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薄情最是屠羊人

2021-02-23 資治通鑑讀史悟道

【材料】《資治通鑑》漢紀 孝靈皇帝 中平五年 公元188年

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

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

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

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譯文】八月,開始設置西園八校尉,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

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

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

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都由蹇碩統一指揮。

靈帝自黃巾軍起義後,開始注重軍事;蹇碩身體健壯,又通曉軍事謀略,很受靈帝信任,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解析】一、關於西園八校尉

中平五年,漢靈帝在京都洛陽西園招募壯丁設立了一個軍事組織,由八個校尉分管,史稱西園八校尉。

蹇[jiǎn]碩是西園軍的最高統帥,就算是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西園八校尉:

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

蹇碩之前不過是小黃門,小黃門隸屬黃門令,平時的工作是給皇帝和尚書臺跑腿,比如傳旨、封賞、逮捕之類。

袁紹是汝南大士族,四世三公大家都知道;鮑鴻之前是屯騎校尉,屬於北軍系統;曹操是宦官曹嵩的養子。

趙融不詳,後來加入了曹操陣營,為蕩寇將軍;馮芳是中常侍曹節的女婿,曹節是幫靈帝掌權的大功臣。

曹節事見:黨錮之禍Ⅱ:宦官的反殺,竇武陳蕃之死,一把好牌是怎麼打成大敗局的?

夏牟之前擔任諫議大夫,諫議大夫是言官;淳于瓊大家都知道,後來追隨了袁紹,官渡之戰,曹操偷襲烏巢斷糧,打的就是淳于瓊。

西園八校尉的構成,派系複雜,方方面面都有照顧到,卻把這麼一個連大將軍何進都要俯首聽調的組織,交給一個小黃門統領。

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小黃門蹇碩,哪裡能鎮得住這些各方面的大佬,更無法調和各派系的矛盾,只是有靈帝在蹇碩背後撐腰罷了。

西門八校尉,實際上就是軍事組織上疊床架屋的產物,其目的就是要打壓、架空大將軍何進。

所以,靈帝用更高的利益拉攏各個派系,讓他們都得到新的軍事委員會的話語權,唯獨打壓何進的大將軍幕府。

二、靈帝和何進有什麼矛盾?

有人就要問了,何進之前只是南陽的屠羊的屠夫,出身微寒,如果不是靈帝一手提拔,怎麼有資格當大將軍?

《後漢書》:(竇)武生蛇祥,(何)進自屠羊。惟女惟弟,來儀紫房。

他對皇帝感激不盡好來不及,怎麼會和皇帝有矛盾?

何進和靈帝的矛盾,在於何進不老實,過河拆橋,慾壑難填。

靈帝是東漢末年最後一個實權皇帝,雖然權力受到士族和宦官集團的掣肘,能不能得到認真執行是一碼事,但發號施令的基本的權力還是有的。

比如說桓帝朝,桓帝想立自己寵幸的採女田聖為皇后,陳蕃一諫,桓帝就作罷了,乖乖的立了豪族竇家女為皇后。

而靈帝則不一樣,靈帝偏要立出身微寒的何家女為皇后,沒有人敢饒舌。靈帝立微寒的何家,而不立顯貴的豪族為皇后。

其目的,就是覺得馬、梁、竇、耿、鄧之類豪族都靠不住,靠他們打壓士族,成功了也是出了狼窩又入虎穴。

所以想培養一個新的基本盤,來打壓關東士族,於是就立了南陽屠家女,也就是後來的靈思皇后。

靈帝對何家的提攜,可以說是盡心盡力,為了讓何家外戚快速壯大,不惜促成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的聯姻。

靈帝讓呼風喚雨的中常侍張讓的兒子,娶了何皇后的妹妹;也就是說靈帝和張讓的兒子是連襟。

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這可不是亂講,這是實在話,靈帝和張讓的兒子是連襟,張讓算是靈帝半個爸爸,也不算亂講。

