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用筆者天也

2020-12-23 騰訊網

鍾繇是誰?簡單的說,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書法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變隸法為楷書,開創了高古自然的楷書風貌,被後世譽為「正書之祖」。雖然沒有真跡傳世,但是後人臨摹的《宣示表》、《賀捷表》、以及《薦季直表》等小楷經典至今仍是備受推崇。今天,我們不過多談論鍾繇的書法造詣,喜歡的朋友可以搜集相關的詳細資料進行了解。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鍾繇關於書法用筆的一個論述:用筆者天也。

書法的用筆,自古以來都是書法名家關注的第一重點。為什麼魏晉時期的書法在書法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關鍵點就在於筆法。以王羲之為例,他之所以被譽為書聖,不僅僅是一篇《蘭亭序》,更重要的是他的用筆,無數的後世追隨者都以能得王羲之筆意為榮。正如鍾繇說的那樣,用筆者天也。

書法發展到唐代,用筆的方法發生了一些轉變。雖然唐代書法家非常推崇王羲之,但是從留下的墨跡來看,用筆還是發生了變化。以唐楷為例,下筆之時追求的逆鋒入紙,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這一用筆特點在唐代以前的魏晉時期是沒有的,王羲之的用筆比較果斷直接,沒有那麼多小動作。這些用筆的區別,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要加以注意。

書法發展到唐朝,可以說將用筆的法則表達到了極致。唐朝以後,雖然大家也是將用筆放在第一位,但是再也無法超越。為什麼現在學習書法要從唐朝的楷書入手?就是因為那時候的用筆最合乎法度,書寫的比較規範嚴謹,更加適合作為學習的典範。

元代的書法家趙子昂也是比較注重筆法的,並且是直接取法二王筆法,雖然是簡化了的王羲之筆法,但已經很了不起了。趙子昂在談到用筆的時候曾經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句話說的意思和鍾繇的「用筆者天也」差不多,都是把用筆放在了書法學習的第一位。

