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燎原要反思整個電商時代 不能讓全社會成為資本的打工人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秦朔朋友圈

原標題:社區團購?不,要反思的是整個電商大時代

作者:劉子,民間觀察派,獨立思考者,上海樸人資產合伙人,杭州鼠打貓互動合伙人。

社區團購正在燎原,而關於社區團購也有很多針鋒相對的立場。秦朔朋友圈一向的態度是,基於事實邏輯,以學心聽,以公心辨,以仁心說,包容各種旨在推動商業文明進步的力量。為此我們刊發兩篇觀點不一的關於社區團購的文章,以饗讀者,在爭鳴中求真知和發展。

本文寫作過程中,新聞推出來《中央明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消息,以及人民日報對社區團購的社評,「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中國電商數十年,無疑是波瀾壯闊的、偉大的。十年一個時代,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門口,需要的不只是攻城略地的激情,更應該是冷靜清醒的反思。

路漫漫其修遠,共同上下而求索。

電商大時代裡的弱勢群體

劉慈欣在《三體》中描繪了一個降維打擊的殘酷場景,三體世界一粒水滴,就可以將整個地球的星際艦隊一網打盡。低維度世界一旦被高維度世界設定為目標,再強大的力量,也無異於一隻螞蟻。

中國電商巨頭,與我妹妹的小菸酒雜貨店,就完全是兩個維度的商業世界。

我妹妹的小店開在老家縣城繁華路段,近些年生意日益萎縮,所幸還有電商衝擊不到的菸草(但供應被卡死),尚能勉力維持生計。在電商全方位衝擊下,旁邊傳統小商超、書店、化妝品、水果店等,已經成片關門,今年商鋪空置率毛估在百分之二三十。

今年,「社區團購」又大舉殺到。下半年以來,幾乎所有的社區團購平臺,從本地經營已久的興盛優選、十薈團,到各大電商、生活服務平臺,乃至打車軟體、資訊類巨頭都紛紛拍馬殺到,鼓動我妹妹做他們的團長或站點。

好在電商巨頭們搞不定菸草,我妹妹還有拒絕的底氣。面對電商從日用品到瓜果蔬菜的全方位覆蓋,賴以生存的社區消費者大量流失,許多店主們早已繳械投降,從「小老闆」蛻化成電商巨頭低成本吸客、終端客戶服務、打掃戰場的「店小二」。

另一位開超市的親戚就處在糾結之中:繼續做團長,還能賺一點,但隨著團購下限一降再降,已小到一捆小蔥、兩個蘋果、三根棒棒糖,她只得將大量精力花在催人拿貨、歸置貨品、退貨、處理投訴之類。甚至一把青菜三天不見人來取,一來看到葉子黃了要退貨……數月不見,她已從一個和氣生財的老闆娘,變成一個焦躁易怒的「管理者」。

理論上,除了賺點佣金,取貨的顧客也可能在店裡順手買點東西,這也是社區團購宣揚的一大好處。但事實上,客戶需求總體穩定,不在你這裡買也會在其他店買,隨著大家都去做「團長」,順手買點東西的「理論」,只會回歸於本就穩定的日常便利性消費。

不幹行麼?恐怕更難。

一方面電商已滲透到骨頭縫裡,不跟隨更難,小店根本拼不過各種「百億補貼」「一元秒殺」「9塊9包郵」,幹得好還能分點湯湯水水;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做團長,你不做就意味著原本顧客群體被搶走。

做團長,也就漸漸從「激勵因子」(有了會更好的激勵性)蛻化成「保健因子」(沒有肯定不行的壓迫感)。到頭來,小店主們都成為電商下沉、拓客的棋子,地方實體商業及其附加的龐大民生,難免進一步被電商吞噬。

電商們付出的,不過是將原本就存在的推廣費、渠道費,從專業服務商轉移給團長,成本甚至更低。而團長們要獻出的,是安身立命的立錐之地,社區團購,無異於飲鴆止渴。

對社會來說,隱藏的巨大社會成本更不可忽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8331.3萬戶,帶動就業人口超2億人。

隨著小店主、小菜販、小生意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電商侵佔,疊加疫情,本就嚴峻的社會就業面臨再度惡化的風險,在製造業、傳統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短期難以大量新增就業的情況下,不能將電商們無節制的擴張成本轉嫁給整個社會穩定!