同時,靈帝對於何進的提攜和信任也是無可比擬的,從180年何氏被立為皇后,到184年何進以大將軍身份鎮守京師:

中平元年,黃巾賊張角等起,以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鎮京師。

從一個殺羊的屠夫,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漢朝大將軍,何進只用了四年。

四年的時間,多少人連企業的小主管都當不上,何進卻完成了從南陽屠夫、郎中到虎賁中郎將,再出任潁川太守。再連拜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大將軍。

這升遷速度,點火箭也趕不上啊,沒有靈帝,何進只能在南陽繼續屠四年養,賺點小錢,娶個老婆,生個孩子,養條狗。

俗話說,知遇之恩,當引頸相報。靈帝對何進這是天大的恩情,可即使是這樣,何進還是跟袁紹袁導演這些顯赫士族搞到了一起。

何進和士族搞到了一起,就直接讓靈帝這幾年的謀劃幾乎落空了,靈帝本來想要何進幫他打壓士族,可何進竟然從屠養少年變成了惡羊。

你說,如果你是靈帝,惱不惱?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何進卻是最薄情的屠羊人。

昔日荊軻刺秦,只為報太子丹一時的禮遇,真國士;主父偃充當漢武帝的孤臣,最後甘受五鼎烹死,只為報漢武帝給他有生之年享用五鼎食的機會;

