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稻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

2020-12-22 金稻穀農技

一、生產基地選擇技術

通過對生產基地環境技術條件進行調查、監測評價,若有下列情況之一,則不能作為無公害優質稻的生產基地:

1、產地周圍及產區內,有工礦企業、醫院等汙染單位,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對產區農業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

2、產地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區;

3、產地排灌設備不健全,不能做到旱澇保收的地區;

4、通過對產地環境質量指標進行監測評價,某一單項重點汙染指標超過1;或若某一單項非重點汙染指標超過1且綜合汙染指數不達標的。

優質稻高產無公害基地選擇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生產基地空氣清潔

生產基地要做到四周無工礦企業汙染源,距醫院和主要交通幹線等有明顯汙染源地域1000米以上,必要時按空氣汙染物標準濃度限值要求進行測定確認。

2、保持生產基地灌溉水清潔和排灌方便

基地稻田用水一定要控制汙染源,對附近工廠、醫院等排放出來的大量廢水一定要經過嚴格處理後,經抽查監測符合農田灌溉水質要求,才能灌入基地使用。另外,一定要選擇在水源條件好、排灌方便、旱澇保收的稻田作為基地,對於促進無公害生產和提高生產水平,增加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3、保持生產基地土壤質量

基地稻田要選擇土壤耕層深厚、肥沃,通透性能好,PH值5.5~7,有機質1.2%--2%,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符合環境質量要求。

二、優質稻品種選擇技術

1、雙季晚稻品種:一等優質稻品種:豐優晚8號,星2號

二等優質稻品種 :高優777,農香27、香優390Q3A/9712、玉華香1號

三等優質稻品種 : 泰豐優3922、7YH096、嶽優6135、 H28A/51059、H28優1182、22A/嶽恢712、201A/嶽恢9113

2、一季晚稻品種:苯兩優9號、恩選6號、 深兩優6號、Y兩優3972、H628S/華564、Q3A/23313為

3、早稻品種:豐優早23號、潭兩優143、陵兩優396、陵兩優38

三、品質調優技術

稻米品質主要受品種的遺傳特性控制,但環境條件亦對品質有一定影響,因此調優稻米品質,一是依靠選用優質品種,二是調整栽培技術

1、選用優質稻品種

應用的品種必須是經過審定的符合國標三級米以上的優質水稻品種。

2、調整播種期

灌漿結實期的氣候因子對米質影響最大。溫度對整精米率總決定度的貢獻份額在88.5%,光照7.3%,日均溫度>26℃或<21℃都會使稻米的加工品質下降,尤其是高溫能使糙米率、精米率降低1-3個百分點,整精米率降低3 %~10%,嚴重時達10%以上。成熟期遇高溫,堊白度、堊白率顯著提高,蒸煮品質變差,食味變差。所以在茬口、溫光條件可能的範圍的要調節好播種期,儘量避開灌漿結實期的高溫或低溫,以及颱風暴雨,病蟲等自然危害期。

3、協調稻田群體與個體生長發育調控技術    

(1)培育適齡壯秧:包括精選種子,實行配製營養土塑料軟片育秧,工廠化設施集中育秧等。

(2)適期適法移栽:根據外界氣溫、品種生育期長短、秧苗長勢確定適宜的移栽期;採用拋秧、移栽 ;採用機插秧,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適齡壯秧及時移栽到本田

(3)合理種植密度:合理種植密度是水稻獲得優質高產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促進水稻單株和群體結構的協調發展,改善田間的溫光條件,有力於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有機物的積累,增加產量。栽插密度應根據品種、地理條件、土壤肥力和種植形式等綜合考慮。

(4)適宜稀植:具體形式可以等行距稀植、寬窄行稀植,擴大行距減少基本苗,控制高峰苗,推遲封行期。一般行距27 ~ 30cm左右,畝栽1.2~2萬穴左右,6 ~ 8萬左右基本苗。