市場經濟時代,已形成龐大的農民工弱勢群體,電商大時代,客觀上又累積了數千萬實體小店、小個體戶的弱勢群體。社會已注意到要發展必須保護農民、農民工群體,在此,我們也要明白,中國商業要發展,也應當保護實體小商戶群體。

高速發展的電商,正如高速飛馳的高鐵,但高鐵不能衝到綠皮火車的軌道上來,也不能因為發展高鐵而取消綠皮火車。我們不能因為發展電商就不顧關係國計民生的傳統小商業,不能因為高舉電商時代大旗就不顧萬千黎民百姓的小生計。

只是,火車運力還有國家調節,橫掃一切的電商、資本,與散兵遊勇的弱勢小店,誰來調控?

反思市場自由

依然要讚美電商的寬鬆競爭氛圍,造就了偉大的電商之國,電商之間的競爭總體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我要反對的不是社區團購,也不是電商,而是電商無節制的擴張,無限制的「傾銷」,以及無約束的資本化。

市場經濟強調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當然沒有錯,但如何定義「自由」「優劣」,卻從來缺乏標準:

首先,我們要區分不同維度的競爭。

同一維度的自由競爭,自然是合理且需要鼓勵的,但不同維度的競爭,「自由」必須受到約束。比如,與資本捆綁的電商巨頭,可以有組織、有策略地長期虧本、補貼,隨時發起攻擊,作為散兵遊勇、一虧本全家就得挨餓的小店們,哪裡有資格談自由競爭?

這就像一國不惜成本、大肆補貼將商品賣到另一國打垮該國某行業,必然要面臨反傾銷訴訟,電商與資本,不能自由到踩踏一群人還訴苦社會給的空間不夠大。

其次,誰是「優」誰是「劣」,不能只讓市場說了算。

電商「傾銷」下,傳統小店、小個體戶、小菜販們,許多都得面臨淘汰,但不能因為電商的「優」,就將小生意人們定義成「劣」。

經濟發展只是社會發展的途徑,而不應是目的。市場競爭之外,還需要加入社會公平和社會成本角度的考量。

除了菸草之類的壟斷性消費品,電商已呈現從一線城市到廣大鄉村、從衣食住行到遊購娛的全方位擴張。不可否認,擴張初期,通過各種補貼,消費者往往能得到不少優惠,也給行業注入活水,但當資本的貪婪、持續燒錢能力,與電商強大的殺傷力結合,恐將進入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壟斷之路。

商業競爭縱然殘酷,但當你從螞蟻成長為大象,不但自己喝飽還企圖霸佔池子,不去擴大有效供給,不去消費升級,不去開拓邊界,卻老在做一些將小魚小蝦們踩入淤泥或者逼上岸渴死的事情。這樣的池子,真的會好嗎?

停滯多年的電商「創新」

推動市場發展的,不只有自由競爭,還有創新。但我們要善於辨別真創新與偽創新。

判定創新的標準,除了「新」,更要「創」——創造更多的社會物質、精神財富,去開拓大海的邊界,而非把一個個池塘翻來覆去地刨成一片片「紅海」。

中國電商進程自然是偉大的,帶來了諸多偉大創新,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多年來,電商的「創新」已經高度模式化和表面化,本質上已停滯多年。

電商的狂歡,始於2009年淘寶「雙十一」五折大促,隨後,進入變著法兒的促銷十年,從雙十二、618、X周年慶,到百億大補貼、9.9元秒殺、1元包郵,再到今年風生水起的直播帶貨、社區團購,依託的多是資本支持下的燒錢能力、補貼能力,雖盆滿缽滿,但總體上都是促銷方式、渠道分銷、推廣方式的戰術層面創新——說起打折促銷,古今中外,只要貼得起,哪個生意人不會?