何進受此大恩,不僅不思回報,反而要當反骨仔,真是一點也不講武德。

碰見了何進這種忘恩負義的屠養少年,靈帝一怒之下,直接在大將軍幕府之上,再次疊床架屋。

把袁紹曹操這些人圍著何進的人,統統吸收進新的軍事委員會,以此來架空何進。這就是西園軍成立的原因。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通鑑網:www.dushiwudao.com 獲取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是什麼意思?
    前不久剛剛解釋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裡居然又說「負心多為讀書人」,這天下人對讀書人是否沒有一點好感?「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官員曹學佺所寫的一副對聯。所以「負心多為讀書人」其實是一種悖論。忘恩負義這種事情主要是人的品質本性,這個其實和讀書多少不一定有關係。再有一點,我們作個不恰當的比喻啊,我們是如何給寵物犬作智商鑑定的?是不是越智商高的狗越惹人喜歡?像泰迪,多麼惹人喜歡,可是它輕輕鬆鬆就會被拐跑。藏獒忠心吧,據說一輩子只認一個主人,其實說白了,不就是智商低?智商高的不仗義,這算是動物本性。
  •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副千古對聯,你怎麼理解的?
    中國有一句俗語老話,說的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其實準確的來說,這句俗語一開始是一副對聯,作者是明朝的曹學佺,由於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看到了人性的冷暖和世態炎涼,才有感而發,後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永久流傳,背後的道理引人深思。
  • 仗義每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審理完畢,曹學佺揮筆寫下:「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且又看一古人典故比曹大官人早好幾輩的蘇軾要登場了。烏臺詩案後,侍妾朝雲給蘇軾生了娃兒。在第三天給孩子洗澡的時候,蘇軾作詩《洗兒》一首: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詩笑罵的人可真多。
  • 仗義每多屠狗輩:只為一個承諾,他照顧嫂子侄兒66年,終生未娶
    仗義每多屠狗輩,男兒一諾重千金。庹長發老人用66年的守護,向世人證明,承諾之重雖春秋不改,忠義之心固泰山敢當!在中華文化中,關羽以為人忠義、知恩圖報、信守承諾的品格和氣質譽滿乾坤,匯集了儒家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
  • 仗義每多屠狗輩,說英雄誰是英雄,古龍筆下幾個令人淚奔的小人物
    既睥睨不了天下,也縱橫不了捭闔,所以才明白什麼才是最真最感人。今天我們不講英雄志,我們只談小人物傳,那些感動到令我落淚,震撼我心的小人物。別人覺得應該成親的時候,他就成了親,別人覺得應該生兒育女的時候,他就不多不少生了兩個。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他的太太很賢惠菜燒得很好,所以馬方中一天比一天發福,到了中年後,已是個不大不小的胖子。
  •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背後有什麼故事?
    前言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古語云「負心多是讀書人」該怎麼理解?為啥一定是讀書人?這個古語是一副對聯,上下聯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兩句的故事,在搜尋引擎中看到的是秀才被惡狗傷害,有屠狗者仗義出手相救的傳說。這個屠夫救秀才的故事,很像民間故事,卻不像讀書人所作對聯的出處。文人用典非常講究,多從經書和史書上取材。
  •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為何煙花之地多出才情絕豔的女子?
    古人說「英雄每多屠狗輩,自古俠女出風塵。」意思是:有仗義精神的,多是底層人民,相反知識分子大都明哲保身,不肯挺身而出。真正知道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大概就是風塵女子,她們閱人無數,比一般女子更懂得比較,所以她們更有俠義精神。這第一句出自明代曹學佺著名的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 明朝有個厚顏無恥的大學士,臨終前問了50多個小妾一個奇葩問題
    俗話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此話的意思是說在古代,每每行俠仗義的人基本都是大老粗,而但凡是忘恩負義的人基本上都是讀書人,在古代屠狗輩一般都是些市井小販,他們文化層次低,所以很講義氣,反觀那些讀書人,恰恰是因為懂得太多了,所以很容易去衡量一件是的得失與否,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很容易做出違背良心和背信棄義的事情。
  • 水滸最欠揍的4個綽號,一個比一個諷刺,沒點實力還真不敢出門
    「操刀鬼」,可能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世人對鬼神之說還是有些避諱的,從字面上的意思分析,這操刀鬼有點像屠夫的一種稱呼,雖然原著中曹正也是梁山好漢的一員,但卻沒什麼存在感,而且古詩有雲''仗義每多屠狗輩
  • 書生誤國不是空談,古代一書生憑藉一封信,卻害死20多萬人
    書生,泛指讀書人,古時候主要指的是那些讀書人,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每日沉迷於聖賢之書,不注重實踐,只會紙上談兵認死理,不懂變通,在他們的世界裡,聖人的話永遠是對的,所以古代的民間一直有「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誤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種諺語,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可謂是書生誤國的代表人物
  • 什麼面相的人最沒良心,薄情沒良心的面相
    從一個人的生活點滴中能夠看出這個人是不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只要細心觀察,通過日常行為,便可知道這個人是不是一個薄情、忘恩負義之人,一個人沒良心的人,做什麼事都比較狠,還有些人為了利益連良心都可以不要,從面相中看什麼面相的人最沒良心?
  • 國內最偉大的一部抗戰劇,也是最可惜的一部抗戰劇
    我的團長我的團無論看多少遍,《我的團長我的團》都足以稱得上國內最偉大的抗戰劇,但也是一部非常可惜的抗戰劇。就和「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性質一樣。龍文章這個痞子軍人雖然痞裡痞氣,但打起仗來是鐵骨錚錚,放棄虞嘯卿主力團的位置不做,甘願和川軍團共存亡。而光鮮亮麗的虞嘯卿只是虛有其表,口中談著國家夢想,但心裡卻放不下高層的權利鬥爭。
  • 周易提醒你: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有道理
    周易提醒你: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有道理一、對兒女一定要薄情一些。人們都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會有決定性的影響,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血肉相連的親情,讓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對自己生命中的孩子,「愛不釋手」,人類對子女的愛遠遠勝過對父母的愛,這是人性也是生命的必然。
  • 易經提醒你: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真有理
    易經提醒你:恩裡生害,對這3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真有理一、對兒女一定要薄情一些。《紅樓夢》有言:訓有方,保不定日後擇強梁;一個人的年紀越大,見過的事兒越多;人是容易善變的精靈,有些人兒時很乖,長大以後卻變得叛逆放縱;有些人年少時,似乎不學無術,成家後卻可以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有些人仕途光明,前途大好,一轉眼卻因貪腐變為罪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