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19-08-22 14:12 來源:澎湃新聞
隨著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迫近,上海的人工智慧發展走過了關鍵的一年。一年裡,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的設立在上海人工智慧版圖上畫下濃重的一筆。
5月7日,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會議召開,正式宣布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工作小組辦公室揭牌成立。
兩個月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進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要匯集全球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科技元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人工智慧特色產業集群,創建「智生產、智生活、智生態」的產城共生家園,成為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區域整體開發的創新試驗區。
試驗區選址位於閔行區馬橋鎮及其周邊區域,面積約15.7平方公裡。
智能運載系統、智慧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智能新硬體系統等「四智」產業是試驗區的發展重點。
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史宏超在近日的採訪中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介紹,馬橋鎮有濃厚的航天、裝備等製造業基礎。試驗區將依託傳統優勢,重點發展重資產、重投資的製造業,尤其青睞機器人產業。史宏超透露,現階段,試驗區正在積攢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工作方案》對「四智」產業做出了詳細解讀。
智能運載系統。發揮閔行區在相關產業領域的基礎優勢,圍繞航天、航空、船舶、電子等核心產業,加強與國內知名企業及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構建相關領域的人工智慧國家級平臺,重點發展智能無人機、位置服務相關的運載產品及系統,推進相關技術的轉移與轉化。
智慧機器人。在推動達闥機器人及柔性執行器項目群落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吸引和爭取國內外智慧機器人項目落戶。面向產城融合,以集成應用產品為切入點,重點發展教育、陪伴、體育、康復機器人,提升試驗區家居智能化水平。結合上海電氣、上海航天及閔行開發區內相關企業智能化升級需求,重點發展人機協作、智能搬運等機器人產品、核心零部件和系統,創新智能製造應用項目的商業模式和融資方式。
智能感知系統。圍繞裝備、汽車、醫療等領域的應用需求,重點發展微電子機械系統、雷射雷達傳感器和動態視覺傳感器。推動機器視覺與工業應用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機器人3D視覺和AI圖像視覺檢測等新技術。結合馬橋體育產業特色,引進國內外優勢專業研發機構,重點發展智能運動、智能圖像、智能環境等感知系統,帶動高端智能消費傳感器產業發展。
智能新硬體系統。瞄準硬體產品智能化升級的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智能新硬體識別和交互的產品、系統及平臺,發展人工智慧特色晶片,引進移動智能、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可穿戴等領域智能終端產品創新企業,加快實現智慧娛樂、生活健康等領域智能家居產品產業化。面向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城融合發展,吸引國內外軟體設計人才在馬橋創新創業,重點發展智能新硬體系統的設計開發與應用,提升設計智能化水平。
《工作方案》正式出爐前,試驗區的招商工作已然展開。6月28日,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馬橋鎮舉行。雲端服務機器人公司達闥機器人、紐交所上市企業鑫苑集團全資子公司鑫創科技落戶馬橋。
達闥機器人是試驗區正式引進的第一家企業。目前,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已完成廠房裝修,預計8月份完成設備安裝,力爭9月份投產。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兵在採訪中表示,達闥對上海的人文環境、工業基礎一直看好,達闥機器人爭取9月在馬橋生產機器人智能柔性執行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和馬橋鎮政府接觸,到現在已經具備生產條件,很快就可以生產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馬橋人工智慧,上海
相關推薦
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