四、科學施肥技術

1、水稻需肥規律水稻正常生長發育、必需吸收氮、磷、鉀、鈣、鎂、硫、矽、錳、鋅、硼、銅、鉬、氯等礦質元素。各種元素各有其特殊功能,不能相互替代;水稻一生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主要為氮、磷、鉀,根據植株的化學分析,每生產100千克稻穀需從土壤中吸收氮1.6-2.5千克,五氧化二磷0.6-1.3千克,氧化鉀為1.4-3.1千克,氮:磷:鉀=1:0.5:1.3。

2、 施肥量的確定 ,一般地,水稻一生需要每畝施用氮肥(純氮)15-20 千克,磷肥(五氧化二磷)7-10千 克,鉀肥(氧化鉀20-25千克,但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要求控制氮肥用量,每畝 稻田施純氮量應控制在15千克左右,適當增加磷、鉀肥用量。

3、增施有機肥 ,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要增施優質有機肥:為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地力,確保每畝施3000公斤優質有機肥,包括牧畜圈糞、各種漚制的堆廄肥、稻草還田及溝塘、泥坑的淤泥等。創造優質稻生長發育最佳土壤環境,使耕作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微生物種類多、數量大,土壤團粒結構良好,通透性和緩衝能力強。推廣測土施肥,注意氮、磷、鉀、矽等大量元素的平衡施用,不可偏施氮肥,推廣緩效長效肥和複合肥。

4、環境友好肥料的施用 ,應用環境友好肥料(主要為改造的傳統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穩定和增加水稻產量、改善品質、防止土壤退化和保護環境。環境友好肥料一般用作基肥,施用量50~150千克/畝,在耕翻前撒施於土壤中,也可用作追肥。 市場上銷售的環境友好肥料主要有:超大生物有機肥、穩得高生態肥、生態有機肥、活性有機肥。

5、重視微肥的施用 ,土壤中缺少某一種或幾種微量養分,就要用施肥的方法補充,這種含有一種(或幾種)微量元素的肥料就稱為微量元素肥料,簡稱微肥。按所含元素分,有硼肥、鋅肥、錳肥、鎂肥、鉬肥等;按形態分,有液態微肥和固態微肥。重視補施與米質形成關係密切的鎂、鋅、硒等微量元素肥料。微肥常用根外追肥的方式施用,也直接可施入土中。

五、防止水汙染及優化灌溉技術

「有收無收在於水」,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是優質水稻生產的重要條件。因此,無公害優質水稻生產一定要保證水源,並且為無汙染的潔淨水,同時建設標準化農田灌排設施,達到旱能灌、澇能排的要求。並儘量利用天然降水,提高灌溉水的效率、全面推行節水灌溉技術,以降低用水成本,提高稻米品質。

1、淺水定量灌溉,乾濕交替管水

按照「寸水活篼,薄水分櫱,苗夠曬田,淺水抽穗,溼潤壯籽」的水漿管理原則,推行「淺水定量灌溉,乾濕交替管水」的科學方法。

移栽後——返青期(栽後10天)保持大田2~3釐米淺水層;

返青——分櫱期,每隔5天左右(從栽後10天開始)進行間歇式乾濕交替灌溉促進水稻早生快發;當畝莖櫱達26 ~ 27萬苗左右(每叢12 ~ 13苗)時,及時斷水曬田控苗;

幼穗開始分化(栽後38—40天)——抽穗期 每隔5天左右灌2 ~ 3釐米淺水層,之後直至收穫均採取乾濕交替的間歇式灌溉管理方法。結實中後期切不可斷水過早,特別是要防止出現乾旱 現象。

通過定量控水灌溉,達到以水調溫、調肥、調氣,為優質稻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理生態環境,促進早生快發,穩健生長發育。

2、曬田技術

(1)曬田時間:要求 曬田不曬穗。須在幼 穗分化初期完成曬田。要根據苗數,夠苗曬田,即使未達預計苗數,時間已到,也要曬田。謂之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

