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體友會遇到跑步時動作姿勢僵硬,不流暢,步子打不開,後程身體搖擺、動作變形的情況。
總結一下常見的原因:
柔韌和協調性不足。
【日常訓練中,教練或學生更在乎跑的量和強度、力量的多少與強度,對於柔韌性和協調性訓練的重視不夠】
髖關節力量和靈活性不足。
【在實際的力量訓練中,教練和學生偏向於蹲起的力量,對跑動技術中的髖關節作用認識不深刻,所以在安排訓練手段時,髖關節容易被忽略】
途中跑重心不穩,起伏大,浪費體能多。
【對途中跑技術的認識不夠,對技術的認知停留在「後蹬越好,跑的越好」,強調後蹬技術,會造跑的過程成重心起伏大,體能消耗多,步頻慢。認識不到「髖」「踝」對跑動的貢獻遠遠大於「膝」】
核心力量欠缺。
【腰腹的前後、左右區域訓練的力量不平衡,、深層核心肌肉力量欠缺對臀部力量訓練的重視不夠】
即使我們努力的深入探討跑步成績不佳的原因,也很難用一篇教程解決問題。很希望這篇教程的核心點——重視髂腰肌的作用,可以幫助體友更好的克服弱點,提高跑步成績。
髂腰肌能力的增強,對立定跳、立定三級跳也有積極的作用!
途中跑,下肢在近側支撐時(跑步時,腳即將離地時),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方,收縮時能使大腿屈(屈髖、抬腿)在跑動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擺。這與髂腰肌收縮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關係。
途中跑,下肢在遠側支撐時(跑步時,腳剛接觸地面時),兩側髂腰肌同時收縮,使軀幹前屈(軀幹保持前傾)和骨盤前送(送髖)跑動中身體重心積極前傾。完成屈髖、回扒的動作,又為從而獲得向前的速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腳快速的著地)。
訓練髂腰肌力量的同時,一定要增強其柔韌性,不然對髖關節的靈活性限制,髖關節的活動速度、幅度都是有很大負面影響的。國際上優秀的短跑運動員的腹股溝看起來是凸起的,這是髂腰肌增強的外在表現。
給體友們分享一些增強髂腰肌能力的方法:
仰臥快速交換抬腿:
雙踝用彈力繩加阻力
加阻前後擺腿:
在膝處加以阻力帶
TRX交換抬腿,
避免過度背屈(彎腰)
(用彈力帶的難度大於TRX帶)
欄架繞髖:腿在落下階段,
可以使用臀部發力,
體會兩側髂腰肌發力
支撐腿需要良好穩定支撐
以上動作可提高協調性和後程動作穩定性,
幅度要大、體會發力點、
動作分明有層次。
還有以下輔助訓練:
仰臥剪腿(可用阻力帶)
負重懸垂旋轉舉腿
(順時針、逆時針交替,均要超過到90°)
弓箭步走(可負重)
(對穩定性要求更高的高舉負重弓步走)
原地體前負重單腿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