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腳步慢慢臨近,很多人都開始制訂轟轟烈烈的減肥計劃。其實減肥無外乎兩件事:減少熱量攝入,增加熱量消耗。飲食中減少熱量攝入,稍不留神各種營養素也跟著縮水了,所以很多人在減肥期間會覺得狀態特別差:沒精神,皮膚變差,食慾失控,掉頭髮,甚至失眠。那應該怎麼辦呢?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以下一些技巧幫助你在控制熱量攝入的情況下,還能吃出美味,吃出營養,吃出健康。
1.把綠葉菜納入每日餐單。增加蔬菜的攝入比例是對所有減肥者的忠告。而綠葉菜是所有蔬菜中的營養全能選手,其熱量更低、飽腹感更強、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更豐富,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2、葉酸、鈣、鎂、鉀等,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質。當然還要採用低脂的烹調方式,才能真正幫助減肥。
2.每周至少吃5次菌類。菌類,特別是香菇、口蘑等,因其含有呈味胺基酸物質,能增加菜的風味,使素菜的味道也不至於很寡淡,可部分替代肉食,減少熱量攝入,而且能增加維生素D、膳食纖維和多糖類保健營養素的攝入。菌類蔬菜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不僅能幫助改善血液指標,還能幫助排便。
3.尋找更「瘦」的優質蛋白來源。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往往脂肪含量也不低,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脫脂或半脫脂牛奶,豆漿、豆腐等豆製品,裡脊肉,魚肉、海鮮等水產品,雞蛋等,都是不錯的優質蛋白來源,控制好總量就行。
4.採用水分更大的烹飪方式。一碗雜糧粥比半碗米飯的熱量還要小,但是飽腹感和營養素卻不輸於米飯,而米飯又比饅頭、麵包等主食的水分含量多。做菜也是,增加低脂的湯湯水水(素湯少放或不放油,葷湯打去浮油)、蒸菜、(焯)拌菜,減少油炒菜的比例。
5.吃更完整更耐嚼的主食。相同分量的主食,不管是粗糧還是細糧,熱量相差其實不大,但是粗糧除了更具飽腹感和營養素的優勢外,還更耐嚼,食用和消化都更費時,引起的血糖波動也更小,能減少胰島素分泌,抑制脂肪合成。每天食用細糧不要超過主食的一半。
6.選擇甜度更低、水分更大的水果。水果的熱量主要來自糖分,那些糖分高的水果,如香蕉、榴槤、波羅蜜等南方水果,減肥期間還是暫時戒掉吧,優先選擇小番茄、柚子、梨、獼猴桃、草莓等中低熱量的水果。喜歡吃水果沙拉的可以用低脂酸奶替代沙拉醬。
7.選擇小包裝的零食。減肥期間不提倡吃零食,如果非吃不可,建議選擇小包裝的。在小包裝的餅乾、薯片和堅果之間,建議選擇堅果。每天一小把堅果的量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堅果營養素密度高,其中豐富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各種礦物質都是人體需要的。
8.自製零熱量的茶水。減肥過程中要大量喝水,但不要喝咖啡或飲料。如果覺得白開水太過寡淡無味,可以嘗試大麥茶、苦蕎茶、檸檬水、大棗茶、茉莉花茶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幾乎不含熱量,其特有的香味又能幫助我們輕鬆完成每天的飲水量。
做到以上8條,不僅可以減少熱量攝入,還能讓瘦身過程更健康。因為有充足的營養素支撐,尤其是那些能幫助脂肪燃燒和能量代謝的B族維生素,減肥也更容易堅持下去,不會因為營養素的缺乏而忍飢挨餓,導致暴飲暴食。努力吧,美食與營養可以兼得,健康與好身材也可以兼得,只要用對了方法!
作者:文/劉玲豔(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來源:醫食參考