當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生意人」將目光投向宇宙探索、科技攻堅、人類慈善或者關鍵創新,為人類開拓著生存的邊界,我們的「生意人」還在繼續惦記小店主、小菜販、小生意人,不停搶佔市井小民的生存空間,實在不那麼可敬。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中國電商依然是創新的,以京東為代表的物流供應鏈整合、無人配送,以蘇寧零售云為代表的對鄉鎮商業的賦能、線上線下融合,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生活服務數位化等,在不斷推動商業與社會發展。

但技術上的創新,並不能掩蓋拉人頭、搶地盤、價格戰、促銷戰的思想停滯,也不能掩蓋看見好東西就搶過來、看見別人有好的創新就收編或者擠垮的資本強盜邏輯。如此,本應是做「電子商務」的電商,什麼都想幹,什麼錢都要賺,什麼流量都要搶,難免走向全面壟斷社會資源的危險境地。

社會學家馬爾薩斯認為,一個社會中,有5%的人是精英,5%的人是人渣,剩下的90%是烏合之眾。好的社會,烏合之眾跟著精英跑,不好的社會,烏合之眾跟著人渣跑。

中國電商在商業乃至社會發展領域的地位是主導性、舉足輕重的,無疑是這5%的精英。精英要做的,應當是帶領民眾去開拓、去創造,而非把民眾逼向5%的「人渣」。

面向未來,消費升級與擴大有效供給,綠色物流標準與物流/倉儲機器人,縣鄉村商業改造與線下數位化賦能,乃至商業領域的區塊鏈開發與應用……廣闊星辰大海,依然等著中國電商巨頭去探索、去開拓。

不能讓全社會成為資本的打工人

中國電商數十年發展,除了降低民眾購物成本、提升便捷性,更體現在其構建起的物流、供應鏈、數位化體系,極大地提升了社會運轉效率。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賺錢是自然而然的事。

電商的本質是商業。商業的本質和目的,並不應該是「賺錢」,而應該是從價值交換、流通的角度,為社會創造價值和福利,「賺錢」只是好的商業行為的結果。

而資本不同。資本的目的,本就是「賺錢」「錢生錢」,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原理,它本質是獲取剩餘價值的社會生產關係。

資本天生逐利,是客觀經濟規律,而每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成為資本的一部分,因此,不必對資本進行道德批判、過度解讀。但資本一旦聯合,一旦找到爆發點,力量往往過於強大,需要認識到它可能帶來的破壞性!

在傳統行業,資本通過提供生產、流通的流動性支撐,通常是雪中送炭、創造價值。但在電商領域,尤其是當前本就形成的寡頭競爭格局下,資本的作用往往是推波助瀾,並非創造本質的社會價值。

在傳統行業,資本的影響是循序漸進的,但在電商領域,結合電商強大的覆蓋面、無孔不入的滲透能力,影響無疑是摧枯拉朽、爆發性的!

比如社區團購,本不是最近才有的新鮮事物,以興盛優選、十薈團為代表的區域性平臺,已在湖南、江西部分區域深耕多年,它們通過深入縣鄉村,掃街、扶持渠道等,建立起紮實的商業基礎;面向一二線城市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自營生鮮平臺,憑藉優質的產品、快捷的配送,豐富了城市居民的選擇,促進了生鮮行業品質及服務的提升,也獲得了相應的成功。

作為電商發展的延伸,本是合理的商業模式,但疊加資本的力量甚至被資本綁架,則畫風大變。

為了迅速搶地盤、搶流量,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及其資本紛紛殺入,可以預見,短期給消費者甜頭、完成局部壟斷後,資本的逐利屬性必然更改遊戲規則,比如通過降低佣金、「非友即敵」地迫使小店主選邊站隊、大數據殺熟、過度放貸金融化等……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和全社會。

