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達12斤,大如籃球|一位罕見乳房巨大腫瘤患者太難了……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重達12斤,大如籃球

身患罕見乳房巨大腫瘤

站立時須用手託住腫瘤

睡覺時低血糖隨時發作

每晚睡前都怕無法醒來

像熟透的西瓜隨時炸裂

這位患者太難了……

乳房腫瘤瘋狂長大

5月11日上午,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門診,孫達欣主任的門診依舊像以往一樣忙碌,診室裡流動著患者急切的身影。

叫號接近尾聲時,門口出現一位遲疑的面帶一絲羞澀的患者。胸前反背著一個大大的雙肩包,但是仍舊無法隱藏背包後面的巨大「凸出物」。

解開衣服,患者右側乳房已變成了一個籃球大小的罕見巨大腫瘤,表麵皮膚菲薄,皮下血管清晰可見,身體不自主的向右、向前傾斜。

經了解,原來此位患者並非諱疾忌醫、拖延就診,而是已經輾轉了多家醫院。

巨瘤帶來無數痛苦

2年前,王女士(化名)因乳房良性小腫瘤在外院手術,術後1年出現復發,再次手術後半年即復發,而且腫瘤生長迅速。

去年10月,患者因不明原因低血糖昏迷經「120」急診入住外院搶救。自此,患者的低血糖發作頻率也越來越高,白天需要隨身攜帶食物,感到飢餓需立即進食,最可怕的是夜晚,血糖下降後可直接昏迷。

外院因其不明原因低血糖發作,血糖甚至低於1mmol/l,認為病情複雜,手術難度大,麻醉風險高,推薦上級醫院就診。

患者後因經濟困難、疫情等原因,遲遲未繼續就醫。

可是,腫瘤的生長越來越快,站立時必須用手託住腫瘤,就像懷抱嬰兒,睡覺時只能右側臥,否則胸廓受壓,有窒息感。

更加危險的是隨時會有低血糖發作,王女士丈夫堅持每晚設定鬧鐘,每隔2-3小時叫醒她一次,確保她沒有昏迷,同時讓其進食。有幾次患者深夜無法叫醒,丈夫只能從嘴巴灌糖水進去,直到其醒來。

王女士說,每晚睡覺前,都怕無法醒來,閉眼睡覺,像是與世界訣別。本想著,低血糖原因不明無法根治,隨時有生命危險,乳腺腫瘤反而顯得沒那麼緊迫。可在這期間,右乳腫瘤瘋狂地長成了籃球大小,皮膚薄得透明,皮下血管清晰可見,似乎隨時都可能向熟透的西瓜一樣炸裂。

乳甲外科團隊解患者頑疾

疫情過後,患者不得不再次踏上求診之路,輾轉來到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

科室主任孫達欣將其收治入院後,制定了詳細診療計劃,排除了症狀與其相似的胰島素瘤,考慮低血糖的元兇即為這個籃球大小的腫瘤,它瘋狂的汲取著營養,不斷地消耗血糖,致使王女士需要不斷的進食才能保證不出現低血糖昏迷。

經過與麻醉科蔣奕紅教授團隊的反覆商討以及嚴密的術前準備。於5月19日成功的將這個重達6kg的腫瘤切除 ,因切除後創面缺損較大,為減少患者的創傷及麻醉時長,孫達欣利用臨近皮瓣進行修復創面, 避免了遠處皮瓣轉移增加的手術創傷、麻醉風險及醫療費用。

更加可喜的是,與術前預估一致,腫瘤離體後,患者再未出現過低血糖情況。右乳腫瘤病理屬於交界性葉狀腫瘤 ,如不及時切除,轉變成惡性葉狀腫瘤的可能性極大,惡性葉狀腫瘤極易出現重要臟器轉移而危及生命。及時手術切除十分重要。