書法歷經3000年的發展,大家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注重筆法。不過,在現代書壇,小編卻感受不到用筆的重要性。可能是小編的水平有限,我看一些當代書家的作品,很多都是在追求自己的獨特,看上去洋洋灑灑,卻看不到筆法在哪。小編忍不住想問一句:書法發展到現在,用筆者還是天嗎?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淺談:正書之祖鍾繇書法藝術價值
    在宋陳思《書苑菁華》卷首記雲:魏鍾繇少時,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蔡邕)《筆法》於韋誕座上,自捶胸三日,其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與。及誕死,繇陰令人盜開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
  • 鍾繇:楷書書法創始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鍾繇書法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
  • 《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一:書家亦能臣
    《漫話三國人物》鍾繇鍾會卷第一節:書家亦能臣書法上所說的「鍾、王碑帖」裡的「鍾」就是他,「王」就是王羲之。後世有王羲之學自衛夫人,衛夫人學自鍾繇的說法。這樣算起來書聖王羲之還是鍾繇的徒孫,可見鍾繇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 牛人鍾繇
    不過,今天俠客不聊其書法,聊聊鍾繇的牛處。既然是牛人,難免有傳說。鍾繇從小就不凡。一次,他和叔叔一起去洛陽,路上遇到一個相面師說他相貌不凡,他日必定飛黃騰達、富貴逼人,但他馬上會有被水淹的厄運果然,沒走多久,鍾繇的馬受了驚嚇,鍾繇被顛了下來,正好掉進路邊的水裡。這其實是個巧合。
  • 鍾繇——楷書(小楷)的創始人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鍾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善於思考與鑽研。鍾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於用筆方面的論述。鍾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
  • 鍾繇太傅創楷書
    《太平廣記》收錄羊欣(王獻之的外甥)《筆陣圖》中關於鍾繇刻苦學書的記錄:少時跟隨劉勝在抱犢山中學書三年,為官時經常和曹操、邯鄲淳、韋誕等討論用筆之法。晚上睡覺前在被子上寫寫畫畫,時間長了,被子爛出了一個透明窟窿;上廁所時全神貫注地想著書法,常常忘了出來;看到身邊的各種東西,都試圖用書法去模仿收容。有一次,鍾繇得知韋誕有《蔡伯嘴筆法》一書,便向他借閱。韋誕不願分享寶物,堅決不借。
  • 鍾繇有多牛?
    不過,今天俠客不聊其書法,聊聊鍾繇的牛處。既然是牛人,難免有傳說。鍾繇從小就不凡。一次,他和叔叔一起去洛陽,路上遇到一個相面師說他相貌不凡,他日必定飛黃騰達、富貴逼人,但他馬上會有被水淹的厄運果然,沒走多久,鍾繇的馬受了驚嚇,鍾繇被顛了下來,正好掉進路邊的水裡。
  • 魏晉風度,極盡鍾繇
    然而鍾繇,沒有踏足書法領域的人,是比較少聽到這個名字的,甚至我發現有一部分人,學習書法幾年有餘,在唐楷上磨了幾年功夫,卻還不知道有鍾繇這個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能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鍾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鍾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太傅。諡成侯。鍾繇書法學習曹喜、蔡邕、劉德昇。
  • 鍾繇小楷《宣示表》賞析
    我國楷書的書寫風格雖然在東漢末已經有了萌芽,可是最後使楷書與隸、篆有明顯區別,並且省去隸書蠶頭燕尾,增加鉤挑,修改結字體勢,創製書寫法規,從而使楷書從隸書中徹底分離出來,則是魏晉之際的事,而這期間最大的功臣當數鍾繇,他在當時既是國家重臣,又是書法家,是早期提倡用新書體楷書寫文章和奏摺的人,正因為他的政治地位,才使得楷書被官方認可,得以推廣,成為正規合法的書體。
  • 首倡廢除死刑的大書法家鍾繇
    鍾繇小時,和他叔叔鍾瑜去洛陽,途中遇到一相面先生。這相面先生見了鍾繇後,對他叔叔說:這娃娃一副富貴相,但有水災,遇到水時務必小心謹慎。離開相面先生後走了不到十裡地,遇到一座橋。在過橋時馬突然驚嚇,鍾繇被甩到水裡,差點淹死。鍾瑜萬分驚奇,相面先生說的水災一事竟然應驗,就深信鍾繇有富貴命。於是,從此厚待鍾繇,供給學費,讓鍾繇得以專心讀書。
  • 鍾繇《宣示表》謙謙君子風
    鍾繇《宣示表》謙謙君子風 鍾繇《宣示表》 故宮博物院藏, 著名小楷法帖, 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 真跡不傳於世。
  • 鍾繇《宣示表》高清完整版
    手機字帖 | 鍾繇《宣示表》 —書 法 思考出 品—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為三國時魏鍾繇所書,真跡不傳於世。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
  • 為什麼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
    其實,生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國的書史之祖,更是「楷書」的創始人。若論輩分,王羲之的書法學自於衛夫人,而衛夫人則學自於鍾繇,如此算來,王羲之應是鍾繇的徒孫。由此,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窺見一斑。
  • 小楷之祖—鍾繇小楷六種
    《力命表》,鍾繇小楷代表作。鍾繇墨跡今已無存,此為後世摹刻。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 鍾繇的繇到底讀yáo還是yóu
    二是清.胡鳴玉《訂訛雜錄.鍾繇》:「晉.鍾繇,字元常。繇音遙,取『皋繇陳謨彰厥有常』之義。」《尚書.虞書.大禹謨》序:「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 之,作《大禹(謨)》、《皋陶謨》、《益稷》。」「矢厥謨」即「陳厥謨」。又《皋陶謨》:「皋陶曰:『……彰厥有常,吉哉!
  • 鍾繇的繇字怎麼讀
    鍾繇,三國魏大臣,著名書法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鍾會之父。東漢末,為黃門侍郎。
  • 淺談:明晚期書家對鍾繇小楷傳承
    順著此思路,會發現晚明小楷的用筆、結體、章法意蘊上多少都對魏晉以上之篆隸意蘊有所沾溉,竊以為晚明小楷即是篆隸筆意在楷書領域的實踐證明。於是作為魏晉古法代表的鐘繇小楷便順理成章的成為晚明書家進行楷書創變的突破口,在用筆上尋求與其相似的篆隸遺韻或摻用篆隸筆法,在體勢與意蘊上亦力追魏晉以上的古質風貌。
  • 鍾繇小楷六種,不愧是「小楷之祖」!
    鍾繇小楷六種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 《力命表》,鍾繇小楷代表作。鍾繇墨跡今已無存,此為後世摹刻。
  • 每日三國英雄志040-曹魏太傅鍾繇
    於是,鍾繇寫信給馬騰、韓遂陳述利弊,又派張既、傅乾等人勸說,請求他們出兵援助,馬騰於是派馬超率萬餘人進入關中援助鍾繇。郭援到了以後,果然輕易地就渡汾河,眾人勸止也不聽。還未渡到河中央,鍾繇和馬超便發兵進擊,將其打得大敗,單于呼廚泉投降,郭援則被馬超部將龐德斬殺(郭援本是鍾繇外甥,被龐德親手所殺時,龐德並不知道他便是郭援。
  • 鍾繇、王羲之書法有何不同?一個淳樸厚重,一個輕纖明豔
    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的行書是其各自的所處時代的巔峰。二王行書在整個行書史上都享有典範地位。王羲之的行書是在鍾慈基礎上的新體,王獻之又在羲之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謂「破體」。每個變革都是一次由「古」向「今」的遞進。元代人分析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行書的用筆、字勢的差異說:「鍾爵每筆為圓,猶近楷法,真扁而行長;王羲之筆方字圓,一變楷法:獻之筆圓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