資本可以不講道德,但商業必須講道德。

更須防止「一管就死」

我們的許多行業,不是管得太少,就是管得太多。管理的目的,也不應該是經濟發展或者政策要求,而應該是整體社會的發展。

國家已經從金融、房地產等角度對資本強化了監管。正如我們要防治的不是房地產本身,而是過度金融化,我們要加強監管的,也不是電商本身,而應該是電商的亂象。

哪裡有自由競爭,哪裡就有繁榮,哪裡有創新,哪裡就有動力。放眼望去,電商依然是中國偉大的「新四大發明」,依然是經濟與社會前行的巨大動力。在推動行業內部創新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從社會組織的角度,重新梳理電商的管理:

首先,從政府層面,應當繼續鼓勵和支持電商發展,鼓勵電商帶動線下發展、扶持「弱勢群體」發展,除了資本監管,暫時無需出臺針對電商的過度監管政策。

其次,在行業層面,要重建電商協會,進行自律及協同性質的自我管理。

原信息產業部主導的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已註銷,說明政府主導的行業協會並不符合市場需求。而網際網路、電商內部,又寡頭聳立,難以攜手。

可以參考的行為,是由高層牽頭,建立「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正式行業版本,由大型電商企業聯合主導,以行業自我管理為主,再輔以工信、商務、市場監督等部門進行監督、協調。

電商協會,可以減少內耗、防止過度競爭、反「傾銷」、反壟斷為主題,以推動線上線下融合、電商區塊鏈技術開發與應用、建立物流標準、商業公益、消費升級等共同事業為主題,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第三,自救方為正道。個體戶、小生意人組織起來,廣泛建立草根性質的商業組織參與市場競爭,才是長久之計。

小個體戶的困境,與小農困境類似,一大關鍵是缺乏組織,以散兵遊勇的狀態面對電商巨頭、網際網路資本聯手的降維打擊,往往一觸即潰。即便沒有社區團購打上門,未來的趨勢,也將越來越難。

許多電商巨頭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也是一步步自救、熬過來的,對小個體來說,也是如此。電商的核心法寶之一是去中間商化,因為有量,就可以繞過中間商直接找到生產商,一方面銷售端降低售價吸引更多客戶,另一方面在供應端建立甚至控制穩定供應鏈。

如果說一個小商超、小菜攤無法效仿,但若數十家、百家聯合起來,也可以形成相應的議價能力,同樣找到生產商進行帶量採購,降價、提質,自我升級。

以往由於信息極度不對稱,這種聯合只存在於理論上,溝通成本也太高,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不對稱大量緩解,商品信息日趨透明。小個體戶們要生存下去,必須建立起「聯合鬥爭」的思想。

理論上,聯合會加重商品的同質化,導致組織內部大家銷售的產品類型、成本趨同,但要看到的是,產品同質化時代早已到來,一些小商戶之間偶發的聯合「進貨」,早就在不斷自然發生。

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擁抱。如毛細血管一樣深入社區、街頭巷尾、鄉村田野的小店、小個體戶們,最大的優勢是對區域內客戶的了解與把控,與其拱手讓與電商、社區團購,不如聯合起來自我升級。在帶給顧客物美價廉的商品的同時,依託對區域顧客的深度了解,通過個性化定位、消費場景提升、服務提升、體驗升級等,形成差異化。

而地方政府要做,也非監管。與其為管不著的事發愁、「一管就死」,不如發揮深入到街道、社區、鄉村的強大組織力,引導、幫助區域內小商販聯合——如西村幸夫筆下的「日本傳統街區重生故事」,社區居民自發組織,政府引導、扶持,建立各式各樣的草根「俱樂部」「協會」「組織」「義團」「研究會」「協議會」,建立地方文化,最終「再造魅力故鄉」。