(2)曬田程度:應視土質、苗情而定,總的掌握爛田、苗旺重曬,漏田、苗瘦輕曬。一般曬到田邊開小坼,中間不陷腳,以土壤飽和含水量表示,15釐米土層在68%~77%之間。

六、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水稻病蟲草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在水稻病蟲草發生危害過程中,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毒性的農藥品種;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品種;推廣使用無公害無汙染生物、植物源農藥品種,降低稻穀中有機磷、有機氮等農藥殘留。

1、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以農業防治為主,通過質量栽培等一系列配套技術,創造一個既有利於水稻健壯生長,又能抑制病蟲草滋生的良性循環的農田生態環境,增強作物抗逆能力,減少病蟲草發生危害。

2、大力提倡人工物理防治

人工物理防治,即及時摘除稻螟蟲卵塊,拔除枯心苗和白穗,在有條件的地方,採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螟蛾,壓低蟲口基數。

3、生態防治 綜合控制

運用抗性基因、昆蟲毒素、信息素、昆蟲天敵等生態防治方法綜合控制病蟲的發生。在此基礎上,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準確掌握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以達到既有效控制病蟲草害的發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4、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堅持在病蟲害發生初盛或一般發生時,使用無汙染生物農藥品種;病蟲害大發生時,則選用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混配劑或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品種;二種以上病蟲發生時,則選擇具有兼治作用的農藥復配劑。

5、用藥原則

不使用對米質汙染的劇毒和強烈內吸性藥;在稻米中最終殘留量控制在最低量不準超過規定標準;不可在臨近收割前用藥,儘量採用有利於防止汙染和降低殘留程度農藥;堅持預防為主,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農藥用量;堅持早防早治。

七、適時收穫與安全貯藏技術 

當水稻籽粒黃熟,穗軸上下幹黃,稻穀含水量在20—25%時,應及時採取人工或機械收穫。落粒性較強的品種,可在稻穀穗基部籽粒80%左右黃熟變硬時,就應及時收穫,儘量減少田間籽粒撒落,影響產量。

晾曬與貯藏

水稻收穫後,要及時晾曬,嚴禁在瀝青路、場和已被化工、農藥、工礦廢渣、廢液汙染過的場地上晾曬稻穀,以免影響稻米品質。當含水量在14.5%以下時,即可進行清選、分類、分級貯存。晾曬後的稻穀應存放在清潔、乾燥、無汙染的庫房中,避免黴壞和鼠害,影響加工品質  

八、監控檢測技術與認定

對生產過程中所採用的投入品(包刮種子、肥料、農藥、灌溉水、包裝材料等)進行全程監控;並經常性對產地的大氣、農田灌溉水、土壤環境質量的各項指標及濃度限值和稻米產品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合格後進行認定。

無公害優質稻米的認定

所謂認定是由政府組織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之外的獨立質量論證機構,對稻米的基地環境是否達標和生產過程是否按標準操作進行監管,最終對稻米進行品質和衛生質量檢驗合格後,做出的質量保證。並授權允許使用規定的產品標誌或標籤,這就是農產品的質量認定。

稻米的質量認定,目的就是要把不合格稻米堵在市場外,實行"市場準入制",讓廣大誚費者吃上放心米。

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是農業品牌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引導市場消費,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的現實選擇,更是提升農業無公害化科技水平的內在動力。