術後4天王女士便神採奕奕的出院了。

她一改術前陰鬱的心情,每天笑意盈盈。見到醫護人員,全是感謝的話。她說,現在每天睡覺前,再也不用擔心看不到明日的太陽了。

來源:桂林晚報

相關焦點

  • 貴州12歲女孩長出巨大乳房 切除後雙乳重達20斤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曜)近日,貴州省人民醫院醫學美容科成功為一名患有青春期巨乳症的12歲女孩切除了她異常巨大的乳房。經稱重,切除後的乳房重量超過20斤。這名女孩曾在今年4月就診於貴州省人民醫院,當時她的雙乳已是同齡人大小的3-4倍,醫生建議進行手術。由於女孩家庭經濟困難,她的父親便先帶她回家準備籌錢做手術。
  • 摘除臉部6斤巨大腫瘤 他們為七旬老人卸下「重負」
    交匯點訊 2020年12月23日,南京市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門診迎來了一位年過七旬的特殊患者。只見該患者左面頰部有一個巨大腫瘤,導致左側的視力及聽力完全喪失。醫院孫國文主任和陳欣副主任查看病人後,在通過疫情排查後立即將其收入口腔頜面外科一病區。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為患者摘除巨大腫瘤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吳慧斌 陳思妤)近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成功為一名極其罕見的乳房巨大腫瘤患者實施了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50多歲的高女士日前來到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乳腺外科就診,該科副主任醫師熊紅點接診後,當詢問患者病情時,接下來的一幕讓熊醫生震驚了。只見患者高女士略微掀起上衣,從腹部掏出了一個排球大小的「肉球」。該「肉球」根部位於左胸部,局部皮膚壞死變黑,因腫瘤巨大且較重,患者站立時腫瘤下垂至髖部。
  • 6小時挽救千裡求醫的罕見腫瘤患者
    新冠疫情擋不住千裡奔馳而來的罕見巨大胸壁腫瘤患者,湖南省腫瘤醫院李贊教授團隊採用游離腹部皮瓣移植 6 小時手到病除,這是李贊團隊抗疫以來加速手術後妙手仁心又一 " 傑作 "。
  • 重達10斤,盆腔巨瘤如排球大小!繼發深靜脈血栓命懸一線,仁濟醫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
  • 湖南省腫瘤醫院:疫情期間堅守「抗癌戰場」
    人民網長沙4月7日電 新冠疫情擋不住千裡奔馳而來的罕見巨大胸壁腫瘤患者,湖南省腫瘤醫院李贊教授團隊採用游離腹部皮瓣移植6小時手到病除。這是李贊團隊戰「疫」以來加速手術後妙手仁心又一「傑作」。 患者劉女士是甘肅人,由於丈夫病逝,她自己又已退休,孩子還未參加工作,生活並不寬裕。
  • 盆腔巨瘤達排球大小,重達近10斤,命懸一線
    44歲患者李女士腹圍增大,以為中年發福也未予重視。沒想到,她的盆腹腔巨大混合回聲包塊,佔據了整個盆腹腔。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多學科合作,成功為一名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切除直徑22釐米,重達近10斤的子宮肌瘤。仁濟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祝捷團隊仔細分析病情後發現巨大盆腹腔腫塊必然有粗大血管與盆腹腔粘連,稍有不慎可能引起術中大出血。祝捷計劃一周後為患者實施手術。
  • 浙江12歲少女乳房瘋長 注意乳房發育中出現的危險信號
    懵懵懂懂的少女期,女孩的身體悄悄發生變化,乳房的發育就是其中一個她們羞於討論的小秘密。但如果因此忽視了乳房發育中出現的危險信號,將造成嚴重的後果。暑假以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已經接診了十幾例患有乳房腫塊的女孩。
  • 上海專家成功為患者摘除排球大小子宮肌瘤
    仁濟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6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浙江的44歲李女士近年來自覺腹圍增大,原本以為是中年發福。誰知,竟是罕見巨大的子宮肌瘤作祟。記者16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祝捷團隊聯合血管外科等專家成功為同時罹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切除了巨大的子宮肌瘤。
  • 浙江89歲硬朗爺爺,為啥被這種女性腫瘤盯上?還被切除掉乳房
    劉仲(化名)是浙江省江山市淤頭鎮人,今年已經89歲高齡,是一名退休鄉村教師,身高1.6米的他體重120斤。他從不抽菸喝酒,也極少生病,平日裡他和85歲的老伴還會經常下地乾乾農活,身體一向很硬朗。生活雖說不上特別富裕,但也和妻子恩愛了一輩子,三個兒子對他也都孝順,經常隔三岔五地開車回來看望老兩口,陪他們吃飯。
  • 直播|六大科室攜手切除60斤大腫瘤——仁濟名醫「還原」手術現場
    腹部長了一個重60斤、直徑達50cm的腫瘤是什麼概念?要知道,60斤已經接近一個10歲孩童的正常體重了!是不是聽著就覺得可怕?可這卻是實事。3、病情經劉穎斌教授檢查,陸先生大腹便便的原因是「腹部長了個巨大的腫瘤」。而且這個腫瘤已經長滿了整個腹腔和盆腔,直徑已達50釐米。同時陸先生腹腔內的臟器都已經被這個「不速之客」鳩佔鵲巢,正常的腹腔臟器,如肝臟、胃、胰腺、小腸、結腸等全部被推向了右上腹,堆積在狹小空間內。