正如發展城市化不能消滅鄉村,發展電商大時代也不能消滅線下小個體。鄉村讓世界更美好,多維度共存、共發展的大小商業體,也會讓中國商業更美好。

最偉大的力量,莫過於時代前行的力量。願電商巨頭、從業者、社會各界,拉著夫妻老婆店、小個體、市井小民一起,擁抱時代的星辰大海,共赴復興與崛起的時代徵程。

相關焦點

  • 在社區團購,「資本+流量」的無限遊戲終結了
    人民日報在2020年末的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再次將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專門針對社區團購出臺的「九不得」新規,更是從監管角度將野蠻生長的社區團購納入到良性發展的軌道。於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突然發現,之前屢試不爽的「資本+流量」套路失靈了。
  • 社區團購:電商2.0時代的業務抓手
    社區團購:電商2.0時代的業務抓手 2020-12-09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資本、團長、供應鏈:社區團購是如何煉成的?
    彼時的呆蘿蔔站在社區團購的熱潮之上,春風得意;此時的呆蘿蔔創始人李陽卻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到處被討債。呆蘿蔔逐漸被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下。但社區團購行業的故事卻還在繼續。資本不斷砸入社區團購行業,各類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是否會步呆蘿蔔的後塵?
  • 社區團購是騰訊系大賽馬,寡頭合圍買菜:「流量+資本」戰無不勝
    拼多多本身就是線上拼團,美團早期也是靠線下團購,兩者的成長路徑以及戰略極為相似,拼多多希望藉助社區團購,從五環外進入五環內,美團希望從本地生活中反攻線上。社區團購即便不能短時間內將阿里電商體系擊潰,也將是拼多多、美團、京東,騰訊系三大電商平臺一決雌雄,確定其秩序排名的一戰。
  • 合發全球電商前沿:社區團購的本質是什麼?
    最近,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電商圈的熱門話題,由於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競相布局社區團購賣菜,引來不少社會人士的議論,多數意見領袖持反對意見,認為社區團購搶了底層生意人的飯碗,不講武德,並且涉嫌壟斷等等。那麼,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的本質是什麼?合發全球電商運營專家將為您解答。
  • 阿里再次投資十薈團,看社區團購如何贏:資本、下沉市場、團長
    就目前來看,當下的社區團購正處在「戰國時代」,天下未分、諸侯未定...紅利、機會、天花板依然還在!除了機會,還有就是資本的不斷「下注」,上億的資金投入,誰都「頂不住」...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Jeneration Capital時代資本聯合領投,崑崙資本、中金資本旗下基金、鼎暉投資、GGV紀源資本、愉悅資本、啟明創投、渶策資本、高鵠資本跟投,高鵠資本擔任本輪融資財務顧問。這是十薈團2020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這也是阿里從2018年開始投資十薈團,已經投資四次。
  •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閱讀量超過2.47億。
  • 洪詩鴻:日本電商為什麼做不了社區團購?
    近日,社區團購在國內引發熱議,反對觀點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利用資本優勢殺入社區中的傳統商販市場,會對原來賴以生存的菜販、小商販構成威脅。
  • 直播電商退潮,社區團購大火?
    2020年已經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倒計時,復盤這一年的商業風口,「直播電商」無疑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而社區團購也成為了一大焦點。直播電商的火爆帶動了社區電商的發展,直播帶貨在社區團購平臺中也開始慢慢顯露出優勢,各大團購商家也正在抓住這個機遇,目前來看,已經有直播電商退潮,社區團購大火趨勢?
  • 社區團購火起來的原因,以及它的利弊
    前言 2020最火的概念,社區團購必定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小編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社區團購火起來的原因,以及它的好處和壞處。社區團購為何會火起來社區團購大火最廣為人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小編就說說其他的原因吧今年一家社區團購公司興盛優選盈利了,這也說明了社區團購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成功。隨後美團感覺到自己在本地生活的地位可能受到影響,就加入其中,想要分一杯羹。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11月30日,正式宣布取得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由阿里巴巴與時代資本領投,多家資本機構擔任融資財務顧問共同完成。十薈團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新興企業,距今也只不過兩年半的時間。一家不建設自有APP,單純依靠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果蔬、生鮮及家居用品的企業。在資本的力量下,業務卻已覆蓋全國百餘個城市,不由讓無數創業者感嘆資本力量的強大。