相關焦點

  • 無公害辣椒高產栽培種植技術,種綠色無公害的辣椒,你學會了嗎?
    本文從辣椒的生長習性以及特點、高產栽培種植技術、無公害種植的要點這三方面進行分析與闡述,希望本文的敘述能夠為我國無公害辣椒種植髮展做出貢獻。辣椒屬於茄科辣椒屬,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牛角椒、長辣椒、燈籠椒等別名。辣椒屬下還有菜椒、朝天椒、簇生椒等變種。辣椒主要有發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結果期這四個時間段。以下分別從時間段的不同以及對溫溼度等種植條件的要求來進行闡述。
  •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學會以下種植要點,就能有效高產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學會以下種植要點,就能有效高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一些綠色無公害的馬鈴薯種植更能迎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
  • 特色蔬菜火焰菜(紅根甜菜)高產栽培技術
    特色蔬菜火焰菜(紅根甜菜)高產栽培技術來源河北承德市植保站  許志新  趙麗萍 尚文豔 火焰菜是一種經濟效益高
  • 芋頭怎麼種能高產?芋頭種植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種植芋頭怎麼樣能夠高產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芋頭高產種植技術吧。
  • 河南項城生薑育苗移栽間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河南項城生薑育苗移栽間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李 鋒生薑風味獨特, 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調味蔬菜,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 由於生薑喜陰, 怕強光, 不耐高溫, 生產過程中為提高生薑產量常採取遮陰、 延長生薑生育期等措施。
  • 市科技情報所派員赴羅源縣科技下鄉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近日,福州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邀請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薯類專家羅文彬副研究員,赴羅源縣中房鎮林家村舉辦《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課。   培訓中,羅文彬副研究員就馬鈴薯的高產栽培、消毒留種、選地、起壟、行距、株距,各種病蟲害防治,種植時間,水肥管理等等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學員們聽得仔細,老師講解的透徹,時不時老師耐心細緻回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最後,羅文彬老師給大家做了種植前種薯切塊現場示範。
  • 工廠化栽培北蟲草高產穩產技術,相關工作人員值得借鑑
    工廠化栽培北蟲草高產穩產技術摘要:北蟲草也叫蛹蟲草,俗稱不老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是上等的滋補佳品,也是珍貴冬蟲夏草的理想替代品。隨著人們對北蟲草的認識與重視,北蟲草的開發利用炙手可熱。目前一些大型食用菌企業也正在加快進軍北蟲草工廠化栽培的步伐。
  • 湘研種業簇生辛辣紅幹椒 | 「 鴻雲 」 高產栽培技術
    應廣大簇生朝天椒種植愛好者要求,對公司一次性採收簇生朝天椒新秀— 「鴻雲」,湘研君採訪了各地該品種高產種植戶,整理了一份良心高產幹椒栽培技術經驗,總結分享如下:鴻雲栽培環境選擇:從定植到辣椒全紅為100天左右,育苗移栽無霜凍期120天即可選擇為適宜的種植區域,直播區域無霜凍期需要150-160天;鴻雲果實轉紅期間需要少雨水的氣候環境,所以建議栽培種植區域選擇適宜黃河流域以北地區種植。
  • 綠豆高產栽培技術
    為了保證綠豆在苗期生長整齊,群體發育良好,多現蕾多開花多結果,莢大粒多粒大,高產優質,要做到「六個及時」:①及時鎮壓。播種後對播種墒情不好的地塊,要及時鎮壓,隨種隨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增加表層水分,促進種子發芽和發育,早出苗,出全苗。②及時查補苗。在綠豆出苗後,發現有缺苗斷壟現象,應在7天內補種完畢。③及時間苗、定苗。為使幼苗個體發育良好間苗、定苗 當綠豆出苗後達到兩葉一心時,要剔除疙瘩苗。
  • 茗荷高產栽培技術
    茗荷(學名Zingiber mioga Rose)又稱荷、野薑、草等,原產我國南部,栽培歷史悠久,以嫩芽、花軸和地下莖為食用部分,味芳香微甘,營養豐富。分布在皖、蘇、浙、鄂、贛、粵、黔、貴等省(區),其中江蘇栽培較多,日本也有種植。1996年錦州農科院從日本引進一黃花型品種,經幾年試種取得成功。  一、特徵特性  茗荷為姜科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係為鬚根系。地下莖匍匐生長,其上發生大量鬚根,向下抽生肉質根,向上抽生紫紅色嫩芽,日照後呈綠色,葉鞘紫色,緊裹嫩芽,葉鞘散開後,莖葉生長。
  • 無公害蘿蔔栽培技術詳解,播種、施肥是關鍵,來看一下吧
