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們生活中廣泛流行的痛風,其實在歷史上由來已久,早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就首次出現了「痛風」一詞,金元以後,在朱丹溪、龔廷腎等的著作中有了「痛風」的專論,對痛風的發病因素、臨床症狀、治療方法等更是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既然先賢們早就發現了痛風的存在,為何如今卻依然無法根治痛風呢?
這與痛風的來源有關。痛風全稱「痛風性關節炎」,它是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一些列併發症中最典型的一種,而當尿酸升高時,很容易轉變成高尿酸血症這一慢性代謝病。
尿酸是人體內代謝產生的物質,是無法徹底消失的,它是人體代謝中的一環,將永久存在。所以理論上,只要尿酸升高過標準界限,每個人都有患上痛風的可能,我們只能通過日常調理控制好尿酸水平,這樣痛風就不會發生。
所以,智慧的中醫先人們學會了通過按揉身體穴位調理身體代謝,防病保健。在這裡,我就像大家介紹四個穴位,通過日常的按揉,舒筋活絡,也能緩解痛風發作帶來的疼痛感。
羶中穴
羶中,在《簡明中醫字典》中有四層含義,其中之一為胸腔內「心包」所在處。故而知道此穴位應當在胸腔上,而「中」又意味著中央。依此,羶中穴的位置就很清晰了,位於胸部且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揉該穴位能夠起到調理心悸、胸悶、氣短、心煩、呼吸困難的作用,能夠理氣止痛、活血通絡、生津增液。
復溜穴
復溜穴是足太陰腎經的經穴,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調理腎臟以及相關的病症。
復溜穴,顧名思義,它能夠讓死水重新的流動起來,這個穴位的作用就是能夠讓血液重新流動起來。因此,復溜穴在調理淤血和炎症的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按摩復溜穴對於緩解痛風性關節炎病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也能預防尿酸鹽沉積引起的各種腎臟疾病。
經常按摩刺激復溜穴,能夠用於調理慢性腰痛、膀胱炎、前列/腺炎、腎(虛)型水腫等症。同時,復溜穴還是調理汗症的常用穴位,按摩復溜穴還可以發汗和止汗,這也有助於促進體內尿酸鹽的代謝排出。
內關穴
慢性腎臟病患者是繼發心血管疾病的極高危人群,心絞痛的發病率也較其他人群明顯增加。而中醫在治療心律不齊及心絞痛時,內關穴是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為內關穴對胸部、心臟部位以及胃部的止痛效果比較明顯,緊急情況下,同時按壓人中、內關兩穴,效果更好,可緩解心臟不適。
按揉內關穴可以寧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氣鎮痛。適用於心痛、心悸、風溼性心臟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失眠、手臂疼痛、頭痛等症狀。對於痛風急性發作期的陣痛和寧神非常有幫助。
太衝穴
太衝穴是肝經上的重要經穴,是肝臟臟腑元氣聚集之處,也是肝經之原穴。經常刺激按摩太衝穴,可以調理肝臟的氣機,疏通經絡,調暢肝經氣血,從而達到強肝、健肝、養肝的目的。人體內五臟六腑相輔相通,按揉太衝穴也能起到促進代謝的作用,幫助人體內尿酸等代謝廢物的排出。
太衝穴的位置在人體的足部,足背側第一、二趾骨骨縫之間,向後約3橫指處有一個凹陷,太衝穴就在這個凹陷中。按摩時,可用雙手的食指或者中指按住太衝穴,由下向上推按太衝穴,按壓時,穴位局部會有特殊的酸脹、疼痛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3-5分鐘即可。
結尾
中醫內對於穴位的研究源遠流長,各個穴位分布在身體各處,卻不斷聯動,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痛風的治療,也是這個道理,調理好尿酸代謝,先做好身體機能的平衡,就需要我們進行全面調理。通過對上文中介紹的四個穴位的按揉,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緩解痛風的病情,對於治療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