  • 胸腔腫瘤形如籃球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成功開展一例罕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術,患者腫瘤形如籃球,尺寸達23cm×17cm×12cm,重量超過5公斤,幾乎佔據整個右側胸腔,手術難度極大,在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協助下,胸外科主任陳於平及其團隊成功為患者切除病灶,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 重達5斤!97歲老人頸部長巨瘤,多學科團隊聯手成功摘除
    97歲高齡的何婆婆因脖子上巨大的包塊將皮膚撐破,近日被緊急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入院當天,醫院多學科團隊開展緊急手術,通過3個小時的努力順利為她摘除了面頸部巨大腫瘤。12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醫院了解到,老人術後傷口癒合良好,早前已順利出院。據悉,國內尚未有如此超高齡患者接受頸部巨型腫塊切除的報導病例。
  • 胸中長出「籃球」大小罕見惡性腫瘤 垂危小夥上海獲救
    胸中長出「籃球」大小罕見惡性腫瘤 垂危小夥上海獲救 2019-08-09 19:01: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切掉乳房疙瘩還不留疤!乳腔鏡讓乳腺腫瘤外科進入無痕時代
    乳腺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腫瘤,手術切除腫瘤後都要在乳房上留下不美觀的切口瘢痕,如果是乳腺癌,切口將橫貫前胸壁,這些瘢痕將嚴重影響女性的自信心,這也是許多女性延誤手術,耽誤病情的原因之一。近年來,湖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二科充分運用乳腺微創技術獲得很多女患者特別是年輕女性的關注,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乳腺外科的手術方式和程序。幾天前,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二科鄧宏武教授在門診接待了一位20來歲的年輕女性小希,她畢業於名牌大學,工作體面,面容姣好,不料單位體檢中被診斷為右乳腫塊(纖維瘤),向來對生活品質要求高的小希希望可以選擇微創手術,儘量減少留疤的可能性。
  • 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MDT綜合治療成功救治罕見遺傳病患者
    人民網長沙12月2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會診(MDT)協作下,成功為一罕見遺傳病——Tucot症候群患者王女士先後實施腦部和腸道的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今年10月,經朋友推薦,王女士及家人找到了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該院以何正文教授為首席專家的神經腫瘤MDT團隊共七個學科的專家進行了討論,認為王女士應該是患有一種罕見的腦腫瘤家族性息肉病-"Tucot症候群 "。
  • 罕見腫瘤,「藥」在何方|唾液腺腫瘤的治療
    從發病率看,6/100000以下的惡性腫瘤;從發病量看,罕見腫瘤發病總數約佔所有腫瘤數量的10%,也就是說,我國每年新發腫瘤患者約300萬例,那麼罕見腫瘤患者竟多達30萬。這樣看來,「罕見腫瘤」並不罕見。
  • 老人自以為是發福長肉 醫生:你肚子裡有個大腫瘤
    今年73歲的鮑婆婆至今都不敢想像,自己「變胖」的原因竟然是肚子裡重達10餘斤的腫瘤,猶如一個大西瓜。手術切除了腫瘤家住貴陽市經開區的鮑婆婆,今年73歲,體型肥胖,有高血壓及冠心病病史。鮑婆婆回憶說,兩年前她感覺肚子變大,起初還以為是身上長肉,並未重視,直到今年1月份,腹痛突發疼痛才前往醫院就診,結果診斷報告讓她大吃一驚:盆腔巨大腫瘤(左側卵巢位置)。發現病情後,鮑婆婆輾轉多家醫院就診,然而,由於年齡大,又患有心血管疾病,手術風險較大,為此,多家醫院未進行手術治療。
  • 多學科攜手共克難關,協和為心衰女孩兒切除罕見巨大肝佔位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接診了一例19歲女性疑難重症患者。患者心臟、肝臟和多種內分泌代謝均出現異常,疾病進展迅速。肝臟外科在多學科團隊的協助下,成功切除了患者罕見巨大肝臟佔位性病變。2020年8月5日,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收治了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
  • 「醫療動態」胸腔腫瘤形如籃球,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成功...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成功開展一例罕見胸腔巨大腫瘤切除術,患者腫瘤形如籃球,尺寸23cm×17cm×12cm,重量超過5公斤,幾乎佔據整個右側胸腔,手術難度極大,在麻醉科等科室的通力協助下,胸外科主任陳於平及其團隊成功為患者切除病灶,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