    實施蘿蔔無公害栽培技術,有利於提高蘿蔔產品的質量,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1. 產地環境產地應選擇生產條件良好、遠離汙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產地環境條件應符合NY5010規定。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性好的沙質土壤為宜。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
  • 如何栽培才能實現高產呢?
    毛豆又叫菜用大豆,營養豐富,毛豆一般採收青莢作鮮食或速凍加工,想要賺錢,學會高產種植技術,以及把控好採摘時的外觀和口感十分重要。
  • 山坡地種植茅蒼朮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山坡地種植茅蒼朮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蒼朮別名赤朮、青術、仙術等。為菊科蒼朮屬植物茅蒼朮. 或北蒼朮. 的乾燥根莖。
  • 土豆高產種植技術
    土豆是一種一年生蔬菜,食用部位是地下塊莖,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澱粉,深受人們喜愛,而且土豆種植容易高產,現已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接下來一起了解下土豆種植技術吧!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土豆每畝可種植6000株左右。5、水肥管理播種後,在天氣乾燥時及時灌溉,保持土壤溼潤,確保出苗、苗期、芽期和花期是關鍵時期,保證足夠的水分,然後強化肥料,主要是氮肥,可以促進土豆的快速生長,在塊莖膨大期,鉀肥的施用可以使土豆迅速擴大。
  • 茴香栽培技術
    茴香播種出苗比較困難,因此,選地整地是一個重要的生產環節。露地栽培茴香可在3至9月播種,如進行保護地栽培,則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播種前應進行催芽,先用15℃左右的冷水浸泡種子12至24小時,並進行搓洗。然後放在18℃至20℃條件下催芽,待種子露白後播種。
  • 以騰衝市為例、高海拔地區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不服不行!
    幾年來,通過引種試驗、探索高海拔地區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集成了以推廣脫毒良種、合理密植、大壟雙行、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為主的高產栽培技術,為加快騰衝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增加貧困山區人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1、整地精細整地,力求使地塊達到平整、土細、鬆軟的標準。
  • 單種向日葵高產栽培技術
    一、技術概述  單種向日葵是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向日葵主產區主要的種植形式。在實際應用中,因為耕作制度的差異,又分為壟作和平作兩種形式。平作中又有等行距和大小行之分。各地應根據當地生產習慣和耕作制度,因地制宜採用適宜的種植形式和播種時間等技術內容。  二、技術要點  1.科學選地,精細整地,配方施肥  種植向日葵必須選擇土層深厚、地力中等以上、地勢平坦、灌排方便、3~5年沒有種植過向日葵的壤土或沙壤土耕地。前茬以小麥、豆類為好。
  • 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甜玉米要獲得優質高產,要抓好以下關鍵技術。一、品種選擇與隔離1、一是選擇優良對路品種甜玉米分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強型甜玉米三大類型,應依據生產目的,選擇對路品種類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為主,應選用超甜玉米品種;以作罐頭製品為主的,則應選用普通甜玉米品種。
  • 創新胡蘿蔔栽培技術 畝產高達10833.33公斤
    今年45歲的羅松濤是揭陽市惠來縣鄉村振興協同創新平臺的一名農村科技特派員,他積極投身三農工作,創新胡蘿蔔高產栽培技術,藉助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助農興農;創辦廣東佳潤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帶領企業和農戶堅持走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合作化發展路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勇當排頭兵,以實際行動聯農富民。
  • 芽苗菜相關技術資料彙編
    .pdf新型無土立體栽培芽菜.pdf新型種芽菜栽培技術.pdf新型綠色保健蔬菜——芽苗菜生產優勢分析.pdf新型花生芽苗菜栽培技術.pdf新型芽苗菜高產栽培技術.pdf新型芽菜家庭生產技術.pdf新型芽菜家庭生產技術.pdf新型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pdf新型蔬菜-芽苗菜無土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