武將的可玩性是十分強的,不僅能夠給隊友提供輔助效果,自身也有著不俗的輸出。
  • 為什麼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
    「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它的創造者還有宋《宣和書譜》載「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一說,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但後世未有王次仲「楷書」流傳,迄今為止也未發現有漢初至漢末的「楷書」碑文、書帖,而流傳至今的「楷書」作品,最早是三國時期魏國鍾繇的《宣示表》,被認為是「楷書之祖」。
  • 鍾繇《宣示表》謙謙君子風
    鍾繇《宣示表》謙謙君子風 鍾繇《宣示表》 故宮博物院藏, 著名小楷法帖, 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 真跡不傳於世。
  • 三國十大賢臣排行榜,他排名高過諸葛亮,實至名歸!
    ,名將輩出,謀士燦爛,但是還有一大批賢德能臣,常常被忽略。  第十:鍾繇。  鍾繇是潁川人,三國時期的大書法家和政治家。史載鍾繇長得相貌不凡,而且智慧過人。  第五:魯肅。  魯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和外交家。
  • 三國魏 ▏鍾繇《薦季直表》賞析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 書法人物葉清臣
    康定中,庠為參知政事,戩為樞密副使,清臣任三司使,祁為天章閣待制。趣尚既同,權勢亦盛,時人謂之「天聖四友」。呂夷簡深忌之,指為朋黨……上聞,乃盡罷四人為郡,仍降詔天下,戒朋比焉。人物生平葉清臣,字道卿,長洲人。父參,終光祿卿。清臣幼敏異,好學善屬文。天聖二年,舉進士,知舉劉筠奇所對策,擢第二。
  • 淺談:正書之祖鍾繇書法藝術價值
    這一時期書法已經進入了書體演變史上的最後階段,伴隨著新書體的不斷定性成熟,文人流派的書法也在不斷地創新,更新。最為突出的就是鍾繇而二王。而鍾繇更是成為了楷書鼻祖,鍾繇在他所創造的書法上享有極高榮譽,在晉宋、南朝以來,鍾繇同張芝、王羲之、王羲之父於統稱為「四賢」,又同王羲之成為「鐘王」,孫過庭(書譜》開首即說:「夫自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魏末稱二王之妙。」
  • 鍾繇的繇字怎麼讀
    鍾繇,三國魏大臣,著名書法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鍾會之父。東漢末,為黃門侍郎。
  • 鍾繇《宣示表》高清完整版
    手機字帖 | 鍾繇《宣示表》 —書 法 思考出 品—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
  • 三國殺:連鍾繇張松都不配出場,「四害武將」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三國殺#所謂的「四害武將」之說,僅是三國殺常駐活動模式鬥地主的專屬產物,在二打一的特殊玩法之下,一些本身具有一定強度且人氣不低的武將成為隊友避之猶恐不及的過街老鼠,而軍八與國戰之類遊戲人數眾多的模式裡是不存在什麼四害的。
  • 鍾繇太傅創楷書
    得到所謂的書法秘要便能化腐朽為神奇,成就一位書法大家,這樣的說法,不如換成書法女神附體蔡邕,蔡邕轉世成鍾繇,鍾繇轉世成王羲之。但值得相信的是,書法是有著不常傳授的秘訣的,怎樣轉筆、怎樣用墨,各家有各家的法門。
  • 「楷書鼻祖」鍾繇《宣示表》,放大看更贊!
    《宣示表》,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已不傳於世。鍾繇(yáo,一作yóu),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
  • 鍾繇、王羲之書法有何不同?一個淳樸厚重,一個輕纖明豔
    衛恆距劉德升時代約百年,祖衛凱、父衛灌並擅書,且衛凱與鍾薪同為魏初重臣,所以衛恆對劉德升的書法也應該能夠有相當的了解。可惜他們對劉德升、鍾繇的行書都沒有更詳細的描述。羊欣另外對鍾爵各體的不同用途作了說明: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者,相聞者也。」就是說,在鍾繇手中,行書被用於簡札書啟往來。而碑刻和章奏則不用行書。
  • 生有還示表,死亦當可值,我們所不知道的鐘繇
    小編首先來請大家了解一下我們的大書法家、政治家鍾繇的生平吧。其人,字元常,是古時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在漢朝末年至三國曹魏時名列著名書法家和政治家。約在太和四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元230年,不知道在哪一天,我們的鐘繇去世了,而他的諡號是「成」。後來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