  • 被資本收割前,不妨多薅一把社區團購羊毛
    北京、上海都是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一線城市,對於那些經常搬家的北漂、滬漂們而言,社區的歸屬感並不強烈。但在那些生活氣息濃厚的二三四線城市中,社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鄰裡關係成為了最重要的社會構成,信任度高的鄰裡關係也為社區團購奠定了最重要的信任基礎。
  • 百團又大戰之社區團購——實物電商的最後一個戰鬥
    作為實物電商最後一塊肥肉,社區團購的風又開始,被吹起來了。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幾乎都湧進了菜市場。阿里由盒馬CEO侯毅帶隊"盒馬優選",向戴珊匯報;拼多多由其創始成員阿布帶隊"多多買菜",向黃崢匯報;美團由高級副總裁陳亮帶隊"美團優選",向王興匯報;就連隱退已久的劉強東都發話要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其實,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興的電商板塊。京東很早就試水過社區團購,推出了好幾個項目但是不理想,據說現在內部整合了京東優選,準備再次進場。
  • 社區團購東窗事發,網際網路資本被套上枷鎖,老百姓該如何應對
    社會千般態,生活萬般味,一鑫和您一起聊聊老百姓關注的事最近,社區團購備受關注,大網絡資本之間互掐,小商戶被迫做出選擇,整個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社區的團購這次可以被快速地從陰影中放到明面上,與諮詢的發達有直接的關係。當然最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互掐,加速了社區團購的曝光。自從螞蟻上市被叫停之後,整個阿里巴巴進入了多事之秋。劉強東的一番語言打壓,沒有將阿里巴巴打壓下去,反而將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不僅是引火燒身還把所有的網際網路資本都拉進了坑中。
  • 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區團購燒錢亂戰 資本打架殃及「菜販」本報記者/許禮清/蔣政/北京報導資本正如「野蠻人」一樣進駐社區團購。時隔兩年,社區團購再次被推至風口,在巨頭及資本的裹挾之下來勢洶洶。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從2019年1月至今,國內社區團購類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上百億元。在數百億資本加持之下,各家巨頭紛紛燒錢補貼,「團長+社群」成為主要的發展模式。這場網際網路巨頭、獨角獸、零售企業之間的激戰,誰勝誰負尚不可知,但對傳統經銷商、菜市場的擠壓或不可避免。
  • 社區團購平臺的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之社交電商模式
    社交電商模式是什麼?這一期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社區團購平臺十大商業模式解析,上一期有關社群團購模式的介紹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今天呢我們來聊聊社交電商模式。是目前被譽為最具潛力的商業模式,也是被各大公司爭先結合的商業模式。
  • 獨家|紫林醋業:經銷商在淘寶等電商平臺(含社區團購)銷售需書面申請
    1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在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先後發布禁止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通知之前,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2月5日就曾面向經銷商就社區團購及電商平臺發布通知。
  • 社區團購|進擊的巨頭和菜市場內卷,結局早已註定!
    社區團購的全民大討論告了一段落,網際網路巨頭進軍菜市場從小步變成了快跑,紛紛開啟燒錢大戰。白菜一分錢,蘿蔔九分錢,一時間讓人誤以為扶貧辦進社區,我隱藏多年的身份暴露了。在4G時代的尾巴,傳統網際網路應用的盡頭舉目可見,舊賽道擁堵不堪,新賽道還是熟悉的配方。收割流量到新零售再到網際網路金融,連成長路徑都這麼整齊劃一。盤點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有放貸款業務,做到這一步都是人上人了。社區團購提高效率,這一點不可否認。
  • 三大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雙十二正歡!人民日報:別只惦記著幾...
    網經社「電數寶」電商大數據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底,國內社區電商領域共發生了9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33.6億元。除了如同程生活、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社區團購平臺接連拿到巨額融資,大公司也紛紛自建平臺,社區團購正成為生鮮電商業務後又一資本爭奪的新領域。
  • 網際網路化社區團購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探討
    對網際網路化社區團購的幾點判斷小編認為:1、目前其可以作為有效補充和襯託主流生活方式的有效選擇,但不能成為主流生活方式的必然性。2、其場景及可選性單一(前期)、管道管控因素明顯(中後期)、不利於充分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